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层建筑结构设置钢筋砼构造柱是为了能够提高房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但是在实际施工当中我们会发现,许多施工单位在具体的混凝土砼构造柱施工过程中不注意一些细节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这些施工质量问题往往不仅不能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还会影响结构的整体连续性,为建筑工程质量埋下隐患。鉴于此,本文将就建筑构造柱施工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展开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构造柱设计中易存在的问题。①设计构造柱时,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②)构造柱根部做法设计不合理,没有在自然地坪以下的基础内和地基上生根,而是在露出地面以上的圈梁内生根。③图纸对构造柱的做法仅仅笼统地给以说明,而其与墙体的拉结筋、箍筋加密区部位或其它要求说明的很少,这样为一些施工单位粗糙施工留下了隐患。④构造柱纵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定。(5)构造柱中箍筋未设加密区。
2、构造柱施工中易存在的质量问题。①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一骨料级配问题。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 240mm×240mm,混凝土浇筑高度大多超过2.6m,对这样小的断面尺寸,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续状况,规范要求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0mm,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不够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续情况。②蜂窝及露筋问题。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 50mm 一70mm,有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人马牙槎内,使柱与砌体有效地结合。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流动性不好,振捣又不细,就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的在根部还会出现烂根现象。或因施工人员为施工方便,赶进度,将构造柱一次性浇灌一层楼高,如果这时振捣棒插不到底部,振捣不好,下部混凝土不密实,就会出现蜂窝及露筋现象。③柱根部清理不干净。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以便清除砌筑时落下的砂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人员图省事而不留清扫口或者清理不干净,结果是层层柱根都有隔离层,整个构造柱实际上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柱体,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样柱子不但未起到抗震作用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④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再铺上 10mm一20mm 素水泥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3、钢筋施工问题。①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放置不准确。②纵向钢筋上下错位。③钢筋搭接不规范。④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⑤不按规定加密箍筋。⑥箍筋弯钩长度与角度不规范。
4、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①马牙槎留设不规范。在柱两侧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体的有效结合,增强整体性,提高抗震效果。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先进后退(应该是后进先退),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有时个别的干脆取消马牙槎。②砌体砂浆不清理。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而不进行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由于砂浆的阻碍,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二、预防措施
1、认真学习《规范》,提高思想认识。构造柱与圈梁共同组成砌体结构的“弱框架”,增强了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使结构物遭受大震时,可以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这种变形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结构不发生危及安全甚至猝然倒塌的可能;而遭受设防烈度的地震时,结构部分地进入非弹性阶段,其损坏控制在可以修复的范围内。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其为“构造”柱而忽视它,砖混结构的构造柱一般至少应设置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及大房间内外交接处等,它与砖混结构的圈梁连接在一起,起到约束砌体结构的作用,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小框架结构体系,增加了建筑物结构整体刚度和延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2、设计部门的控制。设计部门应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应随意降低设计标准,根据建筑物的层数、层高,房间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抗震设防烈度大小、场地类别合理地设置构造柱,作到不缺不漏,使每一个构造柱满足不同建筑的构造要求 对一些特殊部位和一般部位应区别对待,对构造柱编号、截面尺寸、及配筋应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圈梁连结、马牙槎作法、构造柱的生根作法、箍筋加密区高度及箍筋间距都应标注清楚,作为施工的依据,便于施工和验收。不应简单、笼统的选用有关定形图集。
