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科学的教育原则,符合教育规律的系统完整理论。这一理论与当今青年成长发展、教育改革之间有内在的联系,在当代具有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杨贤江;全人生指导;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2-0014-04
杨贤江(1895~1931),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无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他率先运用唯物史观剖析教育历史,解读教育现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杨贤江在领导青年运动实践基础上创建的“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内涵丰富,系统完整,见解独到精辟,成为他整个教育理论中极富创新精神、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武器探索、揭示教育规律的辉煌成果和光辉范例,是杨贤江关心青年、指导青年过程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教育史和青年运动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全人生指导”,概括地说,就是贯穿青少年终生的全面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把青少年塑造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以健康、协调发展的“完人”。杨贤江认为,教育者要对青少年的终生负责,并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指导,倘若仅对他们的一事、一时负责,那么就很难将他们培养成“于社会有用的人”,这种教育也就成为了“畸形、蹩脚、割裂人生、片面”的教育。
杨贤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和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为青年制造的是压抑混乱、是非颠倒的恶劣环境。“五四”运动之后,满怀激情和理想的青年遭遇到现实的严酷考验与打击,深受奴化教育、党化教育和改良主义教育的毒害,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对青年进行正确的指导。杨贤江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深切意识到青年问题的严重性,他以长期的青年教育实践为基础,凭着满腔的激情、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高度的创新能力,通过文章、通讯、书信等方式对青年进行教育与引导,最终形成了“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
“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刻苦磨砺、孜孜不息奋斗探求的创造性成果,它具备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称它科学,是因为它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著书立说的指南,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沟通了理论与实际,客观真实地揭示了教育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赞它系统,是源于它放眼德、智、体、美、劳各育的远大眼光和囊括青年生活与成长方方面面的宏伟气魄。
一、指导内容
“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超群才智、远见卓识的集中体现,它涉及青年的人生观、健康、求学、择业、恋爱、社交等各个方面,诚恳关切的言辞之中洋溢着对青年的满腔热情,饱含着对青年的深厚勉励,播洒着对青年的殷殷期望。从其指导内容中,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别具一格的“杨式”教育思想。
1.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杨贤江认为,“人生就是成长”,是人类从幼稚期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具备进步性和现实性,这种人生观被称为“成长的人生观”。要不断领会、获得并创造新的知识、能力、理想和事业,这样,个人和世界才会各有进步,即进步性;因族类、环境、时代不同,生活的样式也会有所差别,人生具有个性和特殊性,与所处的社会实际状况紧密相联,即现实性。杨贤江主张“从青年的需要、现代的趋势和中国的现状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他批评青年面对世事险恶而做出的逍遥物外、偷安苟活的懦夫行为,否定了自私自利、奉行个人享乐主义的腐朽人生态度,倾力倡导青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帮助青年树立以改造社会促进人类幸福为目标的高尚人生观。
2.健康。毋庸置疑,健康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资本,是实现自身目标和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杨贤江充分认识到了健康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他痛惜旧中国文弱书生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罪恶“悲剧”形象,指出“唯有强之体格者,始能运用精神,以成学问事业。彼精神萎靡,器官衰弱者,无论其学不能修,业不能习,前途之事皆废也。即使博学多闻,而不能裨益人世,果何所用呼?”体育与健康密切相联。对于以养生、娱乐、运动场上夺得锦标、博得“漂亮少年”美名为目标而进行体育锻炼的观点,杨贤江并未反对,但他更以一种无产阶级教育者和革命者的博大情怀告诫青年:体育是从实践人生责任上做立脚点的,人生的责任在为人群(自己也在内)谋福利,要会忍劳耐苦,栉风沐雨。他强调:青年的体育目标应致力于“体格强壮,忍劳耐苦,精神充足,办事敏捷;并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有奋发敢为的气概”。在方法上,杨贤江并不赞同那种“资本家贵族式”即强调设备器械的体育锻炼,他建议青年“利用自然生成的器物”,采用“自然的运动法”,多做使用大筋骨的劳作,如整洁、搬运、救护及生产事业等,多从事走路、跑步、登山、游泳之类的活动。
