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建设:民族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提示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解决农村地区特别是县镇学校寄宿条件严重不足问题和保障能力不强问题,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提高寄宿制学校家庭困难学生生活补助标准”。
  ●《甘肃省教育厅2011年工作要点》提出,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藏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继续改善民族地区办学条件。深化牧区教育改革,提高牧区教育质量和水平”。
  2007年1月17日,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长张强来到了甘肃省东乡县。在座谈会上,东乡县政府分析东乡县教育发展存在的困难时认为:“山大沟深,居住分散,无寄宿制学校。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群众居住十分分散,交通极其不便,按照就近入学原则,全县小学、初中数量仍然不足。”
  山大沟深,居住分散,自然条件严酷,交通不便,这是甘肃省民族地区的现实,也是制约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该怎么办呢?
  穷则思变。在东乡县政府的报告材料里,有一句话引人注意——“开展小学寄宿制是提高入学率和巩固率的有效途径”。
  这句话是对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经验总结。
  ——2005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在临夏州的永靖、康乐、和政、临夏县累计批复建设的学校达45所,累计建设校舍面积81910平方米;
  ——2008年,碌曲县大力调整学校布局,撤并9所小学(教学点),改扩建13所寄宿制学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民族地区的学校由帐篷学校、马背学校发展成如今草原上最漂亮的学校,由走读学校发展到现在的寄宿制学校,这无疑是一条艰难的探索之路,但也是让民族地区人民感到振奋的成功之路。
  
  突破口: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
  
  甘南州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后,彻底解决了适龄儿童“有学上”、“上得起学”的问题。然而,“上好学”的问题也随之摆在了甘南教育人的面前。
  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甘南州在2008年提出了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计划。这一工作开展的突破口,就是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
  为此,甘南州提出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在新时期、新阶段推进甘南民族地区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坚定不移地推进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特征、以城区和乡镇中心校为依托的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同时,甘南州也形成了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个主要原则。
  首先是优化资源、集中办学原则。在统筹考虑学生方便入学和集中办学的基础上,通过新建和改扩建乡(镇)中心寄宿制小学,联乡(镇)新建和改扩建寄宿制初中或九年制学校,县城新建和改扩建寄宿制初中、高中、职业中学,走“规模化+寄宿制教育模式”的发展路子,实现集中办学,优化配置教育资源。
  均衡发展、提高效益是甘南州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按照均衡发展的要求,甘南州提出要促进全州教育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从根本上解决甘南州教育存在的学校布点多、规模小、设施不足、资源缺乏、效益不高等问题。
  同时,甘南州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并把它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实施。撤点并校后建办的寄宿制学校,必须按有关规定建好食堂、供暖、供水、厕所、澡堂等生活必需设施,寄宿生一律按国家政策享受相应的生活补助。同时还强化了寄宿生管理,安排专门的生活指导老师,确保低龄学生在校的安全、生活和学习,解除家长及学生的后顾之忧,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按照《甘南州学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9-2011)》要求,甘南州在3年内要撤并学校260所,学校数由731所减少到473所。
  在学校布局调整过程中,甘南州对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花足了气力。
  比如,在初中布局调整时,以总人口数的5%-6%作为初中在校生的基数为依据,制定调整规划。全州覆盖人口在2.5万人以上的乡镇,原则上设一所初中;山区和牧区覆盖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镇,原则上可以设一所初中,但学校规模原则上要达到900人以上。人口不及上述标准的,由各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采取临近乡镇联合办学、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或集中在县城办学等模式。经过调整的农牧村初中或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部达到了寄宿制学校办学标准。
  经过学校布局结构调整,甘南州学校的平均人数由432人增加到721人。调整后,寄宿制学校由179所增加到210所,净增31所,寄宿学生增加到10万人。教育资源的相对集中,也让办学效益有了明显提高。
  甘南州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是以强化寄宿制学校建设为突破口的。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证明,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进行寄宿制学校建设,是发展民族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
  
  建设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
  
  在甘南州新一轮学校布局结构调整中,寄宿制学校建设作为支撑点的举措已经证明,建设一所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就可以带动民族地区5~7个乡镇的中小学教育布局结构调整。
  为此,在整合农牧村教育资源存量的同时,甘南州围绕城镇化建设,在县、镇大力新建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使很多农牧村孩子进城享受优质教育。在寄宿制学校建设方面,甘南州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为标准,确立了紧紧围绕“三大工程”、落实“三步走”的战略。
  2008年以“大灶建设工程”项目为抓手,切实解决了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吃饭问题,保证学生“进得来、吃得饱”,增强学校吸纳力,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
  2009年以“学生宿舍建设工程”项目为抓手,解决了学生的住宿问题,完善了其他生活配套设施,保证学生“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增加学校住宿容量,纵深推进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
  2010年以学校“教学用房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项目为抓手,努力解决教学用房不足的问题,改善其他教学配套设施条件,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扩大办学规模,保证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全面完成。
  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后,大量农牧村学生寄宿就读,学校规模明显增大,学校的管理工作难度和压力也相应地增大。这样,学校管理能力和水平就成为社会、家长和群众检验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成败的关键所在。
  为此,甘南州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措施,强化质量意识,深化课程改革,规范学校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以学生安全为重点,围绕寄宿生的学、吃、住、行、医等方面,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办法也相继出台,同时还努力提高后勤服务水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解除了寄宿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在建设高标准寄宿制学校时,甘南州十分重视文娱、体育场所建设,经常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加强家校联系,随时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帮助 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养成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成为甘南州建设高标准寄宿制学校的内容之一。
  
