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2)

来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地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窣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子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卻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切切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札札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但是,和老年的福建人一样,我回想着过去下雪时候的生活,现在的喜悦就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似的,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记得某年在北京的一个朋友的寓所里,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上海的朋友们都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正像我在福建的时候,对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他是足以对着过去的北京的我射出骄傲的眼光来的我。这个我,某年在南京下雪的时候,曾经有过更快活的生活:雪落得很厚,盖住了一切的田野和道路。我和我的爱人在一片荒野中走着。我们辨别不出路径来,也并没有终止的目的。我们只让我们的脚欢喜怎样就怎样。我们的脚常常欢喜踏在最深的沟里。我们未尝感到这是旷野,这是下雪的时节。我们仿佛是在花园里,路是平坦的,而且是柔软的。我们未尝觉得一点寒冷,因为我们的心是热的。
  “没有意思!”我听见在南京的我对在北京的我这样说了。正像在北京的我对着今天的我所说的一样,也正像在福建的我对着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雪的老年的福建人所说的一样。
  然而,我还有一个更可骄傲的我在呢。这个我,是有过更快乐的生活的,在故乡:冬天的早晨,当我从被窝里伸出头来,感觉到特别地寒冷,隔着蚊帐望见天窗特别地阴暗,我就首先知道外面下了雪了。“雪落啦白洋洋,老虎拖娘娘……”这是我躺在被窝里反复地唱着的欢迎雪的歌。别的早晨,照例是母亲和姊姊先起床,等她们煮熟了饭,拿了火炉来,代我烘暖了衣裤鞋袜,才肯钻出被窝,但是在下雪天,我就有了最大的勇气。我不需要火炉,雪就是我的火炉。我把它捻成了团,捧着,丢着。我把它堆成了一个和尚,在它的口里,插上一支香烟。我把它当作糖,放在口里。地上的厚的积雪,是我的地毯,我在它上面打着滚,翻着筋斗。它在我的底下发出哧哧的笑声,我在它上面哈哈地回答着。我的心是和它合一的。我和它一样的柔和,和它一样的洁白。我同它到处跳跃,我同它到处飞跑着。我站在屋外,我愿意它把我造成一个雪和尚。我躺在地上愿意它像母亲似的在我身上盖下柔软的美丽的被窝。我愿意随着它在空中飞舞。我愿意随着它落在人的肩上。我愿意雪就是我,我就是雪。我年轻。我有勇气。我有最宝贵的生命的力。我不知道忧虑,不知道苦恼和悲哀……
  “没有意思!你这老年人!”我听见幼年的我对着过去的那些我这样说了。正如过去的那些我骄傲地对别个所说的一样。
  不错,一切的雪天的生活和幼年的雪天的生活一比,过去的和现在的喜悦是像这钻进窗隙落到我桌上的雪花一样,渐渐融化,而且立刻消失了。
  然而对着这时穿着一袭破单衣,站在屋角里发抖的或竟至于僵死在雪地上的穷人,则我的幼年时候快乐的雪天生活的意义,又如何呢?这个他对着这个我,不也在说着“没有意思!”的话吗?
  而这个死有完肤的他,对着这时正在零度以下的长城下,捧着冻结了的机关枪,即将被炮弹打成雪片似的兵士,则其意义又将怎样呢?“没有意思!”这句话,该是谁说呢?
  天呵,我不能再想了。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世界无终极之点,人类亦无末日之时。我既生为今日的我,为什么要追求或留恋今日的我以外的我呢?今日的我虽说是寂寞地孤单地看守着永没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但既可以安逸地躲在房子里烤着火,避免风雪的寒冷,又可以隔着玻璃,诗人一般地静默地鉴赏着雪花飞舞的美的世界,不也是足以自满的吗?
