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发生争执时,不要替他们“摆平”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c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孩子发生冲突是十分正常的,他们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家长不用急着当法官。
  一天下午,我和小哥俩一起在房间里玩。老大渴了,我去给他倒了一杯水,老大喝水的时候,老二就盯上了哥哥的杯子,开始迅速往哥哥身边爬,想要拿哥哥的杯子玩。我担心老二抢杯子会让老大喝不成水,就拦住了他,跟他说:“哥哥在喝水呢,你先别过去捣乱,等哥哥喝完了你再玩那个杯子。”等老大喝完水之后,我不再阻拦老二,他爬到哥哥身边用手抓杯子。哥哥刚喝完水,见弟弟来拿杯子表示出十分的不满,边用力抓住杯子边说:“不想给弟弟我的杯子!”老二顿时号啕大哭,眼神中流露出无比的委屈。这种状况是我没想到的,于是我对老大说:“你喝完水了,弟弟想玩玩你的杯子,你就让弟弟玩一下吧。”老大听后更加生气,也开始哭,边哭边说:“不想给弟弟!”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错了,于是不再说话。哥俩都在哭,老二边哭还边执着地要去拿那个杯子,老大边哭边躲闪不让弟弟拿,我在一旁做必要的保护,防止发生过度冲撞,很想看看他们自己是不是能最终想出一个解决方案。奶奶见两个孩子抢一个杯子哭,先是给老二拿来各式各样的玩具,想转移老二的注意力,发现没用之后又赶紧跑去给老二取另一个杯子。这时爸爸也闻讯赶来,老大看见爸爸来了突然扔下杯子说:“爸爸,我想吃牛肉干。”结局是老大跟爸爸走了,老二拿起地上的杯子高兴地啃了起来。
  虽然没有能看到小哥俩自己解决问题,但我也有了以下的几点体会:
  1. 我错了
  企图说服老大给弟弟玩自己的杯子是想把我的观点强加给老大,因此激怒了他,让老大认为我是偏向弟弟的。通常成人对一个事件有自己的判断(比如我认为给弟弟玩一下他的杯子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个判断和孩子的心理期待是不一致的。对于老大来说不给弟弟玩自己的杯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在这个公平的交流过程中,如果成人根据自己的判断表现出的倾向一定会激怒孩子,也会让孩子产生成人有偏向的误解。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懂得不能企图劝说孩子来分享自己的东西,分享的概念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交流中学会的。父母需要做的是保护和引导孩子们不要在这个过程中相互伤害,只要这个过程是安全的,尽量不要干预孩子之间的交流过程,同时,通过提供更多的玩具来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2. 孩子们应该有能力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这个场景,让我想起在美国参加幼儿教育论坛时看到的一段录影镜头。两个七、八个月大的孩子在一起玩,旁边有一个老师,其中一个孩子看到一个很好玩的玩具,拿起来啃,另一个孩子也看上了,立刻爬过去想要。正在啃玩具的那个孩子当然不愿松手,这个孩子就一次一次地想拿,终于拿到手了立刻啃起来。丢了玩具的孩子又开始想往回拿,也是经过几次之后拿了回来,两个孩子居然你来我往地拿这个玩具啃了很长时间。最后有一个孩子不想啃了,就爬到别处,另一个也把玩具丢在一边,爬走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自始至终没有干预,一直在两个孩子旁边观察,随时准备防止意外冲撞的发生。在这段录影镜头播放的过程中,台下观看的人们爆发出一阵一阵的笑声,因为人们发现在没有成人干预的情况下,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是那么可爱,那么纯洁。孩子们创造了自己的分享模式。
  3. “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得到”,对于孩子来说,理解这点十分重要
  “不是所有想要的东西都可以得到”,这点对于成年人来说很好理解,但也很不好接受。我们自己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当需求不能满足的时候也会很难释怀。能够平静地面对得失是一种很高的境界,能够理性地面对挫折则应该是一种生存技能。我没有选择给老二别的玩具,也没有给他另外一个杯子,就是想让他知道,在他将来的生活中很多时候都会遇到相同的场景—— “想要的东西得不到,甚至哭也没有什么用”。这是残酷的,但却是现实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事件让孩子理解这一点,就不至于在将来孩子突然发现这个事实的时候他的心理承受不了。
其他文献
领导能力发展最基本的条件就是早年作为领导的经验,这是最终能否成为成功领导者的最重要前提。每个美国男孩小时候都曾经领教过教练的训话:“光想着自己是自私的表现,你要学会站在团队的角度上思考!我希望你能表现出更优秀的领导才能!”  去年,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母亲之所以杰出”的文章,描写的是为什么亚裔美国孩子(例如华裔、韩裔、日裔和东南亚裔)一直以来在学业上都会胜过他们的同龄人。  作者蔡美儿系
