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英国、俄国和日本在现代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高等教育体制也是经过不断变革与创新而形成的。本文通过对已有有关美国、英国、俄国和日本等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文献的研究,对之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能够获得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际化
“视野国际化”理念,指的是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本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置于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加以考虑的一种改革意识。它要求改革者必须主动并善于向世界其它国家学习,使本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所容纳的各要素既符合本国国情,又能与国际陷阱水平接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视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面向国际大市场、经济建设日益纳入全球化的循环的时候,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果不能确立国际化的视野,就难以真正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高等教育体制。
一、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一)美国
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发展及改革从1636年哈佛学院的诞生至今美国高等教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美国高等教育体制将英国的注重本科生教育, 德国的注重科学研究和自由探索, 美国的实用主义熔于一炉。其基本特征是, 学术性学科和实用性学科同在一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兼容,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并举,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兼容;自治、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与多种渠道和方式调节相结合,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二)英国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办于12 世纪中叶和13世纪初的牛津、剑桥大学距今已有八百年左右的历史。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
1、保守思想的长久影响。英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守旧的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竞争观念”淡薄使得大学也缺乏了应有的活力,其创新之源泉也日渐干涸。
2、政府有加强宏观调控的趋势。从1987 年的《教育改革法草案》中可以看出,改革的两大思路之一是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节控制权和学校基层的实际管理权。
(三)俄罗斯
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相适应,俄罗斯教育近年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调整,希望从中找到俄罗斯教育发展的出路。主要的趋势表现在:教育领域的私有化和非国有化、教育结构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的非集中化和自治化、教育标准的国际化,以及加强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视、教育的个性化、人道化和人文化。中央集权下的单一集中管理是苏联典型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日本
日本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日本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年前建立的东京大学。由政府推进的教育改革,以新自由主义为基调的教育自由化、民营化、缩减公费教育为基本理念。这一改革也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方面看,主要是:高教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高教管理上,直接参与高校办学、对高校直接干预过多,对非国有高校限制过多,政府意志渗透到高教市场;高教市场缺乏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教办学主体,使高教不能遵循市场规则有序发展,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政府对高教的行政权力膨胀、干涉高教市场和高教政策的低效、失效现象也是处处显而易见的。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从微观的方面看,主要是:
(一)用人制度方面的弊病。
学校内部管理缺乏竞争机制。长期以来,因人设岗,各校、院、系小而全,行政人员过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浪费人力资源。人浮于事,教师聘任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二)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导向。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由于教育资源按权分配,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非教学、科研性的事务。高校管理者的主要精力用于学校升格,从而导致机构膨胀,另一方面,导致行政和后勤部门人满为患。按行政构架编制人员的计划体制不能使人才正常流动,不能形成灵活、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学校的教学资源也被条块分割,形成部门间的阻滞和封闭,流通、合作困难,资源利用率低下。
(三)高校管理缺乏自主独立创新精神。
高等学校各种职能的发挥、功能的实现,主要地不依赖于管理者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技巧,而在于领会上级意图、吃透文件精神、遵守规则的程度。
(四)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受压抑。
尽管我国的《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有权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但在高等学校,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还没有充分实现。高等教育是个体性与创造性很强的教育,高校管理应该特别注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国际化视野给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通过国内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集权与分权的动态平衡。从美、英、俄、日等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路来看, 都存在着从分权——到集权或者集权到分权的调整。现在西方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注意到加强政府对大学的支持、协调和控制,同时给予大学以充分的自主权。
第二,部门与省级政府共同建设、共同管理高等学校的试点工作已逐渐开展。实践证明,部门与地方共建共管学校,是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各部门、各地方应积极支持、共同协商、密切合作,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开展。
第三,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办学,是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又一种积极的探索试验,近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原隶属关系和投资渠道不变、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达到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四,企业、企业集团以及科研单位等积极参与办学和管理,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形式。企业、企业集团和科研单位等参与办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学校面向社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吸引其参与学校的管理,促进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促进企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和提高。
第五,加强立法。从上述几国高校管理的运行机制来看, 立法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且法律规定条细分明,权责明晰,可操作性强。
第六,学术自由。西方国家的大学都有着“学术自由”的传统。现代学术自由的观念产生于19 世纪初期的德国,学术自由极大的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 必须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管理、办学形式、招生制度、课程与教学、人事制度、科学研究等方面,使高校真正成为一个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场所, 必须最大程度的调动高校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P86-262.
[2]2002年11月14日江泽民所做党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华长慧.创新教育百例.创新教育百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4P244-320.
