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我们拿什么来拯救你?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市,这个曾经人声鼎沸的场所,近年来却由于其“熊”气弥漫而正在被许多人逐渐遗忘。但就在6月上旬,它突然像一位沉寂已久的明星,再次出镜,引来各方关注。2005年6月8日,沪、深股市全线飘红,创下了自2002年以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和最大单日成交纪录,沪深两市共有120只股票涨停,两市共成交317亿元。股民的眼睛又发亮了,股民的脖子又伸长了,股民的心跳又加快了……然而,与2001年以来的几次“井喷”行情一样,股民的欢呼声还在证券大厅里回荡,股指便立即显示出上攻无力的疲态,而后悄无声息地退了回来。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期许和失望之后,管理层、研究人员和7000多万股民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同一个疑问:
  
  “政策雨”催生“人工牛市”
  
  虚弱的“井喷”
  2005年6月8日,沈阳,年过七旬的古清生(化名)像平日一样来到了辽信证券交易所,与相熟的股友们打了招呼后,开始仔细看盘。
  这天跟平日不同,交易大厅的看板上一片“红肥绿瘦”,股市一扫连日来的阴霾,行情全线飙升。到收盘时,上证指数收于1115.58点,上涨84.64点,涨幅为8.21%。这是自2001年6月14日从2245点下跌以来,上证指数第四大单日上涨点数。就在股民们不断欢呼、鼓掌的时候,古老爷子却煞白着脸在叹气,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没事,没事……”,数分钟后,他倏然倒地,突发心肌梗塞而死。
  原来,6月6日上午11时06分,沪市股指跌至988.32点。那一刻,绝望的情绪弥漫在全国各地的交易所中。在当时的一项网络调查里,大部分人相信“出逃等于生还”。古清生一算账,这几年炒股赔了近十万元,现在股市又跌破千点,因此他对股市彻底绝望了。6月7日,权衡再三,古老爷子把这些年来买的股票悉数卖掉。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卖掉股票的第二天,股市却突然大涨。他无法承受这种戏剧性的变化,在后悔的叹息中永别了恋战多年的股市。
  其实,古老爷子炒股多年,应该对这种跌宕起伏司空见惯。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涨得凶,越是涨不久,相当多的“井喷”行情都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怎样涨上去的最终还会怎样跌下来。这不,就在古老爷子气死的几天之后,股市又开始了掉头向下,“6·8”行情的井喷成果很快就被吞掉了一半。虽然在政策的关爱下没有再度跌破千点,但上证指数也只不过是在1100点左右徘徊着。
  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近年来的“井喷”行情:
  2001年10月23日:证监会发布首发、增发中停止国有股出售消息,两市个股及大盘指数几乎全线涨停,615只股票全部上涨。但,股市在次日依旧大涨之后,只用了11个交易日的时间就抹杀了这两个交易日所有的涨幅。
  2002年1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召开市场分析座谈会,上证指数因之上涨6.81%。但此状态持续了不到2个月,而后便是更大一轮的下跌。
  2002年6月24日:受停止减持国有股及提高增发门槛的重大利好刺激,上证指数上涨9.25%。但这波行情在坚持了不到3周时间后,又开始了长达半年之久的调整,最终跌去了近400点。
  2004年9月14日,受“国九条”鼓舞,两市出现连续大涨行情。但这波行情来得快走得更快,自9月14日反弹行情启动,上证指数在5个交易日内大涨近200点,但在随后的10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又跌去了100点。而且,自此往后,整个股市再也没能找到“感觉”,上证指数逐波走低,终于在2005年6月6日这天跌穿了1000点关口,创下998点的8年来的新低。
  
