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ker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 “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即习作要有学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灵魂。这就要求学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在生活中寻觅和积累习作的素材。
   一、博览群书,积累语言
  鲁迅先生在一封书信中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说明语言材料越多,语言经验越丰富,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也就越准确。郭沫若也曾说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郭老也在告诉我们,生活中如果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句式、片段,习作时就能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因此,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去博览群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二、放眼自然,观察景物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材料,春花秋月、繁星苍穹、风雨雷电,都是学生观察描写的对象。学生应该亲近自然,留心自然,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只有这样,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才能情不自禁地流溢于笔尖。
  记得有一位学生在《滨河公园》一文中写道:“傍晚,我和妈妈漫步滨河公园,这里的美景尽收眼底。瞧,从泉眼里喷出的水珠真是姿态万千:有的像玉柱,有的像花朵,有的像蘑菇,有的像起伏的群山,有的像成簇的珊瑚,在彩灯的映照下,仿佛人间仙境。”
  所以,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去观察自然界中的落日长河、霜后枫叶、雪后原野、大雁南飞……这样学生的作文才能真情流露。
  三、体验活动,表达情感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参加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如游戏、竞赛、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活动,在活动中积累习作的素材。教学古诗《村居》后,我组织了本班学生开展了一次放风筝活动。那天春光明媚,春风轻拂,孩子们的兴致特别高,个个都拿着自己心爱的风筝早早地来到学校附近的山坡上尽情放飞。第二天,一篇篇佳作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的风筝飞得真高啊,我的心也随着风筝飞上了高高的蓝天。我不停地转动着线轴,愿我的风筝飞过群山,飞过大海,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去告诉那里的小朋友,我盼望他们早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飞到西沙、南沙,去观看祖国南海的美丽富饶;飞到安徒生爷爷的故乡,去向卖火柴的小女孩问好;愿它飞遍全球,祝福各国的小朋友世代友好……”“春天,我们最喜欢放风筝。地面上,我们扯着线跑着,风筝迎着风飞着。我的风筝是一架航天飞机,因为我长大想当一名飞行员。此刻,我仿佛驾着飞机在蓝天上翱翔,似乎看到了翻滚的云海,奔腾的长江黄河,雄伟的万里长城……”
  一次运动会、一次歌咏比赛、一节体育课、一次春游、一次野炊……都是学生很好的习作素材。只要教师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并指导他们运用一定的表达方法,他们就一定会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四、关注节日,感受亲情
  中国的传统佳节都有着自己的特殊意义,我们要让学生在享受节日快乐的同时,也要领悟到节日的深刻含义。中秋节前夕,我布置学生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资料,包括中秋节的来历,古人写中秋节的美文或诗句等,然后在班上交流。中秋节之后,我布置学生写一篇《中秋月夜》的习作,让学生把和家人欢度中秋的情景和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很多学生的文章真切感人,亲人团聚的那份欢乐和温馨自然倾泻于纸上。
  如今,很多西方的节日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如感恩节、父亲节、母亲节、护士节、圣诞节等。记得母亲节的时候,我问学生是否了解母亲节,大家都摇摇头。我有点遗憾,母亲每天都为孩子操劳,而孩子竟然对“母亲节”一无所知。为了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我先给学生介绍有关母亲节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母亲每天都为自己做了些什么,并告诉他们今天是母亲节,你打算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母亲,回报她对你的爱;最后让学生围绕“母亲节”写一篇文章。
  五、聚焦媒体,把握时代脉搏
  当下是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年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方式日益丰富,孩子们每天都要观看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如动画城、新闻故事会、动物世界、少儿歌舞等,这些都是极好的习作素材。孩子们可以写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写出自己看童话故事后受到的启发,可以续编自己喜欢的动画故事,也可以就某个新闻人物发表自己的评论。这些都是孩子们亲眼所见,心中所想的,他们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了。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让我们的学生放眼生活、融入生活吧,愿他们拥有一双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让五彩斑斓的生活成为他们习作的源泉。
  
