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法概述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的必考题型。同学们要关注以下方面:
1. 要学会降低难度。有的文言文看起来比较难,但命题老师都会有降低难度的“暗示”。比如文段后的注释、三个正确实词的解释、三个正确的文意选项解读等等都可以让同学们节省很多的精力去理解文本。
2. 学会运用标记。人物比较多,地点比较复杂,官职变换比较多的以及表述对象省略比较多的地方,答题前要学会运用符号做标记,指明文中的重要信息。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
3. 注意整体阅读。要结合材料出处,弄清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哪些,再带着“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和哪些人发生了冲突”“结果怎样”“他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了哪些性格”等问题用心品读。这样文章线索就基本清晰了。
4. 对关键的难点部分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可以结合文章最后一题的信息辅助理解文本,特别难的,可以跳过,有些地方虽然很难,但对答题没有影响的,也不需要去浪费精力。
典型例题
例1 帝聪明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
“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待诏东方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初怒朔,既而善之,以朔为中郎。
1. 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贷:宽恕
B.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
尚:匹配
C. 吾弟老有是一子弟:弟弟
D. 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党:结党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解析 第1题侧重对实词考查,第2题侧重就整个句子进行翻译。第1题需要同学们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前文讲到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骄纵杀人。隆虑公主为儿子求情,汉武帝却不徇私情,严格执法。这里提到的“吾弟”,当然是指隆虑公主了。所以不可能是“弟弟”,应该是“妹妹”,故答案要选C。第2题在答题的难度上比第1题大,但认真分析起来,也在平常所学之中。第一,这句话是紧跟着“执法严明”而来,所以主体意思基本明朗,剩下的就是“用”“下”这些关键词和相关句式了。“用”在高中教材上已经出现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里的“用”是“因为”的意思;“下”应该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下”;再者“法令者,先帝所造也”是典型的“……者……也”的判断句式。在这种前提下,此句就不难翻译:“法令是先帝创立的,若是因妹妹的缘故破坏先帝之法,我还有何脸面进高祖皇帝的祭庙!向下也对不住万民。”
例2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 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 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这类题型的解答要求同学们找出文中相关的内容一一对应,尤其注意时间、地点和事件对象等。本题就错在“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部分。文中说“诏复以正民为鄂州”,表明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答案选C。
归纳总结
总之,答题要点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 实词意义确定。同学们要根据上下文,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来推导词义;学会分析字形来辨明字义;同时还可以结合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意思。确定以后要带到文中校对,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 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3) 内容归纳题。找出文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等。
(4) 语句翻译题。以直译为主,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关注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恰如其分地做好“留、删、补、换、调、变”六个方面。
现 场 练 兵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
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菴
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
誖
否耶?
〔选自(清)汪琬《传是楼记》〕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
(2) 对扬休命,有余矣( )
(3) 先生亦恕其老誖否耶( )
2.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
B. 作者认为善于读书的人要以生命为基础,要学会追本溯源、尊重教诲和明理。
C. 健菴先生之所以能够获得作者的敬佩,在于他能够读书明理,获得天子的器重。
D. 这是一篇应邀之作,作者始终以谦虚自称,表达出对健菴先生的仰慕之情。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
(2) 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参考答案】
1. (1) 最终 (2) 美好的 (3) 荒谬
2. C(作者敬佩健菴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皇帝的器重,还有朝廷士大夫的敬重和取法,能够训敕后辈等)
3. (1) 这样以后,我(汪琬)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2) 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
(作者:汤鹏,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试卷的必考题型。同学们要关注以下方面:
1. 要学会降低难度。有的文言文看起来比较难,但命题老师都会有降低难度的“暗示”。比如文段后的注释、三个正确实词的解释、三个正确的文意选项解读等等都可以让同学们节省很多的精力去理解文本。
2. 学会运用标记。人物比较多,地点比较复杂,官职变换比较多的以及表述对象省略比较多的地方,答题前要学会运用符号做标记,指明文中的重要信息。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等。