3、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质量控制。①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 20mm,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②清理基层、湿润墙面。构造柱浇注前,钢筋骨架底部和马牙槎内的残渣、碎砖及松动石子等杂物应彻底清理,冲洗干净,再湿润墙面安装模板,现浇混凝土。③支模、浇注混凝土。模板应该支立牢固,贴紧墙面,如果模板连接有困难,应设支撑,以防跑模跑浆。浇灌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50—70 mm,计量要准,构造柱混凝土浇灌可分段进行,分层用振捣棒搅动,严禁摇晃钢筋和敲打模板。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0 m,预制大梁、圈梁和柱的接头处,则必须在同一层内浇灌。混凝土正式浇筑前,应按规范要求先浇筑 l0mm一20mm 厚水泥砂浆。要保证构造柱保护层的厚度,并留好试块,建立技术档案。夏季施工要进行浇水养护,冬季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2)钢筋施工质量控制。第一控制垂直度,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并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使其位置准确。第二钢筋骨架支立后应设临时支撑稳固,不偏不斜,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35d,并与圈梁钢筋绑扎为一整体,箍筋加密区沿楼层上下六分之一高度处加密为¢6@100。绑扎好构造柱内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3)砌筑质量控制。①严格按图施工,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一致、结构对位。②砌好马牙槎,马牙槎留设位置要正确,一 般为四皮砖一收一出,槽深60mm,先进后退,沿其高度每隔500mm设置一道 2¢6拉结筋,每边砌入墙内不少于 l000mm,并与构造柱钢筋笼绑扎牢固,马牙槎留置应整齐、平直。③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随即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浆嵌入构造柱内。
4、建設单位监督部门的质量控制。质量监督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施工现场,随时随地进行监督检查,作好隐蔽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若不严格按照国家设计规范和施工规程进行施工,构造柱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所以在砌体结构中,严格按规范和规程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抗震规范要求合理的设置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保证构造柱的施工质量,认真做好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质监部门严把分项工程验收关,才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结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江绿荣.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2]蔡晓东.建筑物构造柱设置原则和质量保障措施[J].广东建材,20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临海农场有限公司)
关键词:建筑工程;构造柱;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一、常见的质量问题
1、构造柱设计中易存在的问题。①设计构造柱时,部位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②)构造柱根部做法设计不合理,没有在自然地坪以下的基础内和地基上生根,而是在露出地面以上的圈梁内生根。③图纸对构造柱的做法仅仅笼统地给以说明,而其与墙体的拉结筋、箍筋加密区部位或其它要求说明的很少,这样为一些施工单位粗糙施工留下了隐患。④构造柱纵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规定。(5)构造柱中箍筋未设加密区。
2、构造柱施工中易存在的质量问题。①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一骨料级配问题。构造柱的截面尺寸一般为 240mm×240mm,混凝土浇筑高度大多超过2.6m,对这样小的断面尺寸,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顺畅密实,不出现卡壳断续状况,规范要求骨料粒径不宜大于 20mm,但许多施工现场对骨料选配不够认真,往往由于骨料过大而出现不密实和断续情况。②蜂窝及露筋问题。规范要求构造柱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控制在 50mm 一70mm,有利于混凝土通过振捣充分流人马牙槎内,使柱与砌体有效地结合。混凝土坍落度太小,流动性不好,振捣又不细,就会造成混凝土内部出现孔洞,表面出现蜂窝麻面,有的在根部还会出现烂根现象。或因施工人员为施工方便,赶进度,将构造柱一次性浇灌一层楼高,如果这时振捣棒插不到底部,振捣不好,下部混凝土不密实,就会出现蜂窝及露筋现象。③柱根部清理不干净。规范要求构造柱根部应预留清扫口,以便清除砌筑时落下的砂灰、碎砖块等杂物。但很多施工人员图省事而不留清扫口或者清理不干净,结果是层层柱根都有隔离层,整个构造柱实际上是一个多处断条的钢筋连柱体,且断点又均在楼面上钢筋搭接处,这样柱子不但未起到抗震作用反而破坏了墙体节点处的整体性。④新老混凝土结合不良。规范规定新老混凝土接槎处须用水冲洗、润湿,再铺上 10mm一20mm 素水泥浆后方可继续浇筑混凝土,而实际施工时这道工序往往被取消,致使新老混凝土界面结合不良形成暗缝内伤。
