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习作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灵魂。这就要求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寻觅和积累习作的素材。
一、博览群书,积累语言
鲁迅先生在一封书信中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说明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郭沫若也曾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老也在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片段,习作时就能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去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放眼自然,观察景物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材料,春花秋月、繁星苍穹、风雨雷电,都是学生观察描写的对象。学生应该亲近自然,留心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只有这样,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才能情不自禁地流溢于笔尖。
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滨河公园》一文中写道:“傍晚,我和妈妈漫步滨河公园,这里的美景尽收眼底。瞧,从泉眼里喷出的水珠真是姿态万千:有的像玉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起伏的群山,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在彩灯的映照下,仿佛人间仙境。”
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去观察自然界中的落日长河、霜后枫叶、雪后原野、大雁南飞……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情流露。
三、体验活动,表达情感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参加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如游戏、竞赛、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习作的素材。教学古诗《村居》后,我组织了本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放风筝活动。那天春光明媚,春风轻拂,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个个都拿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早早地来到学校附近的山坡上尽情放飞。第二天,一篇篇佳作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风筝飞得真高啊,我的心也随着风筝飞上了高高的蓝天。我不停地转动着线轴,愿我的风筝飞过群山,飞过大海,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去告诉那里的小朋友,我盼望他们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飞到西沙、南沙,去观看祖国南海的美丽富饶;飞到安徒生爷爷的故乡,去向卖火柴的小女孩问好;愿它飞遍全球,祝福各国的小朋友世代友好……”“春天,我们最喜欢放风筝。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风筝迎着风飞着。我的风筝是一架航天飞机,因为我长大想当一名飞行员。此刻,我仿佛驾着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似乎看到了翻滚的云海,奔腾的长江黄河,雄伟的万里长城……”
一次运动会、一次歌咏比赛、一节体育课、一次春游、一次野炊……都是学生很好的习作素材。只要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并指导他们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他们就一定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四、关注节日,感受亲情
中国的传统佳节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也要领悟到节日的深刻含义。中秋节前夕,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包括中秋节的来历,古人写中秋节的美文或诗句等,然后在班上交流。中秋节之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中秋月夜》的习作,让学生把和家人欢度中秋的情景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很多学生的文章真切感人,亲人团聚的那份欢乐和温馨自然倾泻于纸上。
如今,很多西方的节日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护士节、圣诞节等。记得母亲节的时候,我问学生是否了解母亲节,大家都摇摇头。我有点遗憾,母亲每天都为孩子操劳,而孩子竟然对“母亲节”一无所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我先给学生介绍有关母亲节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并告诉他们今天是母亲节,你打算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回报她对你的爱;最后让学生围绕“母亲节”写一篇文章。
五、聚焦媒体,把握时代脉搏
当下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丰富,孩子们每天都要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如动画城、新闻故事会、动物世界、少儿歌舞等,这些都是极好的习作素材。孩子们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写出自己看童话故事后受到的启发,可以续编自己喜欢的动画故事,也可以就某个新闻人物发表自己的评论。这些都是孩子们亲眼所见,心中所想的,他们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让我们的学生放眼生活、融入生活吧,愿他们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五彩斑斓的生活成为他们习作的源泉。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一、博览群书,积累语言
鲁迅先生在一封书信中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说明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郭沫若也曾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老也在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片段,习作时就能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去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放眼自然,观察景物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材料,春花秋月、繁星苍穹、风雨雷电,都是学生观察描写的对象。学生应该亲近自然,留心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只有这样,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才能情不自禁地流溢于笔尖。
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滨河公园》一文中写道:“傍晚,我和妈妈漫步滨河公园,这里的美景尽收眼底。瞧,从泉眼里喷出的水珠真是姿态万千:有的像玉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起伏的群山,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在彩灯的映照下,仿佛人间仙境。”
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去观察自然界中的落日长河、霜后枫叶、雪后原野、大雁南飞……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情流露。
三、体验活动,表达情感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参加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如游戏、竞赛、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习作的素材。教学古诗《村居》后,我组织了本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放风筝活动。那天春光明媚,春风轻拂,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个个都拿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早早地来到学校附近的山坡上尽情放飞。第二天,一篇篇佳作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风筝飞得真高啊,我的心也随着风筝飞上了高高的蓝天。我不停地转动着线轴,愿我的风筝飞过群山,飞过大海,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去告诉那里的小朋友,我盼望他们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飞到西沙、南沙,去观看祖国南海的美丽富饶;飞到安徒生爷爷的故乡,去向卖火柴的小女孩问好;愿它飞遍全球,祝福各国的小朋友世代友好……”“春天,我们最喜欢放风筝。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风筝迎着风飞着。我的风筝是一架航天飞机,因为我长大想当一名飞行员。此刻,我仿佛驾着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似乎看到了翻滚的云海,奔腾的长江黄河,雄伟的万里长城……”
一次运动会、一次歌咏比赛、一节体育课、一次春游、一次野炊……都是学生很好的习作素材。只要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并指导他们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他们就一定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四、关注节日,感受亲情
中国的传统佳节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也要领悟到节日的深刻含义。中秋节前夕,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包括中秋节的来历,古人写中秋节的美文或诗句等,然后在班上交流。中秋节之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中秋月夜》的习作,让学生把和家人欢度中秋的情景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很多学生的文章真切感人,亲人团聚的那份欢乐和温馨自然倾泻于纸上。
如今,很多西方的节日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护士节、圣诞节等。记得母亲节的时候,我问学生是否了解母亲节,大家都摇摇头。我有点遗憾,母亲每天都为孩子操劳,而孩子竟然对“母亲节”一无所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我先给学生介绍有关母亲节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并告诉他们今天是母亲节,你打算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回报她对你的爱;最后让学生围绕“母亲节”写一篇文章。
五、聚焦媒体,把握时代脉搏
当下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丰富,孩子们每天都要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如动画城、新闻故事会、动物世界、少儿歌舞等,这些都是极好的习作素材。孩子们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写出自己看童话故事后受到的启发,可以续编自己喜欢的动画故事,也可以就某个新闻人物发表自己的评论。这些都是孩子们亲眼所见,心中所想的,他们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让我们的学生放眼生活、融入生活吧,愿他们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五彩斑斓的生活成为他们习作的源泉。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