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国东北地区,民间宗教信仰具有很久远历史渊源和曲折的发展历程,当然东北民间宗教信仰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诟病。研究探讨东北地区农村宗教信仰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东北地区文化,也有助于我们研究东北民间宗教信仰中的出现的问题和不良现象,并为其积极献策,从而营造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东北地区;宗教信仰
引言
东北地区宗教信仰一直都是呈现多元化发展,类别繁多形式多样。关于对东北宗教信仰的研究多集中于清代以来,其中对东北沦陷时期宗教的发展与变化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近年来也有学者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总结,其宗教发展历程由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到父系社会的祖先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等原因作用下宗教开始呈现相互融合的状态,近代以来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基督教也开始了在东北地区的渗透。而就目前的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状况来说,研究成果并不是十分突出和系统。
一、东北农村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
(一)萨满教
谈起东北地区的宗教信仰,发源最早且最为兴盛的就是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以氏族为本位的原始自然宗教。萨满教在其产生以及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萨满的宗教行为主要以祭祀和巫术为主,这其中有一个专职祭祀职能的“萨满”在各类祭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东北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祭天、宗族家族祭祀、跳神仪式等,这些文化习俗都是从萨满教的宗教仪式中演化而来的。在东北地区萨满信仰已经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圈。
(二)保家仙的信仰
保家仙的信仰在东北农村地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信仰现象。保家仙信仰属于萨满文化的一种。其祭祀所采用的巫术效仿萨满的神技。保家仙通常是指胡仙、黄仙、常仙和蟒仙。人们信奉保家仙多是祈求保佑家庭安定,治疗疾病,学业事业有成。供奉保家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家供奉一个保家仙。并且保家仙的供奉是需要傳承的,保家仙的信奉者认为如果供奉家庭的某代人中途停止了供奉,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受到神灵的惩罚。所以保家仙一直会被家族历代人延续供奉。据统计保家仙的信仰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信奉者大多是农民。人们对待保家仙态度也十分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会为保家仙更换祭品,在平常日子里,家里吃的水饺炖的鸡头鱼头也都要祭供。保家仙的信仰文化是东北农村信仰文化中最普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信仰。
(三)以法轮功为代表的邪教组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以“法轮功”为首邪教的信奉。“法轮功”的代表人物是李洪志。以无所不能的“救世主”自居大肆宣扬虚假教义,组织非法集会,骗取信徒钱财,并且组织教员反共反华。
近些年,在政府的打压和社会群众的抵制下“法轮功”的气焰逐渐消退,但潜在的不法势力还是存在的。在东北农村地区,流通的纸币上经常写着“退党,退团保平安。”等诸如此类反党反华的字样,在墙角,柱子上还会时不时的出现宣传邪教道义的宣传单,还有群众反映会经常接到“法轮功”的传教者拉拢传教的电话。由此可见,“法轮功”等邪教非法活动仍在继续,并且选择文化素养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进行。当然作为一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公民我们要坚决抵制“法轮功”等邪教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东北地区形成宗教信仰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存在差异明显,北方地区地处半干旱地区大多以平原为主,草原辽阔、森林繁密,所以北方早期社会多以游牧为主。而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河流遍布适宜农业的发展,因此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同影响着文化信仰形成。北方的游牧生活又包括采集、狩猎和放牧,长时间与各类动物打交道,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对兽类鸟类的图腾崇拜。而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宗教与刀耕火种相适应,他们最关心的是农业方面的收获、灾害问题,信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神灵、鬼怪,并由此产生大量的祭祀巫术活动。
(二)大量移民涌入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在人口结构上外来移民人口居多。明清时期朝廷出台移民政策、近代的“闯关东”致使大量移民涌入东北,东北人口开始急剧增长。清末东北人口中除原有人数和自然增长外,由鲁、冀、豫三省移入的贫苦农民大致有一千万人。移民的浪潮推动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政治构架,同时在文化上也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近代以来东北寺庙到1941年达6567座,佛教寺院2465座,道教寺庙1962座,回族清真教等寺233座,无僧管理寺庙1917座。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近代以来庙宇寺庙等大量修建对东北地区宗教信仰产生重要影响。