  (作者单位:安徽省桐城市东关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一千多年前,三亚南山与鉴真结下了佛教因缘。一千多年后,赵朴初先生将这种佛教因缘细心培植,终于开花结果。三亚南山佛教文化,体现了赵朴初先生“佛教是文化”“人间佛教”的精神。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教文化,提倡人间佛教。在贯彻人间佛教的实践中,赵朴老与海南三亚,与南山佛教文化有过一段因缘。    缘起三亚    海南三亚,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公元748年,鉴真和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也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 语感是一切文字的基础。语感的培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品味”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   一、在比较揣摩中品味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教学中通过对文本语言文字进行“增补”“
一、惑由课起  要设计好上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前进中的西部地区》这节课存在一定难度。首先,学生从小生活在深圳,对于西部,了解甚少,难以引起他们的兴趣。 其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有着广泛的社会影响,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但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西部发展现状的背景条件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再者,教材涉及区域发展的模式。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介绍,别说学生,恐怕教师都会觉得枯燥无味。  如何
作为湖南考生接触到的第一套新课程高考试题,今年的湖南高考文综历史试题总体呈现出“平稳中求变化,变化中求创新,创新中有亮点”的主要特征。  一、试题结构稳中有变  2010年湖南高考文科仍采用文科综合卷形式,历史部分由12道选择题和3道非选择题组成。选择题占48分,非选择题占52分,共100分。题型、分值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但有三大变化:一是试题顺序,选择题由原来第12~23题调整为第24~35题;
她,大气而不失细致,豁达而不失含蓄,率真而不失优雅,任何一个走近她的人,都会被一种独特的力量所感染,这种力量源自她对教育的热爱与激情,更源自她敏锐的精神触角和洞察力。   学生成长需求是她的“指针”  王会芳始终认为教师之间的区别,不在于学历高低,不在于教龄长短,而在于一个教师有没有研究精神。多年来,她始终坚持“问题就是课题”的思想,在她口袋里,总装着一个思考本,只要有所“触动”,就随时随地记录下
“朗读教学,既是语感的、技能的、又是审美的”。  ——余映潮     一位中学生在日记中写道:  “觉得语文有味,是在小学时候。每天早读课,教室里书声琅琅,召唤我一走进教室就急急地打开课本,汇入大声诵读河流中,读着读着,渐入佳境。每有动人至泣的课文,读后竟然会泪湿眼角,读罢以后 ,静思良久;每有文质兼美的美文,读后心情愉悦,流连忘返。范读、带读、齐读、分角色表演读,课堂上各种形式的朗读比赛让我们乐
有幸聆听魏书生老师的讲座,惊异他从教数十年,考卷让学生自己出,作文让学生自己批,作业让学生自己留,学生的成绩却遥遥领先……心灵备受震撼的我开始认真阅读他的书籍,发现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事,魏老师决不包办代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也决定试一试。    一、“我主阅读”——冰雪林中着此身,不与桃李混芳尘    “汝欲学作诗,工夫在诗外”,一直以来,我都向学生传输“大语文”的思想,把课外
摘要:情境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行之有效的手段。通过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更直接、主动地进行语言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创设情境是指提供的学习材料能使学生产生疑问,渴望探究问题答案,经过一定的努力能成功地解决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认知需要。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信息技术已经可以从简单的辅助教学发展到支撑我们的学科教学。《果园机器人》是一篇略读课文,所写内容极为有趣,课文中的机器人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工作。怎样进行基于网络教室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现略读教学的目标与任务?我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和思考网络利弊的基
时下,人们崇尚的是泡酒吧、玩麻将,跳迪士高、打高尔夫,这些活动虽然高雅,但却是贵族的享受。然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教师,这些活动偶尔为之是无可非议的,但如果是天天泡在其中,经常而为之则有些不正常,因为教师的职业和专业注定了他们必须为自己不断的充电。所以,教师不但要学会在大众化的娱乐活动中,放松自己紧张的情绪,同时又要学会在宁静中独处。我的娱乐生活、学习的理念是:在喧哗中放松,在宁静中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