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欧风格的老洋房沿街立着,奶黄色的拉毛墙面特别柔和,灯光被百叶窗剪成一条条后抛出来,大门旁边的人行道上戳着一根似乎被柏油涂得墨黑乌亮的电线杆,悬挂着的铅皮罩子路灯发出令人昏昏欲睡的黄光,这是上世纪20年代上海街头的一景吗?是的。但准确地说,是茂名南路158号的爵士酒吧。他的主人就是很有人缘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林栋甫。
酒吧前身就是吴梅森的名都酒家,林栋甫入主之后,又作了一番改造,不到一年,这里成了上海最有怀旧情调的酒吧。楼下有200平方米面积,几十套桌椅无一类同,玄关由一张粗石面洛可可风格的半桌主打,侧身倚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铸铁消防龙头,与背景的彩色玻璃屏风构成一道法租界的小景。在一丛散尾竹的衬托下,有点波普,但作为多种元素的构成,似乎也说得过去。英国式酒吧台上的一串老式灯罩将暖色的光洒在调酒师和客人的脸上,墙上张贴着十几位世界各地爵士乐“教主”的演出海报,还有林栋甫与他们的合影。他那颗光头非常有特征,也好认。
酒吧每晚有爵士乐队演出,3小时足够让人享受。每逢周末,客满。七成以上是老外。
“英国人认为这里富有英格兰味,而德国人把这里看作是故乡。”林栋甫经常在上海北京两地飞来飞去做节目,酒吧就由太太邢淞岚打理。她自豪地对我说,“还有一些上海老克勒,或者是爵士唱片收藏者,早早地赶来抢座位,以保证能够离乐队最近。有些老年客人——上海人称之为老克勒,他们主要靠退休金过日子,不可能摆谱,就每人叫一壶红茶,笃笃定定地坐一晚上,有时候还跟这里的服务生聊聊老上海的故事。我对服务生说,我像对待国王一样招待他们,不能因为他们消费低而怠慢了。对这里的老家具?当然,他们认为老家具非常有味,让他们想起了童年。有个台湾人,坐了两小时后,临走怎么说也要将坐过的那对椅子买走。当然,我们不卖家具,不忍割爱。”
酒吧里的家具是很怀旧的,老式的唱片柜、老式的书柜,现在用来存放餐具和碟片、餐厅里还有一具非常典雅的化妆台,镜子上的曲线让人想起百乐门舞女的美丽倩影。
其实林栋甫玩老家具已经有8年了,当时他把第一件中国明清老家具搬回家时,邢淞岚差点要把它扔出去,“这种郎中柜有什么用啊,满是存药的小抽屉,而且看上去油滋滋、脏兮兮的,还有一股说不清的味道。但几天后我一个人在家再细细看,莫名地喜欢上了。再后来,林栋甫又从刘海粟美术馆后面一家老家具商店搬回一件非常精美的小姐柜,这次我就没法拒绝了,像吸了毒一样,再也戒不掉了。最后家里的家具全换成中式老家具,林栋甫就在一张千工床上睡觉。现在林栋甫又发疯了,他要将原有的中式家具换成西洋老家具。”林太太兴奋了,在灯光下一脸绯红。
在他们的影响下,林栋甫的朋友也成了西洋老家具迷。在他们的家里,公司里,都以老家具布置。有了老家具还得有配套的零部件,比如老灯具、老唱机、老的酒瓶、老灯罩、老的电影海报什么的,只要够年份,就毫不犹豫地收进来。就以门锁为例吧,林栋甫在旧货市场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麻袋从旧房子里拆下来的旧铜锁,拼拼凑凑,组装成十几把,绝对是英国的老货,全铜材质包浆锃亮。走到楼梯口,邢淞岚指着头顶一盏吊灯说:“这盏旧吊灯,淘来很不容易,要1万元噢。”在门口,老板娘又指着路的另一端:“那边的1931酒吧,也摆满了老家具,情调同样不错的。”
爵士酒吧精心酝酿着怀旧的情调,岁月在它的灯光里凝固。每当夜幕降临,怀旧客摸到这里,挑一张坐惯了的位子,不要多说,就一个手势,服务生就会给他端来他想要的那杯饮料。略带忧伤的萨克斯就在此时吹响了,每串音符都可以引领他通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生活场景。
“在这里,你每天都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邢淞岚说:“像你们作家圈子里的有孙甘露、程永新、何平;港台新闻界的名记者也不少,影视界的则有王志文、赵薇、蒋雯丽、周星驰……,他们之中只要有一个来,半个酒吧就是他的了;娱乐界的就更多了,比如说F4,他们觉得这里安全,不会有狂热的追星族来骚扰他们。好像前年吧。罗大佑在上海宣传他的经典碟片全集,连着来了三天。因为他戴着墨镜,我一直没认出他来,最后他的随从对我说:罗大佑来了,你没看出来吗?”