3. 注意整体阅读。要结合材料出处,弄清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哪些,再带着“什么人”“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和哪些人发生了冲突”“结果怎样”“他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了哪些性格”等问题用心品读。这样文章线索就基本清晰了。
4. 对关键的难点部分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可以结合文章最后一题的信息辅助理解文本,特别难的,可以跳过,有些地方虽然很难,但对答题没有影响的,也不需要去浪费精力。
典型例题
例1 帝聪明能断,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隆虑主病困,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上许之。隆虑主卒,昭平君日骄,醉杀主傅,系狱;廷尉以公主子上请。左右人人为言:“前又入赎,陛下许之。”上曰:“吾弟老有是一子,死,以属我。”于是为之垂涕,叹息良久,曰:
“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乃可其奏,哀不能自止,左右尽悲,待诏东方朔前上寿,曰:“臣闻圣王为政,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此二者,五帝所重,三王所难也,陛下行之,天下幸甚!臣朔奉觞昧死再拜上万岁寿!”上初怒朔,既而善之,以朔为中郎。
1. 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善用人,行法无所假贷贷:宽恕
B. 隆虑公主子昭平君尚帝女夷安公主
尚:匹配
C. 吾弟老有是一子弟:弟弟
D. 不偏不党,王道荡荡党:结党
2. 翻译下面的句子。
法令者,先帝所造也,用弟故而诬先帝之法,吾何面目入高庙乎!又下负万民。
解析 第1题侧重对实词考查,第2题侧重就整个句子进行翻译。第1题需要同学们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前文讲到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骄纵杀人。隆虑公主为儿子求情,汉武帝却不徇私情,严格执法。这里提到的“吾弟”,当然是指隆虑公主了。所以不可能是“弟弟”,应该是“妹妹”,故答案要选C。第2题在答题的难度上比第1题大,但认真分析起来,也在平常所学之中。第一,这句话是紧跟着“执法严明”而来,所以主体意思基本明朗,剩下的就是“用”“下”这些关键词和相关句式了。“用”在高中教材上已经出现过:“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这里的“用”是“因为”的意思;“下”应该是名词作状语,解释为“向下”;再者“法令者,先帝所造也”是典型的“……者……也”的判断句式。在这种前提下,此句就不难翻译:“法令是先帝创立的,若是因妹妹的缘故破坏先帝之法,我还有何脸面进高祖皇帝的祭庙!向下也对不住万民。”
例2 淮南饥,安抚、转运使皆言寿春守王正民不任职,正民坐免。诏公乘传往代之。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凡十三万石,谓之折役米。米翔贵,民益饥。公至则除之,且表其事。旁郡皆得除。又言正民无罪。职事办治。诏复以正民为鄂州。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雩都当地的巫师,每年春天的时候,都以祭鬼免除火灾为借口,大肆搜刮百姓财物,陈公弼到任后,严令禁止。
B. 陈公弼到房州后,面对盗贼横行、缺乏兵备、百姓惶恐的情况,组织了数百人,昼夜布防,声威赫赫。终于保得一方安宁。
C. 淮南发生饥荒,安抚、转运使指责寿春太守王正民救灾不力,王被免职。继任者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
D. 陈公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逮捕法办为非作歹的海印国师,严惩危害百姓的雷甲部下,后来又平息了周元的叛乱。
解析 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这类题型的解答要求同学们找出文中相关的内容一一对应,尤其注意时间、地点和事件对象等。本题就错在“陈公弼认为王正民无罪,安排他到鄂州做官”部分。文中说“诏复以正民为鄂州”,表明安排王正民到鄂州做官的是皇帝。答案选C。
归纳总结
总之,答题要点需要关注以下方面:
(1) 实词意义确定。同学们要根据上下文,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来推导词义;学会分析字形来辨明字义;同时还可以结合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意思。确定以后要带到文中校对,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2) 信息筛选题。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表现性格的,先找不能表现题干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要注意是谁的什么性格。
(3) 内容归纳题。找出文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等。
(4) 语句翻译题。以直译为主,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与文意相对;关注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判断句等特殊句式,恰如其分地做好“留、删、补、换、调、变”六个方面。
现 场 练 兵
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
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
今健菴
先生既出其所得于书者,上为天子之所器重,次为中朝士大夫之所矜式,藉是以润色大业,对扬休命,有余矣。而又推之以训敕其子姓,俾后先跻巍科,取仕,翕然有名于当世。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若琬则无以与于此矣。居平质驽才下,患于有书而不能读;延及暮年,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耳目固陋,旧学消亡,盖本不足以记斯楼。不得已勉承先生之命,姑为一言复之。先生亦恕其老
誖
否耶?
〔选自(清)汪琬《传是楼记》〕
1. 解释下列加点字。
(1) 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功( )
(2) 对扬休命,有余矣( )
(3) 先生亦恕其老誖否耶( )
2. 下列有关文章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认为博览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守残。
B. 作者认为善于读书的人要以生命为基础,要学会追本溯源、尊重教诲和明理。
C. 健菴先生之所以能够获得作者的敬佩,在于他能够读书明理,获得天子的器重。
D. 这是一篇应邀之作,作者始终以谦虚自称,表达出对健菴先生的仰慕之情。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琬然后喟焉太息,以为读书之益弘矣哉!
(2) 循是道也,虽传诸子孙世世,何不可之有?
【参考答案】
1. (1) 最终 (2) 美好的 (3) 荒谬
2. C(作者敬佩健菴先生,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皇帝的器重,还有朝廷士大夫的敬重和取法,能够训敕后辈等)
3. (1) 这样以后,我(汪琬)只有赞叹不绝,以为读书的好处实在太大了!(2) 遵循这条道路,即使传给子子孙孙,还有什么不妥当的呢?
(作者:汤鹏,张家港市乐余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