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七千,还是赔了一只眼

来源 :糖尿病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lw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了病房才发现,原来病号服也可以像泳装一样,使穿着不再有显示身份和地位的作用。在这里,病号服里的每一个人都是来治病的,都是平等的,都要遵照医嘱来治疗。
  而他就是因为不听话,不遵医嘱,所以被医生推荐给记者。
  
  一身病号服的余世杰(化名),很随和,平易近人。他是一家公司的老总,身材不是很高大威武,更衬托出他面容的慈祥。直到他接过记者的名片用放大镜使劲看时,记者才注意到他发红发紫的左眼——看来他的眼部并发症已经相当严重了。
  
  确诊糖尿病:相安无事
  
  那已经是22年前的事情了。1986年,余世杰44岁,正是年富力强大干事业的时候。一直很忙碌的他,感觉自己总是特别渴,另外大便干燥,难受得没有办法他就去医务室要牛黄解毒片。要到第三次的时候,医生说:“您还是查一下吧,光吃解毒片也不是办法。”他听了劝告,第二天去医院一查,发现尿糖(++++),血糖25.0mmol/L,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
  糖尿病——这让他想起看到过的一篇关于蒋经国的报道,说他因为患有糖尿病,出现多种并发症而导致腿部无力,因此出席公开场合都需要借助轮椅。这应该是名人才能得的病吧,那么遥远的一个病,怎么就摊到自己头上了?
  见他思想压力很大,医生就劝他住院调理一段时间。在住院的一个月内,他去图书馆、书店看了很多也买了很多关于糖尿病的书籍。至此他大概明白了什么是糖尿病,但当他感觉这个病不痛不痒,医生也告诉他可以先不用药只依靠生活方式干预以后,他不再害怕,并立即从心里卸下了担子,这一放就是十年。
  
  初现并发症:继续工作
  
  余世杰这十年,在事业上不断迈大步,手下员工已近两千人。事业的蓬勃和生活的充实,都使他慢慢忘记了自己有糖尿病,忘记了要注意生活方式和科学饮食。在烟酒无度的生活中,他收获了事业,失去了健康。
  十年后心里略感不安的他决定去医院做一次全面检查。由于血糖值过高,他又一次被医生留了下来。可刚出院没多久,他就又出现了问题。当时他正在天津谈一笔生意,谈判后他下楼时感觉左脚发麻,是不是坐的时间太长了?在楼梯上他跺了跺脚,用手拍了拍,但还是没有缓解,就咬着牙把车开回了北京。两天过去了,他又往返了一趟京津两地,可麻的感觉丝毫没有缓解,无奈,他给空军总医院的专家打电话,医生一听他的症状,就知道不好,叫他快来住院,经检查诊断为左后脑脑梗死。
  住院治疗期间,他正在忙一个大项目,所以他把病房当做了办公室,一边输液,一边敲电脑,一边开着会。他非常感谢老天爷,能让他继续工作,但他根本没有意识到他正在忽视来自身体的危险信号。
  
  用尽各种偏方:图个心安
  
  此时的余世杰,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来溜须拍马的人自是不少。所以他也成了各类专治糖尿病的保健品及偏方的“实验基地”。听说的没听说的,看到过的没看到过的,但凡市场上街边上有的,说能治疗糖尿病或对糖尿病有帮助的,他几乎都吃过了。
  另外还有气功大师和“半仙”来给他发功。 “余世杰,这位大师,可是特意从香港给您请来的,他可不是随便谁都给看的,也不是给钱就看的,那还要看缘分呢。”大师一来,看见余世杰十足的派头,自然是很“有缘分”,可惜余世杰躺在那半天,也没感觉到什么是“气场”。
  后来又请来某中医学院的专家。专家坐到余世杰的车里给他发功后,车里车外的人都说,“不得了了,好强的‘气场’啊!”余世杰也忙着说:“是啊,是啊,好热啊。”其实他心里想的是:“那么多人能不热吗?”
  另外还有人送来水果,说这水果汲取了日月之精华,让人听了就心动。这样的事情数不胜数。余世杰说:“说心里话,我信吗?不信!但我为什么会吃,会答应呢?是因为他们说得太好了,而且都是朋友介绍的,不好不给面子,人家也是为了我好,我想就算吃了没有效果,但总不会吃出毛病吧。而且,吃药对肾脏不好,保健品吃得再多也不会有并发症。”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余世杰把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听到的,来者不拒都吃了。
  
