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课堂语言 放飞学生心灵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xiaoh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为落后的农村教育教学带来了春笋般的生机,也给农村的学生带来了获取新知识的转机和希望。教师的创新教学,学生的互动学习,信息技术的运用,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觉得既刺激又好玩。但是,农村教师的课堂语言却还停留在原始的状态,许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都来自农村,语言功底不扎实,方言口音严重,发音不准,字词句不流畅,普通话欠流利;课堂教学语言絮絮叨叨,繁冗拖沓,语气生硬粗重、平铺直叙、平板冷淡、少情寡味,犹如教堂里扯长嗓音的诵经声,缺乏幽默感和含蓄性。并且,教师的语言就是权威,学生只有无言的听从和服从。这些老套乏味、繁冗拖沓、照本宣科,缺乏逻辑性和生动性的课堂教学语言,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自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的发展。
  反思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应着眼于开放,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使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花季,对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充满了憧憬与好奇,他们渴望自由,向往轻松愉快的生活。在他们的眼中,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习亦如此。那么,教师应根据初中生各方面的特点,合理运用课堂教学语言,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他们的心灵以自由。
  一、通俗易懂,放飞学生心灵
  课堂教学语言是密集型文化信息的载体,是口语交际,除了传递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外,语言本身对学生的知识迁移、文化熏陶等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平时,农村初中语文教师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少读书看报,很少重视自己的语言积累和表达,所以课堂教学语言含含糊糊、闪烁其词、杂乱无章、絮絮叨叨,学生听了如在云里雾里。而对于阅历少、知识面窄的农村初中生来说,清楚明白、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更能打开他们的心扉。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要准确无误、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且自然得体,让学生一听就明白其中的内容。曾经听过市重点中学一位语文教师的课,他在讲陈胜起义“天下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时,板书“赢粮而景从”五个字,并解释说:“‘赢粮而景从’是什么意思?赢,背、担;景从,像影子一样跟随。如果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自费造反’。”顿时,教室里笑声满堂。教师巧用新词,鲜活有力,这一个解释就通俗易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容易产生心灵共振,此时学生紧张的心情也得到了放松。
  二、亲切自然,浸润学生心灵
  语文教师使用的课堂教学语言不仅要准确、鲜明、生动、通俗易懂,而且还要亲切自然,充满感情。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语调平板、语言严厉,造成课堂气氛沉闷,让学生感到盛气凌人。教师居高临下,以“传道者”、“知识权威”自居,这严重地妨碍了师生之间的心灵互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贫乏、呆板、干瘪、枯燥的无色语言,要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语言能够看得见情景,摸得着事物,感受得到情感,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浸润他们的心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体态语言这一无声语言来进行教学,柔和亲切的目光、丰富形象的表情、鲜明生动的手势等不仅蕴含着大量的内容和情感信息,能阐释文本内容,而且还能给学生以直观、形象、亲切的感受。
  一次,钱梦龙老师在上示范课,课前气氛非常严肃、紧张。上课时,钱老师从容地走上讲台,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学生说:“我出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好不好?”经过霎时的惊愕,学生兴奋地说:“好!”“虽然发了财,夜夜想成才——打一人名,你们认识的人。”场上静得出奇。过了一会儿,一个女生举起手,站起来信心十足地说:“钱梦龙。”顿时,全场欢呼雀跃,紧张气氛立即消除。钱老师的这个谜语,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亲可敬的师长的美好记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浸润着学生的心灵。
  三、妙趣横生,丰富学生心灵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只有生动有趣、诙谐幽默,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才能丰富学生的心灵。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总是凭着形状、颜色、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考事物。”农村初中生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去感受事物,他们会无比的兴奋。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视听材料,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耳朵竖起来,那么,他们的嘴巴也会跟着动起来。可以在课堂上广采博闻,讲有关教材的故事、笑话、佳联、格言、警句、典故等,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丰富他们的心灵。
  一次,一位教师教学《陈涉世家》,让学生介绍作者。有一个学生脱口而出:“作者司马迁,宋代人……”话音未落,全班笑声四起,这时这个学生发现自己说错了,十分尴尬。待稍稍平息,教师平静地说:“虽是一字之差,却让司马迁从汉代活到宋代,多活了一千多年,但这能全怪我们同学吗?谁让司马迁、司马光他们两人的名字挨得这么近,只一字之别?谁又让他俩都是史学家、文学家呢?谁让《史记》、《资治通鉴》又都是史学经典、文学名著呢?”学生的误答经教师的弥合后,教学秩序井然,学生兴致盎然。课后,不少听课教师都称赞这位教师的教学机智,他对学生问答中的偏差,并非简单、粗劣地否决或表现不满,而是及时地转移,保护和珍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借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用委婉的言语作横向比较、辨析。这位教师的教学语言调动自如、游刃有余、饶有情趣。这不仅能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而且还有益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丰富了学生的心灵。
