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在研究中以高校德育工作为核心,分析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的角,站在辅导员的角度上,提出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途径
德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使得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对学生个体成长和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样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决定着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水平和实施质量。对此,在进行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优化高校德育工作体系,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对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扮演角色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一)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具有引导者身份,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高校德育工作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并将到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道德素养。这就要高校德育工作要建立道德信念,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升级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动机,促发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作为道德认知和行为主要引导者,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掌握德育教育规律,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为核心要素,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觉规范言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监督者
从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上看,被教育者不仅是教育活动对象,同时也是教育活动主体,二者存在必然联系。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除了让学生明确如何做,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使得学生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而辅导员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通过反证法了解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适时调整德育体系,进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作为监督者,辅导员由于具备和学生大量接触的机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并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客观评价,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动机,实现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榜样
从本质而言,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并受高校学生可塑属性影响,使得学生在实际教育中自觉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实现言传身教的效果。从这一层面上看,辅导员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学习榜样的角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辅导员要从自身品德入手,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辅导员综合道德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时,在进行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具备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包括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心理素质,这些德育资源在学生道德品质成长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校本资源,提高教育针对性
在进行辅导员德育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辅导员要挖掘校本资源,将高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校史文化等精神财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德育教育资源,并纳入到德育教育内容中,进而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由于高校学生具有极强的个体意识和实践精神,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辅导员要将高校精神文化贯穿于整个德育活动中,并结合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建设独具特色的学生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积极投身于德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进而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尊重个体发展,强化主观意识
在进行辅导员德育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强化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在这一层面上,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保护学生对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帮助学生对事物形成准确的价值认知和判断,通过科学发展观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养。除此之外,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组织校园德育文化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使得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理论的进一步验证,深化道德情感,促发道德行为。
(三)完善心理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在进行高校德育工作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德育情感的形成,辅导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为手段健全学生人格,进而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对此,在实际教育中,辅导员要抓住当前教育新形势,从高校发展现状与学生心理规律出发,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及时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库,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及时纠正,进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辅导员可以和高校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在一起,形成心理辅导联合机制,丰富学生心理知识,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发展,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扮演角色,得出:
1.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主要扮演着引导者、监督者、学习榜样等角色,引导和监督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2.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为了提高德育教育水平,辅导员要挖掘校本资源、尊重个体发展、完善心理教育,深化学生道德情感,进而促发学生道德行为,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保营.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运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00-105.
[2]谢怀平,李莉,黄景娟.全员育人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56-257.
[3]吴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5,05:125.
[4]潘海军.中国传统优秀德育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229.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途径
德育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使得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方面的发展,对学生个体成长和成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样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直接决定着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水平和实施质量。对此,在进行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要正确认识到自己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角色和作用,发挥出自身的教育作用和引导作用,优化高校德育工作体系,进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综合质量水平。对此,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对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扮演角色的思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一)引导者
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具有引导者身份,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并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进而实现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高校德育工作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并将到道德认知内化为学生道德素养。这就要高校德育工作要建立道德信念,将学生的道德认识升级为道德情感,形成道德动机,促发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辅导员作为道德认知和行为主要引导者,了解学生心理特征,掌握德育教育规律,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为核心要素,组织和开展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自觉规范言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监督者
从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上看,被教育者不仅是教育活动对象,同时也是教育活动主体,二者存在必然联系。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除了让学生明确如何做,还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判断,使得学生完善自身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而辅导员通过对学生道德行为的监督,通过反证法了解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动机,适时调整德育体系,进而达到德育工作的最佳效果。作为监督者,辅导员由于具备和学生大量接触的机会,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并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客观评价,通过适当的鼓励和引导,规范学生道德行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动机,实现德育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学习榜样
从本质而言,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模仿性,并受高校学生可塑属性影响,使得学生在实际教育中自觉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实现言传身教的效果。从这一层面上看,辅导员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扮演着学习榜样的角色,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辅导员要从自身品德入手,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辅导员综合道德素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同时,在进行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具备丰富的德育资源,其中包括政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以及心理素质,这些德育资源在学生道德品质成长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挖掘校本资源,提高教育针对性
在进行辅导员德育工作中,为了培养学生健全的道德品质,辅导员要挖掘校本资源,将高校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校史文化等精神财富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形成德育教育资源,并纳入到德育教育内容中,进而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由于高校学生具有极强的个体意识和实践精神,在进行德育教育中,辅导员要将高校精神文化贯穿于整个德育活动中,并结合高校德育工作开展现状,建设独具特色的学生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积极投身于德育实践活动中,激发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道德品质,进而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二)尊重个体发展,强化主观意识
在进行辅导员德育工作中,为了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并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强化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内在发展需求,进而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在这一层面上,在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保护学生对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和敏感性,帮助学生对事物形成准确的价值认知和判断,通过科学发展观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进而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养。除此之外,辅导员要引导学生组织校园德育文化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参与者,使得学生将德育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形成健全的道德品质,实现德育理论的进一步验证,深化道德情感,促发道德行为。
(三)完善心理教育,形成健全人格
在进行高校德育工作中,为了促进学生的德育情感的形成,辅导员要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为手段健全学生人格,进而提高学生综合道德素养。对此,在实际教育中,辅导员要抓住当前教育新形势,从高校发展现状与学生心理规律出发,明确学生心理健康情况,及时构建学生心理档案库,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及时纠正,进而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辅导员可以和高校心理辅导中心联系在一起,形成心理辅导联合机制,丰富学生心理知识,促进学生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以及自我发展,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辅导员在德育工作中扮演角色,得出:
1.在高校德育工作中,辅导员主要扮演着引导者、监督者、学习榜样等角色,引导和监督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并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道德品质。
2.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为了提高德育教育水平,辅导员要挖掘校本资源、尊重个体发展、完善心理教育,深化学生道德情感,进而促发学生道德行为,实现高校德育工作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孙保营.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互联网思维”的培育与运用[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1:100-105.
[2]谢怀平,李莉,黄景娟.全员育人视野下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01:256-257.
[3]吴巍.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创新研究[J].湘潮(下半月),2015,05:125.
[4]潘海军.中国传统优秀德育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启示[J].现代国企研究,2015,2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