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7日上午,雨中的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人头涌动、气氛热烈,男女老少秩序井然地接受免费体检和领取药品,脸上洋溢着笑容。
热坤村党支部书记朶玛紧紧拉着带队开展义诊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向虎的手说:“通过你们的帮助,我们村这几年肺结核病人明显减少,全村男女老少忘不了‘白衣天使’的大恩啊!”
“量身定制”练精兵
2016年,来自中国科技城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定点支援红原县人民医院的任务,从此与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4万多高原群众结下不解之缘。
“这是组织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汪辉、院长王继生等班子成员分批次带队奔赴红原,深入调研后开出一剂剂“药方”:“量身定制”培训人才、特色组团立项帮扶、派出精兵强将帮助提升水平……
“2018年,我在三医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业务培训,受益可大了。”在红原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外科主任夏晓华一直苦于临床机会少,在绵阳进修后开阔了眼界。2019年春天,夏晓华接诊的一位病人发生肛漏,“要是放在过去,肯定手忙脚乱。”夏晓华说,“幸亏进修时见过指导老师处理类似问题,因此一下子就处理好了。”
红原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刘玉兴也有类似经历。今年3月,一位外地商人因心律失常而昏迷,刘玉兴诊断他为室性心动过速,在注射利多卡因无效后,又立即改用心脏电复律,很快使病人转危为安。“若不是在三医院进修时参与过类似抢救,根本不敢尝试采用电复律技术。”刘玉兴说。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根据学员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实施“一人一策” “量身定制” 培训模式,重点培养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急重症的识别诊疗水平。眼看受训医生的实战技能明显提升,深受鼓舞的红原县人民医院院长何永花坚持让全院科室负责人轮训了一遍,“不抓住这么好的机遇,我们会后悔一辈子”。
“白衣天使”上高原 真情“传帮带”
赴绵阳进修提高快,但外出人员过多会影响正常工作,咋办?“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了‘师带徒’方式,年年派出精兵强将赴高原‘传帮带’,让一线医务人员都能学到真本领。”红原县卫健局局长张昌华称赞。
“王老师,我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了,感谢您对我的帮助。”在红原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杜鹃刚开完党支部大会,就给指导老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主管护师王冬梅发去信息。从事护理工作12年的杜鹃在王冬梅的指导下进步很大,她很快被提拔为内科副护士长。
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王远龙医生耐心指导下,红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德杰木初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更明白了生命高于一切的真谛。在今年3月的一天夜里,接到牧民气体中毒的报警后,王远龙立即带队驱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现场。“整整6个小时,王老师眼都不眨全身心投入抢救,直到中毒牧民苏醒后才松了口气。”德杰木初感慨:“我一定要学到老师的好作风,将来独当一面为农牧民服务。”
今年以来,每个周五晚上七点至九点的“周末讲坛”成了红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主讲人就是第三批援藏队员之一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师杨自力。
“我这个‘职场小白’能够从杨老师多年积累的经验中汲取宝贵营养,真是太幸运了。”刚从广安职业学校毕业的吴秀红一脸崇拜。原来,杨自力在带徒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共性问题,于是通过办讲座系统传授经验。“杨老师早来两年就好了,我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啊。”即将退休的桑嘎洁大有相见恨晚之憾,一堂课也舍不得落下。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规定:1名援藏老师必须带3个徒弟并“确保成才”。三年多来,已派出三批次医务人员赴红原带徒65人,占到红原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60%。
“援建人员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只这些,有的根本无法以数据统计。”红原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讲述了一件件暖心事: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宣绍成援藏期间完成了手术室C臂X光机的安装调试并协作开展了县医院首例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手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批援藏医疗队队长、共产党员夏俊杰成功填补了红原县人民医院“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等多项技术空白……
