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已被大部分职业学校老师达成共识,但课堂教学中教师“一统天下”的情况还屡见不鲜。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执行教师的“指令”,缺乏实质性的参与,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体现。改变这种现状,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学设计着手,将“基于教”转向“基于学”。基于学的教学设计,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校要为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宰者。
关键词:《人体解剖组织学》 基于学 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60-02
职业学校担任着为国家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职业技能,并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已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接受,并成为许多国家指导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目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已被大部分职业学校老师达成共识,但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实质性的参与,不能真正体现主体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外,并要从教学设计着手,将“基于教”转向“基于学”,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能充分自主地学,使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学习和成长服务的同时,并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1]。近年来,笔者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的实验教学设计中,尝试运用“基于学”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人体解剖组织学》课程特点
《人体解剖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一门科学,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具有如下特点。①名词多,与医学有关的名词约1/3来源于本课程,并且有些名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较为少见,如肱骨、腓骨、骰骨等;②教学内容描述多,枯燥难记忆;③神经系统错综复杂,难以理解;④实验教学常需学生亲自触摸尸体标本或模型,由于是初次体验,难免产生恐惧和厌学心理。因此,在实施《人体解剖组织学》实验教学时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更具重要性。
2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思路
2.1 体现学习主体回归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发展为本,要立足于学生尝试、探索着学,体现“学习主体”回归。教师要将课堂话语权、探究权让给学生,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活动空间,有充分的时间专注于学习。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不允许“节外生枝”的现状。
2.2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需要精心设计,在组织教学时由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转向信任学生、鼓励尝试、提倡质疑;由关注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问题。一旦问题出现,老师要及时解答并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
3 基于学的教学实施
3.1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力
实验教学时设置悬念,引用典型事例设置引人入胜、催人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通过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带着悬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2]。例如循环系统实验教学设计,课前先布置思考題。某患者因“腹泻”服用“黄莲素”,结果尿液成橙黄色,老师巧妙地设悬,从消化道进入人体的药物为什么会从泌尿系统(尿道)排出。学生带着这个设有悬念、留有思考空间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冲动,在课前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求答案。教学中,让学生试着先行解答,教师再全面地概述一下大小循环通路,向学生点出药物经口服后在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出“黄莲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使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3.2 联系临床,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3]。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将日常生活、医疗工作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例1,设问为什么人在狼吞虎咽红薯时有时会被噎住,让学生理解食管有3处狭窄(食管的起始处、与左侧支气管交叉处和穿膈食管裂孔处),然后延伸到在给患者插胃管时要注意这3个狭窄处。例2,引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让学生理解椎间盘与脊髓、椎间孔及脊神经根的相互关系。例3,列出莫氏征阳性的症状、体征和胰头占位性病变引发的黄胆、白陶土样便,让学生理解胆囊的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教学中充分将解剖知识与临床疾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具有新鲜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3.3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个小视频。视频素材来源于真人、模型、标本;视频内容涵盖教学要求的主要知识和技能。通过视频中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心脏的教学设计,拍摄心的体表投影(真人视频),心在正常人体的位置(半身模型视频),心的外形(前面和后面)、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标本视频)、右心房和右心室结构(标本视频),显示瓣膜病变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标本视频),显示左心肥大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标本视频),心肺复苏术中的心脏胸外按压(真人和模型视频)。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使学生犹如亲临其景,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模仿视频中内容,自己触摸心的体表投影、模仿心脏胸外按压;对照实体标本和模型观察心在人体的位置、心的形态特征和各个部位的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人体解剖组织学》基于学的实验教学设计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成为一名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创新精神,能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同时,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参考文献
[1] 张根海.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分析[J].消费电子,2014(10):213-215.
[2] 王健,郭本禹.高职历史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3):12-13.
[3] 王殿仕,吕顺艳,李金莲,等.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30-132.
[4] 马晓燕.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特点[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6-117.
