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数学教学论认为:教师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与学生共同成为有关数学思想和情感的体验者、交流者、共享者;学生也不仅是数学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思想、情感的主动建构者。因此,我们认为,在小学阶段,应该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知识,体验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力的实实在在的高效的课堂。下面,我就结合实际教学,谈谈教学经验。
一、“化静为动”,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数学教学是以数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比如:学习“认识角”一课,我在课件上出示完整主题图。师:你们能指出这些物体面上的角嗎?学生指出主题图中的一些物体表面上的角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闭眼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画角的模样,然后看课件演示:剪刀、纸板、钟面三幅图渐渐淡去,留下三个“角”。师:这些都是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结合发言,做出相应的小结:尖尖的,叫做这个角的“顶点”;直直的,叫做这个角的“边”。师: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从课中可以看出,在此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剪刀、纸板、钟面,这些都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然后让学生自主找、闭眼想、用手划,继而观看课件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对角的认识的提炼和组织。
二、“巧设陷阱”,体验合作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冲突
教学中,我提倡的是先学后教。由于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已有所收获,因此在课堂上就更愿意交流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天地。作为执教者,我又及时建立小组评价制,以激发各小组成员团结互助精神,在回答问题或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甚至一些小组的学困生主动要求回答问题时,全组为之拍手鼓励。因此,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还有补充……”“我还能讲得更好……”的声音,更为惊讶的是几次课堂上还有学生提出异议:“我觉得编书的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认真,书上的答案不是最合适的。”原来,教学“怎样租车”时,教材只考虑到不浪费座位采用都坐小客车要8450元最合适,而学生却进一步考虑到价钱问题,认为采用租5辆大客车5辆小客车只用8250最合适;教学“联络方案”时教材最少的时间要用9分钟,而学生却提出了只要5分钟的更快捷的设计方案。
三、“巧搭桥梁”,以生为本的实践探究,缔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思考、操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三角形内角和180°”的教学时,我先请学生选择研究的对象,再商量选择研究的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之后,汇集各组研究的结果并加以验证,并请学生想想:“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在讨论交流中,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在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问题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教师提出:“如果有兴趣的话,下课后我们可以接着研究,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这样,给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数学活动。整个过程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认真地探究,热情地交流……
让我们热情地牵着孩子们的手,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为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
一、“化静为动”,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数学教学是以数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比如:学习“认识角”一课,我在课件上出示完整主题图。师:你们能指出这些物体面上的角嗎?学生指出主题图中的一些物体表面上的角之后,教师组织学生闭眼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再用手比画角的模样,然后看课件演示:剪刀、纸板、钟面三幅图渐渐淡去,留下三个“角”。师:这些都是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同桌互说,再全班交流。结合发言,做出相应的小结:尖尖的,叫做这个角的“顶点”;直直的,叫做这个角的“边”。师:数一数,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从课中可以看出,在此前,学生对角的认识是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是模糊的、非数学意义的。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学生熟悉的剪刀、纸板、钟面,这些都是学生原有的认知,然后让学生自主找、闭眼想、用手划,继而观看课件展示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通过比较,实现对角的认识的提炼和组织。
二、“巧设陷阱”,体验合作出活力课堂,激发学生的内在思维冲突
教学中,我提倡的是先学后教。由于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已有所收获,因此在课堂上就更愿意交流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成了学生表现自我的自由天地。作为执教者,我又及时建立小组评价制,以激发各小组成员团结互助精神,在回答问题或汇报小组学习情况、甚至一些小组的学困生主动要求回答问题时,全组为之拍手鼓励。因此,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能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课堂上经常会听到“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还有补充……”“我还能讲得更好……”的声音,更为惊讶的是几次课堂上还有学生提出异议:“我觉得编书的人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认真,书上的答案不是最合适的。”原来,教学“怎样租车”时,教材只考虑到不浪费座位采用都坐小客车要8450元最合适,而学生却进一步考虑到价钱问题,认为采用租5辆大客车5辆小客车只用8250最合适;教学“联络方案”时教材最少的时间要用9分钟,而学生却提出了只要5分钟的更快捷的设计方案。
三、“巧搭桥梁”,以生为本的实践探究,缔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索、思考、操作、交流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三角形内角和180°”的教学时,我先请学生选择研究的对象,再商量选择研究的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之后,汇集各组研究的结果并加以验证,并请学生想想:“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在讨论交流中,概括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个结论解决问题。在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未知角的度数问题时,教师不断提出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谁还有不同的想法?”以激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最后,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教师提出:“如果有兴趣的话,下课后我们可以接着研究,看一看,同学们能不能找出多边形内角和的规律。”这样,给学生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趣参与数学活动。整个过程是开放的,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思考、认真地探究,热情地交流……
让我们热情地牵着孩子们的手,积极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内在潜能,为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与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数学成为开启学生智慧的一把钥匙。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