  不信治疗信偏方:花钱买罪
  
  脑梗死后,医院给他开了二甲双胍之类的药物,他确实遵照医嘱都吃了,但吃完之后他忙起来,就再也没有把精力投入到治病上。在医院买的两台血糖仪,出院后就被束之高阁,留下几大盒的试纸慢慢被灰尘掩盖。
  后来他听说治疗糖尿病还是用胰岛素比较好,又主动要求用胰岛素治疗。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治疗得太随意了。今天吃大餐了,那就多打几单位。注射完看看针管里还剩一点点药,留下多麻烦啊,都打了得了。所以他每天注射60~70单位,剂量都不一样。他自己也说:“每次注射完好像都不解气,还要多注射一些。”虽然他天天这样乱打,但好在他也天天吃好的喝好的,倒是没有出现过低血糖。
  一天晚上看电视的时候,余世杰突然发现,电视里的人脸一半白一半黑,他以为是电视坏了,可老伴说没有啊,而且房间光线一暗下来他就看不清楚。他想自己可能是老了,就拖到无法开车的时候才去医院想配副眼镜,没想到医生说是眼底出血,必须马上手术。可他就是想不开,医生说:“你不听我的,半年后你肯定更麻烦!”但他就是不听。
  就在这个时候,他偶然在某大报上看到了一则广告,说用了这个药以后,可以治愈眼疾,无需手术,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眼疾都可治愈。他如获至宝,马上开车过去,再听人家一“忽悠”,他立刻买了半车厢七千元的药回来。回家后,他抹了药到眼周,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戴上理疗镜后,镜子一下子嘬到了眼眶里,感觉有黑帘子挂在眼前,他马上到同仁医院去看病,被通知因为眼底出血必须马上手术。
  经过手术后,如今余世杰的视力还是非常差,秘书找他签字,只能别人指到哪,他拿着放大镜看着签哪。他说:“过去我是拼命挣钱,以后只能再用钱换命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杨彩哲博士点评:
  
