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片秦时的渔阳古地。相传,因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时做为天子渡口而得名。此后,天津做为北京卫城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一直至今……
我一直喜欢“味道”这个词,它能让我清晰的品0匝一篇文字、一段历史或一座城市。繁华或没落已不重要,这就像一道菜或一盏茶,许是五星级酒店特级大师的杰作,也或是来自家门口路边的小摊,却均具风华,让我流连,反复咀嚼。
于是,当我认真审视我生活了多年的这座城市的时候,我惊讶于她独有的味道,那饮尽百年历史却依旧娇美的容颜,一颦一笑,无不牵引我的视线……
满不在乎
我是一个不会说天津话的天津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从外乡归来听到熟悉的乡音时的感动。然而,这感动却在瞬间埋藏。为什么?全因那“满不在乎”的腔调。
天津是移民城市,真正土生土长的怕是不到一成,这一点和上海颇为相似。相传,天津的移民大多来自江淮一带,起于明代朱洪武的江淮兵,后又有清代淮军囤兵于此。照理说,天津方言应受其影响,可我偏偏觉得,天津方言受北京的影响更甚,老话也讲“说卫话、带京腔”,个别口语自不必说,那“满不在乎”的语气更为相似。
都说天津人热情,可天津的热情,却不是温文尔雅的,而是在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家人的满不在乎,这往往让人觉得不易接受。听过这样一个小笑话:
一个汽车展销会,一位大爷拿着两千块钱,来到销售人员面前。
“泥喽甘嘛?”(您干什么?)
“到介儿能甘嘛,买汽册!”(到这儿还能干什么?买汽车)
“凉千块钱,买嘛册?!”(两干块钱,买什么车)
“就介个,桑塔纳——凉千!”(就这个,桑塔纳——2000)
“介册太贵,泥喽买内册得了!”(这车太贵,您买那车得了)
“内册多儿钱?”(那车多少钱)
“内册便宜,奔瓷——六百!”(那车便宜,奔驰——600)
虽是笑话,却实在表明了天津人的一种处世态度。如果这位大爷气量小些,怕是要勃然大怒了——我虽不懂,可也不能拿我开心呀。然而不会,为什么?无所谓,为的就是图个乐呵嘛,更何况,那位大爷亦是来寻一笑也未可知。
其实天津的满不在乎和北京大约还是不同的。北京更有贵族气质一些,而天津则显得平民化。想来,这是有原因的。北京,紫禁城内,皇城根下,它的满不在乎,怕是多少带些高人一等的感觉。天津则不同,九河下梢、码头遗风,生存难度要大得多,于是便磨合出这样一种活法,不往别扭上想,自己给自己找乐。这个满不在乎,许是在缓解生活的压力吧。
我这样讲,并没有任何瞧不起非天津人的意思,相反,倒是许多人说天津方言很粗俗、很小市民。“介寺嘛(这是什么)”,“管凿吗(管得着吗)”,经常成为被挖苦的笑料。其实,任何一个地方的语言,在外地人听来,都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感。至于粗俗,实在是未必。
不过说起来,这还是缘于天津在经济上的相对滞后。如果天津像广州、深圳一样站在改革开放前沿,或是像东北汉子一样走出自己的空间。那恐怕现在流行的就不是“忽悠”这个词了,而应该是“撬活”或“蹿掇”,而那些大大小小的明星们,也不会四处“酱紫、酱紫”的表白,顺应潮流应该说“介亚儿”……
茶余饭后
第一次听到“津菜”的提法是在一则烹饪学校的招生广告上。在成都读了几年书的我,很推崇川菜。同样的,鲁菜、粤菜等都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于是,初见“津菜”二字颇有些汗颜,觉得此说法有些气短三分。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
