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晚年病危时,对自己毕生创作的千余首诗逐一检校,凡认为质量不高的,就付之一炬,后来只留下了四百多首诗。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尤擅咏史抒怀,风格清新健朗,在绮靡华丽、颓废感伤的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一、抒写抱负:愿补舜衣裳
杜牧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受家世门风影响,杜牧胸怀远大政治理想。面对唐朝内忧外患的社会现状,杜牧有恢复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志。在《郡斋独酌》一诗中,杜牧吐露了他的胸怀和抱负:
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他希望扫除异族,收复燕赵、河湟地区,让那里的百姓能沐浴王化,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即使他有管仲、乐毅之才,也无力把唐王朝这件千疮百孔的衣裳补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异族入侵,一步步蚕食着唐王朝。他在《河湟》一诗中悲叹道: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未收复,当地的百姓虽身着戎服,但白发丹心,仍心系祖国。而大唐举国上下却乐于欣赏从凉州传来的歌舞,忘却国耻,麻木不仁。杜牧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達了无限的忧愤之情。
怀抱“愿补舜衣裳”的理想,杜牧一直向朝廷建言献策,希望能裨补阙漏,他甚至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军事策略,但是当权者始终不能重用他。他在《雪中书怀》中愤怒地抗议: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
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
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杜牧虽有驱除北虏的长远谋略,但因身份低微,不被采纳。在晚唐时代,超越等级言事,常常招致灾祸。当远大的抱负遭遇无奈的现实,杜牧满腔的悲愤化作忧郁的文字。
二、咏史怀古:六朝草连空
杜牧的咏史诗,常常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荒淫误国,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歌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片段,有力地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再如《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诗歌设想了花木兰做梦画眉、把酒思归、祭祀明妃的情景,把她刻画成一个娇柔的少女形象。花木兰与王昭君,她们身上都承载着为国纾难的重大责任,这样的重任本应由男子承担,现在却让女子来背负,诗人借此讽刺了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杜牧还有一些咏史诗,对历史上兴衰成败的关键发表独特的见解,呈现出鲜明的史论特色。例如: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两首诗都有成败易变、盛衰难期的意蕴,吟咏历史,其中折射的是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三、登临遣兴:枫林夕照晚
杜牧除了创作大量咏史诗,还写了不少风格俊逸明丽的抒情诗。例如《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内容明丽、绚烂,略带清寒。写秋却没有一丝秋天的凄凉衰颓,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其他诗人的登临遣兴之作往往停留于徜徉山水、描摹景物,而杜牧的诗歌则融入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悟。例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尺幅之间萃集了最富江南特色的景物,营造出明快幽美的意境。后两句烟雨迷蒙的春景中渗透着六朝的兴盛衰亡,暗含着诗人对大唐国运的深深忧虑之情。
另外一些写景抒情诗,风格接近于咏史怀古诗。例如: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前者感叹前朝兴衰变化,后者讽刺统治者荒淫昏聩。两首诗都体现出一种不甘沉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杜牧的家世门风和理想抱负的直接体现。
杜牧生活于世风颓靡的晚唐,有一部分岁月在江南度过,他又喜好声色歌舞,所以不能免俗,写下了一些纵情声色之作。这部分诗作使他受到了后人的批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写得清新脱俗的诗句,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杜牧的诗歌既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浅俗,也不像李贺的险怪奇丽,而是以明丽的意象、俊逸的气骨和深沉的历史哲思,构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
一、抒写抱负:愿补舜衣裳
杜牧的祖父杜佑,官至宰相,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受家世门风影响,杜牧胸怀远大政治理想。面对唐朝内忧外患的社会现状,杜牧有恢复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之志。在《郡斋独酌》一诗中,杜牧吐露了他的胸怀和抱负:
岂为妻子计,未去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
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
他希望扫除异族,收复燕赵、河湟地区,让那里的百姓能沐浴王化,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可是,即使他有管仲、乐毅之才,也无力把唐王朝这件千疮百孔的衣裳补好。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异族入侵,一步步蚕食着唐王朝。他在《河湟》一诗中悲叹道:
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唯有凉州歌舞曲,流传天下乐闲人。
河湟未收复,当地的百姓虽身着戎服,但白发丹心,仍心系祖国。而大唐举国上下却乐于欣赏从凉州传来的歌舞,忘却国耻,麻木不仁。杜牧对朝政的昏乱和国势的衰微,表達了无限的忧愤之情。
怀抱“愿补舜衣裳”的理想,杜牧一直向朝廷建言献策,希望能裨补阙漏,他甚至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军事策略,但是当权者始终不能重用他。他在《雪中书怀》中愤怒地抗议:
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牵连久不解,他盗恐旁窥。
臣实有长策,彼可徐鞭笞。
如蒙一召议,食肉寝其皮。
斯乃庙堂事,尔微非尔知。
向来躐等语,长作陷身机。
杜牧虽有驱除北虏的长远谋略,但因身份低微,不被采纳。在晚唐时代,超越等级言事,常常招致灾祸。当远大的抱负遭遇无奈的现实,杜牧满腔的悲愤化作忧郁的文字。
二、咏史怀古:六朝草连空
杜牧的咏史诗,常常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荒淫误国,如《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诗歌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生活的片段,有力地讽刺了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再如《题木兰庙》: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诗歌设想了花木兰做梦画眉、把酒思归、祭祀明妃的情景,把她刻画成一个娇柔的少女形象。花木兰与王昭君,她们身上都承载着为国纾难的重大责任,这样的重任本应由男子承担,现在却让女子来背负,诗人借此讽刺了统治者的懦弱无能。
杜牧还有一些咏史诗,对历史上兴衰成败的关键发表独特的见解,呈现出鲜明的史论特色。例如: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两首诗都有成败易变、盛衰难期的意蕴,吟咏历史,其中折射的是诗人对现实的关注。
三、登临遣兴:枫林夕照晚
杜牧除了创作大量咏史诗,还写了不少风格俊逸明丽的抒情诗。例如《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歌内容明丽、绚烂,略带清寒。写秋却没有一丝秋天的凄凉衰颓,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豪放的气度。
其他诗人的登临遣兴之作往往停留于徜徉山水、描摹景物,而杜牧的诗歌则融入了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悟。例如《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这首诗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于尺幅之间萃集了最富江南特色的景物,营造出明快幽美的意境。后两句烟雨迷蒙的春景中渗透着六朝的兴盛衰亡,暗含着诗人对大唐国运的深深忧虑之情。
另外一些写景抒情诗,风格接近于咏史怀古诗。例如: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登乐游原》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前者感叹前朝兴衰变化,后者讽刺统治者荒淫昏聩。两首诗都体现出一种不甘沉沦的社会责任感,这是杜牧的家世门风和理想抱负的直接体现。
杜牧生活于世风颓靡的晚唐,有一部分岁月在江南度过,他又喜好声色歌舞,所以不能免俗,写下了一些纵情声色之作。这部分诗作使他受到了后人的批评,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写得清新脱俗的诗句,如“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等。
杜牧的诗歌既不似元稹、白居易的平易浅俗,也不像李贺的险怪奇丽,而是以明丽的意象、俊逸的气骨和深沉的历史哲思,构成了独特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