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有23种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8.2万,占总人口的40%。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3.5%。山区面积占97.5%。有65万人口尚未解决温饱,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和“边、山、少、穷”地区。学生因贫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控辍保学任务十分繁重。
为有效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巩固“普九”成果,我们在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础上,始终把开展勤工俭学作为降低学生生活成本,控制因贫辍学;作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掌握就业技能;作为科技示范,发挥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市勤工俭学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有3002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以校为单位开展面达97%。落实勤工俭学基地6960亩,创办工业企业1个,服务性行业804个。实现勤工俭学总收入1054万元,纯收入921万元,生均24.89元,用于资助困难学生530万元,用于劳动实践基地建设3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130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蔬菜自给率达32%,肉油自给率达11%。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个结合”。
一、勤工俭学与控辍保学相结合
为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我们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努力提高肉油、蔬菜自给率,办好学生食堂,降低学生生活成本,减轻学生家庭负担,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云县茶房乡马街完小,采取一边发展一边创收的办法,积极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助学活动。2004年,自筹资金2万余元,用于建盖猪圈、鸡舍,投资2000余元购买母猪3头、母鸡10只发展养殖业。通过全校师生辛勤努力,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猪由原来的3头增加到48头,鸡由原来的10只发展到338只,折合市场价共4.3万元。2006年,出售肥猪10头,创收1.05万元,宰杀肥猪6头,生产猪肉1500多斤,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出栏鸡106只,创收0.32万元,出售鸡蛋8000多个,创收0.48万元,养猪养鸡共创收2.6万元。同时,充分利用5亩种植基地,种植瓜果蔬菜,年均产量达2万多斤,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全部投入学生食堂,改善学生生活。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食堂肉油、蔬菜自给率,每生每月只需交18元的生活费,就可以保证每周三餐肉,每顿一菜一汤。有30名贫困家庭学生免去全部生活费,并且每月还得到5元的作业本资助费。镇康县福和希望小学平均每年养猪收入4500多元,种菜收入1300多元,茶叶收入1万多元,全部投入学生食堂。马街完小、福和希望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双江县沙河中学、永德县大雪山中学将勤工俭学收入全部用于开办学生食堂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两所学校入学率均保持在97%以上,巩固率在99%以上。通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又资助了贫困家庭学生,降低了学生生活成本,提高了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巩固了“普九”成果。
二、勤工俭学与农村综合初中建设相结合
为加快农村综合初中建设步伐,实现“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致富有本领”的农村综合初中办学目标,我们把开展勤工俭学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基地,统筹选派专业技术教师,改革课程设置,渗透职教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县、乡党委、政府要为农村综合初中建设提供10亩以上的勤工俭学基地。目前,已建成的农村综合初中勤工俭学基地最少的50多亩,最多的达800多亩。如镇康县军弄中学达800多亩,永德县大雪山中学达150多亩。由政府统筹农业、林业、畜牧、科技、卫生、防疫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初中担任职业技术课教师,并指导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农村综合初中的职业技术课以实践操作训练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劳动观念和初步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办农村综合初中,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勤工俭学的有机结合,既让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又提高了学校勤工俭学效益。如永德县大雪山中学实施农村综合初中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渗透职教因素,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充分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学生用所学到的技术养牛23头、养猪30头,种植蔬菜20亩、新品种玉米30亩、澳洲坚果3000余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学校的自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了办学活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综合初中建设。
三、勤工俭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临沧市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积极种植泡核桃、茶叶、木薯、橡胶等,为学校有效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如凤庆县平村中学,根据县委、政府两年内新增40万亩泡核桃,累计建成100万亩泡核桃的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优良泡核桃苗木,学校主动出击,超前谋划,及时与当地村委会租赁66亩土地,建立泡核桃育苗基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发动广大师生育苗70万株。目前,70万株泡核桃苗已全部被县林业部门预订,预计纯收入可达80多万元。抓住国家把临沧列为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的机遇,沧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木薯产业作为全县的主攻产业,班老中学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种植木薯100多亩,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7.2万元。
