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教师,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激发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有效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小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关键词】激发兴趣 有效阅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83-01
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的需要及消磨时间的需要。由此可见,阅读本身能令孩子们身心愉悦。我们应努力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可试用以下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
4.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二、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表演几个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
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三、选好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們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可以阅读一些游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四、学会方法,积累经验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对读过的东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3.读思结合,拓宽思维。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拓宽思维空间。寓情于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在阅读中放飞想像的翅膀,大胆想像,多方质疑。阅读完后,还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
4.体味运用,融会贯通。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以得提高。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它影响着孩子们个人素质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在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阅读。
作者简介:
安钦红1982年8-,女,甘肃古浪人,汉族,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及写作。
【关键词】激发兴趣 有效阅读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83-01
阅读可说是一个人生存所必备的本领。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小学生起着极其要、缓解焦虑需要、放松的需要及消磨时间的需要。由此可见,阅读本身能令孩子们身心愉悦。我们应努力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实在是提高小学语文能力,陶冶学生情操的一条必由之路。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因此,我在教学时格外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让小学生们能怀着浓厚的兴趣,把课外阅读当成一种渴求性的自我行为,不断地获得相关认识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作文及语文能力,增长各种知识,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可试用以下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教师可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图书角设在教室一角,课间课余随时借还,十分方便。
3.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形式多样的活动,能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
4.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二、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表演几个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
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三、选好读物
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阅读时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这样就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因此,指导学生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很重要。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时下出版物众多,鱼目混珠,所以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非常重要。
1.思想健康。好书,以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我們要教育学生读好书,使他们从好书中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2.因人而异。据有关方面调查,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小学低中年级以童话、神话、寓言、民间故事为主。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可以阅读一些游记、惊险和科幻小说甚至古典名著等。
3.有趣味性。知识的海洋对于少年儿童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宇宙的奥秘,诸如地球的形成,人类的起源,海底世界的趣闻,森林中的动物之王,历史上的人物故事,以及关于未来世界的科学幻想……都会引起他们认识世界的炽烈欲望。教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程度的课外读物。
四、学会方法,积累经验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对读过的东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3.读思结合,拓宽思维。阅读的核心是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想象丰富,不仅可以更充分更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能拓宽思维空间。寓情于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文中人物的对话,达到心灵的沟通,精神的共鸣。在阅读中放飞想像的翅膀,大胆想像,多方质疑。阅读完后,还要掩卷而思,看看自己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
4.体味运用,融会贯通。杜甫说:“群书万卷常暗诵。”学生积累阅读材料,不能只满足于充当记录的“书橱”,重要的在于体味运用,体味是吸收材料的过程,运用是积累材料的目的,如果不体味运用,阅读便会劳而无得,因此应经常翻阅所积累的材料,反复体味理解,融会贯通,对其中的佳句名言还要熟读背诵。这样,“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以得提高。
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它影响着孩子们个人素质中最基本的、最核心的部分——价值观、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在此,作为教师,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培养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快乐的阅读中享受生活,在生活中享受阅读。
作者简介:
安钦红1982年8-,女,甘肃古浪人,汉族,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及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