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小学英语教材没有直接将英语文化内容单独列出来,而是将其融入到教材语言知识中,这就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和运用这些语言知识,实现对教材的有效激活,进而从中挖掘文化知识内涵为小学生有效渗透文化意识。本文围绕小学英语新人教版教材探讨了在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有效渗透过程。
关键词: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文化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126-02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它还应该更多注重文化的传递,强调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新人教版教材中,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并非体现在教材表面,它还需要教师去挖掘、领悟和引导,将对话文本作为载体来渗透文化意识与文化知识内容。
一、发挥英语对话教学的载体作用,渗透英语文化意识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文本较多,教师应该合理挖掘对话文本,找出那些可能影响到语用及语义的文化因素,并适当导入相关英语文化知识内容来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词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围绕词根所蕴含的深厚英语文化内容来丰富词汇教学过程。举例来说,在教授表示职业的英语词汇过程中,教师在首先教授学生有关词汇的音形义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有关词汇词根中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说新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What does he or she do”这一课内容中,在动词后加“-er”就能表示该职业的人,举例一些词汇会发现加了“-er”的职业工作者在英美国家历史文化中他们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例如“worker”、“farmer”等等。而“-or”同样是动词词根,它在多数情况下所表示的人物社会地位就相对较高,例如“doctor”、“actor”、“monitor”等等;最后如果以“-ist”为结尾的词则大多数情况下表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例如“artist”、“chemist”等等。教师要在这一课中通过不同词根的词汇来向学生渗透在英语对话中不同人物角色所处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英语对话内容的深度理解、记忆与运用能力,也同时培养他们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通过词语向英美国家民族文化习俗渗透,形成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也帮助他们在以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与文化的衔接更加自然。
再一点,教师应该在课堂英语对话教学中做到善于利用教学空间,通过对教学环境的有效布置,对教学气氛的有效营造来为学生创造所谓的“文化场”。在“文化场”中就包括了对于文化知识与文化意识的有机结合,它可以实现对地方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的有效渗透,加深学生对于英语对话学习的印象,进而渗透英语文化内容。这里举例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When is Easter》中有关西方节日April Fool's Day and Easter的讨论过程,教师可以设置对话训练模式,利用挂历、节日音乐或与节日相关的实物等等来创设语境,营造该课所对应的“文化场”氛围,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来朗读或直接表演该课内容,让学生产生一种对话的“临场感”,在表演对话中实践语言、体验角色最后达到感受英美文化的目的。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英语中的文化意识就在学生周围逐渐被传播并渗透,它让学生在最原汁原味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英语及英语文化学习的魅力,确保对话教学实际发挥了英语文化的载体作用,也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1]。
二、发挥英语对话教学的导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要发挥它一定的导体作用,所传导的就是英语跨文化意识,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异文化的敏感性与鉴别能力。同时,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交际教学也希望锻炼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将英语对话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为此,教师方面也要善于利用显性教学活动内容与隐性教学方式來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跨文化交流体系。在新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4《My home》中就有“I have a cat.She's cute.”这样一句对话。学生此时立刻产生疑问并提问教师“为什么对自己的宠物猫用'she'?这不是指代人类女性的词汇吗?为什么不用'it'?”教师带着学生的疑问就可以顺势引出欧美文化背景中的相关知识信息,西方人对待宠物的观念与东方人不同,在西方人眼中,宠物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为了表现对宠物的宠爱,他们更愿意用“she”或者“he”这样的人格代词来指代宠物。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尝试饲养一只宠物,感同身受的體会这种宠物作为自己朋友甚至家人的亲密感觉。这一教学过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西方家庭观、生命观以及价值观的认识,也加强了语言知识文化渗透的深度与广度,让对话更加人性化,更有味道。同时通过这一课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跨文化意识,一举多得。
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也能深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举手投足间就向学生渗透了一定的文化气息内容。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常规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延伸,探讨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打招呼或各种手势方面除语言外在肢体语言方面的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像“Give me five”就代表庆祝和赞扬,而在中国,同时竖起拇指、食指与小指表示赞扬。这些肢体语言上的区别不但代表了语言的区别,也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区别,而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全部展示出来,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肢体语言的正确认识与运用来获得更好的跨语言文化学习体验,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激发自身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英语对话教学在跨文化传播渗透方面的导体作用[2]。
总结:总之,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一定要从不同角度来有效渗透跨文化意识,刺激和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包括他们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加强自身对于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爱上英语文化。
参考文献
[1] 蔡奕新.在对话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104-105.
[2] 吴昕哲.文化渗透:展现英语教学新魅力[J].校园英语(中旬),2015(10):204-204.
