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让·努维尔往常的作品相比,浦东美术馆的设计似乎显得低调朴实。这位前普利兹克奖得主用“领地”的概念,从一众国际顶尖建筑师中脱颖而出。他将美术馆所处的领地视作一整块白花岗岩,美术馆在岩体上雕琢而出。于是,来自山东的白麻花岗岩被运至现场,由工匠们精心打磨后,形成粗粝的表面肌理,铺垫出“领地”的独特气质。同时,建筑师借鉴了加斯东·德·帕夫洛夫斯基对“第四维度”的思考,希望艺术与诗性在建筑中不断打磨彼此的意义。外立面上,石材表面错落有致的划痕将上海的烟雨糅进了建筑表情中,拥有不同纹理的玻璃幕墙则暗含了“城市之窗”的隐喻,表达出建筑的诗陆语境。
步入室内,让·努维尔运用“至上主义倡导者”马列维奇的经典几何线条,切割出13个展厅和开放式展览空间,让观众在移步换景中体验艺术与建筑共谱的旋律。作为让·努维尔建筑的标志性特征,“框景”手法和光的运用在这里已然出神入化。除了延续马列维奇的几何阵列美感外,他刻意为观展体验营造三种自然光线模式:全暗息、全天光和部分遮挡滤光。作为宣告“领地”开放的三场大展,在纯白色的空间底色中,编织出—场场艺术飨宴。
“蔡国强:远行与归来”缘起于艺术家近年的“一个人的西方艺术史之旅”。他在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和庞贝古城追溯古希腊罗马文明,在乌菲齐美术馆对话意大利文艺复兴,经由巴洛克艺术、现代主义、塞尚和中世纪的辗转,最终回到东方语境,创作出《梦游紫禁城》和《银河嬉水》两件巨作,来对话中国文化精神。为了探寻“未知”,艺术家在让·努维尔度身打造的中央展厅内,因地制宜地打造了动态灯光装置《与未知的相遇》。由米罗美术馆精心策划的“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位于美术馆4楼。依照艺术家横跨四十年的创作主题和展馆的空间秩序,策展人霍尔迪·克拉韦罗将69件作品划分为“符号的词汇表”、“自由化的符号”、“物体”和“黑色人物”等四个子主题。在艺术家热情、幽默的空想世界里,绘画、雕塑、版画或是织物创作,都变成了他探测不可见领域和视觉世界奥秘的工具。“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从英国泰特美术馆精心甄选出100余件藏品,再现了跨越200年的西方艺术风景。源自不同时代背景的艺术家利用光的情感联想创作出动人心魄的作品。在这里,艺术之“光”与空间之“光”交织于同一空间,碰撞出绝妙的意境。此外,泰特美术馆的“镇馆之宝”,由约翰·埃弗里特·米莱创作的前拉斐尔画派杰作《奧菲莉娅》被单独放置在1A展厅内,让观者在细腻的笔触中,品味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哈姆雷特》的哀婉情调。
在看似复杂,却清晰明了的动线中,让·努维尔所营造的诗意从艺术、空间和建筑的神秘感等维度缓缓展开,在建筑师所打造的另两个特殊展厅空间——镜厅中得以升华。理念取自杜尚作品《大玻璃》中所提出的“第四维度”,让·努维尔再一次演绎了光的寓言。在二层和跨越三、四层,分别高达6米和12米的狭长形展厅内,自然光、人工光线和多媒体艺术作品将交织成独特的镜面效果和艺术语境,在照映出东外滩魔幻与现实的同时,与对岸的人们形成互动。此时,我们似乎更能领会让·努维尔所说的:“我希望人们不要认为浦东美术馆是个独立的建筑,而是和地、景及空间小品搭配延续,自然而然连贯在一起的。这种模糊性是我刻意想要营造的,我是在和黄浦江及周边空间玩一场互动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