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奏:
在历经了2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流行音乐终于在20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现象”;且不说流行音乐的质量如何,艺术水准有多高,光是这种热闹劲儿就已经让不少人欣喜不已了,然而小纳却要在这里泼上一瓢冷水,还望各位“长老”、“前辈”多多海涵!
有很多的怀旧派,至今对1994年中国乐坛的繁荣景象念念不忘,随时都可能拿出来津津乐道,恨不能转回头去,将自然规律颠倒,逆行回到那段“乐坛盛世”。本人也曾是怀旧派中的一员,然而自始至终都对那段历史颇有微词;1994年的繁荣景象虽是南北开花,全国山河一片红,但实质上在今天看来却有饥不择食的嫌疑!难以想象当时在全国迅速走红的那么多歌曲里,除去较为用心的摇滚和民谣,还剩下什么,还会有什么出色或引人入胜之处,更想不出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那是中国流行乐坛的黄金年代,然而那次的繁荣之后,接着来的却是一场空前的音乐危机,颇像是一场表面极度繁荣的泡沫经济陷入了全面崩溃,这说明了什么呢?
时尚在早期中国乐坛的表现
“时尚”好像是9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一个名词儿,但实质上中国人追逐时尚的年头却已十分不短了。早在20年代的上海滩,男人女人们就已对时尚趋之若骛了,并且出现了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星,像金嗓子周璇等等;因为当年的通讯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于是这些时尚只是在一部分有产阶级、小市民的圈子里互相交流影响而已,并不能成为大气候。
1949年以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的时尚也只能停留在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和中山装上;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产生了像歌剧《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及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来客》、《上甘岭》等至今看来依然有着巨大感染力的大批优秀音乐、舞蹈、电影音乐艺术作品,并一度引导着当年的时尚潮流,它们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都拥有灵魂。
当年的艺术是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因此那个年代的音乐不能被称作是“消费品”,而是用来激励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财富。
流行音乐终成时尚
当历史的车轮拖着一溜烟的滚滚红尘驶入20世纪80年代,政策的改变引起了人民生活的巨大转变,外来文化的进入也让中国人的视野空前开阔起来,知道了生活并不只是填饱肚子,身边还有很多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在诱惑着大家;电视开始在中国迅速普及开来,于是“时尚”就伴随着大众的需求和媒介的宣传闯进了近千年来循规蹈矩的华夏大地,影响着所有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流行音乐”这个概念当年在中国立足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迫于舆论压力,中国的音乐家们在80年代初期只能创作一些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歌曲和音乐作品,最多再发展到亲情,爱情歌曲被视为是小资产阶级情调。但流行音乐是大众化的,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有情有爱才是生活嘛,这些都注定了流行音乐在中国是要成为“时尚”。
80年代初,邓丽君、罗大佑、苏芮等一批台湾流行歌手的歌曲通过翻唱在中国内地流行开来,对中国的音乐人是一个巨大的刺激,这种刺激的第一反映就是这些音乐人开始酝酿音乐上的变革活动,电声乐队开始在内地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原创流行音乐也开始崭露头角;1986年可以被称作是中国流行乐坛的“机会年”,一大批原创流行音乐人聚在一起,发扬了一次集体主义精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百名歌星大型演唱会,而中国流行乐坛的大幕也就此拉开,流行音乐终于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台面,并很快成为最主流的音乐表现形式。
一味追求时尚,最终将被时尚所伤
“音乐是消费品”,这是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观念。他和我们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上的鞋一样在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变出诸多花样来;也许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过于迅速,时尚的产生也是速度绝伦。节奏快的人走在时尚的前沿,于是被称为“前卫”,节奏慢的人在追逐过时的或落伍于时尚,于是被称为“老土”,剩下一群没有性格的人就只能没命地紧跟时尚走了。
但我们的艺术家往往是看不准时尚的,对时尚的把握往往会产生错觉,进而陷入误区,于是就不可避免地闹出“全国皆穿健美裤”的笑话来。中国人跟风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鲁迅先生曾在文章里对此痛骂过;这种习惯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倒也罢了,大不了给一些聪明的商人制造一些机会,而如果艺术上也陷入这种可悲的尴尬境地的话,那就将不可避免地创造出大批的文化垃圾而贻误后人了!
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以来的这20年,成绩还是有一些的。而看得出来,做出成绩的这些音乐人大多都不是跟着潮流走的,或者是前期没有跟着潮流走的。比如说崔健、唐朝、何训田以及魔岩唱片和滚石唱片推出的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再如大地唱片在90年代以老狼为代表的“校园民谣”、以艾敬为代表“城市民谣”以及以丁薇为代表的前卫流行音乐等等,都是有着浓重中国文化特色的流行音乐形式,并一度引导了整个中国乐坛的潮流。
近几年,中国乐坛的“复制”、“凑热闹”之风有了愈演愈烈的迹象,但事实证明了这种做法的结果只有一条:失败!而那些少数坚持自己音乐风格的组合和个人像许巍、羽·泉、朴树以及新人杨坤等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就表明作出真正的好音乐才是最重要的,一味追求时尚,最终将被时尚所伤。
向世界进军,中国流行音乐路在哪里
有部分人总是在大肆鼓吹中国的流行音乐应该向世界进军,然而对于如何进军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呢?其实也许问题很简单:中国有过多的音乐人都是属于那群没性格、拼命追赶时尚的人,他们将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追逐时尚上了,没有精力也没有意识去进行创新;试问,拿着别人吃剩下的东西换个名字再放进人家的盘子里,人家还能再有胃口吗?