关键词: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文化意识;渗透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3-0126-02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点的传授,它还应该更多注重文化的传递,强调在对话交流过程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最终实现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新人教版教材中,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并非体现在教材表面,它还需要教师去挖掘、领悟和引导,将对话文本作为载体来渗透文化意识与文化知识内容。
一、发挥英语对话教学的载体作用,渗透英语文化意识
新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中对话文本较多,教师应该合理挖掘对话文本,找出那些可能影响到语用及语义的文化因素,并适当导入相关英语文化知识内容来培养小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词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围绕词根所蕴含的深厚英语文化内容来丰富词汇教学过程。举例来说,在教授表示职业的英语词汇过程中,教师在首先教授学生有关词汇的音形义以外,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有关词汇词根中所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比如说新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5“What does he or she do”这一课内容中,在动词后加“-er”就能表示该职业的人,举例一些词汇会发现加了“-er”的职业工作者在英美国家历史文化中他们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例如“worker”、“farmer”等等。而“-or”同样是动词词根,它在多数情况下所表示的人物社会地位就相对较高,例如“doctor”、“actor”、“monitor”等等;最后如果以“-ist”为结尾的词则大多数情况下表示社会地位较高的人物,例如“artist”、“chemist”等等。教师要在这一课中通过不同词根的词汇来向学生渗透在英语对话中不同人物角色所处的文化背景,培养学生对英语对话内容的深度理解、记忆与运用能力,也同时培养他们使用英语思维的能力,通过词语向英美国家民族文化习俗渗透,形成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也帮助他们在以后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对知识与文化的衔接更加自然。
再一点,教师应该在课堂英语对话教学中做到善于利用教学空间,通过对教学环境的有效布置,对教学气氛的有效营造来为学生创造所谓的“文化场”。在“文化场”中就包括了对于文化知识与文化意识的有机结合,它可以实现对地方文化、习俗与生活方式的有效渗透,加深学生对于英语对话学习的印象,进而渗透英语文化内容。这里举例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When is Easter》中有关西方节日April Fool's Day and Easter的讨论过程,教师可以设置对话训练模式,利用挂历、节日音乐或与节日相关的实物等等来创设语境,营造该课所对应的“文化场”氛围,然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来朗读或直接表演该课内容,让学生产生一种对话的“临场感”,在表演对话中实践语言、体验角色最后达到感受英美文化的目的。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英语中的文化意识就在学生周围逐渐被传播并渗透,它让学生在最原汁原味的环境中感受到了英语及英语文化学习的魅力,确保对话教学实际发挥了英语文化的载体作用,也让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更有满足感和成就感[1]。
二、发挥英语对话教学的导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要发挥它一定的导体作用,所传导的就是英语跨文化意识,以此来提升学生对于异文化的敏感性与鉴别能力。同时,这种跨文化的对话交际教学也希望锻炼学生的自觉性,让他们将英语对话作为一项任务去完成。为此,教师方面也要善于利用显性教学活动内容与隐性教学方式來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跨文化交流体系。在新人教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4《My home》中就有“I have a cat.She's cute.”这样一句对话。学生此时立刻产生疑问并提问教师“为什么对自己的宠物猫用'she'?这不是指代人类女性的词汇吗?为什么不用'it'?”教师带着学生的疑问就可以顺势引出欧美文化背景中的相关知识信息,西方人对待宠物的观念与东方人不同,在西方人眼中,宠物也是家庭中的一份子,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为了表现对宠物的宠爱,他们更愿意用“she”或者“he”这样的人格代词来指代宠物。同时,教师也鼓励学生尝试饲养一只宠物,感同身受的體会这种宠物作为自己朋友甚至家人的亲密感觉。这一教学过程不但加深了学生对于西方家庭观、生命观以及价值观的认识,也加强了语言知识文化渗透的深度与广度,让对话更加人性化,更有味道。同时通过这一课也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跨文化意识,一举多得。
肢体语言的巧妙运用也能深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举手投足间就向学生渗透了一定的文化气息内容。例如在新人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1《Hello》这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常规的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延伸,探讨中国人与外国人在打招呼或各种手势方面除语言外在肢体语言方面的不同。例如在西方国家,像“Give me five”就代表庆祝和赞扬,而在中国,同时竖起拇指、食指与小指表示赞扬。这些肢体语言上的区别不但代表了语言的区别,也代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区别,而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全部展示出来,就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对肢体语言的正确认识与运用来获得更好的跨语言文化学习体验,让学习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激发自身对于西方文化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英语对话教学在跨文化传播渗透方面的导体作用[2]。
总结:总之,小学英语对话教学一定要从不同角度来有效渗透跨文化意识,刺激和提升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包括他们的跨文化认知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加强自身对于英语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爱上英语文化。
参考文献
[1] 蔡奕新.在对话教学中有效渗透文化意识的策略--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教材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6(31):104-105.
[2] 吴昕哲.文化渗透:展现英语教学新魅力[J].校园英语(中旬),2015(10):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