  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
  眼前雪园飞舞着的世界,就是最现实的现实。
  看呵!美丽的雪花飞舞着呢。这就是我三年来相思着而不能见到的雪花。
  (选自《故乡的杨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品 读
  这篇文章的结构同样跌宕起伏,但与梁实秋的文章又有不同。“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接着却说去年在福建见过雪,这不矛盾吗?分析原因,铺垫感受,设置悬念。接着,工笔描摹了“上海的雪”,美得让“我的喜欢有如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接下来,作者宕开一笔,让在不同时间段不同地点看雪的“我”依次粉墨登场,演绎那一节点的生活,用“没有意思”这个声音串联起一系列比较的画面,终于引出让作者记忆最深、感觉最美的“童年玩雪”。文章并没有结束于这一最美画面,而是顺着“没有意思”这句话展开想象,瑟瑟发抖的人,长城下被打成雪片似的兵士……于是明白“人间的欢乐无平衡,人间的苦恼亦无边限”“抓住现实。只有现实是最宝贵的”。尾段呼应开篇,强化了美的沉重。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麦家说人生必须配备几副眼镜:一是望远镜,看远;二是显微镜,看细;三是放大镜,看透;四是太阳镜,看淡;五是哈哈镜,笑看人生。对我来说,他说的真没错。看远,是一种眼界,提醒我们要做长远的考虑;看细,是一种心胸,让我们放下心中的浮躁,细致地看每一件事物;看透,是当我们认识肤浅时,需要的东西,不要为表象的东西所迷惑;看淡,是一种心态、态度,提醒我们不要沉醉于名利和一些表面的东西;笑看,是一种处世态
期刊
漫步在这曲折的石板小路上,不经意间,我又走到了这片芭蕉地旁,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脚步。  这是片极其茂盛的芭蕉。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泛着碧绿的波涛,时而卷起几片微黄的浪花,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翡翠一般的光芒,熠熠生辉。那流动的绿色,流进我的眼睛,荡漾在心中。一瞬间,心仿佛被那明亮的绿灌满了,仿佛被这纯净的绿洗涤了一番,轻松明朗。  我伫立凝望着这大片绿之海。阔大的芭蕉叶彼此摩挲着,好一阵“
期刊
我喜欢《红楼梦》,现在借自己从年轻时开始接触《红楼梦》这部名著的阅读过程来聊聊名著阅读,也聊聊整本书阅读。恰好那天在培训过程中听说,最让人读不下去的作品调查中,《红楼梦》排在首位,这更应引起我们的深思。  我是在十七八岁时读完了整本《红楼梦》的,不是因为它好看,而是因为那时自己已是中文系学生,不读完《红楼梦》说不过去。许多名著我也是这样读完的,现在我把这种阅读理解为角色认同、层次认同产生的阅读目标
期刊
在浙江省新高考写作题型读后续写中,人物塑造往往是叙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笔者在批阅高三学生的读后续写作文时,发现部分学生经过高一高二的积累,已经能够灵活使用各种外貌、心理、神态、动作描写的语言,在叙事过程中比较自然地将故事中的主人公塑造到位,突出其性格特点,与故事的发展恰到好处地结合。但是,笔者也发现有部分学生重叙事轻描述,以故事讲完为主要行文目标,对主人公性格特点或心理走向把握不够得当,在
期刊
及肩的短发,细长的眼睛,甜美的笑容,高挑的个子……这便是第一次见到郭瑶瑜时的印象。说实话,你很难想象这文静而内敛的女孩在写作上怎么有那么清新、唯美的语句,你会觉得这是一个有才华有思想的女孩。  细读她的文字,描写细腻,笔触抒情,让人惊叹她这样的年纪竟有如此熟稔的文字。  “过了急流,水流渐渐平缓,水面趋于平静。风儿拂过水面,牵动着波纹,一圈一圈荡漾开来,似乎比丝绸还要柔软。涟漪撞在石上,又开始往回
期刊
审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道题目是什么命制形式,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二是理解材料里有什么,说了什么内容,读者可能会有什么启发,等等。我们往往跳过第一步直接走第二步,其实很不恰当。第一步的命制形式也相当要紧。  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的命制,采取材料作文的形式。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这种命制形式叫材料作文呢?因为这种作文题目的形式,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导引、材料、提示、要求。四个组成部分里,材
期刊
李白句:“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话靠不住,诗人夸张,犹“白发三千丈”之类。据科学的报道,雪花的结成视当时当地的气温状况而异,最大者直径三至四英寸。大如席,岂不一片雪花就可以把整个人盖住?雪,是越下得大越好,只要是不成灾。雨雪霏霏,像空中撒盐,像柳絮飞舞,缓缓然下,真是有趣,没有人不喜欢。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聽说谁厌恶雪。就是在冰天雪地的地方,爱斯基摩人也还利用雪块砌成圆顶小屋,住进去暖和得很。 
期刊
是什么让我如此期待走进你,冬天?我仿佛听到了心的跳動,看到了梦的延绵。我看见了纷纷扬扬的白色精灵,铺天盖地,让我的视线模糊、迷幻,让我的听觉旋转、穿越。那是一场场雪,下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冬天,但都美得不可方物,美得无法形容。  如果冬天没有雪,那冬天会成为什么?我无法想象。冬天没有雪,或许就像烧菜没有盐,沙漠中没有骆驼,曲曲弯弯的江南园林没有小桥、廊厅,北京的西山没有漫山遍野的红叶,岁月的储藏室
期刊
英国诗哲柯勒律治睿智地将读者划分为四种:  ①海绵型:读什么吸收什么,随后又几乎原封不动地吐出来,而且弄脏了原来的思想。  ②磨砂玻璃型:什么都留不下,只满足于把书翻完,为的是消磨时间。  ③过滤袋型:只把阅读过程中的渣滓留下了。  ④钻石型:不光自己读书受益,还使别人也受益。  前三类读者,都不是善于阅读的读者。而钻石型读者,善于与文章对话,从文章中汲取养料,然后滋养其他人。很多人都想成为一个钻
期刊
阅历决定了阅读的深度,而阅读决定了人生的宽度。“唯有你的光辉,能像漫过山岭的薄雾”,雪莱如是赞美阅读的美好与神奇。以厚重的阅历化作双翼,才能翱翔于思想之空,俯瞰山河,仰观乾坤。  “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阅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输入与输出,不是“让自己的大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而是思想的碰撞,灵魂的对话。这种平等的阅读立足于我们的思想,而思想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与阅历 。阅历是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