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标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之一,由此也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想与教学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充分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大胆思考、大胆表达,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调动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让教育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考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分享几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有效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培育学生法治观念,也有利于渗透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获得全面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在当下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发展教育要打破“填鸭式”教育思想,通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发展能力等多方面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课程教育有效性。
一、转化思想认识,创新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先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生活体验,通过导入生活案例、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分析法治事件等各种实践活动,启发创新意识,让他们感受道德与法治思想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例如,围绕当下热点话题“‘网红’是社会的‘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展开讨论,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持有不同的观点,并立足话题广泛收集资料。经过激烈的讨论,双方各执一词,大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分别列举了对应的案例。大家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是又碰撞了思维的火花,课堂上讨论的热火朝天。最后大家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运用辩证思想去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生活中要多关注“正能量”的网红,远离“负能量”的网红。通过组织趣味的探究与讨论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踊跃地开动脑筋、表达观点,而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大家逐渐形成了道德与法治意识,活跃创新思维[1]。
二、回归生活理念,增强教育实效
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到实处,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例如,学习与“环保”有关的课题时,为了讓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课上播放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视频资料,对比生态环境的前后变化,大家感到非常震惊。同时教师要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过去我们的河水清澈、鱼虾生长,但是如今河水浑浊不堪,鱼虾无法生存,生态破坏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谁应该为此负责?我们能做些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启发了学习思路,从破坏环境的成因、保护环境的对策、树立环境保护职责意识等多个方面着手,让学生结合生活案例更深刻地思考与探索,进而丰富学习认知,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创新发展的强烈意识。
三、理论关联实践,促进思想认知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理论内容,而是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创新性地挖掘素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激励学生在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同时强化思想认知,进而学有所获[2]。例如,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时,以培养创新意识和道德品质为目标方向,首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每个合格的公民都要遵守规则,如过马路不闯红灯、公共场所不插队、考试不作弊等。其次,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以及违背规则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行动,组织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我要讲规则”。游戏中有人扮演“警察”,有人扮演“群众”,体会生活中的规则,树立“规则”的概念,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印象。通过理论关联实践,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全面地学、有效地学,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四、延伸德育作业,培育综合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育要讲实践、重实用,教育视角也要延伸到课堂以外,启发学生将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运用到生活中,成为自己的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因此,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综合能力,教师要多布置有意义的家庭德育作业。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自理能力较差,总是依赖家长,周末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帮父母做家务、主动整理房间;而还有一些小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和表达,鼓励他们回家后主动与父母聊天,告诉他们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活趣事,拉近亲子距离。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真正将教材提及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从根本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化良好的道德修养,而这也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总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当代小学生的必备技能,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遵循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及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这对其未来发展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赖苏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J].考试周刊,2020,(43):103-104.
[2]王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2.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意识;培养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有效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培育学生法治观念,也有利于渗透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提升综合素养,获得全面发展。因此,道德与法治教育成为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在当下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发展教育要打破“填鸭式”教育思想,通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关注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关注学生发展能力等多方面为切入点,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课程教育有效性。
一、转化思想认识,创新教学方法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先要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着手,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立足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生活体验,通过导入生活案例、学习道德模范事迹、分析法治事件等各种实践活动,启发创新意识,让他们感受道德与法治思想在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例如,围绕当下热点话题“‘网红’是社会的‘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展开讨论,大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分成正方和反方,分别持有不同的观点,并立足话题广泛收集资料。经过激烈的讨论,双方各执一词,大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并分别列举了对应的案例。大家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但是又碰撞了思维的火花,课堂上讨论的热火朝天。最后大家懂得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学会运用辩证思想去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生活中要多关注“正能量”的网红,远离“负能量”的网红。通过组织趣味的探究与讨论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踊跃地开动脑筋、表达观点,而在互动学习过程中,大家逐渐形成了道德与法治意识,活跃创新思维[1]。
二、回归生活理念,增强教育实效
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让道德与法治教育落到实处,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例如,学习与“环保”有关的课题时,为了讓学生直观地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与迫切性,课上播放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视频资料,对比生态环境的前后变化,大家感到非常震惊。同时教师要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过去我们的河水清澈、鱼虾生长,但是如今河水浑浊不堪,鱼虾无法生存,生态破坏严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谁应该为此负责?我们能做些什么?”一系列的问题启发了学习思路,从破坏环境的成因、保护环境的对策、树立环境保护职责意识等多个方面着手,让学生结合生活案例更深刻地思考与探索,进而丰富学习认知,培养保护自然环境、积极创新发展的强烈意识。
三、理论关联实践,促进思想认知
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教材的理论内容,而是从“教教材”转为“用教材”,创新性地挖掘素材,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教材。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激励学生在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同时强化思想认知,进而学有所获[2]。例如,学习“生活离不开规则”时,以培养创新意识和道德品质为目标方向,首先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每个合格的公民都要遵守规则,如过马路不闯红灯、公共场所不插队、考试不作弊等。其次,结合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说一说为什么要遵守规则,以及违背规则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与行动,组织有趣的角色扮演游戏“我要讲规则”。游戏中有人扮演“警察”,有人扮演“群众”,体会生活中的规则,树立“规则”的概念,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印象。通过理论关联实践,让学生能够快乐地学、全面地学、有效地学,顺利完成本节课的目标。
四、延伸德育作业,培育综合能力
道德与法治教育要讲实践、重实用,教育视角也要延伸到课堂以外,启发学生将良好的道德与法治素养运用到生活中,成为自己的好思想、好行为、好习惯。因此,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综合能力,教师要多布置有意义的家庭德育作业。例如,很多小学生在家中娇生惯养,自理能力较差,总是依赖家长,周末布置家庭作业,要求他们帮父母做家务、主动整理房间;而还有一些小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交流和表达,鼓励他们回家后主动与父母聊天,告诉他们自己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讲一讲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生活趣事,拉近亲子距离。通过多样化的德育活动,真正将教材提及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实际中,从根本提升了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强化良好的道德修养,而这也符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
总之,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当代小学生的必备技能,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学生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遵循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道德观念及法治意识,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这对其未来发展大有益处。
参考文献:
[1]赖苏银.如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J].考试周刊,2020,(43):103-104.
[2]王佩青.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体验式教学的实施探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