绵阳市对口援建红原县干部人才工作队领队,红原县委常委、副县长曾胜利介绍,作为绵阳援建工作的一面旗帜,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9人被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全省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宣绍成获“四川省2019年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任命为红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聚力帮扶 “造血能力”大提升
“传授技术毫无保留,培养医德以身作则。”“有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的自信心强多了。”走进红原县人民医院,处处听到类似的肺腑之言。
“绵陽市第三人民医院不仅注重提高医务人员水平,还围绕重点项目派出诊疗团队聚力帮扶,注重从根本上提升受援医院的‘造血能力’。”红原县的干部评价道。
“过去每年体检去成都,来回得耽搁一个星期,现在就在家门口体检了,很方便。”从2018年起,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每年派出专业团队上高原,协助红原县人民医院为3000多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开展全面体检,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干部职工。
2019年7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汪辉带领肝胆外科、ICU专家等团队奔赴红原,指导帮助完成了4例腹腔镜胆囊手术,实现了红原微创外科手术“零”的突破。“从这以后,我们接连做了好几台类似的手术,在群众中有了口碑。”夏晓华一脸自信。
2017年5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热坤村开展巡回义诊时,检查出多位村民患有肺结核,有的甚至全家“中招”。医院一边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鼓励牧民群众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的习惯……“几年下来,我们村的患病牧民从最多时的43个减少为7个,村民扎克杰等人治愈后恢复了正常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朶玛高兴地说:“牧民们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意识到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实现小康。”
2017年12月,三医院与红原县人民医院开通网络门诊,实现了网络预约挂号、视频门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原来以为‘互联网+健康时代’属于发达地区的专利,没想到我们高原地区这么快就成了受益者。”红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阿真玛高兴地说,到2020年8月19日的第3个“中国医师节”,全县已有近3000名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3年转瞬而过,红原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综合实力从阿坝州13个县(市)下游跻身中上水平;服务群众也从本县扩大到松潘、若尔盖和甘肃、青海等地;2019年患者满意率排名全州第3名,创下了前所未有的佳绩。(作者单位/邓冬平 红原县委组织部;王春蓉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供图/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责编/黄薇)
热坤村党支部书记朶玛紧紧拉着带队开展义诊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向虎的手说:“通过你们的帮助,我们村这几年肺结核病人明显减少,全村男女老少忘不了‘白衣天使’的大恩啊!”
“量身定制”练精兵
2016年,来自中国科技城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定点支援红原县人民医院的任务,从此与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4万多高原群众结下不解之缘。
“这是组织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汪辉、院长王继生等班子成员分批次带队奔赴红原,深入调研后开出一剂剂“药方”:“量身定制”培训人才、特色组团立项帮扶、派出精兵强将帮助提升水平……
“2018年,我在三医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业务培训,受益可大了。”在红原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外科主任夏晓华一直苦于临床机会少,在绵阳进修后开阔了眼界。2019年春天,夏晓华接诊的一位病人发生肛漏,“要是放在过去,肯定手忙脚乱。”夏晓华说,“幸亏进修时见过指导老师处理类似问题,因此一下子就处理好了。”
红原县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刘玉兴也有类似经历。今年3月,一位外地商人因心律失常而昏迷,刘玉兴诊断他为室性心动过速,在注射利多卡因无效后,又立即改用心脏电复律,很快使病人转危为安。“若不是在三医院进修时参与过类似抢救,根本不敢尝试采用电复律技术。”刘玉兴说。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根据学员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实施“一人一策” “量身定制” 培训模式,重点培养医务人员对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危急重症的识别诊疗水平。眼看受训医生的实战技能明显提升,深受鼓舞的红原县人民医院院长何永花坚持让全院科室负责人轮训了一遍,“不抓住这么好的机遇,我们会后悔一辈子”。
“白衣天使”上高原 真情“传帮带”
赴绵阳进修提高快,但外出人员过多会影响正常工作,咋办?“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推出了‘师带徒’方式,年年派出精兵强将赴高原‘传帮带’,让一线医务人员都能学到真本领。”红原县卫健局局长张昌华称赞。
