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参与下师生共同完成的。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智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这是教学工作的一条辩证统一规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教学过程。为此,我想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谈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思想就能集中,容易接受,记得牢,即使学习时间较长些,内容较多些,学生也愿意学。反之,如果学生对学数学一点兴趣也没有,那就会感到格外的精神负担,产生厌学心理。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除了认真进行理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得使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教学相遇问题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创造情境,架桥引题,帮助学生建立动觉表象和词义之间的实质联系。新课开始,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指教师本人)和xx(班内一名学困生)两人要走学校到商店这段路,有几种走法?同学们兴趣盎然,说出各种不同走法。有的说,可以两人一起走(同方向);有的说老师在学校,xx在商店,两人对着走,一人走一半(相对);有的说,两人速度不一样,老师可能走多一半,xx可能走少一半。接着我请两名同学站在教室前面表演两人相对走,喊:齐步走。到两人碰面为止。启发问(1)他们是怎样走的?(面对面走)问(2)开始他们站在什么地方?(两边)两边就是两地。问(3)老师说齐步走表示什么?(一起走)也就是同时走。问(4)结果怎样?(在半路碰面)就是相遇。同时引出课题“相遇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看看,走走,议议,想想,尝到了乐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兴趣被充分地激发起来。
二、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有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造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即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呢?比知自学方法的指导,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发现规律。如教“正比例意义”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例题:(1)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怎样变化?(3)找一找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例题中的表格,建立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正比例概念。接着启发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其中的规律,学生就不难得出正比例关系表达式。
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逐步教会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其中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法。例如在讲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可以教学生这样分析: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整块不好算,能不能通过划分,把它看成由几个熟悉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呢?然后利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分块计算,再综合起来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就能从中学到解题的一般策略方法:先总的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努力建立未知与已知的联系,然后把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力求运用旧知识解决各个小问题,再逐步综合解决总的问题。
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在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学有个性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还得依据学生特点,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改进教法,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根据不同的气质和学生因人施教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应扬长避短,注意长善救失。有的学生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在上课时就要考虑怎样对待这类学生,采取“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教法,多提问,多让发表意见,多让操作、演示。再如,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妥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主动的发挥。
四、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且要让学生“善于学、“学习得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剪下的圆纸板与用铁丝圈成的圆一样吗?”有的说:“不一样,纸板上的圆是圆面,铁丝围成的只是圆周。”还有的说:“纸板上的圆有周长有面积,铁丝围成的圆只有周长,没有面积”等等。尽管学生提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只有学生在这些本质的问题上开动了思维的机器,教师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讲解才能见效。
让学生学有创见,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提出一个问题:“两天共生产机床多少个?”让学生联想与它相关联的可能是哪些条件。这样训练能够使学生思路开阔、流畅。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又要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沟通知识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解题时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3)教师要启迪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提出新设想,探索新路子,不要千篇一律地照搬别人的方法。如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空圆锥里装满细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玻璃筒里,倒三次正好装满,从而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但也有的提出,可以把空圆柱盛满细沙,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里,也正好要倒三次倒完,因此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也就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想出,先把玻璃圆柱三等分,记上红线,用等底等高的空圆锥装满细沙倒入,刚好在三分之一的红线上。还有的别出心裁地说:“空圆锥量出一次细沙,等底等高的空圆柱电子邮件出三分之一的细沙,都放在天平上称,结果一样重,也能得出结论。”这些新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学有创见的表现,确实难能可贵,应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首先教师得端正教育思想,实行“五变”:一是变“满堂灌”为“启发式”,二是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三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四是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索”,五是变注重教师的“教”为注重学生的“学”,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作者联系电话:13979201266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说出不同见解,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的和谐教学过程。