“你激动了?”我说。
“没有,我们这里名人来得多,连服务生也习以为常了。谁还惊惊咋咋?”邢淞岚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姿态。“有一回崔健来了,他非常喜欢这里的情调,兴头上还吹了小号。摇滚与蓝调在血脉上是相通的。”
尽管表面上平静,但我还能看出来,老板娘对这些名人的到访是很在意的。在她的背后,几个青年人在布置一堂布景,美国波士顿The EndRamble~爵士乐队要来做两场名为“轩尼诗X·O原创爵士夜”的演出。
门外人行道上,两个小姑娘手捧一把玫瑰东张西望地走过来,她们在寻找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以便把花卖出去。夜色正在降临,天边呈现出海水般的色彩,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鲜花的气息。离这里不远,是文化广场的花卉市场。铜铃声清脆地一响,隔壁东海堂怀旧吧的门被推开了,出来一个中年男人,将帽子压低后,一头扎进有点潮湿的晚风里。
酒吧前身就是吴梅森的名都酒家,林栋甫入主之后,又作了一番改造,不到一年,这里成了上海最有怀旧情调的酒吧。楼下有200平方米面积,几十套桌椅无一类同,玄关由一张粗石面洛可可风格的半桌主打,侧身倚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铸铁消防龙头,与背景的彩色玻璃屏风构成一道法租界的小景。在一丛散尾竹的衬托下,有点波普,但作为多种元素的构成,似乎也说得过去。英国式酒吧台上的一串老式灯罩将暖色的光洒在调酒师和客人的脸上,墙上张贴着十几位世界各地爵士乐“教主”的演出海报,还有林栋甫与他们的合影。他那颗光头非常有特征,也好认。
酒吧每晚有爵士乐队演出,3小时足够让人享受。每逢周末,客满。七成以上是老外。
“英国人认为这里富有英格兰味,而德国人把这里看作是故乡。”林栋甫经常在上海北京两地飞来飞去做节目,酒吧就由太太邢淞岚打理。她自豪地对我说,“还有一些上海老克勒,或者是爵士唱片收藏者,早早地赶来抢座位,以保证能够离乐队最近。有些老年客人——上海人称之为老克勒,他们主要靠退休金过日子,不可能摆谱,就每人叫一壶红茶,笃笃定定地坐一晚上,有时候还跟这里的服务生聊聊老上海的故事。我对服务生说,我像对待国王一样招待他们,不能因为他们消费低而怠慢了。对这里的老家具?当然,他们认为老家具非常有味,让他们想起了童年。有个台湾人,坐了两小时后,临走怎么说也要将坐过的那对椅子买走。当然,我们不卖家具,不忍割爱。”
酒吧里的家具是很怀旧的,老式的唱片柜、老式的书柜,现在用来存放餐具和碟片、餐厅里还有一具非常典雅的化妆台,镜子上的曲线让人想起百乐门舞女的美丽倩影。
其实林栋甫玩老家具已经有8年了,当时他把第一件中国明清老家具搬回家时,邢淞岚差点要把它扔出去,“这种郎中柜有什么用啊,满是存药的小抽屉,而且看上去油滋滋、脏兮兮的,还有一股说不清的味道。但几天后我一个人在家再细细看,莫名地喜欢上了。再后来,林栋甫又从刘海粟美术馆后面一家老家具商店搬回一件非常精美的小姐柜,这次我就没法拒绝了,像吸了毒一样,再也戒不掉了。最后家里的家具全换成中式老家具,林栋甫就在一张千工床上睡觉。现在林栋甫又发疯了,他要将原有的中式家具换成西洋老家具。”林太太兴奋了,在灯光下一脸绯红。
在他们的影响下,林栋甫的朋友也成了西洋老家具迷。在他们的家里,公司里,都以老家具布置。有了老家具还得有配套的零部件,比如老灯具、老唱机、老的酒瓶、老灯罩、老的电影海报什么的,只要够年份,就毫不犹豫地收进来。就以门锁为例吧,林栋甫在旧货市场找了好长时间,才找到一麻袋从旧房子里拆下来的旧铜锁,拼拼凑凑,组装成十几把,绝对是英国的老货,全铜材质包浆锃亮。走到楼梯口,邢淞岚指着头顶一盏吊灯说:“这盏旧吊灯,淘来很不容易,要1万元噢。”在门口,老板娘又指着路的另一端:“那边的1931酒吧,也摆满了老家具,情调同样不错的。”
爵士酒吧精心酝酿着怀旧的情调,岁月在它的灯光里凝固。每当夜幕降临,怀旧客摸到这里,挑一张坐惯了的位子,不要多说,就一个手势,服务生就会给他端来他想要的那杯饮料。略带忧伤的萨克斯就在此时吹响了,每串音符都可以引领他通向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生活场景。
“在这里,你每天都可以看到许多名人。”邢淞岚说:“像你们作家圈子里的有孙甘露、程永新、何平;港台新闻界的名记者也不少,影视界的则有王志文、赵薇、蒋雯丽、周星驰……,他们之中只要有一个来,半个酒吧就是他的了;娱乐界的就更多了,比如说F4,他们觉得这里安全,不会有狂热的追星族来骚扰他们。好像前年吧。罗大佑在上海宣传他的经典碟片全集,连着来了三天。因为他戴着墨镜,我一直没认出他来,最后他的随从对我说:罗大佑来了,你没看出来吗?”
“你激动了?”我说。
“没有,我们这里名人来得多,连服务生也习以为常了。谁还惊惊咋咋?”邢淞岚一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姿态。“有一回崔健来了,他非常喜欢这里的情调,兴头上还吹了小号。摇滚与蓝调在血脉上是相通的。”
尽管表面上平静,但我还能看出来,老板娘对这些名人的到访是很在意的。在她的背后,几个青年人在布置一堂布景,美国波士顿The EndRamble~爵士乐队要来做两场名为“轩尼诗X·O原创爵士夜”的演出。
门外人行道上,两个小姑娘手捧一把玫瑰东张西望地走过来,她们在寻找热恋中的青年男女,以便把花卖出去。夜色正在降临,天边呈现出海水般的色彩,空气中弥漫着咖啡和鲜花的气息。离这里不远,是文化广场的花卉市场。铜铃声清脆地一响,隔壁东海堂怀旧吧的门被推开了,出来一个中年男人,将帽子压低后,一头扎进有点潮湿的晚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