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笔者主要从事职高的班主任工作。从对历届学生的分析来看,学生成绩的好坏,智力因素的影响不到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以上。习惯、信心、意志、兴趣、性格这些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一辈子都受用;而坏习惯养成了,学生一辈子都会吃亏,想改也很难。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提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人的心理。一位习惯于勤奋学习的学生,会自觉学习,即使外人强迫他停止学习,去打游戏机,他也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厌烦别人的打扰,拒绝去打游戏机。但是,一个习惯于懒惰的学生,在家长、老师逼得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学一点,倘若外力一停,他立即又不动了。习惯是一种动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职业中专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正是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一、常规教育,理论学习
由于高一学生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存在着独立性发展和成人管教的矛盾、认识与行动不同步的矛盾,以及强烈个人活动与集体行动为准则的矛盾,而高一新生往往对这些矛盾缺乏正确认识。如果这时对其灌输良好的思想,他们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有可能在头脑中“生根发芽”。所以,笔者就以班队课和思想政治课为主体,全方位地进行灌输。开学伊始,笔者就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发给学生,人手一份,组织学生反复学习。然后,在第一个星期末进行达标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才算达标,在班级公布;不合格的给予补考。这样,使每个学生对中学的行为规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班级十不准》等制度,增补了文明礼貌用语及待客接物等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有利于养成教育的实施。
二、强化行为,落实制度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高一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班级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认真对待,严格要求。高一新生可塑性强,富有上进心,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但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模仿性强,辨别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对此,笔者认为,应采用正确灌输、感情熏陶、严格训练、循循诱导等方法进行行为强化教育。例如,在班级建立“文明监督员”岗位,由四名学生担任,学生轮流上岗,检查班级其他同学的奇装异服、乱丢饭菜、浪费粮食、乱抛纸屑、逃避值日、言行不文明、上课不遵守纪律等情况,做好登记。又如,在教室后面两边墙上,设立两个公布栏:“不足回收站”和“成果汉堡包”。开学初,用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查自检,将自己的陋习写成文章,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讲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加以补充。然后,由其贴到“不足回收站”中,时时对照自己的缺点、陋习进行改正,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写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有信心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在“成果汉堡包”一栏内,将学生在班级、学校或以上规模比赛中获得的优异成绩和好人好事进行公布,也让学生写出自己近段时间的进步情况进行公布。这样,学生就会非常自觉地减少自己的不足,尽量地增加自己的成果。当然,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如爱国活动、纪念节日活动、无垃圾日活动等。
三、环境陶冶,开展榜样教育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能否做到整洁优美、教育性强,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积极的影响。开始之时,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教室布置,包括班训、名人名言、公布栏、黑板报、“不足回收站”“成果汉堡包”、绿化角等。然后,指定专人专管,有的管窗,有的管门,有的负责卫生角,有的负责讲台,有的负责日光灯,有的负责花草等,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做,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尽一份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室内窗明地净、校园花红草绿,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起到了巩固和促进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英雄事迹,让英雄的突出事例引发青少年学生的想象,进而产生道德情感,激励他们学习英雄人物的思想与精神,并将其贯彻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当然,也可在班级学生中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班级内学生中的榜样,其形象虽然不如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物伟大崇高,但针对性强,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人,可以鼓舞其他学生的信心,更便于学习模仿。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的,许多学生崇拜班主任,把班主任当作模仿的对象。许多人即使到老年,也都会记得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班主任,并能深切地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念、人生、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密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反复实践,文明评价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必须与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相配合。只有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实践和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老师的教育,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也有上进心,也能改掉不良习惯,但过程是反复的。因此,要反复抓,抓反复。作为教师,不能看到学生某天遵守纪律,某日没有不良行为,就认为那是假象。实际上,真的进步,就应当表扬他、鼓励他。同时,也不要一看到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就认为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养成,而放松了对其的监督。笔者曾经有一个学生,其初中未毕业时,他的班主任就告诉笔者:“某某是全班最坏的一个,已经坏到骨子里去了,无可救药,我从没教过这样的学生。”该学生进入职高后,恰好被分配到笔者所带的班级。于是,笔者经常和他谈心,从谈话中指出其缺点,进行分析,让他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改正。久而久之,他确实改了不少。但是,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又回到老样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并没有灰心,而是耐心地做工作,经常帮他敲响警钟:“你脑子中隐藏的不良习惯可不要跑出来。”