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笔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t_w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本我打算用一种沉重的语调来讲这个故事,毕竟故事发生在直面死亡的重症监护室里,老马又得了重病躺在那儿生死未卜,但老马不同意。老马说,整那么凄凄惨惨干嘛?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ICU有最齐全的设备,最专业的医生,我有什么好怕的?
   好好好,不怕就不怕吧,反正人已经康复了,又能在棋盘前跟人争得面红耳赤了,现在怎么嘴硬都行。也不想想当初谁一出院就到处咋呼:人大代表在哪里?医疗主管部门在哪里?我要建言,我要提建议!ICU太不人性化了,太不人性化了!
   按老马的描述,重症监护室是这样的: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的空间,左右各摆着一排床,床与床之间就一个布帘子隔着,间隙里堆满了仪器,嘀嘀响,嘟嘟响,伴随着不知道是谁的呻吟声,喘息声,还有医生护士匆忙的脚步声。随时都有人或昏迷或残喘着被推进来,又随时会有人被盖了白布推出去。老马自己想了一个比喻:进了ICU就是摆上了死神的餐桌,他想夹哪盘就夹哪盘。老马说,我是不怕,但其他人会怕呀,胆小的直接就能给吓死,还治什么治?你仪器再先進,医生再专业,都是白搭!
   老马说的“胆小的”,指的是他隔壁床的那个小老头。小老头刚推进来抢救时的动静挺大的,醒来后动静更大,时不时大声恸哭,嚷嚷着放我出去,还动手拔管子,护士没法子了就给他打了镇定剂。安静下来的小老头一直小声念叨着:我不要死,我不要死……
   老马听着难受,就跟他说话。老马告诉他,像我们这样已经被抢救过来的,死不了了,等再稳定些就可以换普通病房了。老马又告诉他,这里一天可以探视半个小时的,等会儿你就能见到家人了。
   小老头问:真的?他们什么时候来?
   老马说:每天十点到十点半。
   小老头问:那现在几点了?
   这可真难住老马了。这ICU顶上的灯24小时亮着,没有白天,没有黑夜,谁知道现在几点。老马随口应:快了快了,现在差不多天亮了吧。
   小老头问:你怎么知道天亮了?
   老马说:太阳都升起来了啊。
   小老头问:太阳呢?
   老马四周找了找,看到了床头的一沓彩纸。彩纸是昨天闺女来探视时带进来的,上边写了些鼓励他战胜病魔之类的话。老马看看彩纸的背面是空白的,有了主意。
   趁护士过来给自己打针,老马问:能不能借我一个笔?
   护士就把上衣口袋的笔掏出来,递给他。
   老马看见了笔上的“马”字,问,你也姓马呀?
   护士说,对,马小良。
   老马高兴了,好好,马良的后代啊,那你这杆就是神笔了。
   护士愣了一下,满是疲倦的脸忽然舒展开了,对,就是神笔。你随便画吧,想要什么就画什么。
   老马就画了一个太阳,指给小老头看,你看你看,太阳!
   老马自己也盯着太阳看,看着看着,耳边恍惚听见老伴儿在说:太阳多好啊得赶紧晒被子,老头子你倒是搭把手啊。老马嗅了嗅身上的被子说,老婆子,这被子是得晒晒了,一股怪味。
   过了一会儿,老马又画了一个小孩在放风筝。
   小老头问:这是你孙子吧?
   老马得意地说,对啊,是我小孙子。老马仿佛听见小孙子说,爷爷爷爷,你快点帮我拉住啊,风筝要掉下来了。老马也着急啊,说乖宝贝你等着,爷爷很快就能出去帮你了。老马想起刚才医生说要配合呼吸机的频率来呼吸,说这样血氧恢复更快,就赶紧就着呼吸机的频率一下一下呼气吐气。
   过了一会儿小老头又问:现在几点了呢?我想打会儿盹儿。
   老马就又拿起笔画了一个钟,九点五十。老马把“钟”递给小老头,说:别睡别睡,再过十分钟,家人就能进来看咱们啦。
   小老头接过“钟”,捧在胸口轻声数数,数到快600的时候,探视时间果然就到了。
   老马一见老伴儿和闺女就说,我就知道你们该来了,我都不敢睡觉。
   老伴儿问:你怎么知道的呀?
   老马说:我看钟的呀。
   闺女左看右看:钟在哪儿?
   老马抬手指向隔壁:那儿呀。
   闺女顺着他的手的方向找去,隔着五六张病床之后的墙上,果然有一个钟。
   闺女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么远,还隔着好几层帘子,他是怎么看到的?
