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活动环境,是指为了探索和掌握有意义的问题所提供的时间和空间以及具体活动的背景材料,而且包括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师生相互配合共同探讨问题的活动氛围。为此,我们既要在宏观上把握好指导课堂活动的思想和原则,又要在微观上科学地操作课堂活动的控制环节。
一、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
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数控编程》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编程和操作机床的机会。在制定活动策略时,一般要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分组讨论或进行:优等生和差生交叉分组,即让成绩好的学生来带动、帮助差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整体再共同研究和讨论。这样鼓励了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从而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技校生缺乏形式运算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相关软件的使用、与普通机床操作及加工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来形成概念,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就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编程指令的概念和编程的具体步骤及编程方法。其中,活动情景的创设、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三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1.活动情景的创设。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做了如下尝试。
(1)设置悬念,创设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形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2)设计实验操作,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数控编程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指令概念和编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
(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4)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在进行练习、总结等反馈活动时,可组织学生把答案写在胶片上,用投影的形式来交流。
2.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3.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议论和交流,是《数控编程》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1)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2)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构建知识的机会。(3)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问题的讨论,活动后的小结水平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教师可采取“给出小结提纲—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小结”的递进方式,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数控编程的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从而提高《数控编程》教学的质量。■
一、制定课堂活动的原则
1.学生主动参与的原则。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个体活动和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数控编程》课堂教学活动必须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各不相同的学习编程和操作机床的机会。在制定活动策略时,一般要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和平时表现进行分组讨论或进行:优等生和差生交叉分组,即让成绩好的学生来带动、帮助差生。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然后整体再共同研究和讨论。这样鼓励了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从而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3.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原则。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处在具体运算阶段的技校生缺乏形式运算能力,要依靠具体的对象进行思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活动策略,帮助学生学会内化,适应形式思维。通过直观教具的演示、模型的操作、相关软件的使用、与普通机床操作及加工的对比等多种活动方式,揭示抽象概念中的某种状态、某个横断面,并通过学生的个别活动来形成概念,提高学生思维的能力。
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
课堂教学活动的操作策略,就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获得编程指令的概念和编程的具体步骤及编程方法。其中,活动情景的创设、活动中的议论和活动后的小结是三个关键的操作环节。
1.活动情景的创设。从静止的平面教案到立体的课堂活动,首先应该把握好“活动情景的创设”这个控制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我们能在活动的起始阶段多着笔墨,多动脑筋,往往能起到出奇制胜、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优良的活动环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遵循针对性、趣味性、创造性的创设原则,做了如下尝试。
(1)设置悬念,创设迫切学习的活动情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实际上是以“疑”为纽带的动态统一体系。以问题作为出发点,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心理,从而形成积极活动的课堂气氛。
(2)设计实验操作,创设手脑并用的活动情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动作思维的操练直接制约着数控编程思维的发展。在进行抽象的指令概念和编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操作实验的活动情景,并以学生操作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猜想—验证”的教学活动模式。
(3)实例引发,构建学用结合的活动情景。
(4)采用电教手段,构建多媒体的活动情景。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丰富教学活动的形式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优化组合多种媒体,不但能够展示活动内容的某些细节和动态变化过程,激发学生多种感官协调活动,而且可以节省活动的时间和拓宽活动的空间。在进行练习、总结等反馈活动时,可组织学生把答案写在胶片上,用投影的形式来交流。
2.活动过程的组织和调控。为了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始至终保持着积极思维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两个要素: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的调控手段。
活动的组织形式可分为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和班级活动,其选择必须根据问题的特点和活动的要求。为了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个体活动必须贯彻在活动的始终,而通过小组活动和交流,能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与他人思维的比较中得到补充和完善。班级活动是活动开展的起点和归宿,通过教师的调控、点拨和全班学生的集思广益,使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达到更深层次的掌握和理解。
3.活动中的议论和小结。议论和交流,是《数控编程》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功能有:(1)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2)可以提供给学生思考和主动构建知识的机会。(3)可以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出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良好气氛。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尽可能多地提供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努力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和手段,启动并协调有创造性的、有成效的课堂讨论。
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问题的讨论,活动后的小结水平是检验活动是否有成效的标准。教师可采取“给出小结提纲—学生小结—教师补充—学生自己小结”的递进方式,使学生学会对活动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总结,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优化教学活动的策略,把握好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数控编程的思维能力和编程能力,从而提高《数控编程》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