  这位患者本身文化素质很高,从表面看,对糖尿病也很用心,但真正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他工作很投入,应酬也比较多,所以造成他在医院一种表现,出院又是一种表现。在医院里时,他给医生的感觉是很重视糖尿病,他甚至自己画曲线研究血糖研究胰岛素。但他的控制能力太差,加班和没有规律的作息、应酬,是造成他控制不好血糖的主要原因。我们一查他的糖化血红蛋白就可以知道他在外面都做了什么,人在商海身不由己吧。脑梗死对他有了一些影响和触动,但还不是很厉害。去年又一次眼底出血,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另外,他现在的结果也与他有病乱投医的心态有关。一般有三种说法让患者很难拒绝:能除根、不用饮食控制、纯中药制剂,可能其中一条就会对患者产生很大诱惑。所以在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一定要科学认识糖尿病,合理治疗,不能迷信偏方、假药,不要听信小广告,要到大医院看病。
其他文献
目前糖化血红蛋白被认为是评价血糖控制情况的金标准,它能反映过去2~3个月的血糖平均水平。在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中证实,糖化血红蛋白每下降1.0%,糖尿病相关死亡率降低21%,心梗发生率下降14%,脑卒中发生率下降12%,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下降37%。因此,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糖尿病治疗效果和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  指南
期刊
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作为人类健康“第一杀手”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心脏也有属于自己的血管——冠状动脉。冠状动脉是由于人体摄入过多的脂肪、高胆固醇食物、体力活动少、生活节奏紧张、吸烟等因素,使得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在动脉壁的内膜下,逐渐演变成动脉硬化斑块,在各种致病危险因素作用下,斑块体积不断扩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血管管壁僵硬,管腔狭窄,使心肌供血不足,
期刊
如果告诉你,10个高血压的男人中,有5个患有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你信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授、中华男科学会副主任委员邓春华告诉我们,这一数字并未夸大。  ED是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简称。一般人认为,绝大多数的ED是心因性的。有些男人即使出现了ED的症状,也认为这是让男子汉尊严扫地的“尴尬事”,藏着掖着,隐忍不言。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男科副主任医师马胜利提醒,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
期刊
我先生患Ⅰ型糖尿病3年多,结婚后,我开始全面负责他的糖尿病日常控制。到目前为止,他的各项检查结果都不错,几次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均在5.4%左右。现总结几点经验与大家交流。    饮食    1、饮食以全面为原则,种类要多。基本每天保证吃20种以上食物,但不刻意多吃某单一品种。还要根据自己口味,喜欢的多吃点(垃圾食品除外、不喜欢的就不要勉强自己。  2、每日菜单注意营养颜色和种类的搭配,还要注意油和盐
期刊
有假设认为,由糖化血红蛋白计算得出的平均血糖水平(ADAG)有望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一项由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赞助的研究,在150例I型糖尿病患儿和1439例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DCCT)试验参试者中,对上述假设进行了验证,发现近1/3的患者自我监测的平均血糖水平(PMAG)与ADAG间具有显著的不一致性(两者之差≥1.72mmol/L)。研究者因此担忧,在ADAG高估了患者的实际血糖水平时,
期刊
多年的糖尿病让我深切体会到:糖尿病患者生活一定要坚持规律化。这是因为只有相对的生活规律,才能做到吃饭定时、定量、定餐,才能按时用药,按时运动并顾及到其他疾病的治疗,才能不影响工作,并能从事喜爱的业余活动,才能按时休息保证睡眠,有充足的精神、饱满的乐观情绪,才能有自己的生物钟,不会漏服药物,才能真正适应糖尿病这个终身病的特点。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同时也受到各种人际关系的制约,而糖尿病往往会打乱我们
期刊
1个月前的7月1日,姜丽娟作为银川市的第9棒火炬手,从郭文斌手中接过了奥运圣火。  对于被称为“春蕾奶奶”的姜丽娟,许多人并不陌生。在10多年的时间里,她动员了600多人参加“春蕾计划”,募集到资金200多万元,开办了38个春蕾班,资助了2600多名失学女童重返校园。期间,姜丽娟还救助了许多少管所的失足少年。  她的行为有时会让人们忘记:她是一个需要终身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或许,心里被孩子挤满的她,
期刊
空腹血糖(基础血糖)和餐后血糖是诊断糖尿病时的两个指标。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高低,受糖尿病治疗和控制状况的影响,如饮食不控制、无运动或运动量过小、用药量过低,空腹血糖会升高;餐后血糖的水平与空腹血糖水平密切相关,随空腹血糖变化而变化。空腹血糖水平直接影响到餐后血糖水平和升幅。影响餐后血糖的因素有很多,餐后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肌肉、肝脏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餐前血糖水平
期刊
2008年6月9日,在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年会上,中日友好医院的李光伟教授亲自报道了大庆糖尿病研究20年随访结果。该研究证明,生活方式干预可使糖尿病的发病率下降43%,并可维持长达14年。目前,这一新的研究结果已由国际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发表。记者日前专门就此采访了李光伟教授。    为何会选中大庆?    谈到大庆研究的背景,李光伟教授介绍说,当时世界上没有人能够证明,生活方式的干预是否能预
期刊
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的治疗及监测中,常常会忽视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将空腹血糖控制好就行了。实际上,长期的餐后高血糖会不断加重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分泌缺陷,损伤大血管及微血管,是导致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一大独立危险因素。    中国人常见餐后高血糖    正常人进餐后60~90分钟内,血糖浓度达到高峰,并在3小时内回到餐前水平。这种精细的血糖调控主要通过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反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