   我要讲的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老马这老家伙脾气臭是臭,心态还真是没说的。做人豁达至此,什么生死,什么疾病,也确实是浮云了。不过我还是忍不住怀疑那个隔壁床的小老头其实就是老马自己,老马怕丢脸才编造了这么个人出来说事。我这么猜测是有根据的,他刚开始跟小老头说的话太专业了,一般只有医生或护士才会那样说。还有,据老马的老伴儿说,她第一次去探视的时候,老马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怎么把我扔在这儿啊?我身上一分钱都没有,连衣服都没有……老马到底胆大还是胆小,真说不清了。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世上真有神笔,真有马小良,关键时刻真有一些神奇的力量。
其他文献
雪是遗物  雪落在十字路口  湮没斑马线和四车道双黄线  好像人间才诞生  尚且没有规则与歧途  我循例等红灯变绿、过马路  在公交站台停下  准备好硬币或次卡  将自己搪塞给一辆汽车  雪小而洁白,像是信物  令人忆及美好之事  我不是主角  属于我们的雪早已被污染  雪那么冰冷、虚无、不经心  它现身或融化  都无法寄托理想主义的愿望  雪其实是遗物  永远做那画中人  “没有灯会,就一起看场
期刊
我与夕阳  我喜欢与夕阳相约、交谈  沐浴夕阳的余晖  品尝夕阳血红的激情  倾听夕阳谢幕前的精彩演说  观赏夕阳壮美的告别仪式  硕大辉煌的隐退  是完成一种蓄满力量的交接  渡过黑暗,死而复生  完成日落西山到喷薄而出的轮回  我在寻觅和夕阳的对接点  我渴望借助夕阳的灵气和力量  晚年写出一首成熟的、最美的诗歌  与夕阳共同分享、共同陶醉  人走了 感觉还活着  在一个落雪冰冷的日子  他走
期刊
大雪洁白  被父亲带走的那场雪  重新返回时  我站在转瞬即逝的早晨  掰着指头  父亲离开了三个年头  我又向前走了三年  相似的场景,透过时间  关照我  冥冥之中,还有比记忆  更脆弱的风  会续上冬鸟的歌声  踩过缓缓的岸  或者什么都不是  一场雪长时间行走之后  在没有门槛的安静里  突然停了下來  蝴蝶  昨夜,看见蝴蝶  纸糊的  有红蝴蝶白蝴蝶黄蝴蝶蓝蝴蝶  无数只蝴蝶,和童年 
期刊
转眼就过了阳光明媚的三月了,李林生老师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当然,这条信息也是同学转发给我的。对于李老师,何时调离沈阳师范大学,何时从省青年干部学院离休,又是何时返回故土营口,及至最后病逝、享年多少,我几乎一无所知。只是在每年一两度的同学聚会上,偶尔能听到关于李老师的只言片语。对于中文系七七、七八两届学生来说,边杖子的风沙,兴隆台的泥泞,三十三中的拥挤,已成为其求学生涯的物质背景和精神财富,或者说是
期刊
一、  灰原与父母住在一间半地下室里。窗户的上半部分露在外面,下半部分則是墙面。每天,他都可以看到行人的脚在头顶来来回回地走。有时他忘了拉窗帘,就会有好奇的人往屋里看。每当这时,灰原的父母就会愤怒地拉上窗帘。因此就算是在白天屋子里也相当昏暗。灰原倒是不介意,他喜欢阳光,喜欢阳光照在床单上的感觉。父亲与他相反,总是爱拉着窗帘,没事时就猫在屋子里,一言不发。灰原觉得他像是变成了某种穴居动物。  此时,
期刊
直线距离往上五米,老旧的单元楼房住着一个比老齐还要老的独居男人,上下楼只能颤颤巍巍地拽着楼梯护栏了,每天却还要喝酒。    比不得平房大杂院,单元楼房的户与户、人与人之间极少有往来,看不到他喝酒,能够看得到的是每天楼梯拐角处的酒瓶子都要增加几个。烈性酒的酒瓶子是“牛二”——绿瓶红标的“牛栏山二锅头”,还看到有“普京”的啤酒瓶子,不是俄罗斯啤酒,是普通“燕京啤酒”的简称。除了白酒,他还能喝啤酒,这个
期刊
六十多岁的老董有句著名的口头禅:“做人需要境界,喝酒也需要境界。”他盘腿坐在滚热的炕头上,一口一口地喝着闷酒,很快就喝光一壶柳河老窖,捏着空酒壶吩咐老婆:“你再给我烫壶酒。”老婆一边烫酒一边嘟囔:“你别光顾着喝酒,今天谢致义和杨占山又来了,明摆着是来催债的,你赶紧给王大进打个电话,问问他到底能不能把钱还给人家。”    老婆总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董也在估计形势:“你说王大进这小兔崽子,会不会说话不
期刊
一九九三年,腊月二十。   终于放寒假了。你爸轻轻地起床,蹑手蹑脚走出卧室,我翻了个身,准备继续睡。夜晚,我越来越睡不踏实,醒的次数越来越多。放了假,白天我可以补觉了。   你爸洗漱完毕,做好了饭,推门去看了看,我轻声说:“上班吧,我没事儿。”   我家住在二楼,结婚时挂的红色天鹅绒的窗帘,我喜欢太阳一出来,满屋子红彤彤的样子。我拉开窗帘往楼下看,你爸骑上了自行车,汇入上班的人流中。   那年的雪
期刊
人到中年,总爱伤感。怀念的东西愈多,回忆就愈清晰如昨。故去的人,远去的事,总能浮现眼前,就连阿猫阿狗,花花草草,都会引出联想,让满满的感情倾泻其中。   这不,在教室刚刚清闲一会儿,窗台上一株刺蓬蓬的小仙人球,又让我心头一颤:在老家时,母亲也曾养过一盆仙人球!顿时,一种怀念之情油然而生。   记不清是谁送的仙人球啦,因为那毕竟是二十几年前的事。记忆中的那盆仙人球,让人既讨厌,又怜爱。它总是被我和妻
期刊
抠豆粒的母亲  父亲把晒干扬净的大豆装进麻袋里  搬到马车上,然后抡起扫帚  围着场院扫了三遍  直到平地上一粒豆粒也没有  他才放心地收起扫帚  这时,母亲蹲下去  用手指抠陷进场院边上泥土里的那些豆粒  很多年以后,我依稀看到母亲  还跪在那里,抠豆粒  早晚的事  外祖父不到五十岁就去世了  临终前,我的母亲,我的姨,我的舅  躲在低矮的屋檐下流眼泪  外祖父对我刚刚结婚的大姨说  别伤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