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节选了《昆虫记》里《蝉》的部分内容,这是初中孩子第一次接触说明文,第一次读科学小品文,所以掌握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就至关重要。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就能了解法布尔在向我们介绍蝉的生命历程,可是在科普知识的背后还有什么是需要学生读出来的呢?孙绍振先生就曾经说过:“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认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怎样才能带着孩子们展开这场阅读的奇妙之旅呢?我想,找准一个切入点进行引导,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文章多处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什么作者会列出这么多的数字,这些数字的背后又能传达出怎样的信息呢?我灵机一动,不妨以对数字的分析作为课堂讲授的切入点。
带着学生研究这些数字,就会发现,这些数字的共同点是非常准确。例如作者在写蝉蜕皮的过程时说:“这个动作是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个小时。”“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这里的两个时间点用得很准确,说明蝉的蜕皮过程需要半个小时,而蜕皮后由成虫变得强壮则还需要三个半小时。还有蝉在产卵时,先要在适当的树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小孔,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这些小小的知识点,作者细心而准确地记录下来,就是为了准确地向读者传递科学知识,这是一个科学家的职责和使命。这是引导学生阅读本文的第一个层次,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篇介绍昆虫知识的说明文,语言准确,作者是一位认真严谨的昆虫学家。
然后,我們再通过“数字”这一表象,来看看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蝉”这种昆虫的哪些特点。比如,在写蝉的幼虫从落地到钻地的过程时,作者用了这样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立刻”“几分钟”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极其短暂,为什么一个生命演变的过程要这么急匆匆?这就自然引导学生关注蝉的幼虫落地后会遇到太多的危险,这个小生命的成长之路是多么艰辛,为了飞上枝头歌唱,这个小生命是怎样拼尽全力的。再如,作者写到蝉的蜕皮过程时,说到时间大概要半个小时,可是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间,蝉却表演了一种奇怪的体操。这段文字语言准确,动词短促有力,节奏鲜明,联想生动。读起来,既能感受节奏韵律之美,又能看出蝉在蜕皮时的竭尽全力。蝉只是一种昆虫,教师却可以引导学生从中看到其精神和品质,由此引导学生感知法布尔观察得仔细,联想得丰富,写得生动。这是引导学生阅读本文的第二个层次。读到这里,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在了解一种昆虫的知识,我们更是在感受一种生命的奋斗。同时学生仿佛看到一位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蝉的科学家,他不辞辛苦、耐心等候、细致观察,难怪达尔文曾经充满深情地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仿的观察家”。
最后再来看,作者写道:“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四年”“五星期”,该怎么看待这对比悬殊的两个数字呢?作者是这样说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法布尔满含悲悯与同情,又充满赞叹与敬佩,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昆虫人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不得不感叹蝉的坚毅,又不得不折服于其歌声的嘹亮和快乐。这是引导学生阅读本文的第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生命,尊敬自然生命,同时也能看到一个痴迷于自然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的伟大哲学家在大声吟唱着他的自然生命之歌。
法布尔是一位科学家,准确地传递有关昆虫的知识;他是一位文学家,细致观察,不辞辛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解昆虫世界的大门;他是一位敬畏生命的哲学家,以人性观察虫性,又以虫性反观人性,用他善良悲悯的情怀感染我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栏目编辑:葛 杰 周 彦)
在备课的时候,我发现文章多处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为什么作者会列出这么多的数字,这些数字的背后又能传达出怎样的信息呢?我灵机一动,不妨以对数字的分析作为课堂讲授的切入点。
带着学生研究这些数字,就会发现,这些数字的共同点是非常准确。例如作者在写蝉蜕皮的过程时说:“这个动作是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个小时。”“这个刚得到自由的蝉,短期内还不十分强壮……假定它在早晨九点钟占据了树枝,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这里的两个时间点用得很准确,说明蝉的蜕皮过程需要半个小时,而蜕皮后由成虫变得强壮则还需要三个半小时。还有蝉在产卵时,先要在适当的树枝上刺出三四十个小孔,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这些小小的知识点,作者细心而准确地记录下来,就是为了准确地向读者传递科学知识,这是一个科学家的职责和使命。这是引导学生阅读本文的第一个层次,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篇介绍昆虫知识的说明文,语言准确,作者是一位认真严谨的昆虫学家。
然后,我們再通过“数字”这一表象,来看看作者想向我们介绍“蝉”这种昆虫的哪些特点。比如,在写蝉的幼虫从落地到钻地的过程时,作者用了这样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立刻”“几分钟”这两个词语都表示时间极其短暂,为什么一个生命演变的过程要这么急匆匆?这就自然引导学生关注蝉的幼虫落地后会遇到太多的危险,这个小生命的成长之路是多么艰辛,为了飞上枝头歌唱,这个小生命是怎样拼尽全力的。再如,作者写到蝉的蜕皮过程时,说到时间大概要半个小时,可是在这短短的半个小时间,蝉却表演了一种奇怪的体操。这段文字语言准确,动词短促有力,节奏鲜明,联想生动。读起来,既能感受节奏韵律之美,又能看出蝉在蜕皮时的竭尽全力。蝉只是一种昆虫,教师却可以引导学生从中看到其精神和品质,由此引导学生感知法布尔观察得仔细,联想得丰富,写得生动。这是引导学生阅读本文的第二个层次。读到这里,我们已经不仅仅是在了解一种昆虫的知识,我们更是在感受一种生命的奋斗。同时学生仿佛看到一位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蝉的科学家,他不辞辛苦、耐心等候、细致观察,难怪达尔文曾经充满深情地称赞法布尔是“难以效仿的观察家”。
最后再来看,作者写道:“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四年”“五星期”,该怎么看待这对比悬殊的两个数字呢?作者是这样说的:“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法布尔满含悲悯与同情,又充满赞叹与敬佩,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昆虫人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不得不感叹蝉的坚毅,又不得不折服于其歌声的嘹亮和快乐。这是引导学生阅读本文的第三个层次,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生命,尊敬自然生命,同时也能看到一个痴迷于自然生命,对生命充满敬畏的伟大哲学家在大声吟唱着他的自然生命之歌。
法布尔是一位科学家,准确地传递有关昆虫的知识;他是一位文学家,细致观察,不辞辛苦,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为我们打开了解昆虫世界的大门;他是一位敬畏生命的哲学家,以人性观察虫性,又以虫性反观人性,用他善良悲悯的情怀感染我们。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
(栏目编辑:葛 杰 周 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