“王老师,我被批准为预备党员了,感谢您对我的帮助。”在红原县人民医院工作的杜鹃刚开完党支部大会,就给指导老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主管护师王冬梅发去信息。从事护理工作12年的杜鹃在王冬梅的指导下进步很大,她很快被提拔为内科副护士长。
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王远龙医生耐心指导下,红原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德杰木初不仅提高了业务能力,更明白了生命高于一切的真谛。在今年3月的一天夜里,接到牧民气体中毒的报警后,王远龙立即带队驱车前往几十公里外的现场。“整整6个小时,王老师眼都不眨全身心投入抢救,直到中毒牧民苏醒后才松了口气。”德杰木初感慨:“我一定要学到老师的好作风,将来独当一面为农牧民服务。”
今年以来,每个周五晚上七点至九点的“周末讲坛”成了红原县人民医院检验科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主讲人就是第三批援藏队员之一的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师杨自力。
“我这个‘职场小白’能够从杨老师多年积累的经验中汲取宝贵营养,真是太幸运了。”刚从广安职业学校毕业的吴秀红一脸崇拜。原来,杨自力在带徒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共性问题,于是通过办讲座系统传授经验。“杨老师早来两年就好了,我可以少走好多弯路啊。”即将退休的桑嘎洁大有相见恨晚之憾,一堂课也舍不得落下。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规定:1名援藏老师必须带3个徒弟并“确保成才”。三年多来,已派出三批次医务人员赴红原带徒65人,占到红原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的60%。
“援建人员发挥的作用远远不只这些,有的根本无法以数据统计。”红原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讲述了一件件暖心事: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宣绍成援藏期间完成了手术室C臂X光机的安装调试并协作开展了县医院首例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手术;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第三批援藏医疗队队长、共产党员夏俊杰成功填补了红原县人民医院“胸腔穿刺置管引流术”等多项技术空白……
绵阳市对口援建红原县干部人才工作队领队,红原县委常委、副县长曾胜利介绍,作为绵阳援建工作的一面旗帜,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有9人被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全省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宣绍成获“四川省2019年援藏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被任命为红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
聚力帮扶 “造血能力”大提升
“传授技术毫无保留,培养医德以身作则。”“有老师手把手教,我们的自信心强多了。”走进红原县人民医院,处处听到类似的肺腑之言。
“绵陽市第三人民医院不仅注重提高医务人员水平,还围绕重点项目派出诊疗团队聚力帮扶,注重从根本上提升受援医院的‘造血能力’。”红原县的干部评价道。
“过去每年体检去成都,来回得耽搁一个星期,现在就在家门口体检了,很方便。”从2018年起,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坚持每年派出专业团队上高原,协助红原县人民医院为3000多名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开展全面体检,极大地方便了当地干部职工。
2019年7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汪辉带领肝胆外科、ICU专家等团队奔赴红原,指导帮助完成了4例腹腔镜胆囊手术,实现了红原微创外科手术“零”的突破。“从这以后,我们接连做了好几台类似的手术,在群众中有了口碑。”夏晓华一脸自信。
2017年5月,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在热坤村开展巡回义诊时,检查出多位村民患有肺结核,有的甚至全家“中招”。医院一边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同时鼓励牧民群众养成勤洗手、常通风、用公筷的习惯……“几年下来,我们村的患病牧民从最多时的43个减少为7个,村民扎克杰等人治愈后恢复了正常生活。”村党支部书记朶玛高兴地说:“牧民们也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意识到只有身体健康才能实现小康。”
2017年12月,三医院与红原县人民医院开通网络门诊,实现了网络预约挂号、视频门诊、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原来以为‘互联网+健康时代’属于发达地区的专利,没想到我们高原地区这么快就成了受益者。”红原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阿真玛高兴地说,到2020年8月19日的第3个“中国医师节”,全县已有近3000名患者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
3年转瞬而过,红原县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二甲医院,综合实力从阿坝州13个县(市)下游跻身中上水平;服务群众也从本县扩大到松潘、若尔盖和甘肃、青海等地;2019年患者满意率排名全州第3名,创下了前所未有的佳绩。(作者单位/邓冬平 红原县委组织部;王春蓉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供图/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责编/黄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