这样,他复发的间隔越来越长,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现象,不要因为看到他后退就灰心、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建立良好文明行为评价的指标,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以《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为准则,以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发展性评价,评出文明学生,积极劝导学生改正陋习,表扬努力付出的学生,让学生轻轻松松接受,使文明学生不敢懈怠,使有较多陋习的学生看到除陋习成功的希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只有从一件件小事入手,天天抓、时时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取得成效。一旦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就会轻松自如,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提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笔者认为,这同样适用于人的心理。一位习惯于勤奋学习的学生,会自觉学习,即使外人强迫他停止学习,去打游戏机,他也会觉得不习惯,甚至厌烦别人的打扰,拒绝去打游戏机。但是,一个习惯于懒惰的学生,在家长、老师逼得没办法的情况下,才会学一点,倘若外力一停,他立即又不动了。习惯是一种动力,是一种能量。它看不见、摸不着,但能使事情变得省力、变得容易。职业中专学生,特别是高一新生,正是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通过学校教育,特别是班主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一、常规教育,理论学习
由于高一学生正处于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们存在着独立性发展和成人管教的矛盾、认识与行动不同步的矛盾,以及强烈个人活动与集体行动为准则的矛盾,而高一新生往往对这些矛盾缺乏正确认识。如果这时对其灌输良好的思想,他们往往比较容易接受,而且有可能在头脑中“生根发芽”。所以,笔者就以班队课和思想政治课为主体,全方位地进行灌输。开学伊始,笔者就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课堂常规》发给学生,人手一份,组织学生反复学习。然后,在第一个星期末进行达标考试。考试成绩合格,才算达标,在班级公布;不合格的给予补考。这样,使每个学生对中学的行为规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文明公约》《班级十不准》等制度,增补了文明礼貌用语及待客接物等日常行为规范内容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有利于养成教育的实施。
二、强化行为,落实制度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高一班主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班级中发生的每一件小事认真对待,严格要求。高一新生可塑性强,富有上进心,易于接受良好的引导,但生活经验少,思想单纯,模仿性强,辨别是非、抵御不良影响的能力差。对此,笔者认为,应采用正确灌输、感情熏陶、严格训练、循循诱导等方法进行行为强化教育。例如,在班级建立“文明监督员”岗位,由四名学生担任,学生轮流上岗,检查班级其他同学的奇装异服、乱丢饭菜、浪费粮食、乱抛纸屑、逃避值日、言行不文明、上课不遵守纪律等情况,做好登记。又如,在教室后面两边墙上,设立两个公布栏:“不足回收站”和“成果汉堡包”。开学初,用一到两个星期的时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查自检,将自己的陋习写成文章,利用班会课的时间讲出来,让同学和老师加以补充。然后,由其贴到“不足回收站”中,时时对照自己的缺点、陋习进行改正,一个星期或一个月写一个简单的小结。这样,学生既有兴趣,又有信心去改正自己的不足。同时,在“成果汉堡包”一栏内,将学生在班级、学校或以上规模比赛中获得的优异成绩和好人好事进行公布,也让学生写出自己近段时间的进步情况进行公布。这样,学生就会非常自觉地减少自己的不足,尽量地增加自己的成果。当然,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还要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各种活动,如爱国活动、纪念节日活动、无垃圾日活动等。
三、环境陶冶,开展榜样教育
教室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能否做到整洁优美、教育性强,是极其重要的。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而且可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乃至个性的形成起积极的影响。开始之时,笔者指导学生进行教室布置,包括班训、名人名言、公布栏、黑板报、“不足回收站”“成果汉堡包”、绿化角等。然后,指定专人专管,有的管窗,有的管门,有的负责卫生角,有的负责讲台,有的负责日光灯,有的负责花草等,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事情做,让每一个学生都为班级尽一份心,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同时,教室内窗明地净、校园花红草绿,对学生的养成教育,也起到了巩固和促进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通过组织学生深入学习英雄事迹,让英雄的突出事例引发青少年学生的想象,进而产生道德情感,激励他们学习英雄人物的思想与精神,并将其贯彻到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当然,也可在班级学生中树立典型,进行榜样教育。班级内学生中的榜样,其形象虽然不如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物伟大崇高,但针对性强,又是学生所熟悉的人,可以鼓舞其他学生的信心,更便于学习模仿。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的,许多学生崇拜班主任,把班主任当作模仿的对象。许多人即使到老年,也都会记得自己从小学到大学的班主任,并能深切地体会到班主任对自己的信念、人生、性格、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密切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四、反复实践,文明评价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必须与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相配合。只有通过让学生不断地实践和活动,才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通过老师的教育,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也有上进心,也能改掉不良习惯,但过程是反复的。因此,要反复抓,抓反复。作为教师,不能看到学生某天遵守纪律,某日没有不良行为,就认为那是假象。实际上,真的进步,就应当表扬他、鼓励他。同时,也不要一看到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就认为该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已经养成,而放松了对其的监督。笔者曾经有一个学生,其初中未毕业时,他的班主任就告诉笔者:“某某是全班最坏的一个,已经坏到骨子里去了,无可救药,我从没教过这样的学生。”该学生进入职高后,恰好被分配到笔者所带的班级。于是,笔者经常和他谈心,从谈话中指出其缺点,进行分析,让他不断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慢慢改正。久而久之,他确实改了不少。但是,坚持不到一个星期,又回到老样子。出现这样的情况,笔者并没有灰心,而是耐心地做工作,经常帮他敲响警钟:“你脑子中隐藏的不良习惯可不要跑出来。”这样,他复发的间隔越来越长,成绩也有很大进步。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现象,不要因为看到他后退就灰心、气馁,而应当认识到这是情理之中,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真正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建立良好文明行为评价的指标,采用合理的评价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笔者以《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和《班级公约》为准则,以学生自评和小组评议的方式进行发展性评价,评出文明学生,积极劝导学生改正陋习,表扬努力付出的学生,让学生轻轻松松接受,使文明学生不敢懈怠,使有较多陋习的学生看到除陋习成功的希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只有从一件件小事入手,天天抓、时时抓,坚持不懈地抓,才能取得成效。一旦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就会轻松自如,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也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浙江省松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