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台湾女作家三毛的散文语言极具特色,对其进行必要的探究有利于我们客观地评价其人其作。三毛将成语、古典诗词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信笔化入自己的散文作品,使得其散文语言的文辞雅致,谐趣横生。
[关键词]三毛 散文 语言 特色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66-01
读一篇好的散文,有若品啜香茗,余味无穷。其原因除却散文思想的精髓、意境的深远外,恐怕惟有语言特色使然。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多以散文为主,一生中先后创作的散文集有《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14本,曾经“形成一股强劲的‘三毛旋风’”,这股“旋风”的兴起与三毛散文创作中独特的语言是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的。当“三毛旋风”淡去后,人们便陷入了作品内容的真伪、三毛婚姻幸福与否的漩涡之中,而忽视了三毛散文语言的个性色彩。事实上,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三毛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探究,也许更能客观地评述其人其作。因此,本文将从文辞雅致诙谐这方面谈谈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我国古代的名言警句、文言成语不同于一般古代词语之处,就在于它们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美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再创造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择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首先,在三毛的散文题目中,诗句的引用随处可见。如《梦里花落知多少》《相逢何必曾相识》《梦里不知身是客》《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等。其次,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她还自然巧妙地选用白话夹用成语的形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效应。如《永远的玛利亚》中为着有了大房子的喜悦,她又说:“那儿共有两间,加上一个美丽的大阳台对着远山,荷西与我各得其所,当然不会再步步为营了”。“各得其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选择这个词语来形容三毛夫妇住进大房子后的情形再恰当不过了。与之对应选取“步步为营”来形容他们以前小而简陋的房室,则更显生动。此外,三毛还善将名句隐含于自己的语言当中。正如在《饺子大王》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失去爱情,总是令人怀念的,这三个外国人,开始天天想念饺子,像一群失恋的人般曾经沧海起来,做什么似乎都难为水哦”。这里就化用了元稹《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使得文章顿增文雅之色。从以上的语例中我们看到三毛文学功底的深厚以及她“化诗入文”的造诣,可以说,她不仅“以自己的声音”也以自己的语言,将这份文字的内容与形式活出了“一次重新的生命”。
三毛酷爱读书,以至于有了“逃学为读书”的怪事发生。那份“对于看书的狂热可以说是一万个人中找不到一个。”而书籍却在不经意间化作了她的灵魂和思想,表现在散文语言上,便是三毛不仅能使用、活用成语和诗句,而且能纯熟地化用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使得语言散发出浓浓的书香,非常文雅。如遇美味,她不说“哇,上菜了!”而说“啊!幸福的青鸟来了”。这只“青鸟”原来是象征主义戏剧家梅特林克笔下象征幸福的光明。再如《逍遥七岛游》中“那气氛和落寞的表情,完完全全描绘出一个小丑下台后的悲凉,简直是毕卡索画中走下来的人物那么地震撼我。”三毛这种将文学和艺术品中的内容信手化入自己语言的功力,让人拍手称奇!但这绝不意味着三毛的创作是“为雅而雅”,而是“俗中透雅”。当然,这正是其文辞雅致的特别之处。“诚于中,形于外”,如果作者没有高雅的审美趣味,文章即使是引经据典,也显不出文雅的特质,因此说,三毛散文语言的雅致是其内在气质的外化。
《尘缘》中作者在对自己我行我素和好奇贪玩个性的玩味,以及又要为家里人对自己的行为挂虑着想的矛盾心理描写到:“撞死自己倒是替家庭除害,应该做‘笑丧’,可是家中的白发人与黑发人想法有异,何忍叫生者哀哭终日。这一念之间,悬崖勒马,结婚安定,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想到只有“撞死”自己才是“除害”的惟一办法,似有“冷幽默”的趣味了!“她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潇洒和诙谐,生动地记述了她壮阔的世界之旅的见闻和感受。”
三毛散文在加那利群岛柔和阳光的映衬下俗中透雅,雅中含俗;在时间沉淀的记忆里简洁生动,谐趣横生;在情真意切的描绘中,叙说痛苦与幸福交织的哲理人生。即便“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梦”,也胜过“生搬硬套”的好。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整体存在中悄然渗出的一滴露珠”,透过它,人们同样可以看到一个“透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金城.三毛的人格形象及其个性魅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陈嗣庆.女儿三毛.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4]梅特林克.青鸟.哈尔滨出版社,2002.7.
[5]痖弦.穿裙子的尤里西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6]方可人.三毛的世界.港台文学,1991.4.