  政策强拉起股市的“牛头”
  对于6月8日出现的“井喷”行情,虽然也可以从技术面、基金面和心理面上找到缘由,可以从神秘资金的突然出现中找到依据,但能让所有人都达成共识的,还是政策的作用。
  此次行情的出现,实际上起因于今年证监会大力推进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
  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宣布开始进行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月8日,沪、深证交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联合发布《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业务操作指引》。5月9日,首批全流通试点企业登场。然而市场的表现却使管理层的努力付诸东流。5月9日消息公布当天,沪指即下跌了近30点,五一长假后的第一周,沪指累计下跌了50余点。
  市场反常表现引起管理层的高度重视,5月10日,中国证监会紧急召集有关人士进行座谈。5月15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公开表态,全流通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但首批试点企业之一,5月16日恢复交易的金牛能源却以近6%的跌幅报收。有专家指出,市场对试点预期过高以及试点带来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大跌的主因。
  6月3日,沪指最低跌至1000.52点。当日中午,尚福林出席了上海市上市公司工作会议。在会上,尚对全流通改革进展表示满意,并称“后续将有政策扶持”。
  6月5日,尚福林在出席基金会议时要求,基金业要充分发挥基金作为证券市场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
  6月6日11时03分,苦苦支撑了数日的股市在刹那间跌破1000点。这是股民们在屡屡下跌的市场中的最后一道防线,千点一破,市场信心就发生了震荡。
  从7日开始,“政策雨”开始普降。当天,证监会迅速出台了《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这个政策的价值是,今后,如果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上市公司可以买回二级市场上的股票并依法注销。
  6月8日,在政策利好与神秘资金的共同作用下,深沪股市同时出现暴涨行情,政策救市的威力初显。
  6月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的行为。
  6月12日,证监会发布通知,允许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同一天,央行发表声明,拟向申银万国、华安证券提供再贷款。在国内券商去年纷纷倒闭的浪潮中,此举无疑为股市的主力券商注射了一针强心剂。
  13日中午,有备而来的两条利好政策公布:其一是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下调股息红利税政策出台。据测算,实行减征措施后,按去年年底分红数量计算,流通股股东可多获得红利收入15.6亿元。其二是国家将暂免征收股权分置改革试点中发生的印花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15小时内连续推出四条利好政策,这创下了中国证券市场的新纪录。
  15日,有准政府机构身份的汇金注资百亿元重组银河证券的消息又得到确认,这被看作管理层拯救券商的“力作”。
  6月17日休市后,国资委下发了《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最大的亮点在于,对于上市公司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国有控股股东的最低持股比例作出了要求,同时,就进一步保护投资者利益做出了一系列规定。
  利好政策如此密集发布,说明管理层合力助推证券市场走出困境的决心十分强烈。而这些政策所涉及的部门包括央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和交易所等,有人形容为“政府打出的组合拳”。管理部门全力呵护股市的良苦用心由此可见一斑。
  
  政策的手有多硬?
  然而,令广大股民失望的是,虽然接二连三出台的政策利好如春雨般滋润着股市,但股市却没有如许多人想像的那样就此阳光灿烂。在6月8日暴涨后,在惯性作用下6月9日继续上涨,但随后便立即显示出上攻乏力的疲态,股指很快回落,成交量急剧下降,交投极其清淡。此后,上证指数便一直在1100点左右绯徊。这意味着这一轮“井喷”行情在意犹未尽中画上了休止符。
  在中国股市不太长的历史中,政策救市时常有之,人造牛市也不乏其例。如1994年著名的“三大救市政策”、1999年6月15日的《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国有股减持的紧急叫停以及去年的《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以及证监会暂停新股发行等。以前只要有政策利好出台,股市便立即作出强劲的反应。但是,近几年来,市场开始不再直接听命于救市政策,而有了自己独立的运行轨迹。我们看到,1994年的人造牛市在短短的两个月左右,上证指数暴涨两倍多,但之后便被腰斩至512点;1999年“5·19”行情涨至2245点的这波牛市,却是以之后4年的熊市为代价的;紧急叫停国有股减持,也仅仅是昙花一现,相反倒成为某些机构“逃命”的绝佳机会;去年的千三保卫战,千三没保住,反而创出998点的8年新低。在每一次人造牛市之后,都有许多投资者被深深地套在了“牛顶”,大量的流通市值就此灰飞烟灭。
  有人说,中国股市上正在蔓延着一种“政策利好麻痹症”。据悉,6月8日、9日两天各证券营业部的交易额虽然都大幅飙升,但大多数是散户投资者在抛售。而已经成为市场中坚力量的机构投资者,也没有从密集政策中汲取到买多的信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股市本身存在着许多痼疾,政策利好就像给一个身患沉疴的病人吃补药,如果本身病情严重,吃再多补药也无济于事。
  
  中国股市为什么牛不起来?
  
