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数学教师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困惑:自己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而且随着年级的增加,分化日趋严重,与孩子的心越拉越远。这当然是由很多因素所造成的,特别是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怎样让自己的数学课堂充满高效,既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而且前提是过程是轻松愉快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从一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途径。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其起源到发展到今天的许多数学分支,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珍贵且值得后人学习的史实,可以说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史。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数学史那是数学专业的本科生所要学习和研究的,离我们的初中很远很远。其实不然,用数学史知识为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细心的老师一定能发现我们的教材中,其实蕴藏着大量的数学史知识,或是故事、或是传说。许多一线教师因为教学进度还有升学的压力,少提或是根本不提、不渗透。恰恰丢掉了一件很重要的武器,有时候一个数学史故事可能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数学史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它是学生思维的体操,有时可能不如语文课堂形式多样,优美;不如艺术课堂灵动活泼。有时教学内容就决定了课堂的枯燥和乏味。但这绝不可以作为我们数学教师不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理由,你不挖掘教材,不设趣,增趣,久而久之,学生越学越苦,教师也越教越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初中数学课本中有着许多数学史小故事,在我们的课堂中应当加以利用,让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节时,很多老师是这样引入的:首先回顾直角三角形的角关系:直角,两锐角互余,内角和180°,接着老师设疑: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最后动手实践:度量计算。这种方式引入:看似有回顾、有互动、有实践,其实全是知识的堆砌,抽象无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不仿这样开始:先欣赏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家大会的标志:以赵爽弦图为母本的图案,作为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数学界盛事,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作为标志,这张图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很自然跟学生一起研究赵爽弦图,发现了勾股定理,让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的乐趣,这时教师在介绍勾三股四弦五的由来,中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西方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勾股定理在初中几何的重要地位,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的前辈是这样的厉害,原来数学这么有趣,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由例如:在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时,我们可以用中国古代算筹计数法引入,并一起分析中国古代表示数学的工具的优缺点:数性直观鲜明但数量表示繁琐复杂,老师再简单介绍数字计法的演变史,从而引出现代的正负数表示法。看似简单的表示法,却经过了这么多的复杂经历,所以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需不断地发现改进、再发现再改进。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老师可以简单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名称的由来,徐光启的伟大工作。还有比如丢番图的年龄问题、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等等。寓教于乐,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利用数学史知识陶冶学生的意志品质
数学课堂不应只是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理解、运用,也要注重数学思想得培养,特别是发挥数学课堂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学习无理数这一节知识时,下面是这堂公开课的某个片段:教师介绍无理数√2的发现故事,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不迷恋权威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墨守陈规,敢于将无理数的发现公布于众,最终为科学献身。这时学生都沉浸在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中。老师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收获?
生甲: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应当敢于探索,勇于发现,流血流汗,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生乙: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怀疑,挑战权威。
生丙:但是我们不能目空一切,夜郎自大,什么都怀疑,应脚踏实地。
……
老师最后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也希望同学们这样去做,说不定哪天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中就出现了“陈金强法则”“黄圣彦定理”(这两位都是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
这样无形中激励了学生,这两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了。事后的评课中,听课老师对这个环节高度评价,认为课堂中充满了人文关怀,数学老师也可以是班主任,到达育人的目的。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要怕花这个五分钟的时间,有时它比简单的说教有用的多。
例如在学习平行公理时,老师简单介绍欧氏几何的五大公设,对于第五公设的怀疑与研究产生了罗氏几何、黎曼几何等非欧几何。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应如此,要不断地探索发现。