3.求学。作为革命的教育者,杨贤江首先指导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求学观,他对以“功名”、“利禄”、“读书”为目的的求学观一一进行了驳斥,指出:求学的目的在于学习做人的基本条件,做个有用的人,即有坚强的身体,灵敏的头脑,消闲的能力,文化的修养,劳动的习惯和社会的人格的人,以便为人类谋求普遍的幸福与共同的进步。杨贤江建议青年灵活经济地利用时间,把读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掌握自学的原则与方法,在良好的读书习惯下有选择地读书。在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杨贤江探讨了提高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的方法,以帮助青年更好地获得智力发展的能力;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他提出信仰是努力的先导,要树立成功的信仰,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地坚持学习。同时,他把情感摆在了突出的位置。道德感和审美感是情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培养和增强青年的道德感和审美感,杨贤江十分注重对青年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论证了道德的变迁性、阶级性、社会性、活动性,指出道德修养的核心在于反对个人主义,提倡为社会、群众谋福利的集体主义,要通过学生集体的影响与教育去实现道德教育。此外,他引用《达尔文的自传》中有关达尔文与艺术趣味的实例,呼吁青年用“温和的阳光和适度的雨露”(实指艺术感)来催促自身的成长。
4.择业。杨贤江指出,不能仅仅以功利目光衡量就业的成功与否,应努力追求“实际上的良效”,发挥人类劳动生活的本来意义,只要对全体人类有贡献,无论什么小事都值得做,就是范围很狭的,不足以引起大家注意的小事情、小节目都有尽力去做的价值。一位青年致信杨贤江,抱怨自己做小学教师既费力又遭种种诸如“洋奴”之类的诽谤,决心不再当“猢狲王”。杨贤江复其信时告诉他,只要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为社会效力的决心,即使是做“猢狲王”,亦有可以自豪的地方;有些青年认为没有真才实学,若能熟悉社会事故,揣摩阔人心理,照样可有好工作而坐享清福,针对这种观点,杨贤江表明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抱负和志气的青年不应随社会腐败污流而行,而应努力使自身具备“非常的实学”,来补救中国不良现状的事业,同时,他还鼓励青年不要因现实社会的腐败自灭威风,而助长了那些蝇营狗苟之徒的嚣张气焰。
5.恋爱、婚姻与社交。杨贤江认为,中学生最好不恋爱,若不幸发生了问题,应赶快设法解决;早婚对生理和身体都有害;不为恋爱耗费过多精力,而应把精力用在改造社会不良制度的运动上,用在做改造事业的团体活动上;恋爱神圣者的两难问题在于:一是封建专制下的包办、买办婚姻的困扰与束缚,二是经济与恋爱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于:提倡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公开广泛地开展社交以增加恋爱机会,实施教育平等以增加女子才智,在共同生活上主张经济独立。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革中国旧礼教的命”,“革社会现制度的命”。
交友之道在于“贵互相谅解,互相鼓励,互相推重,在形式上也不必过密”;朋友不能滥交,也不应以“品性学问强于我”或“品性学问不及我”为择友标准,应善用与同学共事的机会,选择情投意合、志趣相同,能够“为谋实际生活的改善”而“同心协力的干”的人,至于彼此间的学问能力及性格差异,可通过“互助”解决,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现实意义
杨贤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杨贤江“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也同样具有前瞻性,它是我们今日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中国教育光辉灿烂的明天;它是杨贤江留给当代青年的一剂良药,有效解除了青年成长发展历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其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1.培养、增强青年的爱国情感。现今社会,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商品潮和向钱看的洪流时刻冲击着青年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不少青年意志薄弱,无法抵制物质的诱惑,奉行金钱万能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自身生存价值的最高形式,他们淡泊了国家利益,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甚至抛弃了国家利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杨贤江时刻提醒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培养完善的社会人格,要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了解时事,关注国内外大事,认清国家的现实形势,并立志于改造社会的事业。他指出,工作无所谓大小,职位无所谓高低,只要对全体人类有贡献,都应该尽力去做。他的这些肺腑之言无疑对当今青年进行了深刻的爱国教育和思想洗礼。真真切切地感受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领悟其中的真谛,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自私自利的杂念也会得到一定的消除。可以说,“全人生指导”是培养、增强青年爱国情感的宝贵教育遗产,是青年吸取精神养分的丰富矿藏,因此,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近距离聆听杨贤江的谆谆教诲,认真研读“全人生指导”的科学理论。