四、勤工俭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如双江县沙河中学,引进了西门塔尔、安格斯、婆罗门、短角牛等种公牛的冻精与本地牛杂交,采用冻精改良技术,科学养牛31头。改良后的黄牛个头比水牛大,肉质好,学生回去后向家长宣传,家长不信,到学校养牛基地参观后,深有感慨的说:“活了一辈子只知道水牛比黄牛大,想不到这次开了眼界,科学技术真是了不起。”目前,这一技术已辐射到全县,成为双江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耿马县四排山中学实行“学校+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桑养蚕,年创收3万多元,并带动全乡种桑养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了当地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使当地群众树立了相信科学、崇尚科学、依靠科学勤劳致富的思想,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功能更加突出。
为有效解决学生生活困难,巩固“普九”成果,我们在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础上,始终把开展勤工俭学作为降低学生生活成本,控制因贫辍学;作为培养学生劳动观念,掌握就业技能;作为科技示范,发挥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市勤工俭学健康发展。2006年,全市有3002所学校开展勤工俭学,以校为单位开展面达97%。落实勤工俭学基地6960亩,创办工业企业1个,服务性行业804个。实现勤工俭学总收入1054万元,纯收入921万元,生均24.89元,用于资助困难学生530万元,用于劳动实践基地建设30万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130万元。农村寄宿制学校蔬菜自给率达32%,肉油自给率达11%。在开展勤工俭学过程中,我们做到“四个结合”。
一、勤工俭学与控辍保学相结合
为切实解决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我们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努力提高肉油、蔬菜自给率,办好学生食堂,降低学生生活成本,减轻学生家庭负担,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云县茶房乡马街完小,采取一边发展一边创收的办法,积极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助学活动。2004年,自筹资金2万余元,用于建盖猪圈、鸡舍,投资2000余元购买母猪3头、母鸡10只发展养殖业。通过全校师生辛勤努力,养殖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猪由原来的3头增加到48头,鸡由原来的10只发展到338只,折合市场价共4.3万元。2006年,出售肥猪10头,创收1.05万元,宰杀肥猪6头,生产猪肉1500多斤,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出栏鸡106只,创收0.32万元,出售鸡蛋8000多个,创收0.48万元,养猪养鸡共创收2.6万元。同时,充分利用5亩种植基地,种植瓜果蔬菜,年均产量达2万多斤,折合人民币1万多元,全部投入学生食堂,改善学生生活。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食堂肉油、蔬菜自给率,每生每月只需交18元的生活费,就可以保证每周三餐肉,每顿一菜一汤。有30名贫困家庭学生免去全部生活费,并且每月还得到5元的作业本资助费。镇康县福和希望小学平均每年养猪收入4500多元,种菜收入1300多元,茶叶收入1万多元,全部投入学生食堂。马街完小、福和希望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双江县沙河中学、永德县大雪山中学将勤工俭学收入全部用于开办学生食堂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两所学校入学率均保持在97%以上,巩固率在99%以上。通过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又资助了贫困家庭学生,降低了学生生活成本,提高了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有效地巩固了“普九”成果。
二、勤工俭学与农村综合初中建设相结合
为加快农村综合初中建设步伐,实现“升学有基础,就业有技能,致富有本领”的农村综合初中办学目标,我们把开展勤工俭学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基地,统筹选派专业技术教师,改革课程设置,渗透职教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县、乡党委、政府要为农村综合初中建设提供10亩以上的勤工俭学基地。目前,已建成的农村综合初中勤工俭学基地最少的50多亩,最多的达800多亩。如镇康县军弄中学达800多亩,永德县大雪山中学达150多亩。由政府统筹农业、林业、畜牧、科技、卫生、防疫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农村初中担任职业技术课教师,并指导学校勤工俭学活动的开展。农村综合初中的职业技术课以实践操作训练为主,充分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劳动观念和初步的劳动技能。通过开办农村综合初中,实现职业技术教育与勤工俭学的有机结合,既让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又提高了学校勤工俭学效益。如永德县大雪山中学实施农村综合初中建设,改革课程设置,渗透职教因素,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充分利用学校勤工俭学基地,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学生用所学到的技术养牛23头、养猪30头,种植蔬菜20亩、新品种玉米30亩、澳洲坚果3000余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学校的自给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了办学活力和吸引力,有效地推动了农村综合初中建设。
三、勤工俭学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
临沧市各级各类学校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积极种植泡核桃、茶叶、木薯、橡胶等,为学校有效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如凤庆县平村中学,根据县委、政府两年内新增40万亩泡核桃,累计建成100万亩泡核桃的发展规划,需要大量的优良泡核桃苗木,学校主动出击,超前谋划,及时与当地村委会租赁66亩土地,建立泡核桃育苗基地,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发动广大师生育苗70万株。目前,70万株泡核桃苗已全部被县林业部门预订,预计纯收入可达80多万元。抓住国家把临沧列为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的机遇,沧源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木薯产业作为全县的主攻产业,班老中学抓住这一发展机遇,种植木薯100多亩,预计今年纯收入可达7.2万元。
四、勤工俭学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充分发挥勤工俭学基地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主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如双江县沙河中学,引进了西门塔尔、安格斯、婆罗门、短角牛等种公牛的冻精与本地牛杂交,采用冻精改良技术,科学养牛31头。改良后的黄牛个头比水牛大,肉质好,学生回去后向家长宣传,家长不信,到学校养牛基地参观后,深有感慨的说:“活了一辈子只知道水牛比黄牛大,想不到这次开了眼界,科学技术真是了不起。”目前,这一技术已辐射到全县,成为双江县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耿马县四排山中学实行“学校+公司+农户”的方式种桑养蚕,年创收3万多元,并带动全乡种桑养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学校勤工俭学基地的科技示范带头作用,教育和引导了当地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使当地群众树立了相信科学、崇尚科学、依靠科学勤劳致富的思想,教育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功能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