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坐了一天,小鸟飞过10只,行人8人,车辆30辆,未发现可疑情况。”吴雨透过民宿内的落地窗,打量着周遭一切。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从1月20日至今,她在重庆经营的5间民宿仅入住了一间,且入住时间只有两天。
若这样的情况持续至3月底,吴雨近两年的投入将付诸东流:前期的装修成本、日常的房屋维护费、已缴纳的房租、推广平台的接入费……原计划在今年春节期间铆着劲来个“开门红”,未曾想最终变成她一个人的孤独与无奈。
这种感受,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林珂并不陌生。林珂是北京一家小型旅行社的负责人,随着疫情恶化,全国旅行社团队游被叫停。他现在只有一个工作:协助用户退团。
“即便目前疫情终止,旅游行业恢复也至少需要半年的时间,考虑到后期的人力成本等,可能会选择解散小团队,另谋副业。”林珂在微信对话中连连输入几个“郁闷”,最后向《财经》记者调侃称,“实在不行,就回家种菜养猪。”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绝不仅仅是民宿、旅游等行业。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在《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一文中指出,从中观行业的影响来看,餐饮、旅游、电影、交运、教育培训等行业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元(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元(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元(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元,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元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疫情阴霾笼罩,身处各业之中的中小微企业,已然成为疫情中最不堪一击的经济个体。
现金流告急
招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分析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恰逢春节,是消费旺季,且是二三产业务工人员流动的旺季。因此,对第三产业,特别是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将产生较大冲击,对第二产业的影响将取决于疫情的发展,对第一产业影响相对较小。
而第三产业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便是餐饮企业经营者。为防止疫情蔓延,多家餐饮企业被迫宣布暂停营业,随之而来的房租、食材积压、人员成本等问题,一夜之间全都摆在面前。
“对餐饮企业来说,这不是影响,也不是冲击,而是打击。”西贝莜面村(下称“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贝本想在2020年“大展拳脚”,扭转2019年不太有利的发展形势,但疫情的突然到来,打乱了既定的规划。
多名餐饮企业经营者透露,虽然2019年整个餐饮行业仍然呈现增长态势,但处于经济下行周期,叠加客流不足、原材料上涨等因素,不少餐饮企业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尤其是一些连锁餐饮品牌,日子更是难过。
不同于部分餐饮企业提及房租、食材积压等带来的成本攀升难题,在贾国龙看来,西贝所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2万多员工的工资支出。
受疫情影响,部分地方将春节假期延迟至2月10日,但在此期间,员工工资仍需按照国家要求如常支付。“我们现在有1万多员工只能在宿舍待着,差不多1万员工回了家。家里的来不了,宿舍的放不出去,后者得管好吃、管好住、管好安全,在員工没有开展工作、公司无经营收入、何时复工存未知数的情况下,工资如常全额支付所带来的压力确实很大。”贾国龙向《财经》记者算了一笔账,西贝共2万多名员工,每个月正常的薪水支出近1.6亿元,三个月的话就接近5亿元。
虽然员工规模未及西贝,但巴奴毛肚火锅创始人杜中兵亦深有感触。其告诉《财经》记者,伴随年末结清货款、支付员工工资及年终奖等,企业现金流吃紧,很多餐饮企业本想依靠春节消费“回血”,但在疫情影响下,不仅没有营业收入“进项”,还变成了纯支出。若一个月没有现金流进账,只有现金流的支出,大部分餐饮企业很难扛过一个月。再往坏的情况想,至少得做好六个月的现金储备,才能抵抗风险。
但对于大多数餐饮企业来说,眼下能扛过一个月就已十分艰难。“我所在的几个餐饮企业负责人微信群,最近天天都在讨论现金流问题,有的甚至考虑通过大众点评、饿了么等平台申请借款渡过难关。”某餐饮企业负责人表示,若疫情持续,现金流问题将成为2020年压倒不少餐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几乎同一时间,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之下,餐饮行业的个体经营者亦面临“生与死”的难题。
“预计支撑到阴历2月初,如果依然不开工,肯定得裁员。”一位奶茶店老板向自己的哥们吐槽,当前疫情对店铺带来的影响。
该老板介绍,店内雇佣的阿姨的月工资水平在3000元左右,如果拖到阴历2月初还不能开工,只能将一些人辞退。而3000元的收入对这些家庭是什么概念?“一般都是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所以,这些人一旦被辞退,她们的家庭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若疫情再继续恶化,恐怕奶茶店也只能关门大吉。在《财经》记者近日采访的多名个体经营者中,陷入与奶茶店老板同样困境的不占少数。
停工后垂危
无独有偶,还有更多的行业和企业在疫情的影响下“煎熬”。
本欲在国外享受春节假期的某温州建筑企业董事,此刻内心充斥着焦虑和不安。受疫情影响,若在正月月底前公司还不能正常动工,他将面临项目逾期违约、租赁设备高昂租金的成本支出。
