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文教学成了“师生难”的问题:教师难于指导,学生也苦于无法作文。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好作文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情盛,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教师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热情鼓励、激发学生情感,努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开始教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少讲写作方面的知识。不要一开始就将作文的条条框框套在学生头上,导致学生作文的格式化,使学生无法自由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开始作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把自己想说、想写的话写下来便是作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大胆地将自己想说、想写的话写出来,可让学生先从简单方面去尝试作文,一段话,一个片段,一篇小作文等。大量的尝试性练笔后,学生自会摸索总结出写作方法。懂得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二、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许多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事物认识不够,不知说些什么。因此,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言之有物。
三、加强“口语交际”教学
所谓作文,无非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书面上而已。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会说话。说话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序。因此,加强学生的“说话”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说话,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使学生敢说、想说、乐说,引导学生说话,要帮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说话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它包括确定中心、收集资料、确定先后、分清主次。
2.说话时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把要说的话说清楚、说具体、说明白,同时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及结果。为了把话说得更明白,还可以打比方、举例子等。
四、鼓励学生收集资料,积累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方收集资料、细心整理,多读书报、积累词汇,勤写日记,这样学生头脑里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写起作文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材料,才会有好词佳句。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写作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自己”,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每次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鼓励。利用自习课开辟“佳作欣赏”和“优秀作文片段欣赏”,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给每个学生机会,哪怕是一句精彩的话,这样会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上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让学生乐于写作。
浅析《春》的立体感受
张绪俊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作者对春天的观察使用了各种感觉器官,从而对春天的特点作了生动、细致的描述,使我们看到了春,嗅到了春,尝到了春,摸到了春,全身心地、全方位地、立体地感受到了春。
视觉
春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过程:“偷偷”地“钻”出地面,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偷偷”这个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天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嫩嫩的”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一个“满”字,画出了绿满天下的景色,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然后,用孩子们的嬉戏衬托粗糙的可爱。有景有人,有动有静,相互映衬,春意盎然。
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形容花朵之多、花色之艳、争春比美、互不相让,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作者运用博喻手法,从各个方面表现春雨的形态:细而密、细而闪烁、细而连绵。
听觉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正是这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写出了蜜蜂争斗之势,又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烘托出满树春花的引诱力,很有意境。
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鸟鸣、流水和牧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谱写了一曲充满浓郁春天气息的交响曲,和谐、优美,此起彼落,表现了春风柔和的特色和给人愉快的感觉。
嗅觉
从春风中带来“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的鼻子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侧面写出春风醉人的特有的芳香。
味觉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花的甜香联想到果实累累的景象,以虚衬实,表现花儿的繁茂,果儿的甜香。
触觉
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和运用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突出春风轻柔、温和的特点。
作者能绘出这样的意境。首先要归功于对春的立体感受;运用“立体”手法表现春,才能创造美的意境,使文章获得折服人心的感染力。
一、激发学生情盛,调动学生作文兴趣
教师想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热情鼓励、激发学生情感,努力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开始教学生作文时,教师要少讲写作方面的知识。不要一开始就将作文的条条框框套在学生头上,导致学生作文的格式化,使学生无法自由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学生开始作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把自己想说、想写的话写下来便是作文。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写作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大胆地将自己想说、想写的话写出来,可让学生先从简单方面去尝试作文,一段话,一个片段,一篇小作文等。大量的尝试性练笔后,学生自会摸索总结出写作方法。懂得什么样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二、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许多小学生作文时总觉得无话可说。究其原因是平时没有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对事物认识不够,不知说些什么。因此,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显得十分重要。学生只有对周围的事物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言之有物。
三、加强“口语交际”教学
所谓作文,无非是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书面上而已。学生要写好作文,首先要会说话。说话不仅要言之有物,而且要言之有序。因此,加强学生的“说话”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引导学生说话,首先要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创设良好的说话情境,使学生敢说、想说、乐说,引导学生说话,要帮助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说话前的准备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它包括确定中心、收集资料、确定先后、分清主次。
2.说话时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把要说的话说清楚、说具体、说明白,同时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及结果。为了把话说得更明白,还可以打比方、举例子等。
四、鼓励学生收集资料,积累知识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方收集资料、细心整理,多读书报、积累词汇,勤写日记,这样学生头脑里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写起作文来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材料,才会有好词佳句。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乐于写作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写“自己”,就是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每次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发掘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并给予赞扬和鼓励。利用自习课开辟“佳作欣赏”和“优秀作文片段欣赏”,让写得好的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体验成功的喜悦。注意给每个学生机会,哪怕是一句精彩的话,这样会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班上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让学生乐于写作。
浅析《春》的立体感受
张绪俊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文中作者对春天的观察使用了各种感觉器官,从而对春天的特点作了生动、细致的描述,使我们看到了春,嗅到了春,尝到了春,摸到了春,全身心地、全方位地、立体地感受到了春。
视觉
春草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过程:“偷偷”地“钻”出地面,到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偷偷”这个状语生动地写出了小草在春天的催发下,不声不响地生长的动态:“嫩嫩的”写出了初生小草的鲜嫩、可爱,“绿绿的”写出了小草悦目的色彩。一个“满”字,画出了绿满天下的景色,显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然后,用孩子们的嬉戏衬托粗糙的可爱。有景有人,有动有静,相互映衬,春意盎然。
春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花色的美,不直接说出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梨花,而用“火”、“霞”、“雪”来比喻,形容花朵之多、花色之艳、争春比美、互不相让,充分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作者运用博喻手法,从各个方面表现春雨的形态:细而密、细而闪烁、细而连绵。
听觉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正是这一“闹”字,境界全出。“闹”,写出了蜜蜂争斗之势,又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烘托出满树春花的引诱力,很有意境。
用“呼朋引伴地卖弄”形象地写出鸟儿们活泼、愉快的情态,用“清脆”、“婉转”描写鸟鸣声的动听、悦耳。鸟鸣、流水和牧笛声随风应和,在耳边鸣响,谱写了一曲充满浓郁春天气息的交响曲,和谐、优美,此起彼落,表现了春风柔和的特色和给人愉快的感觉。
嗅觉
从春风中带来“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各种花的香”,它们都是通过春风徐徐送入人们的鼻子里,使人直接感觉到春风的和煦,侧面写出春风醉人的特有的芳香。
味觉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花的甜香联想到果实累累的景象,以虚衬实,表现花儿的繁茂,果儿的甜香。
触觉
引用南宋志南和尚的诗句:“吹面不寒杨柳风”和运用比喻“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突出春风轻柔、温和的特点。
作者能绘出这样的意境。首先要归功于对春的立体感受;运用“立体”手法表现春,才能创造美的意境,使文章获得折服人心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