  四、激励启发,感化学生心灵
  语文教学中,只要教师多给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解放他们的眼和耳,让他们能看、能听、多看、多听,他们定会捕捉信息,并急于去表达,解放他们的嘴巴和心灵,从而用最大的兴趣,用自己的知识、思维参与学习活动。这比教师口干舌燥地说教,学生死板机械地硬记,效果要好很多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或激励启发,是学生成长中自信程度的参照物。学生的课堂表现如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他们一定会很乐意地展示自我。而在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难听到教师对学生肯定和激励的话语,特别是差生,他们是很难看到教师对他们眉开眼笑,很难听到教师的慷慨表扬的。新课程标准指出,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其实,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丰富的潜能,教师要坚信“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以闪光点来带动所有优点。对于差生,教师要尽量在课堂上多给他们提供展现才能的机会,并鼓励争优,让他们敢于和优等生竞争。有时甚至不用有声语言,教师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赏的表情都能成为感化学生心灵的桥梁。 一次,省里组织送教下乡活动,一位省级优秀教师到我校来上示范课。课堂上,一个平时成绩差、表现懒散的男生一手撑着头,一手玩弄着手中的笔,完全没有听教师讲课。当教师让学生口头描述人物细节时,专门让这个学生来回答,出人意料,这个学生把这位教师进教室的神情描绘得生动细腻。教师走下讲台,握了握学生的手并微笑着说:“真谢谢你送给我的生动画像,这是我来到这里收到的最好的礼物。真不错!”受到教师的肯定和赞扬后,这个学生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坐得端端正正,并几次举手回答问题。可见,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能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愉悦感,保护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拉近与教师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感到被人关注、关心和爱护,并使他们的心灵得到感化,从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拾回了学习的自信。
  教师平等而富有感情的话语,是学生心灵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作为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我们要了解农村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掌握更多的育人技能。农村教师如能练就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说出一口诙谐幽默的语言,农村课堂教学就不会是一潭死水。
  总之,教师要突破语言形式的束缚,使教学语言密切联系生活,做到真正走向学生心灵,解放他们的心灵空间,浸润、丰富和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让农村语文教学真正放飞学生的心灵。
  
  (责任编辑 陈剑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乙酰葛根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生成的影响。
新课程要求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旨在充分调动T 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自主学习方式是新课程课堂教学学法改革的核心。开展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探索中获得知识远比手把手教会他们“是什么”要重要。结合化学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及宗旨,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下面是筆者几年来在实施新课标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我国高中体育的教学目标是:全面增强学生体质和身心健康;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保健能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陶冶学生情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养成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意识。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中职生的身体素质又是如何的呢?身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越来越差,肥胖
“良好的开端,相当于成功了一半。”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导入的重要作用就是让学生自主回归课堂,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积极思考,提高这节课的教学效益。课堂导入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以内,要避免拖沓、冗长,目的是创设情境,让学
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现象,许多学生不会学数学.素质教育理念下,如何开展数学教学,是数学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本文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教学实际出发,做些分析探讨.  一、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质疑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在紧张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着“问”是教师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改下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它可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创设最佳情境,使学生能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它可化抽象为形象,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它可使中学语文教材变成可感的声音,为学生朗读激发丰富的情感;它可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思维创新插上飞翔的翅膀。但是,所有的新生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