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特勒利亚:一座燃烧了五十年的“鬼镇”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g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中部,有一座早已被政府从公共系统中抹去存在的小镇:森特勒利亚,如今的它只剩一个影子,在虚幻和现实的边缘若隐若现。1962年,一起人为造成的火灾引燃了小镇地下的无烟煤矿脉,而这场火一经点燃便再也无法扑灭,炙烤着整座镇子50多年。研究人员预计,这场地下大火还要继续烧上250年。
  而这个在虚拟世界中声名大噪的小镇,和这场熊熊燃烧了半个多世纪的“永恒的地狱之火”,像是早已脱离了时间和空间,永久地定格在了灰烬漫天如茫茫大雾般落下的那一日。
  欢迎来到“寂静岭”。
  在美国东北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地下,隐藏着世界上产量最大的煤炭矿田。矿田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四向延伸一千多公里,分布在包括宾夕法尼亚州在内的9个州。阿巴拉契亚煤田以盛产优质炼焦煤闻名于世,年产量长期达到4亿余吨。而位于宾夕法尼亚中部的森特勒利亚小镇正是许多因挖煤大潮而兴盛起来的诸多煤炭小镇之一。
  自1749年美国原住民将这片土地以500英镑卖出,便陆陆续续有人来镇上定居。而1770年修建的从里丁到森伯里的里丁路,随着经济的发展于1963年被命名为宾州61号公路,从东到南连通着整个宾夕法尼亚。虽然早在1798年此处的无烟煤矿已被发现,但直到1854年煤矿铁路修建之前,这个尚无名字的小镇地下丰富的煤矿始终处于被忽视而无人开发的状态。随着铁路的修建和煤矿的发展,小镇在1865年被定名为森特勒利亚。镇上的五大矿山于1856年陆续开启,从此带领小镇逐渐走向自己的繁荣时代。
  據联邦人口普查数据记录,1890年森特勒利亚镇人口曾一度达到峰值:2761人。在高峰期,镇上曾建有7座教堂、5座宾馆及2座剧院,而由于主要服务对象是煤矿工人,镇上的沙龙式酒吧曾有27家之多。而此镇出产的无烟煤产量,在一战开始之前,一直是宾州无烟煤产量之最。
  好景不长,由于1929年的经济滑坡和股市崩盘,海谷公司关闭了森特勒利亚矿区的5座矿井。虽然许多矿工仍在剩余的几个闲置矿井中采煤,但由于技术原因导致的众多闲置矿井的坍塌无疑是雪上加霜。为避免情况进一步恶化,政府开始干涉管理,关闭了许多闲置矿井,致使更多的煤矿公司的关门大吉。
  到1960年火灾发生之前,虽然露天矿采煤并未停止,但森特勒利亚已不复当年繁华,美国人口统计显示此时小镇的常住人口已不足2000人。这个数量在火灾后进一步下降,到1980年,镇上居民仅余1012人。
  灾难降临的那一天,谁也没有预料到。
  1962年,一些工人在矿场附近的垃圾填埋场一如往日般焚烧生活垃圾时,那朵似乎得到了来自地狱的指示的小火苗,却没有一如既往地停留在垃圾填埋场,而是引燃了附近的露天矿,继而通过该矿井的一处废弃入口向下发展,最终蔓延至地下矿脉。
  这片巨大的无烟煤矿脉,正巧埋在森特勒利亚的正下方,并和附近另外几大矿脉相连,一经点燃,便无法停止,点燃了绵延几十公里的蜂窝状煤层,是记录在案的世界上最著名的煤层火灾。更糟糕的是,煤层火灾不像森林火灾那样猛烈而迅速,煤炭的燃烧缓慢且持久,这意味着煤层完全燃尽的时间往往很长,而对于一个如森特勒利亚这样矿藏丰富、矿井众多的煤层而言,燃烧的时间或许要长达几个世纪。
  而这场经久不息的火灾,无论是在虚构的小说电影中,还是真实的纪录片和小镇居民口中,都被称为“永恒的地狱之火”。
  很快,煤炭大量燃烧而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便开始危及当地居民的健康。而更加危险的,却是由于地下火而导致地面皲裂、产生了大量隐蔽的洞口。一位曾经历过大灾变事件的当地居民杰克,如此描述那个人人自危的年代:“最可怕的就是这些‘天坑’。你去林子里的时候要格外当心脚下,因为地面随时可能塌陷。虽然大火可能早已把地下烧穿了,但是地面却看起来和平时没什么两样。出门的时候还是好好的,回来的时候脚踝可能就骨折了。”