2.“全人生指导”是青年成长发展的良师益友和精神食粮。当今青年,义不容辞地肩负着繁荣昌盛祖国的重担,是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责任的艰巨与重大,需要青年满怀激情,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健康向上地成长发展。然而,现实中,有些青年空有满腔激情,却苦于不知如何努力而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有些青年面对种种诱惑与腐蚀、坎坷与不幸,变得精神萎靡,不知所措,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那么,究竟如何发展?究竟如何完善?茫然的青年们可以求教于“全人生指导”,它含意广泛,内容丰富全面,对于青年的人生观、生活、健康、求学、择业、恋爱、社交等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如:如何增进学业成绩、如何改变生活的单调、怎样养成好习惯等等,它可以使青年的问题得到有针对性的解答,燃起青年行动的信心,鼓起他们直面困难的勇气,促使他们奋勇向前,健康发展。
3.为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杨贤江的众多文章、通讯、书信中,融汇交织着很多青年教育的方法,如:杨贤江认为,教育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全时的教育,二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自我教育。他指出:“况就世界教育之趋势以观,注重生徒自动的方面,已成为事实。在小学教育,犹主张自动主义、自学辅导主义,以发展其自动之能力。”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进取的精神;提倡课外活动,如:社会调查、农村访问、辩论演说、作品展览等,与社会、群众全方位接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办事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实际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谈话、测验等各种师生互动活动,不失时机地考察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其身心状况、家庭环境、兴趣需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策略,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师应树立良好的风范和榜样,对学生应亲切友爱,无论上课或下课,态度应始终如一,绝不可打骂学生。这些方法对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4.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再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它重智育,忽视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极易使学生形成不完全的人格和不健康的身心;过多强调理论和书本教育,淡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学生就业后遭遇种种困境。应试教育弊端的暴露,是素质教育被人们日益接受和推行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挥,提倡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它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全人生指导”是对“完人”的教育,杨贤江将“完人”定义为“有强健的身体及精神,有工作的智识及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有丰富生活的好尚与习惯”。可见,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杨贤江对德、智、体、美、劳等诸要素间的联系综合把握,论证了全面发展的科学性,并针对青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提出了如何全面发展的具体策略,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育遗产,历经几十年的岁月冲刷与洗涤,它依然透露着科学与智慧的光芒,诠释着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伟大,指导着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和奋斗于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面对日新月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形势,如何继承杨贤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如何挖掘其教育思想的新涵义和新价值,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洪成,等.不朽的革命人生辉煌的教育成就——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潘懋元,宋恩荣,喻立森.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3]任钟印.杨贤江全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4]袁彩哲,陈桃兰. 浅析杨贤江的“现代人”教育思想[J].理论界,2005,(12).
[5]李元华.浅谈杨贤江论青年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6]谈儒强.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与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1995,(2).
[7] 徐飞.杨贤江与青年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3).
