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课程改革的推行,把我们带进了教学改革的新时期。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改革,如何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凸现阅读教学的个性美,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初中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就是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严谨的阅读态度、合理的阅读计划和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備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诸类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要进行多样化朗读,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二、养成有目的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阅读主要包括选择读物和阅读文本的目的性强。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阅读书籍,可以开启人们的心灵之窗,可以逆造人的灵魂,改变人的性格,引导人积极向上,但无奈书的种类实在太多,而且初中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阅读一定要有目的性。如果漫无目的在书海闲逛,甚至是苦读,恐怕也没有多大意义。有些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有些书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或刺激,有些书却可以使人获得思维品质上的飞跃。书本的价值各不相同,我们中学生不但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更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读物。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理解的形成时期,思想波动比较大,急需一些好书来给大家指明前进的方向,来培养稳定的思维品质。所以初中生应该多读一些历史著作来丰富个人的人文内涵,多读一些人物传记来激励自己的思想、历练自己的品格,多读一些世界名著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多读一些基础哲学和美学方面的著作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当然,具体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更应该目标明确,在调查中“在阅读时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的学生占总人数(60人)的42%,也就是说,有58%的学生在阅读时一片茫然,收效甚微。这个问题在后面还有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养成有严谨阅读态度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目的不同,我们采取的读书态度就大不相同。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我们就读得认真、仔细;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得到乐趣或刺激,我们就读得轻松、自由。但真正的阅读是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精细的研究和探索,从漆黑茫然到茅塞顿开,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此得到阅读思维和阅读品质上的提高,这才是应该采取的态度。除此之外,理解力好的或知识储备丰厚的人比较容易实现阅读的目标,但龟兔赛跑最先到达终点的不一定就是兔子。由此可见,毅力和恒心也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四、养成合理利用时间,有计划安排阅读的阅读习惯
初中生每天的时间安排的确很紧张,你可以找出一千个无法进行阅读的理由,但真正阅读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你需要阅读。所以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对于时间紧张的初中生来说显得尤其可贵。你每天完全可以拿出2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我们常常会觉得20分钟太短暂了,想等到有更多的空闲时再读书,比如寒暑假。但烦琐事情的到来总是你无法预料的,所以我们应养成利用一切闲暇零碎时间的习惯。古今中外的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很多。例如修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这两种方法告诉人们时时处处皆可读书。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过:“在空间中部分少于整体,相反,在时间中,至少在主观上,部分大于整体,因为在时间中只有部分是现实的,而整体只是想象的对象,因为现实的每一秒钟,对我们来说是比想象中的10年更大、更长的一段时间。”难怪有人问达尔文:“你一生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呢?”达尔文答道:“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但挤时间也要有科学性。一般来说,上午8点到10点和下午3点到6点是效率最高的时间;对惯于晚上读书的人来说,晚上8点至10点是有效时间;而中午1时左右是效率最低的时间。所以一般晚上抽一点时间读书较合适,而中午则可搞一些摘抄等不太费脑的工作。既不影响休息,也能找到合理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障,那么做到有计划地阅读就成为可能。当然由于平时的学习生活的规律性很强,这个计划的期限可能是一个学期也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周,在短时间的读书计划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课文相配套的《初中语文读本》或一些短小精悍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章来读,比如《读者》、《青年文摘》中的文章。而在寒暑假则可以选择一些长篇的著作来读。但不管怎样安排都应切实可行,不流于形式。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习惯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提初中学生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什么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呢?就是要有明确的阅读目的、严谨的阅读态度、合理的阅读计划和科学的阅读方法。
