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护理组与新型护理组,观察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下的结局。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置管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患者采用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术后恢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64【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22-02
对于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常于术后留置引流管,目的是为了对颅内压进行及时的调整及控制,从而减少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率。然而对于颅脑术后患者引流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为了保障手术成功及预后,要求临床工作者能够对颅脑术后引流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1]。现我院对收治的30例接受颅脑手术术后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為正常护理组与新型护理组,每组各15例。正常护理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23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2.4)岁,手术类型:3例经蝶窦行垂体肿瘤切除术,4例行后颅凹肿瘤切除术,4例行幕上半球肿瘤切除术,4例行其他颅脑手术。正常护理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在26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2.7)岁,手术类型:4例经蝶窦行垂体肿瘤切除术,3例行后颅凹肿瘤切除术,5例行幕上半球肿瘤切除术,3例行其他颅脑手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结局进行比较,其中包括置管时间,护理满意度,疾病治疗情况(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出血及血肿、其他)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指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比较情况。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置管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比较情况
组别例数置管时间(d)护理满意度
[例(%)]疾病治疗情况[例(%)]并发症[例(%)]治愈好转其他出血及血肿其他正常护理组155.3±2.88(53.33)8(53.33)6(40.00)1(6.67)3(20.00)11(73.33)新型护理组153.5±1.713(86.67)12(80.00)3(20.00)09(60.00)7(46.67)3讨论
颅脑手术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术后常易诱发蛛网膜闭塞、出血及血肿等病症,因此,临床工作者常在颅脑手术后留置引流管,以清除颅脑术后残留的血液,减少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率。然而引流管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其引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治愈及预后结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颅脑手术后引流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2]。
我院现为了提升护理质量,在以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实施新型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内容如下:①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节引流装置的压力与高度,以达到最好的引流效果。②将引流管进行严格固定,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引流管脱落及滑出。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③对引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包括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及流速等,若引流液颜色加深,则怀疑为血液脑脊液流出,提示出现颅内出血。若引流液出现浑浊,则怀疑出现颅内感染。若引流液速度过慢,则怀疑出现血液凝固,此时要求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积极处理[4]。④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引流管内的引流速度,若患者情况稳定,可适当加快引流速度,若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应减慢引流速度。⑤对于引流管内的堵塞物质进行及时清除,避免使引流管出现弯曲及受压,必要时对引流管进行更换,全程注意无菌操作。⑥密切观察引流口的变化,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观察其是否出现感染,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定时更换引流袋,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处理[5]。⑦调整患者的体位,定时做好体位的交替更换,避免受到压迫,确保引流顺畅。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置管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将新型护理应用于颅脑手术后引流管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维持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提高手术治愈率,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沈芸燕.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09,30(18):2179-2180
[2]何钰.神经导航系统下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07,22(10):55-56
[3]李玉民.外科引流时机与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960-961
[4]卢卫宁,吴有琳.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05):378-379
[5]陈茂君,王春芝,王睿.神经外科病人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09):536-538
关键词: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8.364【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8-0222-02
对于接受颅脑手术治疗的患者,常于术后留置引流管,目的是为了对颅内压进行及时的调整及控制,从而减少出血或血肿的发生率。然而对于颅脑术后患者引流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加快患者康复速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为了保障手术成功及预后,要求临床工作者能够对颅脑术后引流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1]。现我院对收治的30例接受颅脑手术术后引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為正常护理组与新型护理组,每组各15例。正常护理组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23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7±2.4)岁,手术类型:3例经蝶窦行垂体肿瘤切除术,4例行后颅凹肿瘤切除术,4例行幕上半球肿瘤切除术,4例行其他颅脑手术。正常护理组中男10例,女5例,年龄在26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2.7)岁,手术类型:4例经蝶窦行垂体肿瘤切除术,3例行后颅凹肿瘤切除术,5例行幕上半球肿瘤切除术,3例行其他颅脑手术。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式,然后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方式下的护理结局进行比较,其中包括置管时间,护理满意度,疾病治疗情况(分为治愈、好转及无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为出血及血肿、其他)进行统计。
1.3统计学指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X±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比较情况。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置管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护理结局比较情况
组别例数置管时间(d)护理满意度
[例(%)]疾病治疗情况[例(%)]并发症[例(%)]治愈好转其他出血及血肿其他正常护理组155.3±2.88(53.33)8(53.33)6(40.00)1(6.67)3(20.00)11(73.33)新型护理组153.5±1.713(86.67)12(80.00)3(20.00)09(60.00)7(46.67)3讨论
颅脑手术虽在临床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在术后常易诱发蛛网膜闭塞、出血及血肿等病症,因此,临床工作者常在颅脑手术后留置引流管,以清除颅脑术后残留的血液,减少脑膜刺激征的发生率。然而引流管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其引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疾病治愈及预后结局,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颅脑手术后引流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2]。
我院现为了提升护理质量,在以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实施新型护理措施,主要护理内容如下:①要求护理人员能够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节引流装置的压力与高度,以达到最好的引流效果。②将引流管进行严格固定,并做好保护措施,避免造成引流管脱落及滑出。当出现上述情况时,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3]。③对引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包括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及流速等,若引流液颜色加深,则怀疑为血液脑脊液流出,提示出现颅内出血。若引流液出现浑浊,则怀疑出现颅内感染。若引流液速度过慢,则怀疑出现血液凝固,此时要求护理人员对其进行积极处理[4]。④要求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引流管内的引流速度,若患者情况稳定,可适当加快引流速度,若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应减慢引流速度。⑤对于引流管内的堵塞物质进行及时清除,避免使引流管出现弯曲及受压,必要时对引流管进行更换,全程注意无菌操作。⑥密切观察引流口的变化,必要时可做细菌培养观察其是否出现感染,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定时更换引流袋,对病房进行定期消毒处理[5]。⑦调整患者的体位,定时做好体位的交替更换,避免受到压迫,确保引流顺畅。通过实施上述护理措施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置管时间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疾病治愈率明显提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综上所述,将新型护理应用于颅脑手术后引流管护理工作中能够在维持引流管通畅的情况下,提高手术治愈率,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值得推广。参考文献
[1]沈芸燕.脑外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吉林医学,2009,30(18):2179-2180
[2]何钰.神经导航系统下颅内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J].护理学杂志,2007,22(10):55-56
[3]李玉民.外科引流时机与方法选择[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960-961
[4]卢卫宁,吴有琳.持续腰大池引流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7,29(05):378-379
[5]陈茂君,王春芝,王睿.神经外科病人持续腰穿外引流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09):536-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