(三)外来宗教的入侵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遭受外来侵略者的入侵,一些外来宗教也随之进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就此清政府的国门被洋炮轰开。鸦片战争爆发后,洋教也随之不断传人东北地区。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国进行宗教侵略。清末传人东北的洋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这其中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东北发展十分迅速,影响较大。洋教的传人对于东北地区在本质上是宗教的侵略,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东北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东北地区;宗教信仰
引言
东北地区宗教信仰一直都是呈现多元化发展,类别繁多形式多样。关于对东北宗教信仰的研究多集中于清代以来,其中对东北沦陷时期宗教的发展与变化的研究成果最为丰硕。近年来也有学者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发展历程进行了简单总结,其宗教发展历程由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到父系社会的祖先崇拜,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历史等原因作用下宗教开始呈现相互融合的状态,近代以来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基督教也开始了在东北地区的渗透。而就目前的东北地区尤其是东北农村地区宗教信仰状况来说,研究成果并不是十分突出和系统。
一、东北农村地区主要的宗教信仰
(一)萨满教
谈起东北地区的宗教信仰,发源最早且最为兴盛的就是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以氏族为本位的原始自然宗教。萨满教在其产生以及不断的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萨满的宗教行为主要以祭祀和巫术为主,这其中有一个专职祭祀职能的“萨满”在各类祭祀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东北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祭天、宗族家族祭祀、跳神仪式等,这些文化习俗都是从萨满教的宗教仪式中演化而来的。在东北地区萨满信仰已经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独具特色的文化圈。
(二)保家仙的信仰
保家仙的信仰在东北农村地区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信仰现象。保家仙信仰属于萨满文化的一种。其祭祀所采用的巫术效仿萨满的神技。保家仙通常是指胡仙、黄仙、常仙和蟒仙。人们信奉保家仙多是祈求保佑家庭安定,治疗疾病,学业事业有成。供奉保家仙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一家供奉一个保家仙。并且保家仙的供奉是需要傳承的,保家仙的信奉者认为如果供奉家庭的某代人中途停止了供奉,那么在今后的日子里一定会受到神灵的惩罚。所以保家仙一直会被家族历代人延续供奉。据统计保家仙的信仰人群女性多于男性,信奉者大多是农民。人们对待保家仙态度也十分重视。每逢重要节日都会为保家仙更换祭品,在平常日子里,家里吃的水饺炖的鸡头鱼头也都要祭供。保家仙的信仰文化是东北农村信仰文化中最普遍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信仰。
(三)以法轮功为代表的邪教组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东北地区出现了以“法轮功”为首邪教的信奉。“法轮功”的代表人物是李洪志。以无所不能的“救世主”自居大肆宣扬虚假教义,组织非法集会,骗取信徒钱财,并且组织教员反共反华。
近些年,在政府的打压和社会群众的抵制下“法轮功”的气焰逐渐消退,但潜在的不法势力还是存在的。在东北农村地区,流通的纸币上经常写着“退党,退团保平安。”等诸如此类反党反华的字样,在墙角,柱子上还会时不时的出现宣传邪教道义的宣传单,还有群众反映会经常接到“法轮功”的传教者拉拢传教的电话。由此可见,“法轮功”等邪教非法活动仍在继续,并且选择文化素养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进行。当然作为一名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社会公民我们要坚决抵制“法轮功”等邪教思想,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二、东北地区形成宗教信仰的原因
(一)自然原因
一直以来我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存在差异明显,北方地区地处半干旱地区大多以平原为主,草原辽阔、森林繁密,所以北方早期社会多以游牧为主。而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河流遍布适宜农业的发展,因此多以种植业为主。经济的发展方式不同影响着文化信仰形成。北方的游牧生活又包括采集、狩猎和放牧,长时间与各类动物打交道,长期以往就形成了对兽类鸟类的图腾崇拜。而我国南方地区原始宗教与刀耕火种相适应,他们最关心的是农业方面的收获、灾害问题,信仰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各种神灵、鬼怪,并由此产生大量的祭祀巫术活动。
(二)大量移民涌入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在人口结构上外来移民人口居多。明清时期朝廷出台移民政策、近代的“闯关东”致使大量移民涌入东北,东北人口开始急剧增长。清末东北人口中除原有人数和自然增长外,由鲁、冀、豫三省移入的贫苦农民大致有一千万人。移民的浪潮推动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政治构架,同时在文化上也形成了多元化的特征。近代以来东北寺庙到1941年达6567座,佛教寺院2465座,道教寺庙1962座,回族清真教等寺233座,无僧管理寺庙1917座。从数据上可以明显的看出,近代以来庙宇寺庙等大量修建对东北地区宗教信仰产生重要影响。
(三)外来宗教的入侵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遭受外来侵略者的入侵,一些外来宗教也随之进入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就此清政府的国门被洋炮轰开。鸦片战争爆发后,洋教也随之不断传人东北地区。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思想文化上对中国进行宗教侵略。清末传人东北的洋教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这其中天主教和基督教在东北发展十分迅速,影响较大。洋教的传人对于东北地区在本质上是宗教的侵略,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对东北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