  八年一轮回
  从1997年的967点到2001年的2245点,再到2005年的998点,8年时间,中国股市经历了一个轮回,终于又回到了起点。因此,“除了股市和工资没涨,什么都在涨”成了证券市场的流行语。
  近4年间,沪深股指大约下跌了55%,公众投资者亏损惨不忍睹。按业内人士的估算:中国股市开张14年来,一、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共投入资金2.4万亿元之巨,而现在持股票的市值约1.1万亿元,亏损竟达1.3万亿元,股民家庭户均亏损4万元,每个账户平均亏损约2万元。如果扣除一级市场申购获利和二级市场获利、内部职工股获利,则股民净亏损额约为5000亿元。考虑到14年来股民投资的利息损失,这样计算,全国股民在14年中的财富损失高达8000亿元,与公司从股民手中筹措的资金相当。
  近几年来,管理层推出了一系列的利好政策与消息,但股市却似乎麻木不仁。这说明单纯的政策调控,并不能完全左右市场的走势。综合分析,中国股市之所以熊长牛短、涨少跌多,其原因首先是投机性太强。买入股票,为了赚取公司的经营业绩,或者说是为了挣红利的,是投资;而买入股票是为了赚取股价的差价的,则成了投机。目前中国的上市公司坚持常年分红的有几个?他们不但不分红,还不断地跟股民要钱,要么是配股,要么是增发新股。在这样一个股得不到收益的市场,就谈不上投资,只能是投机。
  其次,支持股价长期上涨的动力不足。一般来说,支持股价上涨的动力,短期靠消息,中期靠资金,长期靠业绩。然而多数人把资金放在了第一位。有增量资金当然能够推动股票上涨,而且可以快速地推到目标位置。可是涨了之后呢?获利盘要兑现,一哄而散,必然是大跳水。股市要长期上涨,关键还是要靠业绩支撑。没有业绩支撑的升势都是靠不住的,也是不可能长久的。
  再次,股民的收益状态不理想。回顾20世纪的最后10年,华尔街股市“牛”气十足,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连破8个千点关,最终突破万点大关,确实让人羡慕。而华尔街股市强劲上升的原因,除了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使公司盈利和个人收入增加,促进了股市投资上升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新的经济特点把股东的重要性提高到了公司决策层优先考虑的层面。而在中国股市,股票回报给人们的,却是赔多赚少,甚至是只赔不赚,这怎能不让投资者失去信心呢?
  
  中国股市发展的绊脚石
  股权分置
  中国证券市场从建成那天起,便注定有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股权分置。
  所谓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另一部分暂不上市流通。股权分置问题是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初期,改革不配套和制度设计上的局限所形成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造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极不合理,上市公司股权被人为地割裂为非流通股和流通股两部分,非流通股股东持股比例较高,一般约为三分之二,并且通常处于控股地位。其结果是,同股不同权,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容易产生一股独大、甚至一股独霸现象,常常使流通股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遭受损害。
  公司诚信
  上市公司作为证券市场的基石,其表现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市场的优劣,而诚信更是企业立足和发展的根本。但中国的上市公司中却不乏欺诈之徒:如当年的银广夏、蓝田股份、东方电子等的恶名早已让人如雷贯耳,事后处罚力度偏轻更助长了上市公司不诚信的风气。现在,股市的危机已不是股价泡沫和公司业绩泡沫的问题,而是诚信危机和制度危机。
  疯狂圈钱
  著名的市场人士张卫星先生算了一笔账:近14年来中国股市共发行了1300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用这些“股票”融资了8000亿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融资6亿元。十多年来中国股市收取的印花税和交易费合计4500亿元,平均每个上市股票代码向投资者抽取资金3亿多元。而十多年来给A股投资者的分红派息是700亿元,平均每个股票约为0.5亿元,每个股票吃进去将近10亿元的资金,而吐出来的只有二十分之一,这是典型的“老虎机机制”。现在,许多上市企业仍旧在使尽浑身解数,千方百计从股民手里圈钱,从整体上市到分拆上市,从信誓旦旦到原形毕露,从欠债不还到以股抵债……其疯狂之态不一而足。
  内幕交易
  3位美国经济学家凭借“信息不对称理论”荣获了200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该理论随后被应用在了多个领域,证券市场就是其中之一:先掌握重要信息的人可以获得更大可能牟利的机会,于是市场参与者们绞尽脑汁以谋求更快更多的信息。
  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有些人却违背相关法规,以非正常手段获取信息;更有甚者还联手上市公司,制造信息来操纵股价,这样受伤害的终究是始终处于弱势的中小投资者。典型的事例便是上市公司高管利用信息不对称,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较早的有深发展前行长贺云,他曾动用3.11亿元信贷资金炒作自己公司的股票;其后,东方电子原董事长隋元柏更是让公司财务人员投入6.8亿元资金炒作自己公司股票;就在不久前,*ST农化的监事李建也在低位买进自己公司的股票,最大获利超过40%。
  香港《信报》社论指出,中国证监会推出的救市措施,虽然短期可以发挥刺激作用,但却无法解开最根本的死结。所谓死结,就是内地股市的基本结构问题。死结不解开,中国股市就牛不起来。
  
  重振股市从何破题?
  
