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课程的改革,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文章针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展开讨论,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对课堂教学存在怎样的影响及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49-02
一、什么是课堂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以来,一直被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希望达到一种高效的课堂,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怎样才算达到了这一目标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的层面
1.从认识上: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会到会。
2.从情感态度上:学生从不感兴趣、不喜欢、不热爱到感兴趣、喜欢、热爱。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喜欢上了学习,进而对学习产生了热爱,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其实学习上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二)从教师层面
1.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
2.教学过程做到教师——学生是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意识地渗透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等,学生在情感上得以熏陶。
教学其实是教书育人,教知识很重要,但是育人是不容忽视的。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单单指知识的传授,更是育人的过程,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重在教的方法,更重于教会授的方法。
二、有效课堂的影响因素
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不单单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是我们值得考虑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1.学生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生活、成长的环境又各不相同,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同的,那么学生的差异性又表现在哪里呢?我做了如下的分析:从大的方面来说有生理上差异、心理上差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发育快慢的不同、年龄特征的变现性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等。
这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些差异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表现出来,可以称为显性影响因素,有些差异的影响是一个较慢的速度呈现的,将其称为隐形影响因素。
2.学生的态度
都说心态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对心态有所影响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呢?是态度。我们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对人或对事的态度不同时,收获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采取积极的态度或消极的态度对待同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当事人自己所获得的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
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影响自己的课堂表现,同时身边的同学也会受到其影响,至此影响了教师的上课状态。
信息技术课在学生的眼里就是游戏的课堂,老师讲的或多或少,学生都感觉占用了他们游戏的时间,更有甚者认为,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就不应该讲解知识,一上课就让他们游戏就可以,老师的作用就是“网管”的充当者。教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倡导的,同时我們也在积极地采用这一寓教于乐的游戏式的教学模式,这样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信息技术课,但他们爱的更多的是课上的游戏,这种现象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最不想看到,也是最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态度有所转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考虑及思考,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更能适合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1.教师的存在感
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游戏的课堂,学生这样的态度,让信息技术教师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又怎么能将全身心用在课堂的教学研究上?信息技术教师的存在感不单单受到学生这一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领导的支持与认可。其实不单单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说在一所学校里任何一名教师的存在感都会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想,一名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成长的快慢是自身的因素,自己不努力怎么能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这样评论学生。其实不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改变内在因素。如果说教师获得了自身的存在感,就很容易将自己的职业转变成自己的事业,将消极怠慢的心态转变为积极的心态,将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转变为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之一。所以说教师的存在感,特别是像信息技术教师这样的副科教师的存在感,对于教学的影响是完全不可以忽视的因素。
2.教师的众多角色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的其中一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因为信息技术教师人员很少,他们要承担的角色较多,在学校内只要是跟“电”相关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全部承担下来。还有在学校里像信息技术教师这样的小科教师要完全配合主科教师的工作,但是小科教师的工作几乎还是要自己来完成的。在这里简单地列数一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承担的工作:电教工作、网络维护工作、摄像录像工作、电脑多媒体的简单维修保养工作、功能教室的管理工作(微机教室、录播教室)、学籍管理工作、文印工作、网络文件的上传及接收工作、教学工作等,以及领导及其他教师认为跟电脑有关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都会,所以任何相关问题都会由信息技术教师来解决,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们身兼数职,甚至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了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完善上面。
3.对学生及课标的认识
