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即教育性和趣味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语文教材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接着本文针对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措施,从而根据教材内容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以便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材;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人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交流工具,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语文对于人们的学习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除此之外,语文还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那么他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不少的障碍。因此,小学语文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并根据教材内容来选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扎实基础,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
(一)语文教材的教育性
语文即语言文字,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比较偏重文学教育,把文学教育当作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小学语文的语言教育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母语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母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为此教师要全面地认识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教育性意义,在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修辞知识,使学生对教材文章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1]。另外,我们要注意教材“教育性”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而一味地学习语文。因此我们要把小学语文的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教育性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语言教育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语文教材的趣味性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自身文化内涵逐渐积淀的过程,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典籍数不胜数,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开始了解我国的千古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通过趣味性教育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材的趣味性更是编著工作中的重点,其趣味性增强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材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当学生读到这句古诗的时候,脑海中便会出现一幅茫茫草原的画面,同时也会看到生长在草原上一望无际的野草。各种趣味性内容的交织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途径
(一)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如何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之前就要多次诵读课文,明确课文所要表达的具体内涵,并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感情地带领诵读课文、背景搭配及角色互换等方式来烘托文章蕴含的感情,从而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充分体验作者的经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在情感的升华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最后总结全文,达到每一位学生都是课文作者的效果。除此之外,有感情的文章离不开有感情的语言,教师的感情要和作者的感情保持在同一高度,尤其是教师语言的情感一定要真诚、感动[2],采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来分析文章。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让学生懂得善与恶的区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而且还能熏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二)实现教材内容与情境导入的结合
小学语文的教材学习便是对我国文化的初步认知,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并要积极为教材内容创设新的情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从情境导入的原则来看,在导入情境时,教师要掌握教材内容的课文背景,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导入的情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便增强学生对导入情境的认可度和熟悉度。从情境导入的方法来看,一般包括生活情境导入、问题情境导入、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共同导入的方法。生活情境导入就是指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例子来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通过生活情境导入,学生可以迅速展开想象,以主动的姿态进入到课本的学习中[3]。由于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采用这样的情境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还能快速地理解文章所要阐述的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问题情境导入就是指教师利用在课堂中提出新的问题来导入本课内容,通过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其进行思考,疑问和障碍就是导入教材内容的起点。教师除了提出问题外,还用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解决问题,并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和合作,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要注意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都无法较好地发挥问题导入的作用。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导入的方法就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整合生活情境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来还原文章情节;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结合时代生活特征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采用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及综合情境导入法来进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景平.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2]张天喜,党艺峰.孔子教育理念的审美透视及其现代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3]韩大林,刘文霞.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5).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材;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人们生活中常用到的一种交流工具,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语文对于人们的学习工作来说具有极大的意义。除此之外,语文还是我们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那么他在学习其他学科的时候一定会遇到不少的障碍。因此,小学语文的地位也就不言而喻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并根据教材内容来选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扎实基础,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才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和领悟能力。
一、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
(一)语文教材的教育性
语文即语言文字,在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都比较偏重文学教育,把文学教育当作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小学语文的语言教育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母语教育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母语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为此教师要全面地认识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教育性意义,在进行文学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修辞知识,使学生对教材文章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语言潜能[1]。另外,我们要注意教材“教育性”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能力,并不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语文的重要性而一味地学习语文。因此我们要把小学语文的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教育性特点,让学生正确认识语言教育的意义,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语文教材的趣味性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自身文化内涵逐渐积淀的过程,我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典籍数不胜数,小学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开始了解我国的千古文化。因此,为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们必须增强教材的趣味性,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通过趣味性教育学生可以充分展现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到更多的语文知识。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教材的趣味性更是编著工作中的重点,其趣味性增强了,无疑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教材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当学生读到这句古诗的时候,脑海中便会出现一幅茫茫草原的画面,同时也会看到生长在草原上一望无际的野草。各种趣味性内容的交织将会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途径
(一)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白如何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为此,语文教师在备课之前就要多次诵读课文,明确课文所要表达的具体内涵,并根据教材内容选取合理的教学方法,通过有感情地带领诵读课文、背景搭配及角色互换等方式来烘托文章蕴含的感情,从而把学生带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让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来充分体验作者的经历,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在情感的升华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材内容的学习,最后总结全文,达到每一位学生都是课文作者的效果。除此之外,有感情的文章离不开有感情的语言,教师的感情要和作者的感情保持在同一高度,尤其是教师语言的情感一定要真诚、感动[2],采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情的语言来分析文章。另外,教师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形象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效果,让学生懂得善与恶的区分。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增加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而且还能熏陶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促进人格全面发展。
(二)实现教材内容与情境导入的结合
小学语文的教材学习便是对我国文化的初步认知,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并要积极为教材内容创设新的情境,通过情境导入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和课堂质量。从情境导入的原则来看,在导入情境时,教师要掌握教材内容的课文背景,根据背景来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同时还要注意导入的情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以便增强学生对导入情境的认可度和熟悉度。从情境导入的方法来看,一般包括生活情境导入、问题情境导入、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共同导入的方法。生活情境导入就是指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利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例子来进行课文内容的学习。通过生活情境导入,学生可以迅速展开想象,以主动的姿态进入到课本的学习中[3]。由于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采用这样的情境导入不仅能够让学生倍感亲切,而且还能快速地理解文章所要阐述的内涵,提高课堂学习效果。问题情境导入就是指教师利用在课堂中提出新的问题来导入本课内容,通过提出新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对其进行思考,疑问和障碍就是导入教材内容的起点。教师除了提出问题外,还用合理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勇于解决问题,并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和合作,提高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同时要注意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这样都无法较好地发挥问题导入的作用。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导入的方法就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根据课文内容,整合生活情境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引入生活情境来还原文章情节;另一方面,教师还要结合时代生活特征来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三、结语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此,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合理运用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同时还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采用生活情境、问题情境及综合情境导入法来进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景平.高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设计优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2.
[2]张天喜,党艺峰.孔子教育理念的审美透视及其现代意义[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6).
[3]韩大林,刘文霞.教师教育智慧的生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05).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