  对于一直“跌跌不休”的中国股市,许多人开始感到失望,感到悲观,他们发出疑问:中国股市到底还有没有戏?对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中国股市绝对是有发展潜力的,关键是要消除股市中存在的弊端与痼疾,促进股市规范与健康发展,以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中国证券市场百病缠身,重振股市从何破题呢?温家宝总理不久前已给出了答案: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从诸多建议看,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及内控制度;另一方面则是优胜劣汰,在吸引优质公司上市的同时,淘汰那些已经名存实亡的垃圾股。瑞银华宝一位资深人士认为,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投资者判断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依据,一个黑幕重重随时处于引爆状态的上市公司,不可能被投资者看中,同样,一个充斥着大批“地雷”的证券市场,也不可能被投资者视为重要的投资选择。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中国证券市场保留着一大批已经名存实亡的垃圾股,而一些大型优质公司却迟迟未能跻身A股市场,上市公司结构的严重失衡已经造成A股市场投资价值日益衰减。成思危说,股市一定要有进有退,只进不退,市场是肯定好不了的。要下决心把烂股彻底清理掉,对于业绩太差的公司,要让它们摘牌退市。
  
  保护投资者利益
  华尔街有一句名言:保护了最小投资人的利益,就是保护了所有投资人的利益。谁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目前沪深两市开户数累计已达到7254万户,由于绝大多数投资者是在沪深两市同时开户,因此实际投资者数目约为3600万。再考虑到绝大多数开户以家庭为单位,因此可以不夸张地说,大部分城镇居民都直接或间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中小投资者。
  这些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到过有效保护吗?2001年以来,两市流通市值共蒸发53.5%,投资者损失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即便假定其中有一半为中小投资者所承受,那么折算下来,平均每一个中小投资者在过去四年中每年也要损失5000元。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给所有的人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让大家能够通过规范经营得到合法的收益。股票市场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市场,但这一基本功能也是必须具备的。有人说,在股市上,能够赚钱的始终是少数,这显然不对。股票投资不同于赌博,与一般投资一样,应是风险与收益共存的。如果商品市场上能赚钱的是少数人,就会出现萧条和危机,股市同样如此。
  
  妥善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6月19日,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股权分置改革第二批试点的42家上市公司名单,这意味着中国的股权分置改革确实到了“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地步。但是,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件关系到许多人切身利益的大事,进行得好将有利于股市的稳步发展,而进行得不好,则有可能引起股市的震荡,甚至重蹈前几年几次国有股减持的覆辙。
  解决股权分置的本质是要推动资本市场的机制转换,消除非流通股与流通股的流通制度差异,强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机制,而不是解决包括国有股在内的非流通股减持变现问题。从宏观上说,股权分置改革的目标是稳定市场预期,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为其他各项改革的深化和市场创新创造条件,谋求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评价改革得失要看其实施过程是不是符合“三公”原则,运行机制是不是体现了市场规律,改革成果是不是体现为资本市场功能的更有效发挥。目前,市场各方已经就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原则形成了共识——改革过程中使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因为股权分置改革而受到伤害。首都经贸大学刘纪鹏教授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必然会引发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其结果是非流通股由于获得流通权而得到流通性溢价,而与之相呼应的将是流通股股价的必然下跌。因此,非流通股溢价空间所带来的“蛋糕”应由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分享,以这部分增值来弥补流通股股东遭受的损失,解决方案必须兼顾这一点。
  如何改变问题多多积弱难返的股市颓势,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树立新的投资信心,确实是当前中国股市的棘手难题。但是,我们只要找出阻碍市场发展的症结,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经过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过十多年的艰难曲折,中国股市终于走出混沌,走向了成熟。尽管其中还有许多我们不满意的地方,但中国股市的总体走势明了,那就是规范化的发展,持续性的走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没有理由不关注中国股市的发展,没有理由不呵护中国股市的成长。无论是中国的证券市场管理层、上市公司、证券公司,还是中国的7000多万股民,我们自当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造一个“发展健康、秩序良好、运行安全”的中国股市,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增添活力,为中国改革开放大业添砖加瓦!
  
  后记: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6月27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就中国股市热点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这是自1992年证监会成立以来,证监会主席首次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中外记者。市场人士评价认为,在股权分置改革推进的关键时期,证监会主席这一“高调”亮相,本身证明了管理层对积极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信心和决心,这无疑将对稳定市场、提高投资者向好预期产生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据核心地位,所以教师不仅要开展课内阅读,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教材的基础上,借力报刊资源,扩大高中生的英语阅读量,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自主阅读能力,从而让高中生在多体裁、多话题的阅读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本文论述了如何借力英文报刊促进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旨在提高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 报刊阅读 阅读策略  一、阅读英文报刊的重要性  “教师用教材教会学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