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松鼠》一课教学,观察小组围绕三个维度开展观察,即评价信息的处理是否呈现了结构化特征、评价信息的处理是否显现了提升性效果、评价信息的处理是否呈现了进阶式过程。教师对于评价信息的处理,大部分是有效的。观察小组认为,要倡导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追求信息迭代的学习,采取结构优化的策略。
【机 构】
: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鼠》一课教学,观察小组围绕三个维度开展观察,即评价信息的处理是否呈现了结构化特征、评价信息的处理是否显现了提升性效果、评价信息的处理是否呈现了进阶式过程。教师对于评价信息的处理,大部分是有效的。观察小组认为,要倡导基于目标导向的教学,追求信息迭代的学习,采取结构优化的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乳腺癌作为人类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的临床诊断、治疗以及预后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其中乳腺实性乳头状癌(solid 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SPC)是一种少见的乳腺肿瘤,多伴有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征,与乳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NEN)的关系复杂。SPC发病率低且缺乏大量临床病例报道,国内外对其深入研
研究背景:细支气管腺瘤(Bronchiolar Adenoma,BA)是一组发生在肺外周细支气管上皮来源的肿瘤,2018年由Chang提出,Chang是在2002年Ishikawa提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Ciliated Muconodular Papillary Tumors,CMPT)的基础上提出BA,并认为BA的共同特点是具有由腔面细胞层和基底细胞层构成的双层结构。Chang依据肿瘤组
目的探讨采用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state Function MRI,RS-f MRI)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认知功能、神经、心理损伤和相关脑功能变化应用价值,找出化疗引起相关认知损伤(Chemotherapy-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CRCI)及其他神经、心理功能降低的相关因素,进一步探索化疗药物对脑功能损伤及不同脑区相关神经心理变化的隐藏机制
课堂即时评价是增强教学评价实效的重要途径,因具有即时性优势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对桂林市Z小学的课堂观察发现,当前小学课堂即时评价存在关注学生积极情感体验、融入学习方法引导、追求评价多元化等方面之"喜",以及评价对象、方式、语言等方面之"忧"。小学课堂即时评价发展的可行性路径如下:明确评价定位,以反思促发展;关注学生生成,以差异促全面;培养评价能力,以引导促合理;提升语言素养,以机智
目的:肝门部胆管癌是指来源于左右肝管、肝总管以及汇合部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起病隐匿,大部分患者因梗阻性黄疸发现,多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只能选择姑息性胆管引流减轻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下胆道引流术凭借着术后创伤小、减黄快、适应范围广等优势已成为常见引流方案[2-3]。内镜下胆道引流术包括内引流和外引流,外引流一般用于短期引流,内引流材料包括金属支架和
目的:探究三维重建指导虚拟手术规划在全胸腔镜辅助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用以制定患者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胸外科同一治疗小组的于2016年12月-2020年8月期间的101例术前CT诊断为≤2cm的磨玻璃影(Ground-Glass Opacity,GGO)的前来求诊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全组共101例,其中
目的:了解CPFE-LC(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 syndrome with lung cancer,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综合征合并肺癌)的临床、影像、预后等方面的特点,并通过分别与CPFE和LC患者病历特点对比,进一步介绍及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43例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CPFE-LC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CPFE-LC患者的
目的:探讨基于CT多期扫描的影像组学特征在结直肠腺癌术前T3/T4a分期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T3与T4a期结直肠腺癌的174例患者,全部患者均有完整的术前2周结直肠增强CT影像学资料及完备的临床医学资料,且均未在结直肠增强CT检查前行放疗、化疗等全身或局部治疗。首先采用卡方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
目的: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诱导治疗期间血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以2005年0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采用复方黄黛片单药诱导治疗的5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诱导治疗期不同观察截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和外周血、骨髓中早幼粒细胞为观察指标开展研究。结果:1.本组共纳入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9例,其中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