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利用那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高斯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故事等等。
综上所述:将数学史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及在科学的道路上,求真、求知、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所以我们应当将数学史有机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当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让课堂变得突兀扭曲,脱离利用数学史服务课堂的本意。我们要不断地钻研教材,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意义。
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从其起源到发展到今天的许多数学分支,在这漫长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珍贵且值得后人学习的史实,可以说不了解数学史,就不可能全面了解整个人类文明史。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数学史那是数学专业的本科生所要学习和研究的,离我们的初中很远很远。其实不然,用数学史知识为情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细心的老师一定能发现我们的教材中,其实蕴藏着大量的数学史知识,或是故事、或是传说。许多一线教师因为教学进度还有升学的压力,少提或是根本不提、不渗透。恰恰丢掉了一件很重要的武器,有时候一个数学史故事可能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利用数学史知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堂有别于其他课堂,它是学生思维的体操,有时可能不如语文课堂形式多样,优美;不如艺术课堂灵动活泼。有时教学内容就决定了课堂的枯燥和乏味。但这绝不可以作为我们数学教师不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理由,你不挖掘教材,不设趣,增趣,久而久之,学生越学越苦,教师也越教越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初中数学课本中有着许多数学史小故事,在我们的课堂中应当加以利用,让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一节时,很多老师是这样引入的:首先回顾直角三角形的角关系:直角,两锐角互余,内角和180°,接着老师设疑: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最后动手实践:度量计算。这种方式引入:看似有回顾、有互动、有实践,其实全是知识的堆砌,抽象无趣,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你不仿这样开始:先欣赏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世界数学家大会的标志:以赵爽弦图为母本的图案,作为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数学界盛事,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作为标志,这张图的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从而很自然跟学生一起研究赵爽弦图,发现了勾股定理,让学生体会到了发现的乐趣,这时教师在介绍勾三股四弦五的由来,中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证明,西方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勾股定理在初中几何的重要地位,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我们的前辈是这样的厉害,原来数学这么有趣,而且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生活中。
由例如:在学习正负数的表示时,我们可以用中国古代算筹计数法引入,并一起分析中国古代表示数学的工具的优缺点:数性直观鲜明但数量表示繁琐复杂,老师再简单介绍数字计法的演变史,从而引出现代的正负数表示法。看似简单的表示法,却经过了这么多的复杂经历,所以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帆风顺,需不断地发现改进、再发现再改进。学习解直角三角形时,老师可以简单介绍正弦、余弦、正切名称的由来,徐光启的伟大工作。还有比如丢番图的年龄问题、斐波那契的兔子问题等等。寓教于乐,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等着我们去发现和挖掘。
利用数学史知识陶冶学生的意志品质
数学课堂不应只是数学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理解、运用,也要注重数学思想得培养,特别是发挥数学课堂的育人功能。
例如在学习无理数这一节知识时,下面是这堂公开课的某个片段:教师介绍无理数√2的发现故事,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不迷恋权威毕达哥拉斯学派,不墨守陈规,敢于将无理数的发现公布于众,最终为科学献身。这时学生都沉浸在这样一个悲壮的故事中。老师提问:你从这个故事中有什么收获?
生甲:我们在科学的道路上应当敢于探索,勇于发现,流血流汗,乃至献出自己的生命。
生乙: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要敢于怀疑,挑战权威。
生丙:但是我们不能目空一切,夜郎自大,什么都怀疑,应脚踏实地。
……
老师最后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也希望同学们这样去做,说不定哪天在我们的数学课本中就出现了“陈金强法则”“黄圣彦定理”(这两位都是平时在数学学习上比较吃力的学生)
这样无形中激励了学生,这两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刻苦努力了。事后的评课中,听课老师对这个环节高度评价,认为课堂中充满了人文关怀,数学老师也可以是班主任,到达育人的目的。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堂不要怕花这个五分钟的时间,有时它比简单的说教有用的多。
例如在学习平行公理时,老师简单介绍欧氏几何的五大公设,对于第五公设的怀疑与研究产生了罗氏几何、黎曼几何等非欧几何。所以我们的学习也应如此,要不断地探索发现。
在我们的课堂中也可以利用那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热爱数学、学习数学。高斯的故事、阿基米德的故事等等。
综上所述:将数学史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加感性地认识数学、了解数学、爱学数学、学好数学,了解人类文明的进程,以及在科学的道路上,求真、求知、不畏艰难的意志品质,发挥数学的育人功能。所以我们应当将数学史有机融入到我们的课堂中去,当然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让课堂变得突兀扭曲,脱离利用数学史服务课堂的本意。我们要不断地钻研教材,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生动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