  而骨折的脚踝比起另一些事件来只算得上小巫见大巫。1981年,一个12岁的男孩托德,在经过邻居家后院的时候,他所站立的地面突然塌陷形成一个新的坑洞,把他吸进了地下。而这个坑洞足足有25米之深,呈圆锥形状。当人们把托德拉出来的时候,一股浓密的烟雾跟着冒了出来,再往下看,只能看见洞底尽头熊熊燃烧的火焰。
  幸存者托德根据自己的经历写了一本畅销书,而居住在森特勒利亚的其他居民,尤其是原本生活在林子里的动物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每隔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在林子里或者路边看到一只鹿角戳出地面,或者一只陷在地面已经僵死的小动物。它们有的是掉入坑洞中爬不上来,吸入过多一氧化碳窒息而死,有的是因为无法脱身而饿死,而那些从它们口鼻中滚滚而出的烟雾,却让它们看上去像是被活活烧死一般。
  “这个地球在吞食人类和动物。”回忆起当年的惨剧,杰克如此总结着。
  森特勒利亚的居民们并不是没有尝试过扑灭大火。在大灾变发生之后几年,宾夕法尼亚州立政府曾尝试过众多灭火方法,比如以水灭火,但由于火势太猛,并不见效;以混凝土或湿沙堵住地面裂缝以断绝氧气来源,却因为更多的裂缝源源不断产生而失败。
  1979年,一个研究森特勒利亚的调查小组在莅临小镇时发现,尽管距离灾难降临的那一日已经过去了将近20年,小镇多处地表温度仍居高不下,有些地方甚至高达82℃。而他们预计,这场大火将继续燃烧几个世纪,直至耗尽该处的矿藏。最终,政府和居民们彻底放弃了扑灭大火的尝试。
  美国联邦政府于1982年投资了4200万美元用以迁居并安置镇上剩余的一千多名居民。至此,森特勒利亚小镇正式宣告废弃。
  小镇废弃之后,虽然政府拨款并承诺对居民的妥善安置,却仍有少数人选择留在镇上。这些留守人员在政府眼中,是顽固的不配合分子。在其后的20年间,政府陆陆续续地关闭了连接小镇高速公路的主要出入口,而当年修建的宾州61号公路森特勒利亚小镇段,也早已废弃,如果你仔细观看地图,就会发现此段高速已经用虚线代替,并在旁边注明:已毁。   除了封锁公路出入口,政府甚至将森特勒利亚这个名字从众多路牌、临近小镇和州政府指示牌上抹去。而郡纪录办公处上关于小镇的各项数据被慢慢移除,一些最基本的公众服务也不再延伸到这个剩余不到10名居民的“鬼镇”。
  美国邮政部门甚至取消了森特勒利亚的邮政编码。“我们都收不到邮件,因为没有邮政编码,什么都寄不过来。我们不得不去邻镇上租一个邮箱,时不时开车过去取本该送到家门口的信件和包裹。”回忆至此,杰克对政府的这一做法感到非常气愤,“政府想把森特勒利亚彻底抹掉。”
  经过20多年的抗争,当地剩余的10名居民终于在2013年取得了合法居留权。盖伊总结道:“这是我的家,谁也不能把它夺走。”
  然而让这些居民没想到的是,一部由游戏改编的电影《寂静岭》却使得森特勒利亚声名大噪。在故事中,那座永恒燃烧的小镇有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可以将造访者从现实拖入一个虚幻的“里世界”之中。而故事的作者罗杰·艾弗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是受到森特勒利亚的启发而创造的寂静岭之镇。
  许多热爱《寂静岭》的粉丝从世界各地纷纷涌来,想一睹这个传说中的诡异小镇的真实面目。然而,因为政府不同意给森特勒利亚颁发任何商业许可,所以虽然游客数量日益增长,受益的却是邻近小镇。当地居民从一开始感到新奇,慢慢对这些好奇心过于旺盛的游客感到厌烦。“他们会随随便便地踩到你新修好的草坪上,甚至会试图开你的房门,”杰克解释道,“因为他们觉得这里所有的房子都废弃了。他们压根没想到还有人生活在这里。”