【责任编辑:韩四清】
关键词:杨贤江;全人生指导;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07)02-0014-04
杨贤江(1895~1931),浙江余姚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无产阶级教育理论的奠基人、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他率先运用唯物史观剖析教育历史,解读教育现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其中,杨贤江在领导青年运动实践基础上创建的“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内涵丰富,系统完整,见解独到精辟,成为他整个教育理论中极富创新精神、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为武器探索、揭示教育规律的辉煌成果和光辉范例,是杨贤江关心青年、指导青年过程的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教育史和青年运动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 “全人生指导”,概括地说,就是贯穿青少年终生的全面教育,它的最终目标是把青少年塑造成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以健康、协调发展的“完人”。杨贤江认为,教育者要对青少年的终生负责,并对他们进行全面的指导,倘若仅对他们的一事、一时负责,那么就很难将他们培养成“于社会有用的人”,这种教育也就成为了“畸形、蹩脚、割裂人生、片面”的教育。
杨贤江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帝国主义的大肆侵略和反动军阀的黑暗统治为青年制造的是压抑混乱、是非颠倒的恶劣环境。“五四”运动之后,满怀激情和理想的青年遭遇到现实的严酷考验与打击,深受奴化教育、党化教育和改良主义教育的毒害,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对青年进行正确的指导。杨贤江凭借自身敏锐的洞察力,深切意识到青年问题的严重性,他以长期的青年教育实践为基础,凭着满腔的激情、强烈的责任感、深厚的理论基础和高度的创新能力,通过文章、通讯、书信等方式对青年进行教育与引导,最终形成了“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
“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刻苦磨砺、孜孜不息奋斗探求的创造性成果,它具备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称它科学,是因为它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著书立说的指南,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沟通了理论与实际,客观真实地揭示了教育自身的内在发展规律;赞它系统,是源于它放眼德、智、体、美、劳各育的远大眼光和囊括青年生活与成长方方面面的宏伟气魄。
一、指导内容
“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超群才智、远见卓识的集中体现,它涉及青年的人生观、健康、求学、择业、恋爱、社交等各个方面,诚恳关切的言辞之中洋溢着对青年的满腔热情,饱含着对青年的深厚勉励,播洒着对青年的殷殷期望。从其指导内容中,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别具一格的“杨式”教育思想。
1.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杨贤江认为,“人生就是成长”,是人类从幼稚期逐渐走向成熟的发展过程,具备进步性和现实性,这种人生观被称为“成长的人生观”。要不断领会、获得并创造新的知识、能力、理想和事业,这样,个人和世界才会各有进步,即进步性;因族类、环境、时代不同,生活的样式也会有所差别,人生具有个性和特殊性,与所处的社会实际状况紧密相联,即现实性。杨贤江主张“从青年的需要、现代的趋势和中国的现状出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他批评青年面对世事险恶而做出的逍遥物外、偷安苟活的懦夫行为,否定了自私自利、奉行个人享乐主义的腐朽人生态度,倾力倡导青年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饥似渴地汲取各类科学文化知识,帮助青年树立以改造社会促进人类幸福为目标的高尚人生观。
2.健康。毋庸置疑,健康是人们从事一切活动的资本,是实现自身目标和人生价值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杨贤江充分认识到了健康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性,他痛惜旧中国文弱书生面黄肌瘦、瘦骨嶙峋的罪恶“悲剧”形象,指出“唯有强之体格者,始能运用精神,以成学问事业。彼精神萎靡,器官衰弱者,无论其学不能修,业不能习,前途之事皆废也。即使博学多闻,而不能裨益人世,果何所用呼?”体育与健康密切相联。对于以养生、娱乐、运动场上夺得锦标、博得“漂亮少年”美名为目标而进行体育锻炼的观点,杨贤江并未反对,但他更以一种无产阶级教育者和革命者的博大情怀告诫青年:体育是从实践人生责任上做立脚点的,人生的责任在为人群(自己也在内)谋福利,要会忍劳耐苦,栉风沐雨。他强调:青年的体育目标应致力于“体格强壮,忍劳耐苦,精神充足,办事敏捷;并能使人感到愉快而有奋发敢为的气概”。在方法上,杨贤江并不赞同那种“资本家贵族式”即强调设备器械的体育锻炼,他建议青年“利用自然生成的器物”,采用“自然的运动法”,多做使用大筋骨的劳作,如整洁、搬运、救护及生产事业等,多从事走路、跑步、登山、游泳之类的活动。