上述所说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存在感及承担的众多的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去关注课堂,甚至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安排是一周一节课,一节课三十分钟左右,在这每周三十分钟的接触中无法真正地走进学生,去了解学生。但是信息技术虽然课时少,课程编排的内容却很多,直接导致了教学目标完成的相对难度。信息技术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尽自己所能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期望学生们在课后的业余时间里可以自己巩固课堂知识、接触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就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无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倾其精力尽量圆满完成真正的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从环境氛围分析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教师的成长与环境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一旦周围的环境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了恶性循环,就不容易改正了。下面就个人的观点与感受对其进行分析:
1.領导的态度
在前面已经谈到了领导的态度影响着教师的存在感,那么领导的态度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在教师的工作范围内会有一项比较重要的电教工作,如果校领导对学校的电教工作不是很支持的话,那么不仅仅对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有影响,学校的成长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目前,就了解学校都会设有电教组,它所直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和电教组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很多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为电教工作就是管理机房等电脑设备,电教组扮演着一个维修工的角色。如果一个学校的电教工作做不好,会直接影响现在所倡导的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质量。所以,学校领导对学校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很重要。
2.教师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师属于小科教师,教师本身就不受到学校的重视,同时受学校氛围的影响,主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可能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时,认为可以用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地方非常多,对此都是很客气,可时间长了之后感觉到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打杂的,无论工作自己会不会,只要是与电脑有关的事情就直接交给信息技术教师,如:做表格、做课件、录信息等。
3.信息技术的课时少,容量大
自课改以来,对小学的教学任务量进行了调整,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了调整之后,学校为学生开设的第二课越来越多,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同时也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建设学校及发展学生。这样以来学生原本在校的有限时间也被分割了,就导致原本就少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时间又有所减少,课时量少了,但是课程的容量并没有减少,反而涉猎的内容的范围多了,这对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内容的选取上来了一次考验。
三、结束语
总结起来所有的原因,其实要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地在教学中体现,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学校从上至下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必备技术,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从小掌握这门技术对其将来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希望所有信息技术教师能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敏,姚本先.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
1.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Z].
[4]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0.
[关键词]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5-0149-02
一、什么是课堂的有效性
课程改革以来,一直被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模式,都是希望达到一种高效的课堂,最优化的课堂教学效果。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怎样才算达到了这一目标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从学生的层面
1.从认识上:学生从不知到知,从不理解到理解,从不会到会。
2.从情感态度上:学生从不感兴趣、不喜欢、不热爱到感兴趣、喜欢、热爱。
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从而喜欢上了学习,进而对学习产生了热爱,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其实学习上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很简单了。
(二)从教师层面
1.教学目标很好地完成。
2.教学过程做到教师——学生是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引导者、帮助者,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潜意识地渗透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等,学生在情感上得以熏陶。
教学其实是教书育人,教知识很重要,但是育人是不容忽视的。真正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单单指知识的传授,更是育人的过程,有句话说得非常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重在教的方法,更重于教会授的方法。
二、有效课堂的影响因素
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因素,不单单要从教师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是我们值得考虑的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1.学生的差异性
众所周知,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个体生活、成长的环境又各不相同,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同的,那么学生的差异性又表现在哪里呢?我做了如下的分析:从大的方面来说有生理上差异、心理上差异;从小的方面来说有发育快慢的不同、年龄特征的变现性不同、认知水平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等。
这些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些差异的影响可以通过观察表现出来,可以称为显性影响因素,有些差异的影响是一个较慢的速度呈现的,将其称为隐形影响因素。
2.学生的态度
都说心态是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那么对心态有所影响的直接因素是什么呢?是态度。我们往往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当对人或对事的态度不同时,收获的结果也是不同的,采取积极的态度或消极的态度对待同一件事情,所表现出来的结果也是不同的,当事人自己所获得的感受也是有所不同的。
学生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不仅仅影响自己的课堂表现,同时身边的同学也会受到其影响,至此影响了教师的上课状态。
信息技术课在学生的眼里就是游戏的课堂,老师讲的或多或少,学生都感觉占用了他们游戏的时间,更有甚者认为,小学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就不应该讲解知识,一上课就让他们游戏就可以,老师的作用就是“网管”的充当者。教育游戏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们倡导的,同时我們也在积极地采用这一寓教于乐的游戏式的教学模式,这样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信息技术课,但他们爱的更多的是课上的游戏,这种现象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最不想看到,也是最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到底怎样才能让学生的态度有所转变,值得我们去认真地考虑及思考,怎样的教学模式才更能适合我们的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