3、钢筋施工问题。①构造柱与墙体拉结筋放置不准确。②纵向钢筋上下错位。③钢筋搭接不规范。④箍筋松散、歪斜且数量不足。⑤不按规定加密箍筋。⑥箍筋弯钩长度与角度不规范。
4、砌体施工存在的问题。①马牙槎留设不规范。在柱两侧留设马牙槎的主要目的是加强混凝土构造柱与砖砌体的有效结合,增强整体性,提高抗震效果。在这方面的问题有:先进后退(应该是后进先退),槎口高度深度不一,遇内外墙丁字砌体节点时,内墙只留直槎,有时个别的干脆取消马牙槎。②砌体砂浆不清理。砌体施工时,挤揉出的砂浆挂在砖口上而不进行清理。由于每行砖或大或小都有砂浆挤出,相当于减小了构造柱的有效断面尺寸。另外,由于砂浆的阻碍,浇筑混凝土时易出现表面蜂窝孔洞,甚至柱筋外露。
二、预防措施
1、认真学习《规范》,提高思想认识。构造柱与圈梁共同组成砌体结构的“弱框架”,增强了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使结构物遭受大震时,可以有较大的非弹性变形,这种变形应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使结构不发生危及安全甚至猝然倒塌的可能;而遭受设防烈度的地震时,结构部分地进入非弹性阶段,其损坏控制在可以修复的范围内。构造柱在多层砌体房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不可因其为“构造”柱而忽视它,砖混结构的构造柱一般至少应设置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及大房间内外交接处等,它与砖混结构的圈梁连接在一起,起到约束砌体结构的作用,形成一个封闭性的小框架结构体系,增加了建筑物结构整体刚度和延性,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2、设计部门的控制。设计部门应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不应随意降低设计标准,根据建筑物的层数、层高,房间平面布局和使用功能、抗震设防烈度大小、场地类别合理地设置构造柱,作到不缺不漏,使每一个构造柱满足不同建筑的构造要求 对一些特殊部位和一般部位应区别对待,对构造柱编号、截面尺寸、及配筋应作出明确规定。特别是圈梁连结、马牙槎作法、构造柱的生根作法、箍筋加密区高度及箍筋间距都应标注清楚,作为施工的依据,便于施工和验收。不应简单、笼统的选用有关定形图集。
3、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质量控制。①粗骨料粒径不应大于 20mm,现场可备筛子进行筛选或直接选购合适骨料。②清理基层、湿润墙面。构造柱浇注前,钢筋骨架底部和马牙槎内的残渣、碎砖及松动石子等杂物应彻底清理,冲洗干净,再湿润墙面安装模板,现浇混凝土。③支模、浇注混凝土。模板应该支立牢固,贴紧墙面,如果模板连接有困难,应设支撑,以防跑模跑浆。浇灌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配合比,坍落度控制在50—70 mm,计量要准,构造柱混凝土浇灌可分段进行,分层用振捣棒搅动,严禁摇晃钢筋和敲打模板。每段高度不宜大于2.0 m,预制大梁、圈梁和柱的接头处,则必须在同一层内浇灌。混凝土正式浇筑前,应按规范要求先浇筑 l0mm一20mm 厚水泥砂浆。要保证构造柱保护层的厚度,并留好试块,建立技术档案。夏季施工要进行浇水养护,冬季要采取防冻保温措施。
(2)钢筋施工质量控制。第一控制垂直度,为保证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保持垂直,各层施工前均应首先定准柱子的轴线位置。严格控制砌体垂直度。并随时调整已绑扎的钢筋笼,使其位置准确。第二钢筋骨架支立后应设临时支撑稳固,不偏不斜,纵向钢筋搭接长度应满足35d,并与圈梁钢筋绑扎为一整体,箍筋加密区沿楼层上下六分之一高度处加密为¢6@100。绑扎好构造柱内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3)砌筑质量控制。①严格按图施工,保证构造柱的轴线一致、结构对位。②砌好马牙槎,马牙槎留设位置要正确,一 般为四皮砖一收一出,槽深60mm,先进后退,沿其高度每隔500mm设置一道 2¢6拉结筋,每边砌入墙内不少于 l000mm,并与构造柱钢筋笼绑扎牢固,马牙槎留置应整齐、平直。③保持砖模的表面清洁,对挤揉出来的砂浆应随即清除,防止凸出的砂浆嵌入构造柱内。
4、建設单位监督部门的质量控制。质量监督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经常深入施工现场,随时随地进行监督检查,作好隐蔽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综上所述若不严格按照国家设计规范和施工规程进行施工,构造柱就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所以在砌体结构中,严格按规范和规程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根据抗震规范要求合理的设置构造柱,在施工过程中严格保证构造柱的施工质量,认真做好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质监部门严把分项工程验收关,才能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证结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江绿荣.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7).
[2]蔡晓东.建筑物构造柱设置原则和质量保障措施[J].广东建材,20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临海农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