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与障碍分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各高校已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高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转折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肩负重任,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更扮演者重要角色。在大力推进“双创”的大形势下,创新创业的主要孵化基地——各高校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积极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及障碍。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大学生;误区;障碍
  目前,各高校已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高校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转折点,在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方面肩负重任,而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中更扮演者重要角色。
  一、创业过程中的误区及障碍
  (一)误区
  1.强创新,弱创业
  目前高校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倡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各式各样的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但在宣传方面为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大多以“创新”为宣传点,侧重于想法的提出而放松了实践的完善,导致很多参与者在参与过程中因对后续活动形式、竞赛要求的了解欠缺而中途放弃,从而达不到举办该类型创新创业活动及竞赛的目的。
  2.想法与实践存在差异
  在各高校鼓励创新创业的大形势下,许多创新创业者提出的想法有新意,但大部分无法在目前的科学水平下完成,或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实现,而投资大,回报小则导致了创新点得不到很好的扶持,许多创新创业路子因此夭折。
  3.创新创业形式单一
  在高校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工作的大形势下,高校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形式了解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诸如“创业就是开店”“‘互联网+’创新创业就是创建APP”等想法在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从而导致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或活动初选上报的项目单一,创新度不强,达不到预期宣传教育效果。
  (二)障碍
  1.创新创业途径少。高校在积极教育并宣传创新创业时,多注重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想法,在提供创新创业途径上存在一定的欠缺。高校学生主要存在的环境还是在校园,而对于创新创业而言,社会上的扶持与创业途径不可缺少,但高校学生在参与创新创业的活动及竞赛过程中,与社会途径接触较少,更多的还是依靠学校单方面的扶持与联系,对于社会组织各方面的构架并不清晰,导致了想法与实践脱节的普遍现象。
  2.创新创业条件少。高校学生在创新创业这一项目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想法没实践”,而没实践又局限于资金和平台等方面。在课业与兴趣二者权衡下,很多有想法的创业者会选择先完成课业,兴趣居后,从而在完成想法的道路上,碰到资金问题以及可利用资源问题上容易退缩。目前创新创业的机会在各高校中多局限于各类活动及竞赛,而以竞赛为主要目的,会大大削减参与者对于创新创业行为付诸于行动的想法,着重于名次,从而也达不到举办竞赛的主要目的。
  二、产生误区及障碍的主要原因
  (一)创业实践环境有限
  在目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引导下,绝大部分高校开始逐步重视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开设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以及讲座并积极积极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但是在创新创业实践的软、硬件环境建设方面资金投入还稍有欠缺,不能有效地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环境,没有一个合格的创新创业基地,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二)缺乏专业师资团队
  高校创立了创新创业学科,对高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学,但仅仅停留在课本知识的教学方面,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始终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对有兴趣参与创新创业的创业者进行全方位的培训。
  (三)实践局限于虚拟竞赛
  目前,高校学生最常见的创新创业实践形式即“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挑战杯”等虚拟竞赛类活动,尽管此类活动涉及创意组、初创组及成长组,都要进行创业计划书的组织编写,但比赛参与者更多的是选择在创意组(书写创业计划书阐明创意点,出示各项创意有关的技术授权书)中参与比赛,而忽略了真正的创新创业实践应该做到的落实想法,整个创业过程需要经历的程序、办理的手续均未真实体验。
  为使高校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得以更好地发展,必须要避免误区、跨越障碍,针对已存在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有效推进创新创业在高校的发展及不断进步,具体解决方法可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求质不求量,协调高校与社会各界的关系。高校在举办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时,要选择合适的创新创业者参与,合格的创新创业者需要拥有对于创新创业这一项目的热爱以及能够坚持下去的决心,而社会中的各行各业,则是推動创新创业得以实现的外部重要力量。因此,要推动创新创业这一齿轮持久、高效地运转,就应在内培养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热忱,在外高校与社会各行各业联通成渠道,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实践途径。
  2.实践出真知,在体验中以小见大。创新创业的理论要求固然重要,目前很多高校都已经创立了创新创业相关基本课程,而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所以要让高校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创新创业的过程,才能更好地培养其创新意识。高校在建设方面应积极打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模拟创业基地,让更多的创新创业者在边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变进行真实的创业体验,利用好学校里可利用的师资、科技、环境资源,尽可能地将创新想法在创业体验中转化为产品。
  3.专业化创业,把握各行各业创业机遇。目前金融、医药、法律、建筑、理工等各类高校均容纳了很大一部分专业人才,而在各专业发展过程中,一味地循规蹈矩很难有专业突破,创新在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个专业基础扎实、富有敢闯敢创的品质、敢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严格的自我管理能力、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会的人才能在其专业学科方面发展得更快更好,而这无疑是一个拥有专业知识及创业精神的多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智娟,罗培中.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科教导刊,2016(07):159-160.
  [2]沈建新.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6):71-73.
  [3]钱宗霞.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03):51-53.
  通讯作者:韦星宇(1996.05-),女,江西中医药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伦理学、大学创业与就业。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通过思想渗透等形式争夺我国青少年及下一代的斗争愈演愈烈,在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尤为突出。作者在调查研究和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高校二级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二级学院;思政工作;问题与对策  一、加强高校二级学院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现代
季羡林、启功、饶宗颐、徐邦达、姚奠中、叶嘉莹、冯其庸、韩美林、马季、王昆、乔羽、姜昆、李文华……30多位在各个领域都堪称大师级的人物,2013年12月8日“齐聚”位于无锡
线是视觉艺术的初始形式,是人们观察和描绘自然的一种基本方式.20世纪初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具有突出的意义,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实在的团体,但马蒂斯在这一个解放色彩、
孔唐· 丹白准美于18世纪创作了《水树格言》.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水树格言》的英译仅有两个版本,分别是国内的李正栓译本和国外的美国译本.目前,国内学界有对李正栓译本展开
目前这个阶段对日本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经济性的拐点。前两年日本自民党总裁谷垣祯一接受我的采访,提起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全球影响力的时候曾说“:那时,日本人感到身边突然
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出现使人们使用上了高品质的生活用品,它们不仅在实用功能上满足我们的需求。而且在产品本身的设计以及产品外包装设计上也给了我们耳目一新的视觉享受!现今
每天接儿子回来,必经过一家银行的门口,那儿总有一两个乞丐在乞讨,其中一个老人颇令人同情。经过他跟前,若口袋里有两三毛零钱,我就会叫儿子扔在他的破瓷缸里,觉得这也是一种
目的:分析研讨医院-家庭肺康复管理模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抽取60例进行讨论,用随
服务贸易问题是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三大新议题之一,该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简称GATS)是针对成员方为影响服务贸易所采取的各项措施而制定的,[1]医疗服务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