3.求学。作为革命的教育者,杨贤江首先指导青年要树立正确的求学观,他对以“功名”、“利禄”、“读书”为目的的求学观一一进行了驳斥,指出:求学的目的在于学习做人的基本条件,做个有用的人,即有坚强的身体,灵敏的头脑,消闲的能力,文化的修养,劳动的习惯和社会的人格的人,以便为人类谋求普遍的幸福与共同的进步。杨贤江建议青年灵活经济地利用时间,把读书与实践结合在一起,掌握自学的原则与方法,在良好的读书习惯下有选择地读书。在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杨贤江探讨了提高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的方法,以帮助青年更好地获得智力发展的能力;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方面,他提出信仰是努力的先导,要树立成功的信仰,培养学习的兴趣,有勇气、有毅力、有信心地坚持学习。同时,他把情感摆在了突出的位置。道德感和审美感是情感的重要构成部分,为培养和增强青年的道德感和审美感,杨贤江十分注重对青年的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他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论证了道德的变迁性、阶级性、社会性、活动性,指出道德修养的核心在于反对个人主义,提倡为社会、群众谋福利的集体主义,要通过学生集体的影响与教育去实现道德教育。此外,他引用《达尔文的自传》中有关达尔文与艺术趣味的实例,呼吁青年用“温和的阳光和适度的雨露”(实指艺术感)来催促自身的成长。
4.择业。杨贤江指出,不能仅仅以功利目光衡量就业的成功与否,应努力追求“实际上的良效”,发挥人类劳动生活的本来意义,只要对全体人类有贡献,无论什么小事都值得做,就是范围很狭的,不足以引起大家注意的小事情、小节目都有尽力去做的价值。一位青年致信杨贤江,抱怨自己做小学教师既费力又遭种种诸如“洋奴”之类的诽谤,决心不再当“猢狲王”。杨贤江复其信时告诉他,只要自己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为社会效力的决心,即使是做“猢狲王”,亦有可以自豪的地方;有些青年认为没有真才实学,若能熟悉社会事故,揣摩阔人心理,照样可有好工作而坐享清福,针对这种观点,杨贤江表明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有抱负和志气的青年不应随社会腐败污流而行,而应努力使自身具备“非常的实学”,来补救中国不良现状的事业,同时,他还鼓励青年不要因现实社会的腐败自灭威风,而助长了那些蝇营狗苟之徒的嚣张气焰。
5.恋爱、婚姻与社交。杨贤江认为,中学生最好不恋爱,若不幸发生了问题,应赶快设法解决;早婚对生理和身体都有害;不为恋爱耗费过多精力,而应把精力用在改造社会不良制度的运动上,用在做改造事业的团体活动上;恋爱神圣者的两难问题在于:一是封建专制下的包办、买办婚姻的困扰与束缚,二是经济与恋爱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于:提倡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公开广泛地开展社交以增加恋爱机会,实施教育平等以增加女子才智,在共同生活上主张经济独立。从根本上讲,就是要“革中国旧礼教的命”,“革社会现制度的命”。
交友之道在于“贵互相谅解,互相鼓励,互相推重,在形式上也不必过密”;朋友不能滥交,也不应以“品性学问强于我”或“品性学问不及我”为择友标准,应善用与同学共事的机会,选择情投意合、志趣相同,能够“为谋实际生活的改善”而“同心协力的干”的人,至于彼此间的学问能力及性格差异,可通过“互助”解决,互相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二、现实意义
杨贤江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杨贤江“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也同样具有前瞻性,它是我们今日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中国教育光辉灿烂的明天;它是杨贤江留给当代青年的一剂良药,有效解除了青年成长发展历程中的各种疑难杂症。其现实意义主要在于:
1.培养、增强青年的爱国情感。现今社会,伴随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商品潮和向钱看的洪流时刻冲击着青年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和一言一行。不少青年意志薄弱,无法抵制物质的诱惑,奉行金钱万能主义和个人享乐主义,把个人利益的实现作为自身生存价值的最高形式,他们淡泊了国家利益,坚持以自我为中心,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甚至抛弃了国家利益,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埋下了隐患。杨贤江时刻提醒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努力学习各科知识,培养完善的社会人格,要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了解时事,关注国内外大事,认清国家的现实形势,并立志于改造社会的事业。他指出,工作无所谓大小,职位无所谓高低,只要对全体人类有贡献,都应该尽力去做。他的这些肺腑之言无疑对当今青年进行了深刻的爱国教育和思想洗礼。真真切切地感受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领悟其中的真谛,爱国情感便会油然而生,自私自利的杂念也会得到一定的消除。可以说,“全人生指导”是培养、增强青年爱国情感的宝贵教育遗产,是青年吸取精神养分的丰富矿藏,因此,身为新时代的青年,值得近距离聆听杨贤江的谆谆教诲,认真研读“全人生指导”的科学理论。