1994年的变相繁荣过后,中国的流行音乐就迷失了方向,外来的众多音乐形式轻而易举的就将中国的流行音乐阵地瓜分完毕。“朋克”来了,整个中国大江南北都是“鸡冠头”和“三个和弦”,朋克还没有玩儿出个名堂;“rap”来了,连我们的“摇滚之父”都跟人家跑了 ;R&B和Hip pop结伴来了,中国就成了R&B和HIP pop的海洋;这还没说“英摇”、“电子”、“黑金”、“拉丁”、“爵士”等等等等,形式多样原本并不是坏事,但每一种形式都没有创新就没有意思了。这样下去,别说是向世界进军,连自己的老窝都快没了!
要想在世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就要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创新精神,向祖先学习,好好想想老外为何只喜欢中国的《茉莉花》、《春江花月夜》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东东;如果有人说,我们做的音乐只是给中国老百姓听的,那么拜托,拿点有价值的出来,不要让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毁了中国下一代的耳朵!
尾声:
为什么要说中国的流行音乐是在时尚的炮火里匍匐前进呢?其实,流行音乐的发展就象是一场战争,而所谓的时尚其实就象是一颗颗的炸弹,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做敢死队,迎着炮火前进,而应该采取一定的战术去创造另外的时尚,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匍匐前进至少还可以让自己稍微安全一点儿;像中国流行音乐这样半路出家的“部队”,更应该讲究战术,不然的话,很容易的就会被对方凶猛的“火力”淹没,成为人家名副其实的跟屁虫而变得毫无意义!
在历经了20年的发展之后,中国的流行音乐终于在20世纪末、本世纪初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喜人现象”;且不说流行音乐的质量如何,艺术水准有多高,光是这种热闹劲儿就已经让不少人欣喜不已了,然而小纳却要在这里泼上一瓢冷水,还望各位“长老”、“前辈”多多海涵!
有很多的怀旧派,至今对1994年中国乐坛的繁荣景象念念不忘,随时都可能拿出来津津乐道,恨不能转回头去,将自然规律颠倒,逆行回到那段“乐坛盛世”。本人也曾是怀旧派中的一员,然而自始至终都对那段历史颇有微词;1994年的繁荣景象虽是南北开花,全国山河一片红,但实质上在今天看来却有饥不择食的嫌疑!难以想象当时在全国迅速走红的那么多歌曲里,除去较为用心的摇滚和民谣,还剩下什么,还会有什么出色或引人入胜之处,更想不出有什么艺术性可言;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那是中国流行乐坛的黄金年代,然而那次的繁荣之后,接着来的却是一场空前的音乐危机,颇像是一场表面极度繁荣的泡沫经济陷入了全面崩溃,这说明了什么呢?
时尚在早期中国乐坛的表现
“时尚”好像是9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一个名词儿,但实质上中国人追逐时尚的年头却已十分不短了。早在20年代的上海滩,男人女人们就已对时尚趋之若骛了,并且出现了中国早期的流行歌星,像金嗓子周璇等等;因为当年的通讯技术水平还不够发达,于是这些时尚只是在一部分有产阶级、小市民的圈子里互相交流影响而已,并不能成为大气候。
1949年以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民的时尚也只能停留在慷慨激昂的革命歌曲和中山装上;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产生了像歌剧《白毛女》、《江姐》、《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及电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冰山上的来客》、《上甘岭》等至今看来依然有着巨大感染力的大批优秀音乐、舞蹈、电影音乐艺术作品,并一度引导着当年的时尚潮流,它们的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们都拥有灵魂。
当年的艺术是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的,因此那个年代的音乐不能被称作是“消费品”,而是用来激励人民战胜困难的精神财富。
流行音乐终成时尚
当历史的车轮拖着一溜烟的滚滚红尘驶入20世纪80年代,政策的改变引起了人民生活的巨大转变,外来文化的进入也让中国人的视野空前开阔起来,知道了生活并不只是填饱肚子,身边还有很多更有吸引力的东西在诱惑着大家;电视开始在中国迅速普及开来,于是“时尚”就伴随着大众的需求和媒介的宣传闯进了近千年来循规蹈矩的华夏大地,影响着所有中国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流行音乐”这个概念当年在中国立足却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迫于舆论压力,中国的音乐家们在80年代初期只能创作一些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歌曲和音乐作品,最多再发展到亲情,爱情歌曲被视为是小资产阶级情调。但流行音乐是大众化的,是贴近大众生活的,有情有爱才是生活嘛,这些都注定了流行音乐在中国是要成为“时尚”。