期刊
从小,我们就教育孩子“劳动最光荣”,赞美劳动者,可是,从小到大,“罚干值日”是老师惩罚学生的保留节目。  在我的班里,孩子们却把能够留下干值日、打扫卫生作为给他们的最高奖励。  我教育孩子们“劳动最光荣”。每接一个班,我都会告诉孩子们:卫生大扫除要奖给老师最信任的、最认真、最负责的同学完成。我要让他们知道:为同学们整理教室卫生是光荣的,只有老师、同学最信任的学生能做这件事情。所以,每个孩子都好好表
期刊
幼儿园的环境、家长临睡前表现出的不安、孩子睡前的剧烈运动都可能是诱发的原因。  潍坊晓杭妈:  成老师您好,我孩子挺内向,也很敏感,刚入园时不适应,晚上常常做噩梦,甚至会哭醒,后来渐渐变得很害怕做梦,晚上我给他晚安吻的时候说“晚安,做个好梦”,他就会很紧张地说:“我不要做梦。”上大班后,他已经很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但是每晚睡觉前会做一种类似仰卧起坐的运动,嘴里还数着数,说那样就不做梦了,而且孩子经常
期刊
大人想改变自己,比小孩都难。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改变市民提着活鸡、活鸭上公交车的习惯,大约用了二十年。  从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我的爸爸能“跪”下来对我说话。  我的爸爸又胖又高,身体像座宝塔,我长到现在,还跟他差半米,跟他说话,我要仰着头。中间,他还会接电话,想起什么别的事,拨手机哇啦哇啦地说一通。我跟他说话,脖子会酸,不知怎么表达。说不清的时候,他会烦躁,扇子一般的大手一挥,“去去去,看
期刊
我们如果能做到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的孩子,那是非常难的。他们优秀的时候你爱他们,但是,如果不优秀呢——  据说我妈怀我的时候,我爹发表感想:“要是个男孩,怎么着都行;如果是女孩,千万要聪明。”他的意思是,男孩子,即便是傻子还能去拉地排车(一种人力二轮)混口饭吃,女孩子,无论如何得混个坐办公室的活儿,所以脑筋不能太笨。我妈生了我,女孩,我爹很高兴;到了三四岁上,看我不算太笨,就更高兴了。五岁上学前班,我
期刊
想要成功,仅仅有努力是不够的,还要有潜质,这一点,恰恰被整个社会意识忽略了,所以中央音乐学院附近有那么多砸锅卖铁陪读的家长,孩子都一事武成。  在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周边,租住着许多想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附小的琴童和他们的家长。他们忍受着非常恶劣的居住条件,甚至有些家长是辞了公职来到这个地方陪着孩子学琴,生活的拮据与窘迫可想而知。但是他们都坚持着信念与理想,希望孩子能够考上中央音乐学院附小、附中,进而
期刊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说法也不同呢!  我一再强调“年龄阶段标准”,同一问题,不同年龄段的回答有所不同。总的来说,对幼年与童年的孩子,可以作大致的粗概说明,而随着年龄增长,对同样的问题的解释程度可不断加深。孩子问到什么程度,就透彻地回答到什么程度。  “我从哪儿来”?这可真是一个很老的问题了,不同时代的孩子们已经问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而父母们也被困扰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很多孩子成了父母,又被他们的孩
期刊
不要太早让孩子读科普知识,那可能会扼杀孩子的想像力呢!因为——  坤坤是个4岁的男孩子,重视早教的妈妈早早就给孩子提供了大量知识性的科普读物, “儿童百科全书”系列、“自然图鉴”系列及一些各式各样的单册百科类图书等,久而久之,坤坤也自然地成了一个科普迷,有时候都能给妈妈普及一些小知识了,如“为什么上楼很累,下楼很轻松?”,“白糖、红糖、冰糖都是怎么做成的?”等等,而且可以给妈妈讲得很好,有些时候,
期刊
厨艺是儿子科学精神的表达呢!  儿子从4岁开始,朋友送来一本做西餐的书,图文并茂。我们并没有刻意让孩子学习厨艺,而儿子看书后来了兴趣,于是照着书中的说明开始操作,我就做他的助手,帮他完成蛋糕的烤制。当时烤的蛋糕很硬,但他自己很喜欢吃。因为没有功利,儿子只要动手做,结果不重要,所以我也没有对他的蛋糕有什么要求,每次他的厨艺作品出炉我都觉得很满意,正是因为我的“不作为”,儿子的厨艺从来没有被我们负面评
期刊
有些小孩子,你要让他安静地坐下来从事一些画画、写字这样的事情,总是专心不下来,难以集中注意力。这让爸爸妈妈们烦恼不已:孩子如此好动,注意力不集中,以后怎么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听课?怎么在家好好集中时间来完成作业?其实,很多小孩子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喜欢跑跑跳跳、打打闹闹。要培养孩子的静心和耐心,我们可以针对这个特点,顺性而为,让孩子在运动中学会安静,在游戏中学会集中注意力。  生活中的游戏:  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