该董事所在建筑公司有几十个项目,每个项目有几十人甚至达上百人,工人总规模达万人。据其介绍,该企业属于假期偏长行业,往年一般都在正月十二才正式开工,但是今年毫无预计,只能等待通知,所有项目处于停滞状态。 在他看来,即便可以复工也没有意义,因为工人根本回不了温州。根据地方最新将假期延至2月10日的安排,即便当天上班,该企业也只有几个人值班。“在温州,工厂基本都不能复工,影响很严重。”
该董事介绍,他旗下的一家混凝土公司,在150人的司机中,湖北人占比达40%,“这些人肯定都回不来,场地必然停工”。
项目停止对这家公司的损失是工期延误,工期延误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赔付甲方逾期款,另外还有很多租用设备,即便不开工也有租金支出。“工期延期还可与甲方进行商讨,但是租赁设备都有合同,设备租借方也有成本支出,比较难协商。”
另据上述董事介绍,虽然属于建筑行业,但是公司行政人员都是带薪放假。初步统计,该公司租赁设备的租金成本一天达几十万元,带薪工资成本一个月也有几百万元。
假期期间,该公司财务账户全部处于停滞状态。虽然这家年营收规模在几十亿元水平的建筑公司还有一定的余额资金,但是项目停滞带来的损失亦是一大打击。
颇具规模的企业尚且困难重重,一些小型甚至微型企业恐怕就如在“针尖上堆豆子”——难上加难。
位于东莞的某电子商务平台负责人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随着国内电子商务平台竞争白热化,平台内政策让商家机会变少,广告成本过高,进而导致盈利骤减,这种困局已反映在2019年的财务报表上。据其透露,该公司2019年全年销售额虽近1.2亿元,但净利润却只有500万元。
“我们已近一个月停工停产,没有任何营收,但仍然要支出十足的人工成本、租金成本等。即便之后复工,因为我们的电子产品是由供应链提供半成品,供应商端复工正常交货预计要到3月份。所以需要等到3月中下旬,我们才能有充足的货物销售。”上述负责人直言,企业短期内要承受资金流的压力不小。要想平稳过渡,必须在3月份追回1月、2月的目标,但这个实现起来难度很大。若无法实现,一季度注定会出现严重亏损。
部分中小企业负责人在采访中向《财经》记者坦言,当前是特殊阶段,肯定希望能帮助国家做更多的事,但企业实际也是疫情下的无辜群体,顶住压力保障员工在疫情期间的经济来源,谁又来保障微小企业在这次疫情中遭受的损失?而这些压力和损失若处理不当,企业很可能“倒下”,终致员工失业。
任泽平在《当前民企生存环境及建议》一文中指出,受经济持续下行、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去产能、环保限产、金融去杠杆、税收社保加强征缴、流动性分层等叠加影响,近年来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增加,遭遇融资困境、信用债违约潮、股权质押风险等。这次疫情将进一步使民企雪上加霜。
华映资本近期针对消费、文娱和企业服务等领域百余家企业的一项调研显示,对于疫情影响10%企业表示较为严重、50%企业一般、40%企业轻微或基本无影响;受影响的企业中,65%左右属于早期企业;疫情影响具体体现在现金流紧张、线下工作暂停暂缓、供应链调整、营销投放效果下降、融资节奏暂缓、获客难度增加等层面。
多方紧急驰援
“从重要性上看,中小企业占GDP比重大,贡献大量就业岗位,对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从紧急性和脆弱性上看,中小企业抗风险性偏弱,受系统性风险影响程度严重。”华映资本指出。
陷入困境中的中小企业亟须多方关注。2月1日,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指出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得盲目抽贷、断贷、压贷。
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到期还款困难的,可予以展期或续贷;通过适当下调贷款利率、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等方式,支持相关企业战胜疫情灾害影响等。
疫情之下,包括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政策性银行、城商行在内的部分银行机构,均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采取了相应的纾困措施。
如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等出台相关政策,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针对疫情防控的相应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性贷款在现行基础上利率下调0.5个百分点等措施。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微众银行等则提出,对于疫情影响正常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减免逾期利息、贷款展期等方式进行支持。
另据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截至2月14日中午12時,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的信贷支持金额超过537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银行等金融机构采取针对小微企业等的纾困措施,包括万达商管集团、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爱琴海集团等公司均宣布了针对旗下商场商户租金的减免措施。
与此同时,北京、上海、苏州、山东、四川等地相继出台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措施,涉及加大金融支持、社保延迟缴纳、减免租金、延期交纳税款等内容。
但上述驰援措施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缓解当前遭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困境?