  盖伊却有更多的抱怨:“他们会偷偷从我的房子上掰下一块木头片,他们想要一个来自于地狱之火上的纪念品呢。”
  生活在森特勒利亚就等于同当代生活便利设施道了别,包括执法机构。“我们再也没有警察了,”盖伊解释说,“当然啦他们时不时还会来转一圈,但这种游客类的小事,警察们是不屑于管的。”
  而更糟糕的却是所谓的“涂鸦艺术家”。“他们在哪都要涂涂涂,喷喷喷,”杰克说,“以前还有好莱坞来这个地方想拍电影,但看过这些涂鸦后就决定放弃了。”
  我于2016年圣诞节第一次拜访这个小镇,随后在2017到2018年间曾3次重返此处,对于我来说,并非是为了那个“美名远扬”的寂静岭。而是因为,这个小镇似乎是地球上为数不多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临界点之一。
  然而,盛名之下其實难副。也或许是我来得太晚,那段在地图上被销毁的宾州61号公路,如今已经被涂鸦层层覆盖,几乎看不出原先的柏油路面。而前仆后继的游客,对比起了解镇子的历史,似乎对在这条路上留下“到此一游”更感兴趣一些。不无讽刺的,这段废弃的高速公路,也由此得到一个新名字:涂鸦之路。
  传说中熊熊燃烧的地狱之火,似乎也早已钻入地球深处。无论是冬天、夏天、秋天,我都未曾见到或拍摄到烟雾弥漫的地坑。
  而当地居民,对我们这些走走停停的游客见怪不怪,自顾自地在自家门前晒床单,聊天,或者修理草坪。
  因煤炭而兴,因煤炭而衰,森特勒利亚如今已剩不到5户人家,在不远的未来,当这些仅存的居民去世之后,森特勒利亚将彻底从政府纪录上消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鬼镇。
  或许到那个时候,这里才会成为真正的寂静岭。
  (摘自广东旅游出版社《废墟美国:北美铁锈地带行思录》   )
其他文献
“每一次改变都是礼物,每一次蛰伏都是扎根。人生没有所谓的彎路,走过的每一步路,都是到达终点的必经之路。”  在“老天乐”的导购经历  我外形条件还不错,穿版效果比较好,但是刚做导购的时候完全不会推销产品。所以最开始,我吸引到的顾客都是看见衣服穿在我身上效果不错才决定进货的。勤能补拙,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地学习批发市场里那些能说会道的金牌导购是怎么推销的。  老天乐服装批发市场聚集了北京最厉害的档口
期刊
左晖,贝壳找房创始人、董事长;链家地产创始人、董事长。  李翔:你们总说,“做难而正确的事”,我真的蛮有感触的,这句话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的?  左晖:具体什么时间我忘了,大概 2007 年、2008 年左右吧,因为核心就是这样。  怎么说呢……大家都在追逐一些商业上的成功,我们很早也在讨论到底什么是成功,什么是让我们自己内心深处比较愉悦的状态。其实有各种各样的方式能够成功,特别是我自己觉得,中国
期刊
案例背景  孙某与丈夫金某是经人介绍认识的,两人相识不久就领证结婚了。一开始,丈夫金某对孙某还是挺好的,但自从他们的女儿出生后,金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总是动不动就对孙某拳打脚踢;即使女儿在旁边,只要金某气不顺,也会对孙某拳脚相向。一次,孙某晚回家半个小时,金某对其又打又骂,女儿跑过来阻拦,也被金某打伤了。孙某的好友王某得知了孙某这些年被家暴的遭遇,建议孙某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向当地居民委员会求助
期刊
摘要: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下,全球各个国家均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重要旨趣在于作为“风向标”引导投资、研究与实践的方向,使之更加聚焦和深入,并为研究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美国于2016 年首次发布并于2019 年更新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表明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在全球未来竞争中战略作用的研判。中国紧跟国际步伐,于2017 年发布《新一