(二)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1.教师的存在感
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游戏的课堂,学生这样的态度,让信息技术教师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感受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又怎么能将全身心用在课堂的教学研究上?信息技术教师的存在感不单单受到学生这一因素影响,更重要的是领导的支持与认可。其实不单单是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说在一所学校里任何一名教师的存在感都会受到这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大多数的人都会这样想,一名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成长的快慢是自身的因素,自己不努力怎么能成长,很多时候我们也经常这样评论学生。其实不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成长,最关键的因素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改变内在因素。如果说教师获得了自身的存在感,就很容易将自己的职业转变成自己的事业,将消极怠慢的心态转变为积极的心态,将一种可有可无的感觉转变为我就是这里的主人之一。所以说教师的存在感,特别是像信息技术教师这样的副科教师的存在感,对于教学的影响是完全不可以忽视的因素。
2.教师的众多角色
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工作只是其众多工作的其中一项,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因为信息技术教师人员很少,他们要承担的角色较多,在学校内只要是跟“电”相关的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就要全部承担下来。还有在学校里像信息技术教师这样的小科教师要完全配合主科教师的工作,但是小科教师的工作几乎还是要自己来完成的。在这里简单地列数一下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承担的工作:电教工作、网络维护工作、摄像录像工作、电脑多媒体的简单维修保养工作、功能教室的管理工作(微机教室、录播教室)、学籍管理工作、文印工作、网络文件的上传及接收工作、教学工作等,以及领导及其他教师认为跟电脑有关的知识,信息技术教师都会,所以任何相关问题都会由信息技术教师来解决,导致信息技术教师们身兼数职,甚至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在了学校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的完善上面。
3.对学生及课标的认识
上述所说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存在感及承担的众多的工作,让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学生,去关注课堂,甚至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课时安排是一周一节课,一节课三十分钟左右,在这每周三十分钟的接触中无法真正地走进学生,去了解学生。但是信息技术虽然课时少,课程编排的内容却很多,直接导致了教学目标完成的相对难度。信息技术教师很大程度上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尽自己所能地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抓住学生的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期望学生们在课后的业余时间里可以自己巩固课堂知识、接触新的信息技术知识。 教师没有时间去了解学生,就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就无法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为了完成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师倾其精力尽量圆满完成真正的主导——主体的教学模式。
(三)从环境氛围分析
我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很好地反映了环境对人的成长影响是很大的。可是很多人都不明白教师的成长与环境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种相互影响的关系是不可忽视的,一旦周围的环境对其产生负面影响,成为了恶性循环,就不容易改正了。下面就个人的观点与感受对其进行分析:
1.領导的态度
在前面已经谈到了领导的态度影响着教师的存在感,那么领导的态度还有哪些方面的影响呢?在教师的工作范围内会有一项比较重要的电教工作,如果校领导对学校的电教工作不是很支持的话,那么不仅仅对信息技术教师个人有影响,学校的成长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目前,就了解学校都会设有电教组,它所直管的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和电教组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是,目前很多领导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认为电教工作就是管理机房等电脑设备,电教组扮演着一个维修工的角色。如果一个学校的电教工作做不好,会直接影响现在所倡导的学校现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质量。所以,学校领导对学校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很重要。
2.教师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师属于小科教师,教师本身就不受到学校的重视,同时受学校氛围的影响,主科教师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认识也有所改变。可能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时,认为可以用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地方非常多,对此都是很客气,可时间长了之后感觉到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一个打杂的,无论工作自己会不会,只要是与电脑有关的事情就直接交给信息技术教师,如:做表格、做课件、录信息等。
3.信息技术的课时少,容量大
自课改以来,对小学的教学任务量进行了调整,学生的在校时间进行了调整之后,学校为学生开设的第二课越来越多,丰富学校的校园生活,同时也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建设学校及发展学生。这样以来学生原本在校的有限时间也被分割了,就导致原本就少的信息技术课的上课时间又有所减少,课时量少了,但是课程的容量并没有减少,反而涉猎的内容的范围多了,这对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内容的选取上来了一次考验。
三、结束语
总结起来所有的原因,其实要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地在教学中体现,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学校从上至下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真正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门必备技术,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离不开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更高、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从小掌握这门技术对其将来发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希望所有信息技术教师能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达到终身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敏,姚本先.论师生心理关系的理想建构[J].当代教育论坛,2004.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核心特征[J].外国教育资料,1999,
1.
[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Z].
[4]章剑卫.基于课程整合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模式[J].浙江教学研究,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