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的可行性。方法: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12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采用再次剖宫产,观察组40例采用经阴道分娩,比较两组患者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具有较强可行性,可显著减少出血量,加快产妇恢复速度,临床应严格掌握阴道试产适应证与禁忌证,提高分娩安全性。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再次剖宫产
随着临床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问题逐渐凸显。由于瘢痕子宫行自然分娩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因此以往临床更倾向于再次剖宫产。但随着临床生产理念的改变以及产妇倾向于自然分娩,使得临床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发生争论。本研究对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的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12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2.3±3.2)岁,孕周37-41周,胎儿体重2.7-3.4kg;对照组82例,年龄28-42岁,平均年龄(32.7±3.6)岁,孕周36-42周,胎儿体重2.6-3.9kg;所有产妇均有过1次剖宫产所致瘢痕子宫,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此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产前检查身体状况均良好,均为单胎头位,瘢痕位置子宫厚度>0.3cm;排除有妊娠期并发症者、子宫下段前壁有缺损者;所有产妇均自行选择生产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齡、孕周、瘢痕子宫状况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相关研究。
1.2方法:①阴道分娩者应严格把握适应征,仅一次剖宫产史,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无产褥感染史,无子宫肌瘤剥除史,彩超显示下段肌层没有薄弱区,延续性良好、无缺损;未出现新发生剖宫产指征;若宫口全开后胎头未衔接,或宫颈扩张停滞超过2h,或有先兆子宫破裂、瘢痕持续疼痛、胎儿窘迫者立即转剖宫产。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程情况,提高警惕,根据宫缩情况、胎心变化、产程进程判断是否转剖宫产。第一产程时行人工破膜,观察头岔情况,以加速第二产程进程,但不得加强腹压,以免子宫破裂,可适当放宽阴道助产与会阴侧切指征。②剖宫产者为有明显的剖宫产指征及拒绝阴道分娩者,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纵切口或T形切口、有2次剖宫产史或剖宫产时间少于2年、既往有子宫破裂史、有内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
1.3觀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Apgar评分。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各指标比较,见表2。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以往临床认为有过剖宫产史产妇再次妊娠行剖宫产风险更小,但剖宫产术后常发生子宫与腹腔粘连,增加了再次剖宫产难度,也降低了术后预后效果。临床研究统计,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情况与初次阴道分娩者无明显差异,说明在严格规范阴道分娩指征,并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和护理,不会增加生产风险,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行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充分说明对瘢痕子宫在此妊娠产妇行阴道分娩可行性较,利于产妇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应加强产时监护以促进自然分娩。
【关键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分娩;再次剖宫产
随着临床剖宫产率的升高,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问题逐渐凸显。由于瘢痕子宫行自然分娩有子宫破裂的风险,因此以往临床更倾向于再次剖宫产。但随着临床生产理念的改变以及产妇倾向于自然分娩,使得临床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发生争论。本研究对比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选择经阴道分娩或再次剖宫产的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各项指标,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我院产科生产的122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按生产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2.3±3.2)岁,孕周37-41周,胎儿体重2.7-3.4kg;对照组82例,年龄28-42岁,平均年龄(32.7±3.6)岁,孕周36-42周,胎儿体重2.6-3.9kg;所有产妇均有过1次剖宫产所致瘢痕子宫,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此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时间>2年,产前检查身体状况均良好,均为单胎头位,瘢痕位置子宫厚度>0.3cm;排除有妊娠期并发症者、子宫下段前壁有缺损者;所有产妇均自行选择生产方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比较两组产妇的年齡、孕周、瘢痕子宫状况等无明显差异,可进行相关研究。
1.2方法:①阴道分娩者应严格把握适应征,仅一次剖宫产史,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无产褥感染史,无子宫肌瘤剥除史,彩超显示下段肌层没有薄弱区,延续性良好、无缺损;未出现新发生剖宫产指征;若宫口全开后胎头未衔接,或宫颈扩张停滞超过2h,或有先兆子宫破裂、瘢痕持续疼痛、胎儿窘迫者立即转剖宫产。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产程情况,提高警惕,根据宫缩情况、胎心变化、产程进程判断是否转剖宫产。第一产程时行人工破膜,观察头岔情况,以加速第二产程进程,但不得加强腹压,以免子宫破裂,可适当放宽阴道助产与会阴侧切指征。②剖宫产者为有明显的剖宫产指征及拒绝阴道分娩者,前次剖宫产为子宫下段纵切口或T形切口、有2次剖宫产史或剖宫产时间少于2年、既往有子宫破裂史、有内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
1.3觀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Apgar评分。
1.4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采用(X±s)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产妇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产妇及新生儿各指标比较,见表2。观察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以往临床认为有过剖宫产史产妇再次妊娠行剖宫产风险更小,但剖宫产术后常发生子宫与腹腔粘连,增加了再次剖宫产难度,也降低了术后预后效果。临床研究统计,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自然分娩的产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情况与初次阴道分娩者无明显差异,说明在严格规范阴道分娩指征,并在分娩过程中密切观察和护理,不会增加生产风险,且对母婴结局无明显不良影响。因此,临床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行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充分说明对瘢痕子宫在此妊娠产妇行阴道分娩可行性较,利于产妇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应加强产时监护以促进自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