[关键词]三毛 散文 语言 特色
[中图分类号]I0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5-0066-01
读一篇好的散文,有若品啜香茗,余味无穷。其原因除却散文思想的精髓、意境的深远外,恐怕惟有语言特色使然。台湾女作家三毛的创作多以散文为主,一生中先后创作的散文集有《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等14本,曾经“形成一股强劲的‘三毛旋风’”,这股“旋风”的兴起与三毛散文创作中独特的语言是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的。当“三毛旋风”淡去后,人们便陷入了作品内容的真伪、三毛婚姻幸福与否的漩涡之中,而忽视了三毛散文语言的个性色彩。事实上,文学作品的语言是其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三毛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探究,也许更能客观地评述其人其作。因此,本文将从文辞雅致诙谐这方面谈谈三毛散文的语言特色。
我国古代的名言警句、文言成语不同于一般古代词语之处,就在于它们形式和内容统一的美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再创造力。正如鲁迅先生所说:“选择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首先,在三毛的散文题目中,诗句的引用随处可见。如《梦里花落知多少》《相逢何必曾相识》《梦里不知身是客》《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等。其次,在三毛的散文作品中,她还自然巧妙地选用白话夹用成语的形式,增强了文章的美感效应。如《永远的玛利亚》中为着有了大房子的喜悦,她又说:“那儿共有两间,加上一个美丽的大阳台对着远山,荷西与我各得其所,当然不会再步步为营了”。“各得其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选择这个词语来形容三毛夫妇住进大房子后的情形再恰当不过了。与之对应选取“步步为营”来形容他们以前小而简陋的房室,则更显生动。此外,三毛还善将名句隐含于自己的语言当中。正如在《饺子大王》中就有这样的描述:“失去爱情,总是令人怀念的,这三个外国人,开始天天想念饺子,像一群失恋的人般曾经沧海起来,做什么似乎都难为水哦”。这里就化用了元稹《离思》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名句,使得文章顿增文雅之色。从以上的语例中我们看到三毛文学功底的深厚以及她“化诗入文”的造诣,可以说,她不仅“以自己的声音”也以自己的语言,将这份文字的内容与形式活出了“一次重新的生命”。
三毛酷爱读书,以至于有了“逃学为读书”的怪事发生。那份“对于看书的狂热可以说是一万个人中找不到一个。”而书籍却在不经意间化作了她的灵魂和思想,表现在散文语言上,便是三毛不仅能使用、活用成语和诗句,而且能纯熟地化用文艺作品中的内容,使得语言散发出浓浓的书香,非常文雅。如遇美味,她不说“哇,上菜了!”而说“啊!幸福的青鸟来了”。这只“青鸟”原来是象征主义戏剧家梅特林克笔下象征幸福的光明。再如《逍遥七岛游》中“那气氛和落寞的表情,完完全全描绘出一个小丑下台后的悲凉,简直是毕卡索画中走下来的人物那么地震撼我。”三毛这种将文学和艺术品中的内容信手化入自己语言的功力,让人拍手称奇!但这绝不意味着三毛的创作是“为雅而雅”,而是“俗中透雅”。当然,这正是其文辞雅致的特别之处。“诚于中,形于外”,如果作者没有高雅的审美趣味,文章即使是引经据典,也显不出文雅的特质,因此说,三毛散文语言的雅致是其内在气质的外化。
《尘缘》中作者在对自己我行我素和好奇贪玩个性的玩味,以及又要为家里人对自己的行为挂虑着想的矛盾心理描写到:“撞死自己倒是替家庭除害,应该做‘笑丧’,可是家中的白发人与黑发人想法有异,何忍叫生者哀哭终日。这一念之间,悬崖勒马,结婚安定,从此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想到只有“撞死”自己才是“除害”的惟一办法,似有“冷幽默”的趣味了!“她以东方女性不常见的潇洒和诙谐,生动地记述了她壮阔的世界之旅的见闻和感受。”
三毛散文在加那利群岛柔和阳光的映衬下俗中透雅,雅中含俗;在时间沉淀的记忆里简洁生动,谐趣横生;在情真意切的描绘中,叙说痛苦与幸福交织的哲理人生。即便“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做梦”,也胜过“生搬硬套”的好。它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整体存在中悄然渗出的一滴露珠”,透过它,人们同样可以看到一个“透明的人生”。
【参考文献】
[1]王金城.三毛的人格形象及其个性魅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鲁迅.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3]陈嗣庆.女儿三毛.湖南文艺出版社,1993.
[4]梅特林克.青鸟.哈尔滨出版社,2002.7.
[5]痖弦.穿裙子的尤里西斯.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6]方可人.三毛的世界.港台文学,19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