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世界的洛伦兹曲线,其弯曲度正在加大。
一天之内的两则新闻会让人这么想。一件事是Google突然变成了Alphabet,把它那一堆天马行空的有关未来的玩意儿塞到了一个更大的壳里,退居其后的Google公司则只专注于搜索;第二件是阿里巴巴和它的对手苏宁结成同盟—关于前者的投资消息多得快让人麻木了—中国电子商务业的地形又变了变。
人人都知道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人口贫富差距,这实际上是一个80/20的世界,较少的人拥有较多的财富。如今巨头愈加巨型的样貌,并不是互联网给人们的最初认知。就像本期B+里引用的一句Speech,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今天的互联网越来越不开放,越来越中心化。有些人觉得诸如Facebook等超级网站就是互联网。”
事情倒也没有那么糟糕。比如本期封面故事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玩具业的变革:Kiwi Crate和LittleBits等一堆小型玩具创业公司,越来越获得家长的青睐,似乎已威胁到美泰和乐高这种大玩家的地位。这些新玩具并不是什么iPad上的App,而是实物玩具。记者徐涛尝试从玩具的进化史这方面,描述新一代由创业公司提供的玩具在教育层面引发的意义。
玩具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就是洛伦兹曲线的瓦解。这也是互联网最初给商业带来的最让人兴奋的那部分—过去只能产生20%收益的小众市场供应商,解决了营销成本,从而接触到需要它们的需求方,这将带来比主流市场更大的利润。
实际上,长尾概念这几年已经说烂了,但它仍是一个市场营销方向的重要理论。电商就是长尾理论下的一个典型结果—比起传统渠道,它更能满足人们的细分需求。营销者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延伸,需求细分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原来的80/20被彻底颠覆了。
但现在一切又颠倒了回来。
应该说,阿里巴巴和苏宁结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苏宁必须找到一条粗腿。抛开什么线上线下同价的O2O试验不谈,对于所有公司来说都存在一条铁律:你的成本下降得比价格快,你才能获得利润。但苏宁对定价无可奈何。当你看向硅谷,如同我们上期一张信息图所描述的,四大技术巨头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寡淡了,它们的地盘已经稳固,失去了早年精彩的创新博弈。
80/20的再次颠倒会让人担心用户层面的负面变化:互联网的确让用户需求细分了,但他们的审美到底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在中国市场,这一点尤其引人关注。可以看看本期话题里对各种营销现象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以点击率为导向做新闻的趋势,类似的事也发生在电影和文化领域。
就像虚拟现实之父、硅谷科学家Jaron Lanier观察到的:互联网让人们变肤浅了—摒弃品质的结果就是导致品质流失。那么,时间和规模会改变这一切吗?“技术圈总是有个流行概念,数量会在某个极端规模转成品质,”他紧接着说,“但我不敢苟同。有个计算机科学的早期比喻浮现在我心头:垃圾进,垃圾出。”
一天之内的两则新闻会让人这么想。一件事是Google突然变成了Alphabet,把它那一堆天马行空的有关未来的玩意儿塞到了一个更大的壳里,退居其后的Google公司则只专注于搜索;第二件是阿里巴巴和它的对手苏宁结成同盟—关于前者的投资消息多得快让人麻木了—中国电子商务业的地形又变了变。
人人都知道基尼系数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人口贫富差距,这实际上是一个80/20的世界,较少的人拥有较多的财富。如今巨头愈加巨型的样貌,并不是互联网给人们的最初认知。就像本期B+里引用的一句Speech,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一位教授说,“今天的互联网越来越不开放,越来越中心化。有些人觉得诸如Facebook等超级网站就是互联网。”
事情倒也没有那么糟糕。比如本期封面故事就讲述了一个关于玩具业的变革:Kiwi Crate和LittleBits等一堆小型玩具创业公司,越来越获得家长的青睐,似乎已威胁到美泰和乐高这种大玩家的地位。这些新玩具并不是什么iPad上的App,而是实物玩具。记者徐涛尝试从玩具的进化史这方面,描述新一代由创业公司提供的玩具在教育层面引发的意义。
玩具业正在发生的变化,就是洛伦兹曲线的瓦解。这也是互联网最初给商业带来的最让人兴奋的那部分—过去只能产生20%收益的小众市场供应商,解决了营销成本,从而接触到需要它们的需求方,这将带来比主流市场更大的利润。
实际上,长尾概念这几年已经说烂了,但它仍是一个市场营销方向的重要理论。电商就是长尾理论下的一个典型结果—比起传统渠道,它更能满足人们的细分需求。营销者相信,随着互联网的延伸,需求细分的现象会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原来的80/20被彻底颠覆了。
但现在一切又颠倒了回来。
应该说,阿里巴巴和苏宁结盟是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苏宁必须找到一条粗腿。抛开什么线上线下同价的O2O试验不谈,对于所有公司来说都存在一条铁律:你的成本下降得比价格快,你才能获得利润。但苏宁对定价无可奈何。当你看向硅谷,如同我们上期一张信息图所描述的,四大技术巨头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寡淡了,它们的地盘已经稳固,失去了早年精彩的创新博弈。
80/20的再次颠倒会让人担心用户层面的负面变化:互联网的确让用户需求细分了,但他们的审美到底变好了还是变坏了?在中国市场,这一点尤其引人关注。可以看看本期话题里对各种营销现象的描述。我们看到了以点击率为导向做新闻的趋势,类似的事也发生在电影和文化领域。
就像虚拟现实之父、硅谷科学家Jaron Lanier观察到的:互联网让人们变肤浅了—摒弃品质的结果就是导致品质流失。那么,时间和规模会改变这一切吗?“技术圈总是有个流行概念,数量会在某个极端规模转成品质,”他紧接着说,“但我不敢苟同。有个计算机科学的早期比喻浮现在我心头:垃圾进,垃圾出。”