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外活动作为学校体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有的学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活动中由于缺乏有力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直接困扰着参加课外锻炼的少部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体育的改革发展。
关键词:课外活动;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它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便于调动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可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力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正严重困扰着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引起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缺乏严谨的组织
组织泛散,混乱,是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校仅把体育课、课外训练以及竞赛作为体育组工作的重要任务,而课外体育活动区放任自流,对活动项目、内容、人数、场所没有统筹安排。造成部分场所人多拥挤,或保护措施缺乏,碰撞、跌倒事故经常发生;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项目,则场面混乱,不规范动作泛滥,运动损伤更是在所难免。
2.技术上的缺点
技术动作错误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缺少技术指导,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则运动损伤的机率会更高。如初学者练习时,受电视图片的影响,不顾自身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都易造成运动损伤。
3、准备活动不足
部分学生缺乏做准备活动的意识轻视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效应认为随便准备活动一下不可能损伤,甚至认为做准备活动浪费时间消耗体力,往往不做准备活动直接进行剧烈运动。造成运动损伤。
4、违反运动规则
加强运动规则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优良品质。不懂运动规则或明知故犯,也是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篮球足球运动项目中,任意发挥不规则的动作,甚至有意冲撞挤拉。田径项目中逆方向跑步,投掷,以及散打练习簿戴护具,打击非攻击点等。
5、缺乏保护,帮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在体育运动中保护有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球类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很重要,象体操类的项目中他人保护,帮助,就很重要。有的学生缺乏保护,帮助意识或保护,帮助方法不正确,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造成的运动损伤也屡见不鲜。
二、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思想上要重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可进行看录像,看具体事例,让学生从思想上给与重视,体育老师利用阴雨天的室内课给学生讲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运动损伤给学生给学校以及家庭带来的危害,即耽误学习有耽误健康成长。让学生从思想上给与高度重视。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安全意识。防止运动损伤。
2、合理组织活动
根据各校的具体特点,科学地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以班级或运动项目为单位分组,必须有组织有纪律的安全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就必须有班主任在场,以年为单位就必须有年级主任在场,或有学校其他领导在场。有体育老师负责活动纪律,场地安排和技术指导,并指派体育骨干协助进行,特别是投掷项目,要有专门练习场地和统一练习方法,绝对不能相对投掷;体操项目一定要有保护和帮助的措施。
3、指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教育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掌握准备活动的合理方法养成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有条件的可在开始阶段前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带领或体育骨干带领做准备活动,发展专项身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开,要注意手段的多样化,避免单调,枯燥无味,防止走过场。
4、培养保护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体操教学应首先安排有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动作,如单双杠项目,和在体操垫上的动作,前,后滚翻,鱼跃前滚翻等,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特别是学生骨干的保护,帮助能力作为教学任务。强调做新难高尖动作是的保护,帮助的必要性。
5、身体的全面训练
课外体育活动应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参与有考试的项目或有竞争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而忽略身体素质的练习。学校应以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全面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水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6、自我监督和临场处理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学会自我监督,与体育教师或与医务人员配合,及时反馈运动后的身体。特别是运动器官的不良反应,合理调整运动内容和运动量,课减少应身体状况不佳和局部负荷过量引起的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前期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和治疗。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临场处理的方法。
7、场地器材的保养,维修和有专门人管理
场地器材应有专门人管理,保养,定期检查,维修。跑道,单双杠,沙坑,跳箱,篮球架,和室外的一些组合器械应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损伤的器械应及时维修调换。
