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不同民族的地域环境、物质生产、社会发展及宗教信仰等不同, 因而各自的语言环境产生了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等语境因素。不同文化背景造成了人们说话方式或习惯不尽相同。因此, 在跨文化交流中, 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做出不准确的推论, 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交际。
一、 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法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造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因此传统的外语教学便陷入仅仅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的误区。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语言的文化差异欠缺了解,往往语用能力明显低于语言能力,在实际的跨国交际中总是遇到各种障碍。这里有几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1:澳大利亚的一名年轻女教师来到中国某中学开设讲座,在自由提问的时候,一个男生站起来问:“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get every month? ”这令她十分尴尬,不得不含糊其词,顾左右而言他。这些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并没什么不妥,但这位学生不知道他对别人隐私一再追问,犯了与西方人士交际时的大忌。
案例2:一名中学生按照学校布置的任务,陪同跨国交流的英国学生在颐和园游玩。行程结束后,英国学生对该中国中学生说:“Thank you for spending the whole day with me on the Summer Palace. ”(感谢你花了一天时间陪我游玩颐和园。)中国学生回答道:“Don’t thank me. It is my responsibility.”(这是我的责任。)这位中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述:这是他应该做的,对方不用感谢。“It is my responsibility”则容易让英国学生理解为中国学生是出于无奈才陪他游玩颐和园,使双方交际活动陷入尴尬甚至失败的境地。恰当的表达方法应当是“It is my pleasure”。
由此可以看出: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育。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交际能力除了听、说、读、写以外,还应该包括社会文化能力(运用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合性)。也就是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语言使用者应遵循该语言环境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能够与他人和谐、友好地相处。Robert Politzer 教授在1995年喬治大学第五届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大会上提出:“如果我们教语言的同时,不教学习者文化,那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或者是学习者把错误的意思冠之于上的符号。”因此,我们不能再对外语教学和文化脱节的现实视而不见了,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跨文化交际成为“地球村”中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所说:“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 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 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 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同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 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为此,《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是以一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外语教学尚无文化教学大纲。胡文仲教授综合了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把文化内容分为5个方面: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以上几个方面在现行的中学教材JEFC和SEFC中都得到了体现,如下表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大纲,JEFC和SEFC的编写中没有注意到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从而使所呈现的文化内容显得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在情景对话中也不乏一些类似“How old are you?”的文化禁忌,并且由于教学需要而进行了反复操练。另外,在教师用书中也无文化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中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3.适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2]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
[3]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
一、 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种语言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文化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长期以来,由于传统的教学法割裂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忽视了对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造一些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技能,因此传统的外语教学便陷入仅仅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的误区。在这样的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由于对语言的文化差异欠缺了解,往往语用能力明显低于语言能力,在实际的跨国交际中总是遇到各种障碍。这里有几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1:澳大利亚的一名年轻女教师来到中国某中学开设讲座,在自由提问的时候,一个男生站起来问:“How old are you? Are you married? How much do you get every month? ”这令她十分尴尬,不得不含糊其词,顾左右而言他。这些问题对中国人来说并没什么不妥,但这位学生不知道他对别人隐私一再追问,犯了与西方人士交际时的大忌。
案例2:一名中学生按照学校布置的任务,陪同跨国交流的英国学生在颐和园游玩。行程结束后,英国学生对该中国中学生说:“Thank you for spending the whole day with me on the Summer Palace. ”(感谢你花了一天时间陪我游玩颐和园。)中国学生回答道:“Don’t thank me. It is my responsibility.”(这是我的责任。)这位中学生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表述:这是他应该做的,对方不用感谢。“It is my responsibility”则容易让英国学生理解为中国学生是出于无奈才陪他游玩颐和园,使双方交际活动陷入尴尬甚至失败的境地。恰当的表达方法应当是“It is my pleasure”。
由此可以看出:外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教学,而且应该包括文化教育。中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交际能力除了听、说、读、写以外,还应该包括社会文化能力(运用语言的得体性和适合性)。也就是说,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语言使用者应遵循该语言环境中的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能够与他人和谐、友好地相处。Robert Politzer 教授在1995年喬治大学第五届语言学和语言教学大会上提出:“如果我们教语言的同时,不教学习者文化,那我们教给学生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符号或者是学习者把错误的意思冠之于上的符号。”因此,我们不能再对外语教学和文化脱节的现实视而不见了,这个问题能否解决关系到英语教学的成败。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跨文化交际成为“地球村”中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障碍。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的双方若不能进入同一文化背景之中, 就容易产生不解或误解,从而使交际失败。正如托马斯所说:“语法错误从表层上就能看出, 受话者很容易发现这种错误。这种错误一旦发现, 受话者便会认为说话者缺乏足够的语言知识, 因此可以谅解。语用失误却不会被同样看待。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 他很可能会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他在交际中的失误便不会被归咎于语言能力的缺乏, 而会被归咎于他的粗鲁或敌意。”为此,《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要把跨文化教育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内容
一般来说,教学内容是以一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的。遗憾的是,我国的外语教学尚无文化教学大纲。胡文仲教授综合了现有的语言文化研究成果,把文化内容分为5个方面: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交际习俗与礼仪、社会结构与人际关系、价值观念。以上几个方面在现行的中学教材JEFC和SEFC中都得到了体现,如下表所示: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缺乏大纲,JEFC和SEFC的编写中没有注意到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性和一致性,从而使所呈现的文化内容显得过于零散,缺乏系统性;在情景对话中也不乏一些类似“How old are you?”的文化禁忌,并且由于教学需要而进行了反复操练。另外,在教师用书中也无文化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指导。
三、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要求所导入的文化内容与中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文化教学结合语言交际实践,使学生不至于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
2.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中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
3.适合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适度。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选择。对于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广泛性的内容,应该详细讲解,反复操练,举一反三。另外,由于文化内容本身就广而杂,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的积累。
参考文献:
[1]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
[2]胡文仲.英语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
[3]赖招仁.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与外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