关键词: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国际化
“视野国际化”理念,指的是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始终把本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置于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国际大背景下加以考虑的一种改革意识。它要求改革者必须主动并善于向世界其它国家学习,使本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所容纳的各要素既符合本国国情,又能与国际陷阱水平接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视野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当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面向国际大市场、经济建设日益纳入全球化的循环的时候,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如果不能确立国际化的视野,就难以真正建立起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高等教育体制。
一、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趋势
(一)美国
美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发展及改革从1636年哈佛学院的诞生至今美国高等教育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美国高等教育体制将英国的注重本科生教育, 德国的注重科学研究和自由探索, 美国的实用主义熔于一炉。其基本特征是, 学术性学科和实用性学科同在一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兼容,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并举,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兼容;自治、学术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以市场为导向与多种渠道和方式调节相结合,办学方式灵活多样。
(二)英国
英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形成、发展及特点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创办于12 世纪中叶和13世纪初的牛津、剑桥大学距今已有八百年左右的历史。英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特点:
1、保守思想的长久影响。英国历史上是一个传统守旧的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竞争观念”淡薄使得大学也缺乏了应有的活力,其创新之源泉也日渐干涸。
2、政府有加强宏观调控的趋势。从1987 年的《教育改革法草案》中可以看出,改革的两大思路之一是强化中央政府的宏观调节控制权和学校基层的实际管理权。
(三)俄罗斯
与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改革相适应,俄罗斯教育近年也进行了不断的改革与调整,希望从中找到俄罗斯教育发展的出路。主要的趋势表现在:教育领域的私有化和非国有化、教育结构的多元化、管理体制的非集中化和自治化、教育标准的国际化,以及加强对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视、教育的个性化、人道化和人文化。中央集权下的单一集中管理是苏联典型的教育管理体制。
(四)日本
日本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日本高等教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0年前建立的东京大学。由政府推进的教育改革,以新自由主义为基调的教育自由化、民营化、缩减公费教育为基本理念。这一改革也推动了高等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
二、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宏观方面看,主要是:高教管理权力高度集中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在高教管理上,直接参与高校办学、对高校直接干预过多,对非国有高校限制过多,政府意志渗透到高教市场;高教市场缺乏享有独立法人地位的高教办学主体,使高教不能遵循市场规则有序发展,市场供需矛盾突出;政府对高教的行政权力膨胀、干涉高教市场和高教政策的低效、失效现象也是处处显而易见的。
我国传统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从微观的方面看,主要是:
(一)用人制度方面的弊病。
学校内部管理缺乏竞争机制。长期以来,因人设岗,各校、院、系小而全,行政人员过多,高校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浪费人力资源。人浮于事,教师聘任缺乏竞争激励机制。
(二)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导向。
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由于教育资源按权分配,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非教学、科研性的事务。高校管理者的主要精力用于学校升格,从而导致机构膨胀,另一方面,导致行政和后勤部门人满为患。按行政构架编制人员的计划体制不能使人才正常流动,不能形成灵活、合理的用人机制和淘汰机制;学校的教学资源也被条块分割,形成部门间的阻滞和封闭,流通、合作困难,资源利用率低下。
(三)高校管理缺乏自主独立创新精神。
高等学校各种职能的发挥、功能的实现,主要地不依赖于管理者个人的管理能力和技巧,而在于领会上级意图、吃透文件精神、遵守规则的程度。
(四)教学科研的积极性受压抑。
尽管我国的《教师法》中明确规定教师有权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但在高等学校,教师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还没有充分实现。高等教育是个体性与创造性很强的教育,高校管理应该特别注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应该充分发挥教师教学与管理的积极性。
三、国际化视野给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启示
通过国内外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集权与分权的动态平衡。从美、英、俄、日等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之路来看, 都存在着从分权——到集权或者集权到分权的调整。现在西方各国的高等教育改革都注意到加强政府对大学的支持、协调和控制,同时给予大学以充分的自主权。
第二,部门与省级政府共同建设、共同管理高等学校的试点工作已逐渐开展。实践证明,部门与地方共建共管学校,是探索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各部门、各地方应积极支持、共同协商、密切合作,推动这项改革的深入开展。
第三,高等学校之间的合作办学,是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又一种积极的探索试验,近一年多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在原隶属关系和投资渠道不变、自愿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达到共同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第四,企业、企业集团以及科研单位等积极参与办学和管理,也是近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形式。企业、企业集团和科研单位等参与办学的目的在于加强学校面向社会,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的联系,吸引其参与学校的管理,促进教育、科研、生产三结合,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促进企业、科研单位的发展和提高。
第五,加强立法。从上述几国高校管理的运行机制来看, 立法部分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且法律规定条细分明,权责明晰,可操作性强。
第六,学术自由。西方国家的大学都有着“学术自由”的传统。现代学术自由的观念产生于19 世纪初期的德国,学术自由极大的推动了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我国来说, 必须进一步扩大了高校的自主权,尤其是在高等教育管理、办学形式、招生制度、课程与教学、人事制度、科学研究等方面,使高校真正成为一个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场所, 必须最大程度的调动高校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P86-262.
[2]2002年11月14日江泽民所做党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华长慧.创新教育百例.创新教育百忌.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4P24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