80年代初,邓丽君、罗大佑、苏芮等一批台湾流行歌手的歌曲通过翻唱在中国内地流行开来,对中国的音乐人是一个巨大的刺激,这种刺激的第一反映就是这些音乐人开始酝酿音乐上的变革活动,电声乐队开始在内地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原创流行音乐也开始崭露头角;1986年可以被称作是中国流行乐坛的“机会年”,一大批原创流行音乐人聚在一起,发扬了一次集体主义精神,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百名歌星大型演唱会,而中国流行乐坛的大幕也就此拉开,流行音乐终于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台面,并很快成为最主流的音乐表现形式。
一味追求时尚,最终将被时尚所伤
“音乐是消费品”,这是从西方国家传入中国的观念。他和我们身上的衣服,头上的帽子,脚上的鞋一样在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不断提高而变出诸多花样来;也许是生活水平的提高过于迅速,时尚的产生也是速度绝伦。节奏快的人走在时尚的前沿,于是被称为“前卫”,节奏慢的人在追逐过时的或落伍于时尚,于是被称为“老土”,剩下一群没有性格的人就只能没命地紧跟时尚走了。
但我们的艺术家往往是看不准时尚的,对时尚的把握往往会产生错觉,进而陷入误区,于是就不可避免地闹出“全国皆穿健美裤”的笑话来。中国人跟风的习惯是由来已久的,鲁迅先生曾在文章里对此痛骂过;这种习惯表现在日常生活上倒也罢了,大不了给一些聪明的商人制造一些机会,而如果艺术上也陷入这种可悲的尴尬境地的话,那就将不可避免地创造出大批的文化垃圾而贻误后人了!
中国流行音乐起步以来的这20年,成绩还是有一些的。而看得出来,做出成绩的这些音乐人大多都不是跟着潮流走的,或者是前期没有跟着潮流走的。比如说崔健、唐朝、何训田以及魔岩唱片和滚石唱片推出的魔岩三杰(窦唯、张楚、何勇);再如大地唱片在90年代以老狼为代表的“校园民谣”、以艾敬为代表“城市民谣”以及以丁薇为代表的前卫流行音乐等等,都是有着浓重中国文化特色的流行音乐形式,并一度引导了整个中国乐坛的潮流。
近几年,中国乐坛的“复制”、“凑热闹”之风有了愈演愈烈的迹象,但事实证明了这种做法的结果只有一条:失败!而那些少数坚持自己音乐风格的组合和个人像许巍、羽·泉、朴树以及新人杨坤等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就表明作出真正的好音乐才是最重要的,一味追求时尚,最终将被时尚所伤。
向世界进军,中国流行音乐路在哪里
有部分人总是在大肆鼓吹中国的流行音乐应该向世界进军,然而对于如何进军却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呢?其实也许问题很简单:中国有过多的音乐人都是属于那群没性格、拼命追赶时尚的人,他们将自己的精力都用在了追逐时尚上了,没有精力也没有意识去进行创新;试问,拿着别人吃剩下的东西换个名字再放进人家的盘子里,人家还能再有胃口吗?
1994年的变相繁荣过后,中国的流行音乐就迷失了方向,外来的众多音乐形式轻而易举的就将中国的流行音乐阵地瓜分完毕。“朋克”来了,整个中国大江南北都是“鸡冠头”和“三个和弦”,朋克还没有玩儿出个名堂;“rap”来了,连我们的“摇滚之父”都跟人家跑了 ;R&B和Hip pop结伴来了,中国就成了R&B和HIP pop的海洋;这还没说“英摇”、“电子”、“黑金”、“拉丁”、“爵士”等等等等,形式多样原本并不是坏事,但每一种形式都没有创新就没有意思了。这样下去,别说是向世界进军,连自己的老窝都快没了!
要想在世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首先就要发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创新精神,向祖先学习,好好想想老外为何只喜欢中国的《茉莉花》、《春江花月夜》这些祖先留下来的东东;如果有人说,我们做的音乐只是给中国老百姓听的,那么拜托,拿点有价值的出来,不要让那些没有价值的东西毁了中国下一代的耳朵!
尾声:
为什么要说中国的流行音乐是在时尚的炮火里匍匐前进呢?其实,流行音乐的发展就象是一场战争,而所谓的时尚其实就象是一颗颗的炸弹,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做敢死队,迎着炮火前进,而应该采取一定的战术去创造另外的时尚,去争取战争的胜利,匍匐前进至少还可以让自己稍微安全一点儿;像中国流行音乐这样半路出家的“部队”,更应该讲究战术,不然的话,很容易的就会被对方凶猛的“火力”淹没,成为人家名副其实的跟屁虫而变得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