一、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兴趣是构成阅读品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阅读中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的具体表现,是养成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的前提条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只有具備了广泛的阅读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才会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不断扩大自己的阅读面,增加自己的阅读量。由此可知,阅读兴趣能促使阅读能力的形成和阅读水平的提升,换言之,兴趣是阅读的首要条件。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文学作品、科普科幻作品以及一些历史文化等诸类读物,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使其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培养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其次,要进行多样化朗读,如配乐朗读、分角色朗读、比赛朗读等等。通过多样化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阅读审美的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再次,教师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正确看待每位学生,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从而促使每个学生都养成阅读的兴趣。
二、养成有目的阅读的习惯
有目的阅读主要包括选择读物和阅读文本的目的性强。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阅读书籍,可以开启人们的心灵之窗,可以逆造人的灵魂,改变人的性格,引导人积极向上,但无奈书的种类实在太多,而且初中生的时间也非常有限,所以阅读一定要有目的性。如果漫无目的在书海闲逛,甚至是苦读,恐怕也没有多大意义。有些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有些书可以使人从中得到乐趣或刺激,有些书却可以使人获得思维品质上的飞跃。书本的价值各不相同,我们中学生不但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更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的选择不同的读物。初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思维理解的形成时期,思想波动比较大,急需一些好书来给大家指明前进的方向,来培养稳定的思维品质。所以初中生应该多读一些历史著作来丰富个人的人文内涵,多读一些人物传记来激励自己的思想、历练自己的品格,多读一些世界名著来丰富自己的情感,多读一些基础哲学和美学方面的著作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当然,具体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更应该目标明确,在调查中“在阅读时始终怀有一个明确的阅读目的”的学生占总人数(60人)的42%,也就是说,有58%的学生在阅读时一片茫然,收效甚微。这个问题在后面还有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养成有严谨阅读态度的阅读习惯
阅读的目的不同,我们采取的读书态度就大不相同。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我们就读得认真、仔细;有些文章可以使我们得到乐趣或刺激,我们就读得轻松、自由。但真正的阅读是要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精细的研究和探索,从漆黑茫然到茅塞顿开,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由此得到阅读思维和阅读品质上的提高,这才是应该采取的态度。除此之外,理解力好的或知识储备丰厚的人比较容易实现阅读的目标,但龟兔赛跑最先到达终点的不一定就是兔子。由此可见,毅力和恒心也是阅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四、养成合理利用时间,有计划安排阅读的阅读习惯
初中生每天的时间安排的确很紧张,你可以找出一千个无法进行阅读的理由,但真正阅读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你需要阅读。所以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有计划的阅读对于时间紧张的初中生来说显得尤其可贵。你每天完全可以拿出20分钟的时间去阅读。我们常常会觉得20分钟太短暂了,想等到有更多的空闲时再读书,比如寒暑假。但烦琐事情的到来总是你无法预料的,所以我们应养成利用一切闲暇零碎时间的习惯。古今中外的名人总结的读书方法很多。例如修阳修的“读书三上法”和董遇的“读书三余法”。所谓“三上”就是指马上,枕上、厕上;所谓“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这两种方法告诉人们时时处处皆可读书。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也曾说过:“在空间中部分少于整体,相反,在时间中,至少在主观上,部分大于整体,因为在时间中只有部分是现实的,而整体只是想象的对象,因为现实的每一秒钟,对我们来说是比想象中的10年更大、更长的一段时间。”难怪有人问达尔文:“你一生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呢?”达尔文答道:“我从来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时间。”但挤时间也要有科学性。一般来说,上午8点到10点和下午3点到6点是效率最高的时间;对惯于晚上读书的人来说,晚上8点至10点是有效时间;而中午1时左右是效率最低的时间。所以一般晚上抽一点时间读书较合适,而中午则可搞一些摘抄等不太费脑的工作。既不影响休息,也能找到合理的阅读时间。有了时间的保障,那么做到有计划地阅读就成为可能。当然由于平时的学习生活的规律性很强,这个计划的期限可能是一个学期也可能是一个月甚至是一周,在短时间的读书计划中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课文相配套的《初中语文读本》或一些短小精悍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文章来读,比如《读者》、《青年文摘》中的文章。而在寒暑假则可以选择一些长篇的著作来读。但不管怎样安排都应切实可行,不流于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