“通常情况下,银行贷款要考虑你的现金流是否稳定、是否有抵押物等因素,按照银行的审批流程,很难及时‘灭火’;另一方面,地产公司减免租金看似解决了大问题,但是被迫暂停营业之后,成千上万员工的工资依然压在我们自己身上。”某大型餐饮企业高管直言,当下,很多遭受冲击的企业并不能得到相应的信贷支持,而且即便是延期还款、减免逾期利息和租金等措施,对部分中小型企业来说,也就是能够再扛扛,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对于多地的扶持政策,苏宁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薛洪言坦言,扶持政策侧重于税费减免和金融支持,属于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的积极施策,能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困境,但此次冲击主要来自市场端的需求萎缩,经产业链上下游层层传导、环环相扣,政策端虽已做了积极努力,但缓解程度有限。 近日,桔子酒店创始人、魅KTV董事长吴海更是发文指出,这些政策难以真正优惠到中小企业头上,如果不改进的话,中小企业最后依然难逃倒闭。
需要更大支持
市场亟待更大范围和力度的政策支持。
基于前期各地出台的扶持政策,吴海建议,针对被强制停业企业,可在疫情宣布结束前免收社保;被强制停业期间,每个月按照过去交的社保返还给在家待业员工,补贴员工收入,企业复工后再一并发放;疫情结束后继续享受缓交政策;建议对于有需要还房贷的员工,银行把还贷时间延长,疫情期间暂不收取等。同时,对受到极大冲击的行业,疫情宣布结束前免交社保,疫情结束后,享受缓交政策。
财税专家王海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还需统筹相关政策,综合发力。对行业和公司受疫情影响的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疫情影响特别大的行业和企业,有必要采取财政支持和更大的税务减免力度,如可将企业的亏损抵扣企业以后盈利年度的比例加大,甚至还可采取评估的基数对企业的税收优惠,尤其是促进就业稳定的税收和社保优惠政策。
此外,受疫情冲击,财政还有必要增加专项债额度,甚至可以增发疫情专项债券,鼓励大家积极支持相关的企业和行业。
同时亦需“亡羊补牢”,通过专项债支持公共医疗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和采购,再通过公共采购支持相关产业发展。
亦有观点认为应该取消公积金制度。2月11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发文指出,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该制度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新加坡学来的,现在我国房地产早已市场化,商业银行已成为提供房贷的主体,住房公积金存在的意义已经不大,将之取消可为企业和职工直接降低 12% 的成本。
王海直言,关于公积金取消,应进一步评估企业的持续性压力,可先由强制性的缴纳,转为自愿性的缴纳策略,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逐渐消化和解决。而这个取消,亦可在个人所得税层面,给予员工在购买房屋时一定的税前抵扣比例。
具体到经济金融领域,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保障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特别是要通过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措施,加大对中小银行的流动性支持,鼓励中小银行进一步服务好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民营和小微企业。
“对商业银行来说,之后首先要‘开足马力’,全力增加信贷投放,保障企业开工复产需求;同时要主动发掘和调查企业的金融需求,并努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的成本压力;再者,要以此次疫情为基础,加大金融科技能力和体系建设。”邮储银行高级经济师卜振兴告诉《财经》记者。
在更多中小企業负责人看来,出台更大范围内的有效政策肯定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但如何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尚需多方努力。
“只有两个字:‘落实’。不要来虚的落实,不要搞形式主义,不要说虚话和套话,要用实际行动来帮助企业。群策群力之下,一定能够给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带来新的生机,进而让大家坚定走下去的决心。”某民营企业高管向《财经》记者表示。
当然,对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行业、企业、个体来说,倘若疫情能早点结束,那肯定再好不过。
重庆民宿经营者吴雨、北京某旅行社负责人林珂不约而同地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上面写着:“这世上没有人比我们更希望世界和平、风调雨顺的了。”
(应受访者要求,吴雨、林珂为化名;《财经》记者俞燕、实习生张琳宜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