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本插图是今天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是记载和描述历史知识的一种直观教材。它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表达出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中学历史课本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好、用足历史插图,能有效弥补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不足。因此,历史教学中必须重视插图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本插图;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80-02
历史包揽古今,总括世界,迄今为止留下大量浩如烟海的史料,形式多样,其中有一种最为形象的资料就是图画,它已成为今天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现今使用的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已达到1/3的篇幅,这些插图构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要点的具体化,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好这些插图,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贯彻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需要学生记忆的也颇多,最容易造成学生厌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喜欢看连环画,是中学生的普遍特点。而课本中的插图,运用得好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有趣的画面,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它来调动学生视觉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唐朝同吐蕃的关系”时,引导学生看《唐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两幅图。在古代交通不便,女子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文成公主为什么远嫁茫茫的雪域高原?她和松赞干布为汉藏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脑中盘旋,促使他们去寻找答案。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节历史课的兴趣。
二、运用插图,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了解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历史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运用历史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历史是无情的,它记录了英雄们的优秀品格及英雄事迹,永垂青史;也将那些丧权辱国、骄奢淫逸之辈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课本中的每一幅图画,几乎都可以充分利用来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从多方面进行的,有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有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例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绝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好材料;顾炎武及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通过看图,讲述英雄人物、优秀人物的优秀品格,并加以评价、渲染,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插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初中历史课中有许多问题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而图画、图表恰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分析认识问题。如人物插图秦始皇图像、孙中山图像等,不同时代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人物拥有不同的气概。秦始皇霸气冲天,一统天下;孙中山忧国忧民,坚忍不拔。要领略不同时代的景象,不同人物有品质,单纯依靠教师讲是不行的,关键是要学生自己看,用心去领悟、去观察,如果只用嘴说而不指导学生看画,即使老师讲得再生动形象,也难表达其高超艺术,更难领悟出人物内在神韵,最终很难达到深化教材内容,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教材中还有一些插图在注意细节的同时,还要辅助于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想象把插图上显示出的细节与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可能把插图中潜在信息一一挖掘出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升华。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用插图来印证教材内容,这当然是对的,但不应忘记,还要用插图来拓宽教材内容,发掘出新的历史内容,这才算踏进创造教育的门槛,由此可见强调学生看插图的重要性。
四、运用插图,能够培养学生历史想象能力
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清明上河图》第三部分“都市街景”,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自己是一个北宋文人,风尘仆仆地初进东京,夜晚秉烛书信,给远方的亲友讲述白天的所见所闻。通过想像,使学生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像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讲《焚掠后的圆明园残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想像,一方面,虽然只是残砖断瓦,但仍然可以想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此处可联系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会挨打”的证明。
五、运用插图,能够增加学生记忆能力
如能充分利用插图,就会使历史的画面既再现了历史的时间观念,又再现了历史的空间观念,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就会使学生好像亲临其境一样长久不会忘记。例如我在讲隋朝大运河时,就要求学生跟着我画运河图,在画出运河中心点洛阳之后,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按教材顺序画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各段,然后在运河的北端和南端分别点出涿郡和余杭,接着画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最后勾勒海岸线轮廓,于是一幅隋朝运河图,便顺着师生的双边活动,顷刻间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此运用该图,学生不仅记住了隋运河的三点四段名称,而且记住了三点四段所处的地理位置。又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依据插图,掌握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开辟了10个通商口岸。这10个地名分为3类,长江沿岸的从东到西依次为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沿海的从北到南依次为营口、烟台、汕头,位于岛屿的有琼州、台湾、淡水。然后把这10个地名编成口诀:“长江镇南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方位,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运用插图,加以口诀记忆”——掌握了这一方法,记忆力就会随之提高。
六、运用插图,能够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见识越多、视野越广, 其知识面就越宽, 对人的智慧、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有帮助。初中历史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文的图画中有许多反映各朝代生产、生活方面的图画。例如,《汉朝的饮食加工》、《唐朝穿裙衫的妇女》、《敦煌壁画里的唐朝住宅》、《隋唐大型宴会的长桌、长凳和室内家具》、《秧马》、《宋代家具》、《宋墓壁画“宴饮图”》、《明代家具》、《明朝住宅室内布置图》等。这些朝代虽然距今非常久远,但这些图画再现了古代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从中看到了古代人生活的侧面。学生自然而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相比较。尽管这些插画在教学中是不要求掌握的,但由于再现了历史, 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充分用好插图,对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本插图;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9-0080-02