天津的吃同样响绝天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谓之“三绝”。关于天津吃食的传闻轶事不可谓不多,但无非是如何始于民间,而后直达宫廷一类或是乾隆如何赏赐黄马褂、慈禧如何喜爱云云,远不如真正咬上一口的滋味来的真实。后来又听说了所谓四大扒、八大碗等,却未得亲见。但天津的海鲜确实颇有名气,食者以北京游客为众,天津民间也流传着“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俗语。
从时空背景来看,天津的吃大多始成名于帝制被推翻前后,想来是由于宫廷内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流落民间的缘故。恰好天津其时是八国资本的滩头、没落贵族的外所。于是,大内高厨们便又有了用武之地。虽然那时上海也是消费中心,但多为买办新派,有钱无闲,已初显快节奏的现代色彩,加之离京城较远,所以,在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积累与推广上,怕是次于天津。
与大内高厨们一同流落的,还有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在清庭日臻成熟的京剧。如今,天津人懂戏名声在外,远远超过了北京和“四大徽班”的原在,概是因此。
不过天津首推的大腕却并不是京剧大师或掌勺名厨,而是马三立——一位已过世的以冷幽默闻名的老人。曾读过一文,《不媚时为大师》,讲述的便是老人的风骨。如今相声有些没落,但在天津,却依旧是茶余饭后的重要消遣。
现在天津的茶馆还经常有相声演出。花几元钱,捧一盏茶,便可坐定了。与成都的茶馆不同,成都人注重的是“安逸”,三两好友,摆摆龙门;而天津图的是热闹。随便空个地方,便是舞台,台上包袱猛抖、台下瓜子皮儿翻飞,往往说做一团。曾亲历过一次,听相声的真是各色人等,甚至有时尚情侣。香烟味、瓜子味、干果味,弥漫陋室;招呼声、倒茶声、聊天声,前仆后继。更多的,是哈哈大笑,然后以一句“真哏儿”做一精辟点评。
当然,我去的乃一平民场所,高档的地方大概不是如此。要含蓄些、收敛些、正襟危坐些,伴随而来的或许是冷清些。但快乐,会是依旧的。
茶余饭后大概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生活特点。不同的城市虽各具特色,但物质与精神的交相愉悦却是相同的目标。我庆幸家乡的生活还算不错。
忧郁的美丽
然而天津又是忧郁的。
天津是一座老城,她的忧郁并不是来自工业化带来的阴沉与凝重,相反的,她有两个城区跻身于国家卫生城区,更多的时候,是瓦蓝瓦蓝的天空,回荡着人们爽朗的笑声。然而她依旧是忧郁的,仿佛那是她与生俱来的气质。
如果说带着水汽的海风和静静流淌的海河是她忧郁的外在流露的话,那她大街小巷一路路历史的诉说,便是她忧郁的内心了。
此类地方,以五大道和解放路最为有名。如今,已开发为著名的异域风情区。
那些建筑的基调是灰色的,巨型方石构建,偶有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台阶和汉白玉扶手,昭示着百年前便有的却曾经不属于我们的繁华。人们称它们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其实何止是建筑,它更是一段历史的印记,时刻敲打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不敢麻痹。
做为殖民地象征的这些小洋楼,如今多已做他用,但无一例外的是,门口都竖立一块小石碑,上面写着“法租界公议局,建于1929年”、“张勋旧宅,原清室皇族私宅,松寿堂”、“东莱银行,建于1930年,毕伦特设计”等等,不一而足。现在,它们的大门上三三两两地挂着机关、银行、商场的铜匾,而外面的小石碑,却让人们在走入现代繁华的刹那,忆起她沧桑而忧郁的年华。
漫步在这样古老浪漫的欧式建筑林立的街头,你能清晰的感受到异域风情。而你停下脚步,用心静静的聆听,是否有那些老爷车嚣张的喇叭声?是否有黄包车夫疲惫的喘息声?是否有我们的前辈压抑困苦却从未停顿的呐喊与抗争声?是的,他们并不曾走远,那段历史依,日触手可及,一旦忘却,这些建筑将失去意义,空留一声沉重的叹息。
欣喜的是,我们不曾忘记。走进一处宅院,看到的,是半圆形的铜壁垒灯和富丽堂皇的天花板,但脚下,我们却在红木地板或大理石地面上踏出历史的回响,一波又一波,震撼着心灵。
