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呢?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①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②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③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自主性 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落实。课时紧,容量大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最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促使我们对怎样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有了更多的思考。那么,如何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呢?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外语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对智能的开发作用不可忽视,它更可以促进人们交际能力的发展,外语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小学英语课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如在目标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力求多样,并能从视听入手,进行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等等。但仍就存在着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教学要求“齐步走”,致使部分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上掉队,过早出现两级分化,为学生今年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注重形式,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效益不高等等。
为此,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即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2.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到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应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促学生主体性发展。
3.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3.1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帮助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2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错用语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认为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责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3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自主性 发展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的英语教学却并不是那么容易落实。课时紧,容量大给我们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最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促使我们对怎样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有了更多的思考。那么,如何能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呢?总结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真正地把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主动发展,即怎样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正成为我们广大教师努力探索的问题。
外语是人类知识的载体,它对智能的开发作用不可忽视,它更可以促进人们交际能力的发展,外语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当前,小学英语课在很多方面是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如在目标上,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教法上力求多样,并能从视听入手,进行听说训练,教学过程强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一定的层次性等等。但仍就存在着不利于落实素质教育要求的问题,如: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目标的全面性、层次性,教学要求“齐步走”,致使部分学生在小学英语学习上掉队,过早出现两级分化,为学生今年进一步学习造成障碍,在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注重形式,学生参与的深度不够,效益不高等等。
为此,广大教师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从基础教育的大教育观出发,把英语教学的基点转移到人的素质培养上来,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learning to know”,“learning to do”,“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learning to be”,即要着眼于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更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主体性焕发出来,以提高教学实效。
2.对主体性理论的认识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马克思说:“主体性是人的最本质属性。”教育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教育活动的能动性,很多专家以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来概括主体性,其中自主性侧重于主体权利,表现为主体对活动诸因素的占有和支配,能动性侧重于主体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参与,创造性是人的能动性、独立自主性的集中反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到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我们面对的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展过程中的儿童,他们的主体意识、主动作用于客体的能力都相对于成人较弱,应该说是一个发展中的主体,待进一步开发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落实素质教育于课堂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着力点,在英语课教学这一主渠道,促学生主体性发展。
3.教学实践的途径与策略
3.1 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把学生看作是简单的认知体,要把他们看成是有完整生命的人。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让他们懂得教师只是他们的疏导者和助学者。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从被动地接受中走出来,把自身当作认识的对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动机,使其在主观上产生动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主体意识,帮助自己的英语学习提出适当的要求,督促自己主动学习,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2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
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情感,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是学生学习情绪的主导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情绪饱满,对上课充满信心,带着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充满信心,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多看学生优点,当学生出现发音、拼读等错误,当学生由于胆小、害羞而不敢开口,当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错用语句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不要认为他们“不聪明”、“耽误时间”,不要责怪他们不能如教师所愿。而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信心,为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条件。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要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兴趣,是促其主体性发展的基础条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可从采用多种教法入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电教手段和直观教具形象地、有层次地将所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将传统教学媒体(如语言、教材、板书、实物、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如电视、录相、录音、计算机等)相结合,强化学生的视听感觉,充分发挥多种器官的作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引发兴趣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气氛中满怀激情地学习,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3.3 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通过活动表现的。活动是更新教学观念,开创英语教学新局面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活动是转变教学方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是通过学生参与的主体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精心设计主体活动。
组织活动要了解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主体情况指学生的认知水平、英语基础;客体情况指英语特征、教学的目的和内容;环境指英语输入和输出的外部条件。精心设计主体活动就是要根据阶段性教学要求,把主体、客体、环境等方面情况联系起来,并寻找出三者间相互作用的最佳联结点,使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并在参与中得到听说读写方面的有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