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gs8507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及爱好,并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小学体育课作为其中一门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观察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很多人存在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认识,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形式主义,公式主义等等。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拟提出几种设想以探索这一话题。
  【关键词】创新思维 体育教育 创新
  一、体育创新的意义
  新课标提出“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要求。那什么是创新精神?它是指以探究精神为基础,以积极进取精神为动力,以“抛开旧的,创造新的”为外显行为特征的最佳心理状态。创新对于教育者来说,就是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并且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体育教学创新就要求体育教学,要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创造性的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目前体育教学中对创新理解的误区
  目前体育教学中很多的教师能够注意到对学生创新的引导,并能巧妙的设置一些细节体现对学生创新的培养,但我们在肯定进步的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不足,具体有以下几点:
  1、不针对具体内容,让学生创新
  要知道现有的很多运动技术发展到今天,是经历了漫长的改进过程的,有的是经过充分论证分析研究的,比如垒球的投掷教学,我觉得这一内容我们体育教师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尝试各种投掷方法后,比较哪种方法投的远,采用正确的标准的方法投掷,没有必要让学生去创所谓的新投法。
  2、创新的范围太广
  一些体育课中,教师仅提供一个要求,余下的全部让学生进行“创新”,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有一节课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跳远练习,结果几个组基本上都是传统的跳远,不知道借助器材,很少有创新意义的练习方法出现。
  3、创新脱离生活太远
  學生一般对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感触多点,想法自然也多点。如果我们选一些离他们生活太远的东西,比如让他们针对少数民族的某个舞蹈进行创新,难度自然加大。
  4、创新的形式过于模式化
  一些公开课中经常采用先教学生单个动作,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的模式,应该说这种方法本身是好的,但我们教师怎么能人人都采用呢!如果我们都采用了,就说明我们教师本身还缺乏创新精神。
  5、创新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引导不到位
  这一问题主要是一些教师容易走两个极端,有的让学生创新,自己是一下不参与;有的是甚怕学生什么也想不出来,基本代替学生去忙。这两个极端反映了教师的两种心态,也反映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还不深入。我们在学生中应该是巧妙引导,适时点拨才行,既不可放任不管,也不可全包全揽。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设想
  (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
  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决。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体育教材中的诱导因素。激发学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来体验探知的全过程,体验教学美;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欲望,推动学习的进程。
  (1)以悬念激趣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比如长跑途中,每到一处设置一个不同的问题,解决后可进入下一个点,这种过关性的设置就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2)以情境激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有一定情境的内容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产生创新热情。如有一节课将学生模仿成解放军,学生在行军的过程中掌握各种技能,解决各种问题,效果非常好!
  除了上述的做法以外,还有以游戏激趣、以导语激趣、以活动激趣等常用方法,教师应认真挖掘体育教材中能诱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灵活运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线”,诱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从扶到放,引导创新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则学生“众鸟乱飞”,那么就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而学生也会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教师注意的是先“扶”着学生去探索知识的方法,然后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的引导。则不但会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质疑的飞跃,以求创新精神的培养。我们可以在新课教学后,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维、想象,敢于质疑、释疑,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学生的知识进行再次发现和总结。
  (三)、联系实际,培养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即“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把体育教学与现实实际相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创造性学习。
  (四)、积极评估,鼓励创新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相互鉴赏活动成果,或者老师对
  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过程中,教师要特点重视对富有创新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有独立见解”,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改变观念,发挥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实践,注重创新精神的教育,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跨世纪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小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5,中国学校体育/ 2002年第一期.
  [2]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学校体育学/金钦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施永忠:《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分层—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教育”》,教学月刊,2003,1.
  [4] 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丹晓莉主编东北释放.
其他文献
数学具有生活性,小学数学教学必须走进生活。让数学教学走进生活,就是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数学教学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合作参与,让学生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所以说让数学走进生活在教学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拟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学教学走进生活的重要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
期刊
光合作用曲线图是高考命题的重点,而光合作用曲线图中相关“点”移动方向的判断又是其中的难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如下方法来判断。  要想准确判定各点移动方向,需弄清楚各相关点代表的含义,如图1和图2  图1中a点表示无光照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释放的CO2量表示呼吸作用强度;b点表示在b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点即为光补偿点;m点表示达到一定光照强度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
期刊
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贯穿课堂,可以说是各个问题串联起课堂教学的。因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显得非常的突出。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思维的波澜,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相反有的提问,可能由于答案明显而使学生不屑一顾,可能由于意义不明确学生不知问题所云不敢贸然回答,也可能由于问题深不可测,学生无法回答,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课堂提问低效无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目的不明。表现为课堂提问
期刊
【摘 要】为适应新时期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喜欢你的数学课,运用教学案例在数学课堂中发挥作用,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  【关键词】数学 案例 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学生怕学数学,认为数学太抽象,不易理解。学生怕学,甚至厌学。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就读的学生大部分是因为成绩不佳、家庭经济条件差等原因已无择校机会而就近入学的学生,这些原因也就构成了学生从小在学习时没有一个良好的学
目前,我国进入了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已经成为全社会最大的期盼。随着农村社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农民就业方式、经营方式和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形
一、授课年级和节次  小学二年级  二、设计理念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基本体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模仿与观察能力,发展协调性、节奏感。  三、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基本体操的兴趣与热情,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初步掌握模仿操的动作方法和要领,模仿形象,节奏感强;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灵敏、协调等素质;培养模仿与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意识。 
期刊
期刊
【摘要】:在素描头像的写生中,除了对模特的敏锐的观察,理性的理解结构,还需要具备正确的表现方法,只有在写生的过程中,运用这些原理才能有效的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整体观察,理解结构,艺术表现  一、学会观察  1.观察的感受:当我们面对一个模特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比较敏锐的,但是仅仅凭感觉去作画,只能是表面的抄袭。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学会用一种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理解将自己的对模特感性
当今社会环境多元化、复杂化日益渗透到教育领域及教师群体中,随着专业知识发展、教育教学专业化增强,教师的职业困惑、心理问题也越发严重,使得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不断降低。众所
线,或称线条,是美术作品最基本的造型要素和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感知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而绘画中的色彩,是一件作品的生命力之所在。但色彩艺术同其它艺术种类一样,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经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