教育学生不要穿过紧的或过松的衣服和高跟鞋、皮鞋、凉鞋等提醒学生一定穿运动鞋参加体育锻炼,要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学生余暇体育指南[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 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1):6-8
关键词:课外活动;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
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它是体育课的继续、延伸和补充。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具有较大的可选择性,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便于调动学生参加身体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可是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有力的预防措施,运动损伤正严重困扰着体育运动的开展,应引起学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
1、缺乏严谨的组织
组织泛散,混乱,是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比例偏高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校仅把体育课、课外训练以及竞赛作为体育组工作的重要任务,而课外体育活动区放任自流,对活动项目、内容、人数、场所没有统筹安排。造成部分场所人多拥挤,或保护措施缺乏,碰撞、跌倒事故经常发生;篮球,足球等对抗性强的项目,则场面混乱,不规范动作泛滥,运动损伤更是在所难免。
2.技术上的缺点
技术动作错误是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课外体育活动由于缺少技术指导,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则运动损伤的机率会更高。如初学者练习时,受电视图片的影响,不顾自身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而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都易造成运动损伤。
3、准备活动不足
部分学生缺乏做准备活动的意识轻视准备活动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效应认为随便准备活动一下不可能损伤,甚至认为做准备活动浪费时间消耗体力,往往不做准备活动直接进行剧烈运动。造成运动损伤。
4、违反运动规则
加强运动规则的宣传,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优良品质。不懂运动规则或明知故犯,也是课外体育活动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篮球足球运动项目中,任意发挥不规则的动作,甚至有意冲撞挤拉。田径项目中逆方向跑步,投掷,以及散打练习簿戴护具,打击非攻击点等。
5、缺乏保护,帮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在体育运动中保护有自我保护和他人保护,球类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很重要,象体操类的项目中他人保护,帮助,就很重要。有的学生缺乏保护,帮助意识或保护,帮助方法不正确,以及自我保护能力低下造成的运动损伤也屡见不鲜。
二、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1、思想上要重视
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可进行看录像,看具体事例,让学生从思想上给与重视,体育老师利用阴雨天的室内课给学生讲讲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运动损伤给学生给学校以及家庭带来的危害,即耽误学习有耽误健康成长。让学生从思想上给与高度重视。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安全意识。防止运动损伤。
2、合理组织活动
根据各校的具体特点,科学地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可以以班级或运动项目为单位分组,必须有组织有纪律的安全开展。以班级为单位就必须有班主任在场,以年为单位就必须有年级主任在场,或有学校其他领导在场。有体育老师负责活动纪律,场地安排和技术指导,并指派体育骨干协助进行,特别是投掷项目,要有专门练习场地和统一练习方法,绝对不能相对投掷;体操项目一定要有保护和帮助的措施。
3、指导学生做好准备活动
教育学生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掌握准备活动的合理方法养成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有条件的可在开始阶段前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带领或体育骨干带领做准备活动,发展专项身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开,要注意手段的多样化,避免单调,枯燥无味,防止走过场。
4、培养保护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体操教学应首先安排有力自我保护能力提高的动作,如单双杠项目,和在体操垫上的动作,前,后滚翻,鱼跃前滚翻等,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特别是学生骨干的保护,帮助能力作为教学任务。强调做新难高尖动作是的保护,帮助的必要性。
5、身体的全面训练
课外体育活动应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参与有考试的项目或有竞争性的项目如篮球足球等,而忽略身体素质的练习。学校应以体育锻炼标准为依据引导学生全面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水平,从而减少运动损伤。
6、自我监督和临场处理知识的教育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学会自我监督,与体育教师或与医务人员配合,及时反馈运动后的身体。特别是运动器官的不良反应,合理调整运动内容和运动量,课减少应身体状况不佳和局部负荷过量引起的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前期的及时,正确的处理有利于机体的恢复和治疗。应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损伤临场处理的方法。
7、场地器材的保养,维修和有专门人管理
场地器材应有专门人管理,保养,定期检查,维修。跑道,单双杠,沙坑,跳箱,篮球架,和室外的一些组合器械应作为重点检查项目,对损伤的器械应及时维修调换。
教育学生不要穿过紧的或过松的衣服和高跟鞋、皮鞋、凉鞋等提醒学生一定穿运动鞋参加体育锻炼,要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参考文献
[1] 曲宗湖. 学生余暇体育指南[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 沈建华.肖焕禹.龚文浩. 论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三位一体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