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段:古盐道上忆往昔

来源 :乡村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jun6422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程:7.1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红军强攻大关天险步道位于大关镇文明社区和丘林村辖区内,步道的主要路段位于悬崖之上,地势险峻,山顶上有大关、小关两个隘口,素有“一将把关,万夫莫开”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6年2月,由贺龙、萧克率领的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后经步道到大关开仓放盐接济贫苦群众,进而向黔西、 大定(今大方)、毕节挺进,开辟黔大毕根据地。
  推荐理由:红军强攻大关天险步道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亦有悠长的盐文化内涵。红二、红六军团强渡鸭池河后曾在步道上阻击过国民党军队,道路崎岖艰险,是体验“重走长征路”的一条心灵洗涤之道。
  鸭池河这个地方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小时候从贵阳回外婆家,鸭池河是必经之路。清早出发,大约午饭时分到达鸭池河。这个时间点的我往往在母亲怀里睡得迷迷糊糊,客车就开始顺着盘山公路忽左忽右地向下盘旋到河谷底部。过了那座狭窄的水泥桥后,又吭哧吭哧蜿蜒着爬上另一边的山头。这个过程少不了晕车的乘客吐得一塌糊涂的小插曲。幸好鸭池河的景色和路程的崎岖程度呈反比,还有集壮丽秀美为一体的高山河流风景可以慰藉乘客。
  许多年后贵阳到毕节修通了高速公路,横跨天险的鸭池大桥拉近了河两岸的距离。我更加频繁的经过鸭池河,碧绿的河水在刀削般的悬崖底部静静流淌,看似平静的水面实则暗流涌动,使我产生了想用脚走一走鸭池河的想法。而今,这一愿望借着“重走长征路”活动的契机得以实现。
  我们先来到丘林村。1935年11月,红二、红六军团完成了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的任务后,奉命挥师西进贵州,挺进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创建新苏区。1936年2月1日,红二、红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的领导下,长征途经清镇市卫城镇,2日,先头部队以神速的战斗,控制住了鸭池河渡口,3日,在国民党追兵到达前,两军团顺利地渡过了鸭池河。这就是长征史上的“强渡鸭池河”战斗。
  鸭池河属于乌江支流,河谷深切,水流湍急,解放前河上一直没有桥梁。往来人马车辆,均靠木船摆渡。千百年来,作为交通咽喉的鸭池河渡口两岸留下了至今仍清晰可见的古盐道。当年强渡乌江成功之后,红军便是沿着这条古道翻越悬崖高山,来到大关盐号,开仓放粮放盐救济百姓。
  丘林村是红军渡河后进驻的第一个村子。因为交通的发展,村里的渡口如今已经很少使用,下游建起的水坝抬高了水位,使原本立在岸边的红军渡石碑半截没入水中。我看到清澈的河水流淌过已长满青苔的碑身,碑体上“红军渡”三个字依然鲜艳,就像84年的时光过去,红军的精神依然常青一般。当年为阻止红军的脚步,国民党团防军营长郭昆甫下令封船禁渡,并准备了煤油,意图在必要时烧毁船只。他们以为利用鸭池河渡口的天险就能狙击红军。但是未曾想到,红军的侦查队极富智慧地兵分两路悄然袭击。另一部分侦察队在10公里处的陇上渡口过河,前后夹击大关小关,国民党军仓皇溃逃。凌晨4时,红军成功控制了鸭池河渡口。
  虽然成功夺取了渡口,但是鸭池河上舟少船小,单靠渡船,红军主力要过河花费时间太长,恐耽误军机。为此,红军找当地熟悉河道水性的船工张海清、郭忠华、王成楝等商量后,决定在渡口两岸的昌茂石、羊舔石之间架浮桥。需要铁丝,就用国民党安装电话线的铁丝;需要木板,群众自愿借出门板、床板;需要抓钉,渡口两岸的铁匠马上升火开炉,分头加工。军民齐心合力,不到3个小时,千年以来从来没有桥的鸭池河上第一次出现了一座长100多米,宽近2米的浮桥。
  离开鸭池河,我们踏上古盐道,开始攀爬高山。山路十分陡峭,坡度很大,我们不停喘着粗气,抬头一看高耸的山崖心里直打鼓,这仿佛不可逾越的高山,红军究竟是怎样勇往直前的?古驿道皆是由崎岖不平的青石铺成,狭窄的道路一直蜿蜒向上。身后鸭池河的水流声渐去渐远,一个多小时后,汗流浃背的我们终于抵达了山巅。山巅上的碉堡依旧保留着,当年,直取鸭池河渡口的红军侦查队在夺取渡船渡过鸭池河后,急袭大关、小关的国民党守军。这座碉堡就是当年的碉堡之一。
  顺着古盐道翻过高山,我们来到大关镇,过去穷苦的大关一改往昔容颜,干净整洁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整個小镇活力四射。红二、红六军团来到大关镇时,了解到当地百姓受到官商勾结的盐号老板压迫,生活必须品的盐巴价格高得惊人,“斗米斤盐”是当地百姓艰难生活的真实写照,于是决定开仓放盐。其中一座仓库完整保留到现在,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居住在附近的陈正荣老人是当年的亲历者。红军来到大关时她才八岁,还清晰的记得红军放盐放粮时的情景。她的舅舅和哥哥都参与了开仓放盐、粮,红军还分给他们几个孩子过年都难吃上的香肠,给百姓们发过冬的衣物。红军临走时候还送给她一顶毛线帽,送给她母亲一把剪刀和一双鞋。
  沧桑的古盐道记录了黔西人民过去艰苦的岁月也见证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而今,我们这些后人踏着红军的脚印重走古盐道,重拾长征精神,忆往昔后创未来。(文/孙晋楠  责任编辑/漆云)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来说,更要高度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与特点,大胆探索、努力求证,着力于构建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机制,全面提升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素质教
期刊
[摘 要] “四化两型”建设与发展有效推动了高职教育快速崛起。其经济发展和行业产业升级的重要前提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与提升。对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与就业指导协同改革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分析协同改革基本要素,阐述以专业设置市场化、课程设置岗位化、课程教学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化、素质教育企业化、实训教学、就业指导前沿化等改革内容。   [关 键 词] 四化两型;人才培养;就业指导   [