  增加投入,让寄宿制学校更好地发展
  
  2008年,天祝藏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里提出,要加大民族寄宿制学校建设力度,规划建设城乡高标准寄宿制“双语”学校,逐步实现“五有四统一”的目标(即有宿舍、有暖气、有厨房、有浴室、有药房和医生,统一制定办学标准,统一调配教师、保育员,统一配备调整教学设施,统一划拨办公、补助经费)。
  就拿补助经费一项来说,天祝县提出,为了提高“双语”寄宿生的生活补助,从2009年起,在落实好“两免一补”的基础上,学习“双语”的小学、中学生每年每人再分别补助生活费250元、375元,生均年补助分别达到750元和1125元,所需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逐步对学习“双语”学生实行全免费教育。
  这项举措,不但有利于“双语”教学的开展,对学生来说更有利。在寄宿制学校,学生的住宿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改善了,他们也就可以安心学习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在发展民族教育时,天祝县政府将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发展所需的经费专门列入县财政预算,对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是一个根本的保证。
  东乡县在改善学生食宿方面的投入,对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办校质量更有借鉴意义。
  东乡县的寄宿制学校开始于1984年,当时只有民族中学1所学校有寄宿条件,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寄宿学生数始终没有超过100人。从2003年起,东乡三中利用新建教学楼空余教室为80多名学生安排了住宿。2005年,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后,由县教育局负责,各乡镇配合,对全县中小学寄宿生开展了一次全面摸底调查。2005年全县有寄宿生436人,其中初中寄宿生258人,小学寄宿生178人,当时绝大部分学校无法提供寄宿条件,学生只能租住在群众家里或投亲靠友。
  2007年,东乡县依托“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项目,完成了对11所中学的新建和改扩建,各项目学校修建了学生食堂,为学生就餐提供了保障。
  在11所寄宿制学校中,有9所学校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兴办食堂。大部分学校食堂建筑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下,在学生食堂设置餐桌,按3名寄宿学生1个就餐座位配备。随着寄宿生人数的增加,目前,部分学校5-6名寄宿生1个就餐座位。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寄宿生供餐水平,东乡县在11所寄宿制学校食堂管理中,全部实行学校统一管理制度和原料成本核算制度,学校食堂由校长亲自抓,核算实行食物原料成本核算制度,食堂的供应成本按所用的面粉、洋芋、肉类、植物油及调料等购进费用核算,厨师等食堂工作人员由县教育局统一调配和聘用,工资由县财政统一解决,水、电、煤等公共费用由学校从公用经费中支付,这样就降低了饭菜价格,提高了饭菜质量。
  与此同时,从2005年起,东乡县认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对租住和投亲靠友寄宿的学生按每天1元的标准补助现金。鉴于东乡县是民族贫困县,从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以牧区标准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小学生每天补助2元,初中生每天补助3元,小学生每生每学期250元,初中生每生每学期375元。
  从2007年秋季学期东乡县全面开办寄宿制学校食堂以来,对寄宿的学生,按照寄宿生数和补助标准,县教育局在开学初将经费一次性足额拨付到各学校,各学校根据不同情况,每月一次或每周一次按每生每月90元的标准以饭菜票形式发放到学生手里,不足部分由学生自行购买饭菜票补充。
  为了更好地管理投入的资金,东乡县成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两免一补”发放工作实施方案。同时,东乡县还将教育事业所需经费单独列项,纳入预算优先安排,确保教育资金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全部及时拨付到位,有力地促进了寄宿制学校发展。
  
  编辑:陈富祥
其他文献
企业在新产品开发、研制全过程中,标准化人员必须提供产品最新信息;运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渗入到新产品设计中,并在现代市场活动中起到一定的地位和作用;参与审查研
本文论述了我国企业节能减排监管失灵的制度现状,提出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构想,分析了公众参与的可行性,并从政府引导、信息披露、环保意识、政策激励和互动合作五个方面给出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文化建设;内涵;外延  【中图分类号】 G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4—0032—01  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创设一种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人际交往环境,将各领域的教育渗透于其中,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学习活动。幼儿园环境文化的建设要抓住每个育人的契机,在美化环境的过程中融进一些文化思想与教育智慧,使内涵与外延
【摘 要】截至2017年年末,铁路企业共有200余万职工参加了企业年金计划。铁路具有点多线长、流动分散的生产特点,职工对企业年金政策及运作原理缺乏了解,对企业高度信赖和依存,因此重视并做好企业年金支付管理工作,把职工最关注的问题解决好,不仅是年金管理的工作职责所在,也是更好地保障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需求、促进企业稳定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铁路企业;企业年金;支付管理  【中图分类号】
[关键词]教师;创新人才;培养者;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C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6-0021-01  要适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教师仅仅做知识的传授者已远远不够,必须跃升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者。这是时代赋予教书育人的新内涵,是教师带有划时代意义的角色转换。从知识的传授者转换为创新人才的培育者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它取决于能否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
随着业务的不断增长和高速传送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WDM和OTN组网技术已经越来越力不从心,以OTN2.0光电混合为核心的AON解决方案则打造了一个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高速传
新立金矿是黑龙江东部地区前寒武系绿片岩相变质带中发现的为数不多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受下元古界兴东群大盘道变质岩层控制,产出在特定的地质——构造环境中。成矿与变质
肿瘤特异免疫治疗研究新趋向张叔人,张友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免疫室,北京100021)肿瘤免疫治疗研究在经历70年代的低谷后,80年代后期重新掘起。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促进肿瘤免疫学的发
天水市第一中学创建于1876年,1953年和1978年先后两次被确定为甘肃省重点中学,1992年由完全中学改为高级中学,2000年被评定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以来,天水一中积
本文应用细胞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IL-2依赖细胞株CTLL-2、斑点杂交和Northern分析等方法,观察到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RU486能逆转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对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IL-2产生和IL-2基因表达的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