期刊
刑法规定了犯罪和刑罚,刑罚是对犯罪的惩罚,而刑法则是对刑罚的约束。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这是法治国家最重要的刑法原则。  1948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规定:“任何人的任何行为或不行为,在其发生时依国家法或国际法均不构成刑事罪者,不得被判为犯有刑事罪。刑罚不得重于犯罪时适用的法律规定。”历经不断的进化和试错,罪刑法定原则逐渐发展壮大,并席卷至整个文明世界。  刑
期刊
日本人以含蓄为美德,一切讲究收敛,不喜宣扬。就以料理亭为例子吧,你想吃一顿真正京都风味的食物,一个精于此道的京都人会带你到某一条小弄堂里的平房前面,告诉你在那儿可以享受一餐美食。那个料理亭可能与附近的民家没有什么分别,木造的日式房屋,窄小的门面,拉开细格子的木门,可能还垂着一幅蓝色蜡染的布幔,所不同者,无论你什么时候进去,他们的店前总是扫除洁净,在那石板地面上泼洒着水。日本料理亭前喜欢泼水的缘故,
期刊
我在约莫9岁的年纪,因为叫了我弟弟一声脏话而挨了耳光。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这词原本的含义。我在那个耳光过后明白了两点:第一,不同的字眼在感情程度上是有差异的;第二,某些感情程度强烈的字眼,要谨慎使用。当然,我终究没能改掉说脏话的毛病,反倒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发现学界竟不乏致力于研究脏话的前辈,“脏话有效用”论也并非我独创,我松了一口气!真正令我认识到脏话的内涵不止于谈笑或污蔑他人的,是参与主持
期刊
我国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可谓世界一绝。全国书可同文,然语不同音。  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召见梁启超。梁启超讲粤方言,将“考”说成“好”,把“高”说成“苟”,光绪皇帝听不明白,彼此不能达意。据说光绪皇帝原本准备重用这位25岁的维新新锐,擢为侍从之臣。然因难懂广东方言,仅赏六品顶戴,叫他去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当然,也算“专业对口”“才尽其用”了。  20世纪初,中国驻纽约总领事离职回国,纽约市商会为
期刊
我们首先从一个故事讲起。  得到App的创始人罗振宇老师曾经在央视担任《经济与法》节目的制片人。谈起这段经历,罗老师说做内容类的节目永远都缺好的选题。那么,罗老师是如何遴选好的社会议题,并将之确定为选题的呢?  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去法院查阅判决书,从中发现那些判决理由或者判决结果反常识的案子——由此而来的选题,自然是既有深度也有热度。不得不说,作为一个非法律人士,罗老师抓到了趣解法律体系的一把重
期刊
愤怒可以带给我们力量,超越挑战与障碍。  你同意以下的句子吗?  若没有处理愤怒的情绪,大多数的宽恕都只是表面的。真正的宽恕常包含愤怒。  多年处理功能失调家庭的经验,让我们非常认同以上的说法。然而,许多人对这样的说法感到困扰。他们对愤怒感到不安,尤其难以将它和宽恕联系在一起。但事实上,愤怒与宽恕的关系相当密切。在大多数案例中,除非我们处理好愤怒的情绪,否则无法真正地宽恕。换句话说,处理愤怒常是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