这是天津一个初春的午后,老建筑身上洒着温暖的阳光,散发出凝重而安静的光芒。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缘故,四处是道路改建的施工现场,叠加出一个立体的时空。所以,当我走过天津政协俱乐部时,尽管眼前会浮现出它作为德国俱乐部揭幕时上演的《图兰朵》,但是,我更愿意尊重逝去的这一切,就像,这座城市尊重未来。
历史与梦想交汇于此,于是,她虽然忧郁,却已闪现出初露锋芒的美丽与辉煌。(榕树下二泉映月社团推荐)
我一直喜欢“味道”这个词,它能让我清晰的品0匝一篇文字、一段历史或一座城市。繁华或没落已不重要,这就像一道菜或一盏茶,许是五星级酒店特级大师的杰作,也或是来自家门口路边的小摊,却均具风华,让我流连,反复咀嚼。
于是,当我认真审视我生活了多年的这座城市的时候,我惊讶于她独有的味道,那饮尽百年历史却依旧娇美的容颜,一颦一笑,无不牵引我的视线……
满不在乎
我是一个不会说天津话的天津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从外乡归来听到熟悉的乡音时的感动。然而,这感动却在瞬间埋藏。为什么?全因那“满不在乎”的腔调。
天津是移民城市,真正土生土长的怕是不到一成,这一点和上海颇为相似。相传,天津的移民大多来自江淮一带,起于明代朱洪武的江淮兵,后又有清代淮军囤兵于此。照理说,天津方言应受其影响,可我偏偏觉得,天津方言受北京的影响更甚,老话也讲“说卫话、带京腔”,个别口语自不必说,那“满不在乎”的语气更为相似。
都说天津人热情,可天津的热情,却不是温文尔雅的,而是在字里行间透露着自家人的满不在乎,这往往让人觉得不易接受。听过这样一个小笑话:
一个汽车展销会,一位大爷拿着两千块钱,来到销售人员面前。
“泥喽甘嘛?”(您干什么?)
“到介儿能甘嘛,买汽册!”(到这儿还能干什么?买汽车)
“凉千块钱,买嘛册?!”(两干块钱,买什么车)
“就介个,桑塔纳——凉千!”(就这个,桑塔纳——2000)
“介册太贵,泥喽买内册得了!”(这车太贵,您买那车得了)
“内册多儿钱?”(那车多少钱)
“内册便宜,奔瓷——六百!”(那车便宜,奔驰——600)
虽是笑话,却实在表明了天津人的一种处世态度。如果这位大爷气量小些,怕是要勃然大怒了——我虽不懂,可也不能拿我开心呀。然而不会,为什么?无所谓,为的就是图个乐呵嘛,更何况,那位大爷亦是来寻一笑也未可知。
其实天津的满不在乎和北京大约还是不同的。北京更有贵族气质一些,而天津则显得平民化。想来,这是有原因的。北京,紫禁城内,皇城根下,它的满不在乎,怕是多少带些高人一等的感觉。天津则不同,九河下梢、码头遗风,生存难度要大得多,于是便磨合出这样一种活法,不往别扭上想,自己给自己找乐。这个满不在乎,许是在缓解生活的压力吧。
我这样讲,并没有任何瞧不起非天津人的意思,相反,倒是许多人说天津方言很粗俗、很小市民。“介寺嘛(这是什么)”,“管凿吗(管得着吗)”,经常成为被挖苦的笑料。其实,任何一个地方的语言,在外地人听来,都有意想不到的幽默感。至于粗俗,实在是未必。
不过说起来,这还是缘于天津在经济上的相对滞后。如果天津像广州、深圳一样站在改革开放前沿,或是像东北汉子一样走出自己的空间。那恐怕现在流行的就不是“忽悠”这个词了,而应该是“撬活”或“蹿掇”,而那些大大小小的明星们,也不会四处“酱紫、酱紫”的表白,顺应潮流应该说“介亚儿”……
茶余饭后
第一次听到“津菜”的提法是在一则烹饪学校的招生广告上。在成都读了几年书的我,很推崇川菜。同样的,鲁菜、粤菜等都有悠久的历史,博大精深。于是,初见“津菜”二字颇有些汗颜,觉得此说法有些气短三分。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
天津的吃同样响绝天下,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谓之“三绝”。关于天津吃食的传闻轶事不可谓不多,但无非是如何始于民间,而后直达宫廷一类或是乾隆如何赏赐黄马褂、慈禧如何喜爱云云,远不如真正咬上一口的滋味来的真实。后来又听说了所谓四大扒、八大碗等,却未得亲见。但天津的海鲜确实颇有名气,食者以北京游客为众,天津民间也流传着“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的俗语。