历史包揽古今,总括世界,迄今为止留下大量浩如烟海的史料,形式多样,其中有一种最为形象的资料就是图画,它已成为今天人们了解过去的重要依据。现今使用的初中历史课本中的插图,已达到1/3的篇幅,这些插图构成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学大纲中的内容要点的具体化,历史插图作为一种直观教材,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在历史教学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好这些插图,对提高历史教学质量,贯彻素质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运用插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纷繁庞杂,史实浩如烟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概念纵横交错,需要学生记忆的也颇多,最容易造成学生厌学。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教材中的史实和结论,除了用生动形象语言启发的方法外,使用历史插图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一个深刻的印象。喜欢听生动有趣的故事,喜欢看连环画,是中学生的普遍特点。而课本中的插图,运用得好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个有趣的画面,教师应该充分地运用它来调动学生视觉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习中国古代史“唐朝同吐蕃的关系”时,引导学生看《唐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和《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两幅图。在古代交通不便,女子足不出户的情况下,文成公主为什么远嫁茫茫的雪域高原?她和松赞干布为汉藏民族做出了什么贡献等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脑中盘旋,促使他们去寻找答案。这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这一节历史课的兴趣。
二、运用插图,能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知识的传授并非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我们还必须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德育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因素。运用插图进行教学,可以增强教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的热情,对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火药、火器发明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感悟课本上的“火箭”插图,启发学生认识到今日的火箭发射原理,了解14世纪火药传入欧洲,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打开了封建城堡,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的历史意义。从而,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学生也因此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运用历史的特殊功能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历史是无情的,它记录了英雄们的优秀品格及英雄事迹,永垂青史;也将那些丧权辱国、骄奢淫逸之辈钉到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课本中的每一幅图画,几乎都可以充分利用来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教育也是从多方面进行的,有世界观、人生观方面的;有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也有为人处世方面的。例如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千古绝唱;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等都是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的好材料;顾炎武及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可以用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图画,通过看图,讲述英雄人物、优秀人物的优秀品格,并加以评价、渲染,从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运用插图,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初中历史课中有许多问题通过分析才能得出答案,而图画、图表恰恰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可以使学生更直观地分析认识问题。如人物插图秦始皇图像、孙中山图像等,不同时代的人物具有不同的服饰,不同的人物拥有不同的气概。秦始皇霸气冲天,一统天下;孙中山忧国忧民,坚忍不拔。要领略不同时代的景象,不同人物有品质,单纯依靠教师讲是不行的,关键是要学生自己看,用心去领悟、去观察,如果只用嘴说而不指导学生看画,即使老师讲得再生动形象,也难表达其高超艺术,更难领悟出人物内在神韵,最终很难达到深化教材内容,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教材中还有一些插图在注意细节的同时,还要辅助于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想象把插图上显示出的细节与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有可能把插图中潜在信息一一挖掘出来,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升华。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于用插图来印证教材内容,这当然是对的,但不应忘记,还要用插图来拓宽教材内容,发掘出新的历史内容,这才算踏进创造教育的门槛,由此可见强调学生看插图的重要性。
四、运用插图,能够培养学生历史想象能力
教材中的许多插图为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比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它艺术地记录下了1949年10月1日那一瞬间激动人心的历史,完美地再现了新中国诞生的辉煌。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此图,便会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之感,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清明上河图》第三部分“都市街景”,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自己是一个北宋文人,风尘仆仆地初进东京,夜晚秉烛书信,给远方的亲友讲述白天的所见所闻。通过想像,使学生加深对宋代社会情况的了解,培养学生从历史绘画作品中寻找历史信息的能力,丰富同学们的历史想像能力,展示同学们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活跃的内心世界。讲《焚掠后的圆明园残迹》时,可以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想像,一方面,虽然只是残砖断瓦,但仍然可以想像圆明园曾经的辉煌。此处可联系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对圆明园的评价:“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另一方面,它也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会挨打”的证明。
五、运用插图,能够增加学生记忆能力
如能充分利用插图,就会使历史的画面既再现了历史的时间观念,又再现了历史的空间观念,再加上教师生动形象的描述,就会使学生好像亲临其境一样长久不会忘记。例如我在讲隋朝大运河时,就要求学生跟着我画运河图,在画出运河中心点洛阳之后,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色彩按教材顺序画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各段,然后在运河的北端和南端分别点出涿郡和余杭,接着画出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水,最后勾勒海岸线轮廓,于是一幅隋朝运河图,便顺着师生的双边活动,顷刻间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如此运用该图,学生不仅记住了隋运河的三点四段名称,而且记住了三点四段所处的地理位置。又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依据插图,掌握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开辟了10个通商口岸。这10个地名分为3类,长江沿岸的从东到西依次为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沿海的从北到南依次为营口、烟台、汕头,位于岛屿的有琼州、台湾、淡水。然后把这10个地名编成口诀:“长江镇南和九汉,沿海营烟再加汕,岛上还有琼台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弄清它们的方位,记住它们的名字,还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运用插图,加以口诀记忆”——掌握了这一方法,记忆力就会随之提高。
六、运用插图,能够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
一个人的知识是多方面的, 见识越多、视野越广, 其知识面就越宽, 对人的智慧、思维能力的发展越有帮助。初中历史教材在这一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课文的图画中有许多反映各朝代生产、生活方面的图画。例如,《汉朝的饮食加工》、《唐朝穿裙衫的妇女》、《敦煌壁画里的唐朝住宅》、《隋唐大型宴会的长桌、长凳和室内家具》、《秧马》、《宋代家具》、《宋墓壁画“宴饮图”》、《明代家具》、《明朝住宅室内布置图》等。这些朝代虽然距今非常久远,但这些图画再现了古代人的生活起居情况,从中看到了古代人生活的侧面。学生自然而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相比较。尽管这些插画在教学中是不要求掌握的,但由于再现了历史, 它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历史教学中充分用好插图,对改变当前历史教学中“重文轻图”的思想观念,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2]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