期刊
汨罗是湖南省一类革命老区县、全国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具有无比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异常厚重的红色资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的“五大书记”之一任弼时,就诞生和成长于这方土地。任弼时“不辞重负、奋力前行、甘于奉献”的骆驼精神,是百年来革命先驱“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典型写照,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我们赓续红色血脉,践行时代担当,不断推进新
期刊
反对贪污腐化、保持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的一项工作。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一个外表十分普通的小木箱,有着苏区“控告箱”的特殊身份,有力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反腐败斗争。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各级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大都率先垂范、甘当公仆,组织带领苏区群众在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开展红红火火的建设活动,民众生活日见起色、社会秩序日趋稳定。然
期刊
[摘 要] 每位刚进入大学的学生基本都会经历“憧憬期—平淡期—迷惑期—焦虑期”。归根到底,出现这样现状的原因主要是贯穿大学生的心灵成长教育的不足。而理想化的大学生涯应该是大学生能找到自己毕业后的生活目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到有用的专业技能。所以在大学里很有必要开展相应的成长教育。主要从心灵成长课程开设后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改变和大学生涯目标规划的作用来论述课程的效果和影响力。  [关
期刊
[摘 要] 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阐述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的基础上,概括总结了所采取的主要举措,并对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思考。旨在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打造一支具有中国教育特色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使学院的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健康、快速、可持续地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关 键 词] 双师型;教师
期刊
[摘 要] 高校党课教育是当前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部分。选取华南农业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别从党课课堂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和户外拓展教学三种模式的评价和实施情况入手,对当前高校党课教育教学模式现状形成整体的认识。  最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突出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和凝练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提出党课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途径。   [关 键 词] 党课;
期刊
[摘 要] 最近几年来,乒乓球的比赛规则被国际乒联连续修改多次,如“11分制”“无遮挡发球”和“大球”,不仅使比赛的对抗性增强,节奏更快,也给乒乓球技术带来了新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变化。乒乓球运动技术依然朝着积极主动、技术全面、无明显短板、突出特长的方向发展。尤其反手进攻技术的逐步丰富和提高,为贯彻落实全面、积极主动的乒乓球竞技战术策略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技术保障。反手进攻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抢
期刊
全程:约36.39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中潮、佳所、坪坝——羊角岩——翘街——高屯街道陈家庄——少寨红军桥”这条红军长征路,是黎平风光旖旎、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路线之一,是体验红军长征文化与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的绝佳路线。  推荐理由:中央红军攻占黎平县城后,党中央在黎平城召开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第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黎平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秦邦宪(博古)、张闻天(洛甫)、周
期刊
全程:40公里  线路状况:红军长征步道保留完整  基本情况:线路由赤水市元厚镇红军渡口经陛诏大桥、堰塘沟、穿风坳、忠山红军坟、猪儿坟、药溪口至终点赤水风溪口四渡赤水纪念地,这条路曾是红一军团长征和战斗过的地方。  1935年1月25日至29日,红一军团在林彪的率领下,军团部和红二师曾沿这条路往返、战斗、进驻丙安,并指挥了黄陂洞、复兴场与川军的激战,同时揭开了军事奇迹“四渡赤水”序幕。  推荐理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