从时空背景来看,天津的吃大多始成名于帝制被推翻前后,想来是由于宫廷内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流落民间的缘故。恰好天津其时是八国资本的滩头、没落贵族的外所。于是,大内高厨们便又有了用武之地。虽然那时上海也是消费中心,但多为买办新派,有钱无闲,已初显快节奏的现代色彩,加之离京城较远,所以,在对传统饮食文化的积累与推广上,怕是次于天津。
与大内高厨们一同流落的,还有文艺工作者,尤其是在清庭日臻成熟的京剧。如今,天津人懂戏名声在外,远远超过了北京和“四大徽班”的原在,概是因此。
不过天津首推的大腕却并不是京剧大师或掌勺名厨,而是马三立——一位已过世的以冷幽默闻名的老人。曾读过一文,《不媚时为大师》,讲述的便是老人的风骨。如今相声有些没落,但在天津,却依旧是茶余饭后的重要消遣。
现在天津的茶馆还经常有相声演出。花几元钱,捧一盏茶,便可坐定了。与成都的茶馆不同,成都人注重的是“安逸”,三两好友,摆摆龙门;而天津图的是热闹。随便空个地方,便是舞台,台上包袱猛抖、台下瓜子皮儿翻飞,往往说做一团。曾亲历过一次,听相声的真是各色人等,甚至有时尚情侣。香烟味、瓜子味、干果味,弥漫陋室;招呼声、倒茶声、聊天声,前仆后继。更多的,是哈哈大笑,然后以一句“真哏儿”做一精辟点评。
当然,我去的乃一平民场所,高档的地方大概不是如此。要含蓄些、收敛些、正襟危坐些,伴随而来的或许是冷清些。但快乐,会是依旧的。
茶余饭后大概最能体现一座城市的生活特点。不同的城市虽各具特色,但物质与精神的交相愉悦却是相同的目标。我庆幸家乡的生活还算不错。
忧郁的美丽
然而天津又是忧郁的。
天津是一座老城,她的忧郁并不是来自工业化带来的阴沉与凝重,相反的,她有两个城区跻身于国家卫生城区,更多的时候,是瓦蓝瓦蓝的天空,回荡着人们爽朗的笑声。然而她依旧是忧郁的,仿佛那是她与生俱来的气质。
如果说带着水汽的海风和静静流淌的海河是她忧郁的外在流露的话,那她大街小巷一路路历史的诉说,便是她忧郁的内心了。
此类地方,以五大道和解放路最为有名。如今,已开发为著名的异域风情区。
那些建筑的基调是灰色的,巨型方石构建,偶有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台阶和汉白玉扶手,昭示着百年前便有的却曾经不属于我们的繁华。人们称它们为“万国建筑博览会”,其实何止是建筑,它更是一段历史的印记,时刻敲打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不敢麻痹。
做为殖民地象征的这些小洋楼,如今多已做他用,但无一例外的是,门口都竖立一块小石碑,上面写着“法租界公议局,建于1929年”、“张勋旧宅,原清室皇族私宅,松寿堂”、“东莱银行,建于1930年,毕伦特设计”等等,不一而足。现在,它们的大门上三三两两地挂着机关、银行、商场的铜匾,而外面的小石碑,却让人们在走入现代繁华的刹那,忆起她沧桑而忧郁的年华。
漫步在这样古老浪漫的欧式建筑林立的街头,你能清晰的感受到异域风情。而你停下脚步,用心静静的聆听,是否有那些老爷车嚣张的喇叭声?是否有黄包车夫疲惫的喘息声?是否有我们的前辈压抑困苦却从未停顿的呐喊与抗争声?是的,他们并不曾走远,那段历史依,日触手可及,一旦忘却,这些建筑将失去意义,空留一声沉重的叹息。
欣喜的是,我们不曾忘记。走进一处宅院,看到的,是半圆形的铜壁垒灯和富丽堂皇的天花板,但脚下,我们却在红木地板或大理石地面上踏出历史的回响,一波又一波,震撼着心灵。
这是天津一个初春的午后,老建筑身上洒着温暖的阳光,散发出凝重而安静的光芒。因为2008年奥运会的缘故,四处是道路改建的施工现场,叠加出一个立体的时空。所以,当我走过天津政协俱乐部时,尽管眼前会浮现出它作为德国俱乐部揭幕时上演的《图兰朵》,但是,我更愿意尊重逝去的这一切,就像,这座城市尊重未来。
历史与梦想交汇于此,于是,她虽然忧郁,却已闪现出初露锋芒的美丽与辉煌。(榕树下二泉映月社团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