2.“全人生指导”是青年成长发展的良师益友和精神食粮。当今青年,义不容辞地肩负着繁荣昌盛祖国的重担,是中国傲然屹立于世界强国之列的重要支柱和坚强后盾。责任的艰巨与重大,需要青年满怀激情,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健康向上地成长发展。然而,现实中,有些青年空有满腔激情,却苦于不知如何努力而得不到良好的发展,有些青年面对种种诱惑与腐蚀、坎坷与不幸,变得精神萎靡,不知所措,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那么,究竟如何发展?究竟如何完善?茫然的青年们可以求教于“全人生指导”,它含意广泛,内容丰富全面,对于青年的人生观、生活、健康、求学、择业、恋爱、社交等都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如:如何增进学业成绩、如何改变生活的单调、怎样养成好习惯等等,它可以使青年的问题得到有针对性的解答,燃起青年行动的信心,鼓起他们直面困难的勇气,促使他们奋勇向前,健康发展。
3.为教育工作者的实践提供了方法指导。杨贤江的众多文章、通讯、书信中,融汇交织着很多青年教育的方法,如:杨贤江认为,教育过程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处于主导地位的教育工作者要对学生进行全面、全时的教育,二是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的自我教育。他指出:“况就世界教育之趋势以观,注重生徒自动的方面,已成为事实。在小学教育,犹主张自动主义、自学辅导主义,以发展其自动之能力。”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独立进取的精神;提倡课外活动,如:社会调查、农村访问、辩论演说、作品展览等,与社会、群众全方位接触,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与办事能力,使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实际运用,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开展谈话、测验等各种师生互动活动,不失时机地考察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并根据其身心状况、家庭环境、兴趣需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策略,实施不同的教育;教师应树立良好的风范和榜样,对学生应亲切友爱,无论上课或下课,态度应始终如一,绝不可打骂学生。这些方法对当今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依然具有重要启示。
4.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不能再适应现实社会发展变化的需要,它重智育,忽视了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极易使学生形成不完全的人格和不健康的身心;过多强调理论和书本教育,淡化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使学生就业后遭遇种种困境。应试教育弊端的暴露,是素质教育被人们日益接受和推行的重要原因。素质教育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挥,提倡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它致力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全人生指导”是对“完人”的教育,杨贤江将“完人”定义为“有强健的身体及精神,有工作的智识及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有丰富生活的好尚与习惯”。可见,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与当今的素质教育目标是一致的。杨贤江对德、智、体、美、劳等诸要素间的联系综合把握,论证了全面发展的科学性,并针对青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提出了如何全面发展的具体策略,所有这些,都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推行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全人生指导”青年教育理论是杨贤江留给我们的宝贵教育遗产,历经几十年的岁月冲刷与洗涤,它依然透露着科学与智慧的光芒,诠释着一位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的伟大,指导着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实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和奋斗于教育战线的工作者,面对日新月异、变化多端的国内外形势,如何继承杨贤江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如何挖掘其教育思想的新涵义和新价值,的确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洪成,等.不朽的革命人生辉煌的教育成就——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2]潘懋元,宋恩荣,喻立森.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
[3]任钟印.杨贤江全集[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
[4]袁彩哲,陈桃兰. 浅析杨贤江的“现代人”教育思想[J].理论界,2005,(12).
[5]李元华.浅谈杨贤江论青年教育[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
[6]谈儒强.杨贤江的“全人生指导”与全面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1995,(2).
[7] 徐飞.杨贤江与青年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5,(3).
【责任编辑:韩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