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教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的时候,教师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问题和事例,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观察、实验、思维、小组讨论、听讲等途径来独立探索问题,通过自己的认识,发现和掌握原理、概念、结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多问为什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法更加符合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也容易激發他们的探究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数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去操作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理解数学中的规律以及概念。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通过交流、协作的方法进行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小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凝聚力。 那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使用探究式教学呢?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而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提升,也才能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因此,从教师的角度讲,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由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在问题中出发,通过行之有效的引导,诱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知欲望,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而不是厌恶学习、害怕学习。与此同时,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对错误加以系统化的辅导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错的根源,这样才能避免同类问题的二次发生。
二、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天赋和特长各有不同,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之上,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强度以及学生的差异,在探究式教学法的选择上做相应的调整。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比如某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某些学生心思比较缜密,某些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相应的方法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
三、帮助和引导学生改良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作为一种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自行的观察、思考、研究以及探索等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式吸收知识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同时,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采取传统模式的“一言堂”式的方式来教学,师生之间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友好互动、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的教育局面。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中高不可攀的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良。
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来提高我国学生所欠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发放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纸片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发现和寻找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一些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来探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注意事项
1.切忌放任式的管理办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虽然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并不意味着要采取放任不管式的课堂管理办法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精确、熟练地调控和把握教学进程,调节好讨论问题的数量、质量之间的平衡,使课堂教学能够又好又快有序地进行下去。
2.强调多元化的教与学原则。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对其他的人的观点不理不睬。因此,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分组讨论和团队协作,发现和强化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学习潜力和学习动力。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要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人云亦云。当然,学生也要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和观点,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也必然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认识到学生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根据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学生能力相符合的问题令其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并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学习能力,在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军.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及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殷贤华.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4(01).
[3]田海明.儿童自尊的评估及其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刘佳禾.由基于任务的学习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0.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学习方法;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亲身实践、自己动手去操作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和理解数学中的规律以及概念。探究式教学的过程,是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之下,学生通过交流、协作的方法进行的,这样不仅增加了小学生的探索兴趣,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使教师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和集体凝聚力。 那么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该如何使用探究式教学呢?
一、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师生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课堂气氛才能够活跃起来。而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够得到提升,也才能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吸收。因此,从教师的角度讲,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由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在问题中出发,通过行之有效的引导,诱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知欲望,使他们能在学习中找到快乐,而不是厌恶学习、害怕学习。与此同时,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教师应该对错误加以系统化的辅导和讲解,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做错的根源,这样才能避免同类问题的二次发生。
二、注重因材施教的原则
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天赋和特长各有不同,每个人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之上,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强度以及学生的差异,在探究式教学法的选择上做相应的调整。由于学生在数学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比如某些学生动手能力比较强,某些学生心思比较缜密,某些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差异,运用相应的方法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完成学习目标。除此之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尽相同,就要求教师选择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内容进行教学活动。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只有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才能真正实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良好运用。
三、帮助和引导学生改良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法作为一种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要求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通过自行的观察、思考、研究以及探索等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式吸收知识的习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同时,探究式教学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能采取传统模式的“一言堂”式的方式来教学,师生之间要形成一种新型的友好互动、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的教育局面。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中高不可攀的姿态,与学生“打成一片”,以此来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良。
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新型的教学关系,来提高我国学生所欠缺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如在数学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给学生发放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等纸片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的方式,发现和寻找这些图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同时,也可以通过相关的一些知识竞赛、小组讨论来探讨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注意事项
1.切忌放任式的管理办法。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探究式教学虽然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并不意味着要采取放任不管式的课堂管理办法进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精确、熟练地调控和把握教学进程,调节好讨论问题的数量、质量之间的平衡,使课堂教学能够又好又快有序地进行下去。
2.强调多元化的教与学原则。探究式学习的目的和要求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独立思考并不是闭门造车,对其他的人的观点不理不睬。因此,就要求在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分组讨论和团队协作,发现和强化每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学习潜力和学习动力。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要学会保留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不能人云亦云。当然,学生也要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和观点,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团队意识,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探究式教学的应用过程中,必须也必然要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要认识到学生也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应该根据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与学生能力相符合的问题令其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理论,并且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学习能力,在帮助学生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军.探究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课堂设计及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2]殷贤华.小学数学课堂探究式教学的思考[J].学园,2014(01).
[3]田海明.儿童自尊的评估及其在探究式科学教育中的应用[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4]刘佳禾.由基于任务的学习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变革[D].上海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