为此,我想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谈几点浅见。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敏捷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坚韧的意志力。所以在教学中,如果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思想就能集中,容易接受,记得牢,即使学习时间较长些,内容较多些,学生也愿意学。反之,如果学生对学数学一点兴趣也没有,那就会感到格外的精神负担,产生厌学心理。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除了认真进行理想教育,教学内容安排得当外,还得使教学方法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教学相遇问题时,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例创造情境,架桥引题,帮助学生建立动觉表象和词义之间的实质联系。新课开始,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我(指教师本人)和xx(班内一名学困生)两人要走学校到商店这段路,有几种走法?同学们兴趣盎然,说出各种不同走法。有的说,可以两人一起走(同方向);有的说老师在学校,xx在商店,两人对着走,一人走一半(相对);有的说,两人速度不一样,老师可能走多一半,xx可能走少一半。接着我请两名同学站在教室前面表演两人相对走,喊:齐步走。到两人碰面为止。启发问(1)他们是怎样走的?(面对面走)问(2)开始他们站在什么地方?(两边)两边就是两地。问(3)老师说齐步走表示什么?(一起走)也就是同时走。问(4)结果怎样?(在半路碰面)就是相遇。同时引出课题“相遇问题。”
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看看,走走,议议,想想,尝到了乐趣,学生学得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兴趣被充分地激发起来。
二、教给学习方法,让学生学有钥匙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学习方法的重要,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造课堂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即培养学生具有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知识的能力。
怎样使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呢?比知自学方法的指导,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发现规律。如教“正比例意义”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例题:(1)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2)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怎样变化?(3)找一找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从左往右,再从右往左观察例题中的表格,建立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而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总是一定”的正比例概念。接着启发学生用字母来表示其中的规律,学生就不难得出正比例关系表达式。
智力活动的核心是思维,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得逐步教会学生掌握思维的方法,其中包括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方法。例如在讲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时,可以教学生这样分析: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整块不好算,能不能通过划分,把它看成由几个熟悉的简单图形组成的呢?然后利用已学过的面积公式分块计算,再综合起来求得组合图形的面积。这样学生就能从中学到解题的一般策略方法:先总的考虑要解决什么问题,努力建立未知与已知的联系,然后把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力求运用旧知识解决各个小问题,再逐步综合解决总的问题。
兴趣只是学习的动力,要使这种动力持久,关键还在于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注重因人施教,让学生学有个性
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数学教学中还得依据学生特点,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改进教法,以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例如,根据不同的气质和学生因人施教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应扬长避短,注意长善救失。有的学生表现具有明显的“兴奋型”气质特征,在上课时就要考虑怎样对待这类学生,采取“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教法,多提问,多让发表意见,多让操作、演示。再如,让善于思考又不爱发言的“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让积极发言又常丢三落四的“活泼型”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让机灵沉着又稳妥内向的“安静型”学生说一说别人讲得对不对,并加以补充等等。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的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长处得到主动的发挥。
四、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求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而且要让学生“善于学、“学习得法”,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学习。
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勇于寻根究底,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如在教“圆的认识”时,有的学生提出:“剪下的圆纸板与用铁丝圈成的圆一样吗?”有的说:“不一样,纸板上的圆是圆面,铁丝围成的只是圆周。”还有的说:“纸板上的圆有周长有面积,铁丝围成的圆只有周长,没有面积”等等。尽管学生提的问题有些在概念上混淆不清,但这正是我们教学中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只有学生在这些本质的问题上开动了思维的机器,教师有针对性地因势利导地讲解才能见效。
让学生学有创见,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引导:
(1)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如提出一个问题:“两天共生产机床多少个?”让学生联想与它相关联的可能是哪些条件。这样训练能够使学生思路开阔、流畅。
(2)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一题可以有多种解法,而从多种解法的比较中,又要选出最快最好的解法,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沟通知识联系,有利于发展学生解题时的思维敏捷性和创造性。
(3)教师要启迪学生标新立异,鼓励他们提出新设想,探索新路子,不要千篇一律地照搬别人的方法。如推导圆锥体积公式时,大部分学生都是在空圆锥里装满细沙,倒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玻璃筒里,倒三次正好装满,从而得出圆锥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但也有的提出,可以把空圆柱盛满细沙,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圆锥里,也正好要倒三次倒完,因此圆柱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也就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有的想出,先把玻璃圆柱三等分,记上红线,用等底等高的空圆锥装满细沙倒入,刚好在三分之一的红线上。还有的别出心裁地说:“空圆锥量出一次细沙,等底等高的空圆柱电子邮件出三分之一的细沙,都放在天平上称,结果一样重,也能得出结论。”这些新的方法,对小学生来说,是学有创见的表现,确实难能可贵,应给予充分肯定。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数学,首先教师得端正教育思想,实行“五变”:一是变“满堂灌”为“启发式”,二是变教师“主宰”为教师“主导”,三是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四是变学生“模仿”为学生“探索”,五是变注重教师的“教”为注重学生的“学”,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作者联系电话:13979201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