关键词:《人体解剖组织学》 基于学 实验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60-02
职业学校担任着为国家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学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职业技能,并要培养学生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以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理念已为世界各国教育界普遍接受,并成为许多国家指导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教育思想。目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已被大部分职业学校老师达成共识,但课堂教学中仍然以教师的教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实质性的参与,不能真正体现主体地位。要改变这种现状,除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外,并要从教学设计着手,将“基于教”转向“基于学”,让学生在学习时有更大的学习空间,能充分自主地学,使课堂教学在为学生今天学习和成长服务的同时,并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1]。近年来,笔者在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组织学》的实验教学设计中,尝试运用“基于学”的教学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 《人体解剖组织学》课程特点
《人体解剖组织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结构的一门科学,是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习其它医学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基础,具有如下特点。①名词多,与医学有关的名词约1/3来源于本课程,并且有些名词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较为少见,如肱骨、腓骨、骰骨等;②教学内容描述多,枯燥难记忆;③神经系统错综复杂,难以理解;④实验教学常需学生亲自触摸尸体标本或模型,由于是初次体验,难免产生恐惧和厌学心理。因此,在实施《人体解剖组织学》实验教学时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更具重要性。
2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思路
2.1 体现学习主体回归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以生发展为本,要立足于学生尝试、探索着学,体现“学习主体”回归。教师要将课堂话语权、探究权让给学生,使学生有较大的学习活动空间,有充分的时间专注于学习。改变课堂教学中学生跟着老师“亦步亦趋”、不允许“节外生枝”的现状。
2.2 关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
“基于学”的教学设计需要精心设计,在组织教学时由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转向信任学生、鼓励尝试、提倡质疑;由关注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转向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问题。一旦问题出现,老师要及时解答并做好相应的教学调整。
3 基于学的教学实施
3.1 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动力
实验教学时设置悬念,引用典型事例设置引人入胜、催人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动力。通过驱动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产生主动探究、学习的欲望,带着悬念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2]。例如循环系统实验教学设计,课前先布置思考題。某患者因“腹泻”服用“黄莲素”,结果尿液成橙黄色,老师巧妙地设悬,从消化道进入人体的药物为什么会从泌尿系统(尿道)排出。学生带着这个设有悬念、留有思考空间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冲动,在课前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求答案。教学中,让学生试着先行解答,教师再全面地概述一下大小循环通路,向学生点出药物经口服后在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说出“黄莲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使学生在悬念的引导下、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培养主动学习能力。
3.2 联系临床,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人对于任何感兴趣的事物往往能显现出优秀的记忆能力[3]。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将日常生活、医疗工作与教学内容有机联系。例1,设问为什么人在狼吞虎咽红薯时有时会被噎住,让学生理解食管有3处狭窄(食管的起始处、与左侧支气管交叉处和穿膈食管裂孔处),然后延伸到在给患者插胃管时要注意这3个狭窄处。例2,引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让学生理解椎间盘与脊髓、椎间孔及脊神经根的相互关系。例3,列出莫氏征阳性的症状、体征和胰头占位性病变引发的黄胆、白陶土样便,让学生理解胆囊的分部及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在教学中充分将解剖知识与临床疾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具有新鲜感,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3.3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热情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一个个小视频。视频素材来源于真人、模型、标本;视频内容涵盖教学要求的主要知识和技能。通过视频中真实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心脏的教学设计,拍摄心的体表投影(真人视频),心在正常人体的位置(半身模型视频),心的外形(前面和后面)、左心房和左心室结构(标本视频)、右心房和右心室结构(标本视频),显示瓣膜病变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标本视频),显示左心肥大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标本视频),心肺复苏术中的心脏胸外按压(真人和模型视频)。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使学生犹如亲临其景,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模仿视频中内容,自己触摸心的体表投影、模仿心脏胸外按压;对照实体标本和模型观察心在人体的位置、心的形态特征和各个部位的结构,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人体解剖组织学》基于学的实验教学设计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老师要成为一名组织者和引导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创新精神,能在不同情境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同时,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教学环境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能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宰者。
参考文献
[1] 张根海.对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分析[J].消费电子,2014(10):213-215.
[2] 王健,郭本禹.高职历史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9(3):12-13.
[3] 王殿仕,吕顺艳,李金莲,等.人体解剖学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3,5(2):130-132.
[4] 马晓燕.浅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特点[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